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英文名:My Fair Lady)是1964年
美国上映的爱情类电影,由
乔治·库克执导,
奥黛丽·赫本、
雷克斯·哈里逊、杰瑞米·布雷特等主演。该片根据同名
音乐剧专业改编,而音乐剧改编自
萧伯纳的舞台剧《
卖花女》改编的电影《卖花女》(1938年)。
影片讲述了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将伊莉莎从粗俗的卖花姑娘改造为优雅的窈窕淑女,最终彼此相爱的故事。
影片于1964年12月25日在美国公映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商业上获得7260多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且艺术上获得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十二项提名,并夺得其中八项大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音响”“最佳改编配乐”。
剧情介绍
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
雷克斯·哈里逊饰)信奉一个人的口音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十分反感卖花姑娘伊莉莎·杜利特尔(
奥黛丽·赫本 饰)粗俗土气的鸭公嗓。他不仅对伊莉莎无情地嘲笑羞辱,而且对
印度方言专家皮克林(
维尔弗雷德·海德-怀特饰)夸下海口:他有能力把一个粗俗的卖花姑娘,改造成一个优雅的窈窕淑女。
伊莉莎为了找到一份体面工作,主动到
约翰·希金斯的家中请求他改变自己的口音。不料希金斯教授奚落了伊莉莎一番后,就要将她赶出门外。
皮克林为了帮助伊莉莎而与希金斯打赌——六个月内,如果希金斯能将伊莉莎打造成公爵夫人而不被识破,他愿意支付全部费用,并且承认希金斯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战。
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伊莉莎终于掌握了上流社会流行的标准口音。
希金斯带着伊莉莎去参加
香港赛马会验证训练成果时,年轻绅士弗雷迪(杰瑞米·布雷特饰)对改头换面的伊莉莎一见钟情,完全认不出她是曾经揪住自己索赔的卖花姑娘。但是教养不足的伊莉莎逐渐露出了马脚,在赛马高潮时刻更是得意忘形而尽显粗俗本色,令在场的绅士淑女瞠目结舌。
伊莉莎出尽洋相让
约翰·希金斯意识到:必须再次对伊莉莎进行三个月的魔鬼训练使她脱胎换骨。
在
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上,化蛹成蝶的伊莉莎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关注和赞美,连女王都赞叹她风采迷人。王子殿下邀舞更使伊莉莎成为舞会的焦点。人人都想知道伊莉莎到底是何方神圣。
女王派出去摸底的
匈牙利语言天才鉴定:伊莉莎的真实身份是匈牙利公主,拥有最高贵纯净的血统。
曲终人散回到家,希金斯只顾与皮克林庆祝山寨淑女的成功,把伊莉莎当作一件用完即弃的演戏道具。他们肆意嘲笑上流人士有眼无珠不识货时,没有意识到这无异于贬斥伊莉莎是一个冒牌货。
伊莉莎恍然大悟——
约翰·希金斯虽然把她改造成淑女,但是并不会把她当真正淑女去尊重爱惜。
已经暗恋希金斯的伊莉莎感到十分痛苦。但是追求独立平等的伊莉莎决心忍痛割爱。第二天一早,伊莉莎就不辞而别。
伊莉莎离开之后,希金斯才意识到伊莉莎已经成为他不可缺少的生活伴侣。他命令管家立刻报警把伊莉莎找回来。
希金斯找母亲诉苦时意外地遇见了伊莉莎,他依然傲慢地要求伊莉莎回家继续做他的生活助理。但是伊莉莎却希望成为平等的精神伴侣。两人最终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失去方知宝贵。习惯了伊莉莎陪伴的
约翰·希金斯不得不承认:伊莉莎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终,伊莉莎也放不下希金斯,回到了希金斯家中。两人心照不宣地默认了难分难舍的关系。
角色介绍
影片主题
《
卖花女》是
萧伯纳创作的一部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他讽刺上流社会的血统意识和等级观念,批判贵族阶层的虚伪浮夸并颂扬伊莉莎的女性意识。
电影主题与原著主题基本一致,可以说是一部
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意识觉醒的
女性电影。《窈窕淑女》大量使用了对白、服装、光线、色彩等,渲染作为男权附庸的女性艰难抗争的过程。
