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叶火绒草
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戟叶火绒草(学名:火绒草属 dedekensii)为菊科火绒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常生于干燥灌丛、亚高山的针叶林、干燥草地、高山和草地。
形态特征
戟叶火绒草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分枝短缩,有数个至十余个簇生的花茎和少数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无莲座状叶丛。茎直立或有膝曲的基部,高10-80厘米,稍细弱,常稍弯曲,草质,或有时下部木质且有分枝,全部被蛛丝状密毛或灰白色棉毛,下部有密集的、上部有疏散的叶,顶部有时无叶而节间长达18厘米;腋芽常在花后生长成叶密集的分枝。叶宽或狭线形,长10-40毫米或更长,宽1.3-6.5毫米,基部叶常较宽大,下部叶直立,上部叶多少开展或平展,基部较宽,心形或箭形,抱茎,边缘波状,平或反卷,顶端圆形或稍尖,有显明的尖头;上面被灰色棉状或绢状毛,下面被白色茸毛,小枝的叶较短,被密茸毛。苞叶多数,与茎上部叶多少等长,常较宽,较花序长2-4倍,披针形或线形,顶端圆或稍尖,基部渐狭,两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开展成密集的或稍疏散的、径约2-7厘米的星状苞叶群,或有长花序梗而成数个分苞叶群。
头状花序径约4-5毫米,5-30个密集,少有单生。总苞长3-4毫米,被白色长柔毛状密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干膜质,渐尖或近圆形,远超出毛茸乏上。小花异形,有少数雌花,或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基部稍黄色;雄花冠毛上部多少粗厚,有短毛状密齿或细锯齿;雌花冠毛丝状,有细齿或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突起或短粗毛。
生长环境
戟叶火绒草生于高山和亚高山的针叶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大片生长。海拔1400-3500米。
分布范围
戟叶火绒草广泛产于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西部)、四川省(北部、西部及西南部)、西藏自治区东部、肾茶(北部、西北部、西部和南部)、贵州省湖南省西部。分布于缅甸北部。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在繁殖前,应筛掉瘪粒和瘦弱粒,留下健壮粒。种子繁殖一般在2~3月份进行。在播种前,应先将种子放入30℃的温水中浸泡24HRS,然后捞出用湿布包裹,置于温度为20℃的温室环境中。待种子已有芽眼萌动时即可进行播种。戟叶火绒草的种子非常细小,顶土能力非常差,一定要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可将种子与细沙拌匀后一块进行撒播。
分根繁殖:在早春时,可选择一年生植株进行采挖,然后将根茎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作插穗,最后将小段插穗埋植于苗床上。埋植深度为0.5厘米,株行距分别为2厘米×3厘米。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应选择地边上栽植有乔木的沙壤土或黄壤土作为种植地块。在整地前,应先清理掉地块周围的杂草,捡净地里的石块、杂物等。当地块清理干净后进行施肥,然后再进行耕作。戟叶火绒草喜肥,应多施底肥,每亩应施厩肥4000千克、“草粪”1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施肥后深耕耙平并作,以便天气干旱时浇水使用。畦宽为1~1.2米。
移栽技术
当戟叶火绒草苗长出2片真叶后可进行移栽。在移栽前,应先按株行距8~10厘米的距离进行挖穴,应将穴深控制在2厘米左右。当穴挖好后,可将苗床上的戟叶火绒草苗带土挖出,然后将戟叶火绒草苗栽植于穴内并浇水覆土。为了确保戟叶火绒草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原则上每穴应移栽2棵。
田间管理
1.间苗:当戟叶火绒草苗高3厘米时进行间苗。每穴留1棵壮苗,将另一棵苗子剔除即可。
2.追肥:第一次追肥可在间苗后进行。此次追肥可以追施非常稀薄的人粪尿水,也可追施浓度为0.2%尿素水。在追肥时一定不要追施在戟叶火绒草苗的根部,应在距离根部3厘米处挖穴,穴深1厘米,然后浇入肥料并覆土即可。第二次追肥应在5月初进行,此次追肥应追施复合肥,每亩追施40千克。第三次追肥应在6月下旬进行,此次追肥应追施尿素,每亩追施25千克。第四次追肥在10月下旬进行,此次追肥追施厩肥,每亩追施3000千克。
3.松土、除草:第一次松土在5月中旬时进行。此次松土宜浅不宜深,松土的深度不应超过1厘米;第二次松土应在6月中旬时进行,此次松土也不能太深,原则上以3厘米的深度为宜;第三次松土可在8月上旬进行,此次松土可以适当深一些,但也不应超过5厘米。
4.浇水、排灌:戟叶火绒草在田间持水量为65~70%时生长最好。因此,在春秋季时,可每隔半个月浇水1次;在夏季时,可每隔10天浇水1次;在冬季时,可1个月浇水1次。当雨季来临时,一定要修好排水沟,以防涝渍。
5.摘蕾:戟叶火绒草一般在6月份即可开花。为了保证植株生长良好,除留种需要之外,当戟叶火绒草有花蕾出现时,一定要悉数摘除。在摘蕾时,一定要选择晴天的8:00~11:00时进行,以防因阴雨侵染花蕾上的伤口或太阳灼伤花蕾上的伤口。
本种提示
戟叶火绒草的茎高、叶的大小和基部形状、苞叶长短和形状有一系列的变异。这些变异曾经前人视为不同的种。如 L. foliosum (Franch.) Beauv. 是一个幼小而未完全发育的植株,L. hastatum Beauv. 有细直而全部具叶的茎和戟形耳状的叶基,L. futtereri Diels 是一个强壮具叶枝的植株,都以并入本种为适宜。此种在湖南省还是首次发现,除叶和苞叶较长外,无其它区别。戟叶火绒草与坚杆火绒草 L. franchetii Beauv. 、匍枝火绒草 L. stoloniferum Hand. -Mazz. 、木茎火绒草 L. stoechas Hand. -Mazz. 和华火绒草 L. sinense Hemsl. 之间都有天然杂种存在。
变种
戟叶火绒草小花变种(学名:火绒草属 dedekensii var. microcalathinum)茎高10-20厘米;叶长10-20毫米,宽1-1.2毫米;苞叶群径15-25毫米;头状花序径2.5-3毫米;总苞长2毫米;小花长仅2毫米。产四川省西部(道孚县马尔克斯·维尼修斯·阿马拉尔·阿尔维斯)。生于高山和亚高山的针叶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大片生长。海拔1400-3500米。戟叶火绒草与薄雪亚组的一些种一样有头状花序和植株都较小的类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移栽技术
田间管理
本种提示
变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