Bt
苏云金芽孢杆菌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全称“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对人和环境友好的安全型细菌杀虫剂。
Bt最初由日本生物学家Ishiwata于1901年在染病家蚕体内发现。Bt属于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在土壤、水、空气、植被中广泛分布。1956年,T.Angus证明了Bt产生的Cry蛋白具有杀虫脒作用。19世纪80年代,人们证实Bt基因在植物体内可以遗传,开启了Bt转基因产品的研究与应用。Bt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100多种害虫和动植物线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Bt杀虫剂的杀虫机制一般是蛋白质在昆虫肠道里释放激活为活性毒素使其中肠上皮细胞穿孔裂解导致肠壁穿孔、昆虫死亡,但高龄美国白灯蛾和成虫酶系多已健全,不易杀灭,人体肠道上则没有相关受体。Bt占有生物杀虫剂9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卫生和贮藏害虫的生物防治
BT简介
一,属好气性蜡状芽孢杆菌群。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Berliner)从德国苏云金省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的地中海粉上又重新分离到一种有很强杀虫脒力的细菌,并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它是一个多样性丰富的种群,按照其鞭毛抗原的差异,可将现有分离得到的Bt分成71个血清型,共83个亚种。Bt 杀虫剂是利用Bt 杀虫菌,经培养生产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机理是其释放的有毒的伴孢晶体
转基因谣言
谣言一
网上盛传“美国人都不吃转基因,在欧洲转基因只能拿去喂牛,在中国却要堂而皇之摆进超市货架,贻害整个民族”。其实,这些只是谣言罢了。
美国,是世界上种植和食用转基因食物最多的国家。大豆、油菜籽、玉米、甜菜等农作物大部分是转基因产品。它们的下游产品,如大豆油大豆蛋白菜籽油、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糖等,广泛应用于加工食品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要求对转基因成分进行标注,相反非转基因产品不得进行“误导性标注”——即,不能产生“非转基因产品更好”的暗示。美国市场上的食品,除非特别说明(比如“有机产品”),默认都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
欧盟转基因食品管理很严格,但同样批准了远远多于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用于食品,比如玉米、大豆、阳芋、油菜、甜菜等,此外还有许多转基因品种正在申请食用或者种植许可。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日本韩国都批准了比中国多得多的转基因作物。
谣言二
英国期刊《食品和化学毒物学》刊登的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短,并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整个报告有图有真相,令人印象深刻。
法国卡昂大学的塞拉利尼在2012年发表了一项“转基因玉米使老鼠出现肿瘤”的研究,立刻引发巨大关注。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和媒体把这个实验作为“转基因致癌”的证据。实际上,这项研究一出来,就有许多专业人士指出它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上的漏洞。一个存在漏洞的实验,证明不了任何结论。后来,法国等欧盟国家主管机构以及欧洲食品安全局,都发布了公告指出:这项研究的数据证明不了结论。
类似证明“转基因有害”的不靠谱研究还有一些,比如最近的“转基因饲料导致猪严重胃炎”。通过不靠谱的实验和不靠谱的数据分析,去证明“转基因有害”,自然也可以把缺乏专业分析能力的公众吓得“宁可信其有”。在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有数以百项设计严谨、数据分析规范的研究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因为大众传媒的关注点不同,这些不靠谱的研究在公众中的传播力度远远大于那几百项。
被学术同行指责“实验设计不严谨”“数据分析有漏洞”,对学术界人士来说是仅次于学术造假的严重指控。正常情况下,研究者会纠正实验缺陷,采用严格的数据分析,来重复之前的研究为自己正名。但是,无一例外,这些不靠谱论文被质疑和批评之后,研究者都无动于衷置若罔闻。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研究者自己都不相信纠正错误之后能得出与原来实验同样的结论;二是纠正错误之后,研究者再次进行了实验,确实得不到当初的结论,于是只好装聋扮哑了。
谣言三
苏云金芽孢杆菌属可以分泌一种bt毒蛋白,对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如小菜蛾)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人类很早就研究利用BT蛋白来杀灭害虫,已有100多年历史。