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差别。
电影与原著最大的差别表现在结局。
原著结局以决绝分手强调
社会阶层的冲突,主角
伊莉莎的形象是追求独立平等的女性觉醒者。她并没有爱上教授,而是嫁给了弗莱迪,用休·皮克林
上校的资金开了一家花店,过上了举案齐眉独立自主的生活。
电影结局则以浪漫复合迎合了大多数观众“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灰姑娘逆袭”心理,主角形象被改成风月俏佳人的女性蜕变者。好莱坞制片人将这个讽刺故事包装成浪漫喜剧,使阶级对立通过婚姻得到调和,同时也削弱了女主角的独立精神与平等意识,使她最终没能逃脱依附于男性的宿命。
萧伯纳为此专门写了一篇长文,与剧本副本一起出版,详细解释希金斯和伊莉莎永远不会结婚的原因——他认为这会背叛伊莉莎的性格,就像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的神话一样,伊莉莎将“复活”,并从其父亲与希金斯的男性统治
中将自己解放出来。
影片制作
剧本改编
1912年,
英国的剧作家、哲学家萧伯纳创作的舞台剧《
卖花女》(Pygmalion)又译名《卖花女》,是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
1938年,该剧首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皮格马利翁》上映,
萧伯纳亲自参与编剧,获得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该片由英国导演安东尼·阿斯奎斯(Anthony Asquith)执导。
1956年,由该剧改编的音乐剧 《窈窕淑女》在百老汇上演取得空前成功——几乎包揽了
美国话剧和音乐剧最高奖
托尼奖的所有奖项,自1956年3月15日上演到1964年12月电影上映前停演,在百老汇连演了近10年共2717场,被誉为“完美的音乐剧”。
1964年,杰克·L·华纳从音乐剧 《窈窕淑女》的火爆中看到巨大商机,就花费550万美元买下了百老汇的音乐剧《窈窕淑女》的电影版权并拍成了电影《窈窕淑女》。
关键人物:加百列·帕斯卡(Gabriel Pascal)
考虑到电影《窈窕淑女》原封不动地照搬了
音乐剧专业 《窈窕淑女》,可以说从舞台剧《
卖花女》发展到电影《窈窕淑女》,加百列·帕斯卡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首先,是
加百列帕斯卡第一个把《皮格马利翁》拍成了电影。在帕斯卡之前,几乎所有大名鼎鼎、资金雄厚的制片人——包括
米高梅的
塞缪尔·高德温、
华纳兄弟的哈利·华纳——都未能取得
萧伯纳戏剧的电影版权,反而是寂寂无名的帕斯卡只花了两毛五就得到了萧伯纳的授权。因为在萧伯纳心目中,加百列·帕斯卡是那种100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人物,他与帕斯卡第一次萍水相逢时就承诺:可以把他的一部戏剧的电影版权交给帕斯卡。
其次,也是加百列·帕斯卡第一个千方百计想把《
卖花女》改编成
音乐剧专业。亚瑟·施瓦茨(Arthur Schwartz)和霍华德·迪茨(Howard Dietz)尝试了,《
音乐之声》的作者罗杰斯(理查德·罗杰斯)和
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也尝试了一年,但都以失败告终。他们认为
萧伯纳的机锋对话和希金斯教授的冷漠性格不适合音乐剧。又是加百列·帕斯卡出师未捷身先死,促使他生前的合作伙伴歌词作家艾伦·勒纳化悲痛为力量重拾他的遗志,这才克服困难把
音乐剧专业《窈窕淑女》编写出来了。
第三,还是帕斯卡帮助艾伦·勒纳解决了《皮格马利翁》改成音乐剧《窈窕淑女》的两个致命难题:第一,这是个“客厅喜剧”,没有载歌载舞的空间;第二,这是个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患有
厌女症,很难演绎出让观众感动的爱情。后来勒纳发现帕斯卡生前拍的
电影版《
卖花女》已经解决了上述两个难题,就以电影版《皮格马利翁》为脚本,保留了
萧伯纳原著中大部分对话和笑话,只把某些情绪强烈的部分改成歌曲来表达,终于谱写成
音乐剧专业《窈窕淑女》。
第四,电影结局与一些众所周知的情节也是帕斯卡在剧本中添加的:比如伊莉莎被几个女仆七手八脚地强制更衣洗澡的爆笑镜头;又比如
大使馆舞会让这出戏华丽地转变成了灰姑娘的故事,并且通过伊莉莎被误认成
匈牙利公主达到高潮——“只有匈牙利血统才能产生这种神圣的气质和坚定的眼神。”
甚至电影不同于原著的结局,也是帕斯卡率先在电影《
卖花女》中改编而成。本来
