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龙子(
食虫类:Plestiodon chinensis)是石龙子科多齿石龙子属
爬行纲,别名石龙子、四脚蛇。
雄性成体体长110-114毫米,体重约40克,
雌性成体体长102-118毫米,体重约36克。其身体较粗壮,有上鼻鳞,无后鼻鳞;后鳞2枚;有5条浅色纵纹,背中部1条在头部不分叉,侧纵纹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背面和腹面散布浅色斑点。
中国石龙子主要分布于
越南、中国。在中国其广泛分布在
华南地区,包括
上海市、
江苏省、
海南省、台湾、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该物种喜栖息于平原、丘陵及山区路边的草丛或乱石堆中。常以各种无
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
捕食小蛙或幼小蜥蜴等脊椎动物。该物种有四个
亚种,可以捕食多种害虫,有利于农林业。另外,其可做实验动物使用,亦可作宠物饲养。
2018年,中国石龙子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无危(LC)物种。其还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分类研究
石龙子属(Plestiodon)是
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石龙子科的一属,石龙子属原来的拉丁名为Eumeces。现石龙子属Eumeces被拆分,分布于东亚与北美的Eumeces和Neoseps属合并为Plestiodon属,
属下种中文名不变。
形态特征
中国石龙子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五个部分。
雄性成体体长110-114毫米,体重约40.3克,
雌性成体体长102-118毫米,体重约36.1克。身体较粗壮,有上鼻鳞,无后鼻鳞;后鳞2枚;有5条浅色纵纹,背中部1条在头部不分叉,侧纵纹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背面和腹面散布浅色斑点。该物种老年个体浅纵纹不明显,无斑点,颈侧和
侧体呈
红棕色。中国石龙子幼年个体背面为黑色,只有3条浅黄色纵纹,尾部为浅蓝色。
中国石龙子吻钝圆,吻的长度几乎和眼耳间距
相等,且吻鳞较大,背面可见。有上鼻鳞,无后鼻鳞,通常情况下上下唇鳞皆为7枚,上唇鳞6枚的中国石龙子不常见。颊鳞2枚,眶上鳞4枚,下眼睑被小鳞片覆盖,骨膜内陷,耳孔前有2-3个瓣突,后颏鳞2枚。
该物种背鳞光滑,覆瓦状排列,环体中段鳞22枚,肛前鳞2枚。尾长大于体长,尾部腹面正中位置有一排宽大鳞。四肢较短,前肢与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不相遇。第四趾下瓣16枚,掌部、部粒鳞大小不一。
分布栖息
分布
在越南,中国石龙子主要分布于
河江省、
谅山省、
广宁省等地。在中国,其分布在
华中地区、华南及以南地区,如
山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建省、
海南省、
贵州省、
江西省、
重庆市、
上海市、
湖南省、
浙江省、
江苏省、台湾省等地。
栖息
中国石龙子常栖息于平原、山区、丘陵的草地、耕作区、杂草灌木处或水沟旁。
冬眠时,中国石龙子多头部向外栖息于冬眠洞中。洞穴斜向下,距离地面10厘米左右,洞室的长度仅能容纳其身体。冬眠洞穴常筑于石下、树根洞、枯木下土层中。洞口一般向阳并被枯草烂叶覆盖,有一定的隐蔽性。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中国石龙子白天活动,晚间休息。其日活动节律受天气状况和食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气温温和的春季晴日时,其活动最高峰出现在上午10:00-11:00时,夏季晴日或多云天气,活动高峰时段出现在8:30-9:30时和15:00-16:00时,秋季日节律活动高峰出现在12:00-13:00。
当气温下降到13℃左右时,中国石龙子将陆续进入冬眠期。在中国,通常其冬眠期为每年10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
觅食
中国石龙子白天常伏卧在路旁、田间、土埂或石块中不动,伺机
捕食。其食性广泛,主要以各种无
脊椎动物为食,如
金虫(Scarabaeoidea)、
蝼蛄科(Gryllotalpa)动物、
夜蛾科幼虫地老虎(Noctu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动物、蚱蜢等,也会捕食小蛙、幼小
四脚蛇等脊椎动物。中国石龙子通常夏季食性更为广泛。其幼体食性和成体食性有一定差别,成体因头部较大,因此摄食大型猎物能力强,如鳃角金龟科(Melolonthidae)动物,而幼体则较多摄食潮虫科(Oniscidae)动物。
生长繁殖
中国石龙子产卵季为5-7月,各地略有差异。交配时,
雄性中国石龙子通过泄殖腔膨大后产生的
交配器,将精液注入
雌性体内,体内受精,而后在雌性体内形成
受精卵。中国石龙子常将卵产在石头下、草根、树根下土洞中自然孵化。其每次产卵5-9枚,多者可达29枚。卵白色,椭圆球形,卵壳革制。
自然条件下,气温27℃左右,土温约26℃条件下,卵的孵化天数约为53天,雏蜥平均体重约0.3克。若是人工孵化,孵化温度在25.5-33.5℃,相对湿度60%-70%时,其孵化天数为26天,但在32℃时孵出幼体比较低于此温度时孵出的幼体发育差,表现为躯干小、未利用的卵黄多。
中国石龙子一般体长65毫米以上时达到性成熟。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该物种在越南并不常见,但在中国其分布地十分常见,种群数量稳定。
致危因素
中国石龙子适应性强,其生存并不完全依赖于自然栖息地,在生存方面没有实质性致危因素。
保护等级
2018年,中国石龙子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无危(LC)物种。
2023年,中国石龙子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主要价值
在中国该物种被用作食品和中药材,有时也被当做宠物饲养。中国石龙子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生物系和中学动物学的解剖实验教学。中国石龙子可以捕食多种害虫,有利于农林业。
相关研究
关于中国石龙子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对中国石龙子体温、摄食量、疾跑速等的影响。第二,水热环境变化对中国石龙子繁殖孵化的影响。第三,对中国石龙子体内储能部位的研究。第四,对中国石龙子体内酶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