转基因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抗虫转基因只是转基因作物中的一类。bt基因之所以能杀虫脒,是因为虫的胃里是碱性的,能够把Bt蛋白溶解,再由蛋白酶切开并释放出特定片段。特定的片段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毒性。而人的胃肠不是碱性的,更没有那种特定的受体,被人吃进胃里的bt基因,会像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和分解掉。要想让抗虫蛋白对人体产生毒性,还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美国从几十年前便开始使用“Bt蛋白”做为生物农药,大面积种植含Bt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也已有十几年,迄今为之,并未出现任何人或畜类食用这种作物中毒的报告,用老鼠和绵羊做的实验也表明吃“Bt杀虫蛋白”不会对哺乳纲的健康造成影响。而含Bt蛋白的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同时也就减少了 农药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其实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
除抗虫转基因作物外,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也曾被质疑会导致超级野草的出现。“基因漂移”确实是转基因环境评估中的重点内容。这种风险有多大、如何降低和控制,在这种转基因产品获得种植许可之前都已经过严格的评估。每一种转基因作物都是一个"案”,在经过科学家和主管部门的评估审查之后,认为其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的,才能获得批准。而实际上,美国批准了那么多转基因作物,也大面积种植了这么多年,也还没有发现这样的“灾难”。
杀虫机制
苏云金杆菌(B.t)制剂是胃毒剂,进入昆虫消化道后,伴孢晶体(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被昆虫碱性肠液破坏成较小单位的δ-内毒素,使中肠停止蠕动、瘫痪,中肠上皮细胞离解、停食,芽孢则在肠中萌发,经被破坏的肠壁进入血腔,大量繁殖,使害虫得败血症而死,死亡美国白灯蛾身体瘫软,呈黑色。目前已知苏云金杆菌有30多个变种,某些变种营养体对数生长时期产生β-外毒素,耐热,是一种腺嘌呤核苷酸,也起杀虫作用。
杀虫范围
苏云金杆菌杀虫脒谱广,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幼虫特别有效。目前苏云金杆菌(B.t)及其混配制剂已用于防治蔬菜、水稻、玉米、棉、果树、茶树和林区等害虫。如防治菜粉蝶小菜蛾直纹稻弄蝶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棉铃虫、枣尽蠖、松毛虫属烟草夜蛾、茶卷蛾科茶尺蠖等百种虫害,是应用最广的微生物杀虫剂
注意事项
Bt作为一种细菌性生物杀虫剂,对防止鳞翅目幼虫效果尤为明显,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BT 杀虫剂的孢子在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85%以上时活性最高,施用效果最好;在气温为20℃以下、日光长时间照射、强风暴雨等环境条件下活性较低,施用效果就差,因而要避开这些不利的天气施用。在强光和气温在25℃以上时,以在下午5时左右施用为宜,阴天可全天施用。施药时要将叶片正面和背面都喷透,才能提高药效。粉剂宜在早晚有露水或小雨过后施用,以利于药剂粘附在作物茎叶上,发挥毒杀作用。
2、Bt其速效性比化学农药慢,持效期大约10天左右,喷药时可加少量粘着剂,例如加0.1%浓度洗衣粉使用效果更佳。如果选用6号菌粉、HD-1号水剂等喷施一般蔬菜上发生的害虫时,可适当加入少量米糊作粘着剂,来增加药液的附着力。
3、施用时切勿与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等)混用。喷过 杀菌剂的喷雾器也要冲洗干净,否则杀菌剂会把部分Bt菌杀死,从而影响杀虫脒效果。
4、注意虫口密度。当田间虫口密度大时,为了尽快消灭害虫,可加入少量除虫菊类农药,如速灭杀丁氯氰菊酯、功夫等。一般在喷雾器中加1~2毫升即可。在害虫大发生和多种害虫混合发生时,宜与杀虫双、杀虫单甲胺磷、三唑磷、敌敌畏敌百虫化学杀虫剂混用。如单用BT乳剂每亩用200毫升,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只有70%—80%、对二化螟的防效仅有60%。若每亩用BT乳剂100毫升加18%杀虫双水剂 100毫升,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可达95%左右;每亩用BT乳剂200毫升加杀虫双100毫升,对二化螟的防效可达95%。
5、确定适宜的施药时间 BT杀虫剂的药效比化学杀虫剂来得慢一些,施药时间应比化学杀虫剂要提前2—3天,以卵孵盛期至1龄美国白灯蛾期施用效果最好,如菜粉蝶在这一时期施用防效可达92%。
6、桑园禁用并且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参考资料
..2024-03-22
目录
概述
BT简介
转基因谣言
谣言一
谣言二
谣言三
杀虫机制
杀虫范围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