萧伯纳是决不允许任何人改动结局的,但是在制片人兼编剧加百列·帕斯卡的游说下,萧伯纳为电影《皮格马利翁》(1938)写了一个妥协的结局——伊莉莎与希金斯和解,但伊莉莎仍然离开希金斯,嫁给了弗雷迪。不过百列·帕斯卡先斩后奏改写了结局,让伊莉莎回到
约翰·希金斯身边。偏爱帕斯卡的萧伯纳只好接受既成事实。电影《窈窕淑女》也照搬了这个结局。
歌曲创作
《窈窕淑女》的作词家艾伦·勒纳出生于
纽约,就读于
哈佛大学,曾三次获
托尼奖和奥斯卡奖。他为《窈窕淑女》设计的唱段,紧贴人物性格和剧情。
了解《窈窕淑女》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其理解。
1.《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点》
雷克斯·哈里逊的叹息催生了这首歌。哈里森和他饰演的希金斯教授一样为女人困扰。哈里森一共结过六次婚,另外还有情妇,每个月都要为女人花好多钱。有一天他忍不住向艾伦·勒纳诉苦:“艾伦,婚姻怎么这么难?”勒纳深表同情——勒纳并非客套,而是真的同病相怜,因为勒纳本人结过八次婚。当哈里森仰天长叹:“为什么咱们不是个
同性恋?”勒纳顿时来了灵感,写出了《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点》,此歌又名《男人颂歌》。
2.《你住的这条街》
这是弗雷迪半夜守候在伊莉莎门口时的爱情独白——勒纳早恋时也做过同样的事,根据切身经验写成这首歌。
3.《我已经习惯了她的脸》
当希金斯与伊莉莎闹掰后,需要一首情歌来使剧情反转令人信服。但是为一个没有爱情的角色写一首情歌实在太难了,勒纳为此一度失眠。当勒纳的妻子奥尔森为勒纳送上一杯茶来安抚神经时,勒纳对她表示感谢:“我想我已经习惯了你……我已经习惯了你的脸。”据奥尔森说,当时勒纳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在她的注视下一口气写下了整首歌。尽管
约翰·希金斯对伊莉莎没有真正的爱情,但是已经产生了相依为命的亲情,这首歌使两人复合显得合情合理。
奥尔森因此声称是她触发了勒纳写这首歌的灵感,但是有人认为这是炒作,因为
萧伯纳原著中就有这句台词:我已经习惯了她的脸。
主演与导演
因为投资大风险大,制片人杰克·L·华纳为了保证票房,不惜代价地兼顾演员的人气与演技两个方面。但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为了《窈窕淑女》的票房保证,结果丢了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来还丢了另一部片的票房和总裁职位。
电影的主要演员几乎全部启用了
音乐剧专业的原班人马,只有女主角朱莉·安德鲁斯被替换为
凯瑟琳·赫本。尽管艾伦·勒纳亲自进行游说,但是杰克·L·华纳不愿冒险让名气不大的安德鲁斯担任1700万美元大片的主角,他的理由是——他必须知道谁能把观众和
银行券带进票房,而
奥黛丽·赫本从未让人失望。
痛失伊莉莎角色之后,安德鲁斯改为出演
华特·迪士尼的《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1964年),凭借该片获得了第37届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不比赫本逊色。她甚至在接受
金球奖时“感谢”了杰克·L·华纳。后来安德鲁斯还拒绝与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合作令其损失惨重,甚至导致杰克·L·华纳被罢免总裁职位。
这是电影史上少有的奇闻——安德鲁斯失去伊莉莎这个角色,却获得了第3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而
凯瑟琳·赫本获得伊莉莎这个角色并演活了伊莉莎这个角色,甚至没有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为了胜任角色的大量歌曲配唱,奥黛丽·赫本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但杰克·华纳认为赫本的录音不符合要求,决定让“幽灵歌手”玛尔尼·尼克松(Marni Nixon)为赫本代唱。赫本因此一度愤而退出,因为
杰克·华纳曾对赫本承诺:只要100万美元片酬,你就可以尽情歌唱了。拍完这部电影后,赫本决定不再出演任何
音乐剧专业,除非她能亲自演唱。
在AFI的25位最伟大的歌手名单中,玛尔尼·尼克松排名第8,演唱水准确实比
凯瑟琳·赫本高。无奈“演员须自己发声”是公认的行业规则,参与
香港电影金像奖投票的公众认为:用别人的歌声来为自己配音是一种欺骗行为。制片方曾试图隐瞒真相而声称尼克松只为赫本代唱了一半歌曲,遭到尼克松的丈夫愤怒抗议。赫本最终痛失
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奖的提名
3.
