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西洋参(拉丁学名:人参属 quinquefolius L.),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又名花旗参清代儒医汪昂著《补图本草备要》(1694年)中首次将西洋参收载入医药文献。西洋参喜阴,不喜强光照射;最适生长温度20~25℃,较耐寒,能耐-20℃以下的低温;对土壤要求较严格,以森林灰棕壤、有团粒结构、富含腐殖质、pH5.3~6.5、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为宜。原产北美洲,后被中国引种,目前在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陕西省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等多个省市均有引种栽培。
肉质根,呈纺锤形或是分歧状。根状茎短,呈圆柱形,有纵条纹,或略具棱,茎基部具薄而常枯萎的鳞片,全体无毛。掌状复叶,小叶片5片,稀7片,膜质,薄,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尖,最下两小叶最小。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梗细短;花瓣5枚,覆瓦状排列,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枚,雌蕊1枚,花柱2枚。核果浆果,扁圆形,鲜红色。种子呈扁平肾脏状,属异形种子。
西洋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病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
研究历史
西洋参的发现与历史上的国际商贸活动密不可分。初期的西洋参商品是通过法国英国的殖民地转运到东亚,而后销售给中国。
清代儒医汪昂著《补图本草备要》(1694年)中首次将西洋参收载入医药文献,在该书条目下写有“出大西洋法兰西-名法兰参”。清代医学家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对所收载西洋参的论述与《补图本草备要》基本相同。
形态特征
根茎
西洋参为多年生草本,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呈圆柱形,长约25厘米,有纵条纹,或略具棱,茎基部具薄而常枯萎的鳞片,全体无毛。
掌状五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5~7厘米;小叶片5片,稀7片,膜质,薄,长圆状倒卵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顶端尖,边缘具锯齿,上面脉上散生不明显的刚毛,最下两小叶最小。
花梗长,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梗细短,基部有1枚卵形小苞片;花萼绿色,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钝头,萼筒基部有三角形小苞片1枚;花瓣5,覆瓦状排列,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枚,花丝基部稍宽,花药卵形至矩圆形;雌蕊1枚,子房下位,花柱2枚,上部分离呈叉状,下部合生。
果实与种子
核果浆果,扁圆形,成对状,成熟时鲜红色,果柄伸长。种子形状不规则,呈扁平肾脏状,属异形种子。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加拿大蒙特利亚、魁北克省多伦多芝加哥密苏里州威斯康星州地区。
中国分布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种栽培,80年代初引种栽培获得成功,目前在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陕西省、北京、河北省山东省等多个省市均有西洋参的栽培。
生长习性
西洋参原生于北美北纬30~48度,海拔300~500米低山区,以栎树为主的阔叶林带的丛林中。
西洋参喜凉爽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喜阴,宜斜射光、散射光,忌强光;最适生长温度20~25℃,较耐寒,能耐一20℃以下的低温。对土壤要求较严格,以森林灰棕壤、表层灰褐色、有团粒结构、富含腐殖质、pH5.3~6.5、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为宜。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西洋参是完全花,但雌雄器官在每朵花的成熟时间是交错的,它具有混合交配系统,既可异花传粉,也可自花传粉。西洋参的传粉者是泛花传粉者,既可为西洋参传粉也可为其它植物传粉。
人工繁殖
人工栽培下一般采用种子繁殖。须提前采种、催芽。种子需要经过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阶段。果实采收后,经清洗晾、溶液浸泡等操作后后完成形态后熟;再通过低温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完成生理后熟。并在7天内完成播种。
栽培技术
选地与做畦
西洋参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多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透气性、排水性、保水性良好的黄油砂土或黑油砂土种植。整地后,需在播种前半个月完成做,分为高棚畦、矮棚单畦和矮棚双畦。
播种与栽植
分为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在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宜早不宜迟。秋播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播种,宜迟不宜早。西洋参的播种作业属于窄行距密植,要求行株距均匀、播深一致,需要畦上单粒播种作业。播种后,覆土,再覆盖落叶、草木灰等。
搭棚
西洋参为阴生植物,需搭棚遮荫。通常,中国东北地区以拱形单透光矮棚遮荫为主,中国华北及其他地区以平顶双透高棚遮荫为主。
水肥管理
在西洋参生育期可喷灌补水,使西洋参得到充足的水分;生长前期和后期对水分要求不高。每年6—8月用尿素等液肥每月一次进行根外追肥;10—11月地上茎叶枯萎时,在株间开沟施入混拌均匀的复合肥,施后用细土盖肥,此次冬肥可结合覆盖防寒土进行。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西洋参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黑斑病、锈腐病、疫病等。防治病虫害的农业方式有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并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通气性强的田地。物理方式有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化学方式有在病害前对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病害初期喷施防治药剂;常用的土壤消毒药剂有恶霉灵、敌克松,种子消毒药剂有多抗霉素、代森锰锌;防治药剂有甲霜灵、霜霉威等。
虫害
小地老虎斜纹夜蛾大造桥虫、球囊线蚓、似士维螨等为比较常见的西洋参虫害。可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除杂草;或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捕;也可用吡虫啉粉剂和咯菌种衣剂混合液拌种、对土壤消毒、定期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化学方式防治。
连作障碍处理
连作障碍是目前西洋参人工种植最主要的问题。近年来广泛认为化感自毒作用是西洋参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轮作植物,如紫苏可以改善西洋参自毒现象。土壤盐理化性质变化及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调也会造成连作障碍,并可以通过微生物制剂缓解。
药用价值
西洋参是传统中草药,主要含三萜皂苷、芳香油、多炔类成分、磷脂糖类、多种甾体化合物等。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病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以西洋参为原材料的处方药有九味沉香胶囊、食道平散鹿茸洋参片等。
相关研究
药理活性研究
一是皂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如吕婧等采用斑马鱼制备免疫低下模型,研究西洋参的增强免疫作用,结果表明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并反映不同产地西洋参间的药效差异。又如张彪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热转化前后西洋参茎叶皂苷抗氧化活性和美白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转化西洋参茎叶皂苷表现出比西洋参茎叶皂苷更强的还原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以及抑制黑色素合成等能力。二是多糖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如王国明等通过GCMS技术对西洋参多糖的单糖组成、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中含有多种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多糖成分的某些药理学活性效果优于人参皂苷
胁迫研究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西洋参植株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西洋参植株具有一定耐旱性,生产中维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6.8%~80.0%,可保证西洋参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种间区分
西洋参和人参、三七在形态特征、药性功效等方面有显著差别。
形态特征方面,人参小叶3-5片,西洋参小叶5片,稀7片;人参、西洋参种子肾脏状,三七种子三角状卵形。药性功效方面,西洋参性凉,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人参性微温,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三七性温,功效散止血,消肿定痛。
参考资料
Panax quinquefolius.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2022-12-21
目录
概述
研究历史
形态特征
根茎
果实与种子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与做畦
播种与栽植
搭棚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虫害
连作障碍处理
药用价值
相关研究
药理活性研究
胁迫研究
种间区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