雷克斯·哈里逊两次差点被替换,却成了饰演希金斯教授的不二人选
约翰·希金斯教授一角,天才帕斯卡生前认定雷克斯·哈里森是不二人选。
勒纳因为哈里森爱耍大牌想另觅高贤,但却别无选择——所有男明星都拒绝出演,都认定《窈窕淑女》音乐剧不可能成功。为了迁就哈里森糟糕的唱功,作曲家洛伊根据他念诵台词的音高来写作歌曲的旋律,把他演唱的歌曲写成“诵唱”的格式,有点类似于今天的
说唱。哈里森在拍电影前也进行了大量的
声乐训练,仍然唱不好一个音符。最后,导演
乔治·库克放弃了,让哈里森如同演
音乐剧专业那样“诵唱”台词——这是
贝蒂·希金斯教授唱腔怪异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是在《窈窕淑女》电影选角时。
卡里·格兰(Cary Grant)特告诉制片人杰克·L·华纳,他不仅不会出演
约翰·希金斯教授,而且只能接受哈里森出演这个角色,否则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但是哈里森当时已五十多岁,主演《
埃及艳后》(Cleopatra)(1963年)时看起来太老了,华纳担心观众无法相信年轻的
凯瑟琳·赫本会爱上一个老头。华纳本来想请彼德·奥图(Peter O'Toole)饰演希金斯教授,但是奥图尔要价太高谈不拢。哈里森得知消息后写信向华纳解释——他的扮相看起来比本相老是角色需要造成的,并提供宣传照片作证。哈里森最终获选。
雷克斯·哈里逊拍这部电影的片酬是25万美元,也不算少了,但是他愤愤不平,因为
奥黛丽·赫本的片酬是110万美元。尤其是哈里森最终获得了奥斯卡奖,而赫本甚至没有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有趣的是,哈里森在获颁奥斯卡奖时,当场表示要把这个奖献给他的“两位窈窕淑女”——奥黛丽·
凯瑟琳·赫本与
茱莉·安德丝。
这部电影的导演第一人选是文森特·明奈利,因为他要价太高谈不拢,华纳就选用了乔治·库克。这个决策非常划算——乔治·库克的工作效率极高,仅用四个多月就完成了拍摄工作,从1963年8月13日开始,到12月18日结束。
拍摄成本
时任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负责人的威廉·帕利(William Paley)为《窈窕淑女》的
音乐剧专业制作提供了资金,以换取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拥有该剧全部版权。华纳买下电影版权时附带苛刻条件——电影版权将在12年后归还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威廉·帕利50万美元的投资实现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利润。
制片人杰克·L·华纳为《窈窕淑女》的12年电影版权支付了550万美元。这创下了电影版权费用的最高纪录,直到1978年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 Pictures)向安妮(Annie)支付了950万美元的电影版权时才被打破。
《窈窕淑女》总共耗资1700万美元,是当时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制作的最昂贵电影。但是它成为了1964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截至2003年4月7日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发布的数据显示,仅
美国国内票房收入就高达7200万美元,全球票房收入72632653美元。
因为投资风险大,
杰克·华纳极其重视影片宣传,亲自监督海报的绘制。电影海报大师戈德与他的工作伙伴鲍勃.皮克一起完成海报的制作。他们使用先手绘素描、后水彩上色的工作方法,并设计了新的字体。在画了20稿之后,戈德终于找到了他喜爱的、适合影片的基调组合。
场地布景
1963年8月13日,电影《窈窕淑女》开机拍摄。主要场地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市华纳大道4000号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伯班克工作室。伦敦运输博物馆所处的建筑曾是电影《窈窕淑女》的场景。
乔治·库克和
塞西尔·比顿对这部电影的布景设计采取了奢华的手法。他们一改好莱坞的标准做法,不是用一个模子为科文特花园街道建造
鹅卵石,而是将每块石头单独制作。艺术总监
吉恩·艾伦(Gene Allen)是一位经常与
吴哥窟合作的人,他在建筑上涂了几层油漆,营造出一种数百年前的
错觉。
塞西尔·比顿设计亨利·
约翰·希金斯教授家中图书馆的灵感,来源于法国蒙特勒毛里(Montfort-l'Amauri)格罗赛城堡(Château de Groussay)的一个房间,该房间被主人卡洛斯·德·贝斯特圭(Carlos de Beistegui)装饰得富丽堂皇。
尽管艺术指导和服装设计的大部分功劳都属于
塞西尔·比顿,但是艺术总监
吉恩·艾伦公开表示,比顿只设计了女装,没有参与
布景的实际设计。事实上,《窈窕淑女》的电影版权转让合同要求杰克·L·华纳,必须使用该剧的服装设计师塞西尔·比顿来监督电影的所有设计问题。但是杰克·L·华纳和导演
乔治·库克禁止比顿参与日常拍摄,也禁止他在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任何舞台上进行布景施工、绘画、布景绿化和布景装饰。塞西尔·比顿只能利用午休时,悄悄来到正在拍摄的舞台布景场地,搭建画架和画板,描绘舞台布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色彩,或者在摄影棚办公室添加
水彩画和绘画细节。电影完成后,比顿举办了一个展览,展出了他的服装草图,包括这些
布景插图,证明他也设计了布景。
导演技巧
导演乔治·库克和勒纳一样,尊重
萧伯纳原著“客厅喜剧”的特点,没有按照舞台剧改编成电影的常规将场景转移到室外。库克甚至让负责舞蹈编排的赫尔墨斯·潘设计舞蹈动作,而不是编排整支舞蹈。这样就不会影响故事的连续性。
为了弥补“客厅喜剧”场景狭小单一的局限,库克通过不断变换长短镜头,加快动作节奏,在狭小空间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场景。比如库克用了46秒的
长镜头,让希金斯教授从书房的二层走到一层发表对女人厌恶的论调,角色的横向调度和纵深调度增强了画面的运动感。库克还用一个水平横摇镜头和垂直升降镜头将书房空间打开,镜头跟随拍摄对象的运动实现空间的转换。
库克运用强光线和暖色调彰显贵妇衣饰的绚丽多彩,用弱光线和冷色调衬托平民生活的黯淡无光,用马匹作为贵族交通工具对照马匹作为平民劳动工具,形象地展示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清晰地交代了伊莉莎麻雀变凤凰的时代背景。
库克还运用景别设置与拍摄角度来表现人物关系的不平等。影片一开始就多次按照希金斯居高临下的视角,约45度俯拍伊莉莎;直到伊莉莎从卖花姑娘变为窈窕淑女,才少了俯视镜头,多了平视镜头。库克还运用构图比例,直观地表现了卖花姑娘自始至终未被平等对待——只要希金斯与伊莉莎在同一画面中,伊莉莎的景别基本是远景、全景和中景,近景与
特写远远少于
约翰·希金斯,让希金斯总是占据画面中心,而伊莉莎始终处于画面边缘。
形象设计
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萨尔瓦多·佩雷斯(Salvador Perez)认为,《窈窕淑女》中的服装颇具传奇色彩,已经成为历史标志。
塞西尔·比顿为《窈窕淑女》(1964)设计了1000多件服装。正如张爱玲所言,服装是一部随身携带的戏剧。比顿用了许多技巧来表现伊莉莎的蜕变。从暗绿到土褐再到暗紫、银白、金闪闪的白,然后回归深红、粉色,比顿通过这一系列服饰色彩,使伊莉莎的形象爆表度形成一条与剧情起伏一致的
抛物线。大多数化妆师都竭力掩饰赫本的方下巴,但是比顿却在开始时让
凯瑟琳·赫本戴草帽来突出她的方下巴,使她从粗俗到优雅的变化更明显更有戏剧性。当伊莉沙梳着更时髦的发型时,帽子也随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剧情开始时,比顿让赫本穿着爱德华七世时代的
工人阶级混搭服装,还要求她在小腿上戴重物,以保持笨拙的步态。为了让天生丽质的赫本看起来又肮脏又呆笨,就用
凡士林和
黏土混合成“蓬头垢面”的形象。登门求教于希金斯时,让伊莉沙穿着自以为得体实则土气的混搭衣服;又在她的帽子里插上
非洲鸵鸟羽毛,让她自以为时髦实则不伦不类。在希金斯教授家里学习时,让伊莉沙穿上拘谨的校服式连衣裙,加上显年轻的宽大蝴蝶结发型,让她浑身上下散发出学生气。当伊莉沙被希金斯教训时,让
凯瑟琳·赫本穿上红色连衣裙;当伊莉沙唱歌跳舞时,让赫本穿上绿色舞蹈裙,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物的心态。在舞会的高光时刻,比顿给伊莉沙设计的舞会礼服华丽且现代——那是一件二十世纪60年代时髦的紧身裙,上面缀有宽松的串珠;同时给伊莉沙配上当时流行的超级蓬松发型——上面塞满无数假发和头饰——彰显高贵奢华。到了伊莉沙出走的时候,比顿给伊莉沙设计的的是一条紧身裙外加蝴蝶状夹克,这标志着伊丽莎的彻底转变——不仅变成了舞会上一个优雅的公主,而且变成了生活中一个独立的女性,与过去的卖花姑娘判若两人。
塞西尔·比顿的服装设计极其成功,不仅获得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而且被
收藏家天价收藏。
凯瑟琳·赫本在《窈窕淑女》中穿过的
人鱼晚礼服,被黛比·雷诺兹花了10万美元收藏,2011年以44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赫本在《窈窕淑女》中穿过的一件衬衫,在2018年的一次拍卖会上售价超过700万美元。
上映发行
制作公司:
上映日期
影片原声
在《窈窕淑女》中,艾伦·勒纳和弗雷德里克·勒韦以AABA模式创作了16首表达戏剧情感的歌曲,而且歌曲类型非常丰富。
荣誉奖项
作品评价
这部电影入选
美国电影学会1998年最伟大的100部美国电影排行榜,排名第91位。
这部电影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00年500部电影提名的100部最有趣的
美国电影名单。
这部电影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02年美国最伟大爱情故事电影100强名单。
这部电影入围2004年美国电影学会400部电影提名的美国电影最伟大音乐100强。
这部电影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06年AFI最伟大电影音乐榜的25部电影。
这部电影被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评家
罗杰·伊伯特列入他的“伟大电影”名单。
这部
音乐剧专业获得最佳戏剧托尼奖(1956年)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1964年),是仅有的四部同时获得这两个最高荣誉奖的作品之一。
纽约舞台历史上最精彩的音乐剧被拍成了一部精彩的音乐电影,这部电影将成为电影史上最热门的电影之一。当然,这就是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杰克·L·华纳制作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这是一部比戏剧更好的电影。画面精致非凡,是电影制作的独特瑰宝。(好莱坞报道)
从视觉上看,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与《窈窕淑女》的惊人可爱相提并论。彩色技术可能是为溅在屏幕上的鲜艳多彩而发明的。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莱坞报道)
这种演绎在
叙事结构上简单明了,并成功融合了歌舞、喜剧等多种元素,再加上电影出品后获得的各种褒奖与殊荣,《窈窕淑女》在使自己成为经典范本的同时还影响了无数后来电影作品的创作。(《电影评价》黄巧莉)
电影《窈窕淑女》基于其同名
音乐剧专业改编,而小说同时也是《窈窕淑女》的创作基础,奠定了《窈窕淑女》 的艺术内涵,该片在改编过程中,不仅顺应了当时时代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观众期待,上映后便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影片中把优美有节律的发音跟幽默充满雅趣的音乐歌舞结合在一起,音乐的美增强了电影的故事性,诠释了人物的丰富内心,成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
艺术评鉴》张美、《
电影文学》方红)
原剧作的结尾是伊莉莎最终离开了希金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电影中的结局是伊莉莎重新回到了希金斯身边,这种结局流于俗套,弱化了阶级矛盾,让影片的深刻性大大减弱。(《艺术评鉴》张美)
对于那些看过舞台剧的人来说,《窈窕淑女》给了他们完全的满足感,而那些第一次看到和听到音乐剧的人将被它迷住。(《
纽约每日新闻报》评论家凯特·卡麦隆)
勒纳和涅伊的经典舞台剧的电影版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是任何史上“前十名”或甚至任何前五名的必备电影。“公式很简单,真的。不要篡改舞台剧版本。忠实地拍摄它。”(沃思堡之星
电报评论家埃尔斯顿布鲁克斯)
在这部戏剧史上最金碧辉煌的电影中,
杰克·华纳奇迹般地锦上添花。(《时代》杂志评论家)
有史以来最好的舞台
音乐剧专业,也是最受欢迎的爱情片之一。(芝加哥太阳时报评论家罗杰·艾伯特)
来源链接
大众评分 截至2023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