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徐光耀于1958年开始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1961年在《
大众文艺》初次发表,1962年由中国少年童年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机灵果敢的
白洋淀少年张嘎为了被
日寇杀害的奶奶报仇而参加
八路军,当上游击队的小侦察员,他作战英勇,经历了一系列磨炼之后配合游击队端掉了敌人的炮楼,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小兵张嘎》体现了爱国情怀下的成长主题,是一部典型的革命题材的小说。
《小兵张嘎》小说于1963年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一等奖。
成书背景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涌现了一批有过从军经历的战地作家。他们在战火中成长,在中国抗日根据地受到革命的熏陶,又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抗战时期“小八路”战斗生活和成长经历的作品。
徐光耀创作的《小兵张嘎》也是如此。
徐光耀生于1925年8月,13岁
参军入党。1956年,徐光耀被打成
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发配至
保定市进行劳动改造。1958年,陷入苦闷与自我怀疑的他为了排遣压力决定投身写作。对先烈的缅怀和对战友的怀念促使他写下了《小兵张嘎》,于1961年底在《河北文学》第6期发表。
灵感来源
据作者称,嘎子的原型是他生平遇到的“嘎人嘎事”,以及抗战时期的
八路军小战士们。具体的灵感则是来自《
平原烈火》里的13岁的小侦察员“瞪眼虎”,其原型是赵县县大队的小侦察员,
徐光耀在写《平原烈火》时未能过多着墨,一直留下遗憾,到《小兵张嘎》一书时结合当兵时的见闻经历,终于塑造了笔下活灵活现的“嘎子”一角。
出版历史
徐光耀完成《小兵张嘎》小说及电影剧本的创作后,很快就被戴上“
右派”帽子,被发往
保定市农村改造。直到1961年秋,经过了“
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相对放宽,徐光耀的“右派分子“帽子也已经被摘掉。徐光耀将《小兵张嘎》小说稿交给了前来保定组稿的《
大众文艺》月刊小说编辑
张庆田。《小兵张嘎》很快就安排发表在当年《河北文艺》11、12月的合刊号上。1962年初,《小兵张嘎》单行本由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同年,该小说又被《
北京晚报》连载。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1943年,翼中平原地区
白洋淀一个叫“鬼不灵”的小水庄里。
八路军战士钟亮因膝盖患风湿病在张嘎奶奶家中疗养。13岁的张嘎很喜欢这位老战士,称呼对方为
老钟叔,还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一把木制的手枪。
在一次
日寇扫荡中,老钟叔被俘,张嘎的奶奶被日寇残害而死。为了给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张嘎一个人前往城中寻找游击队,路上遇到骑自行车出入县城的八路军侦察员
罗金保。误以为对方是汉奸的张嘎心生一计,先是用木刺扎破罗金保的轮胎,趁罗金保修车时用木头手枪伪装真枪,想缴了罗金保的手枪,结果反被罗金保制服。罗金保将
张嘎带到了游击队,张嘎也由此成为了
八路军的一名小侦察员。
一次战斗中,嘎子缴获了来自敌人的盒子枪,但在跟小伙伴炫耀时被钱区队长收走了。正悒不乐时,村中小孩黑胖来找他,想以鞭炮换他的木手枪。嘎子两样都想要,与黑胖约定摔跤做胜负,结果比了两次都输了。嘎子不想把木手枪给出去,咬了黑胖肩膀一口后就跑了。黑胖大哭,嘎子也挨了黑胖的爹老满叔的骂。他心生不忿下往黑胖家里烟囱塞了一把草。事情闹大后嘎子受到了处分,并且被区队长教育了一番。
在营救
老钟叔的行动中,嘎子从胖翻译手里又缴获了一支手枪,因为不想再次上交而私藏了起来。他因为在战斗中小腿受伤被送到荷花湾杨大伯家里养伤,并在养伤期间跟杨大伯的女儿玉英成为了好朋友。玉英是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因为来往的
八路军战士的缘故,对革命生活十分向往。嘎子劝说玉英
参军,两人给杨大伯夫妇留书后偷偷离家。在回归部队的路上,嘎子将手枪藏在了鸟窝里。后来遭遇了伪军,幸好有老满叔相救,将他藏匿在自家柜子里。嘎子十分感动,与老满叔尽释前嫌,两人拥抱在一起。
嘎子成功与游击队汇合,参与到保卫村子的战斗中。区队长再度让他上交手枪时,他不再抵抗,而是说服区队长让他暂用手枪十几天。“鬼不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借送
鸡蛋的名义混进敌人堆里,又用烟头点燃鞭炮扰乱了敌人,立了大功,最终跟游击队的战士们一起救出了
老钟叔。在“祝捷大会”上,嘎子受到了区队长的表彰,并且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心愿,获得了一支真正的手枪。而他又有了新的愿望,那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人物角色
张嘎
张嘎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聪明伶俐、机智果敢的13岁少年。“嘎”字出自北方方言,本指脾气怪,文中用以形容机灵调皮、不大听话、每每做事又出人意料、别出心裁的小孩。嘎子身世凄惨,从小跟奶奶相依为命。他调皮捣蛋,身上带着一股属于孩童的“嘎气”。在游击队的教育下,经历了一系列的战火磨炼后,嘎子最终走向了一条革命道路。
与传统英雄形象相比,
张嘎本身并不是一个道德完人,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从莽撞、桀骜、不服管教的少年,逐渐成长为讲纪律、团结群众的
八路军小战士。在成长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新中国少年儿童经典形象之一。
其他角色
张奶奶
年近七十岁,头发花白,脊背佝偻的孤苦老人,丧子,住在村庄“鬼不灵”西北角的两间草屋里,跟唯一的孙子张嘎相依为命。心地善良,有一颗火热心肠,在
五一大扫荡时跟八路军结下缘分,经常在家中收留八路军的工作干部和伤病员。在一次
日寇进村扫荡中被日寇开枪打死。正是她的死亡促使嘎子升起了报仇的念头,离开家寻找游击队。
钟亮
地区队的侦察排长,一位经验丰富、对革命忠诚的
八路军老战士,三十多岁,脾气随和,有小孩心性,因腿上患风湿病在嘎子家中休养,跟嘎子关系最好,经常给他讲革命战士的故事。后来在日寇扫荡中因掩护
张嘎和奶奶,与敌人周旋后被捕。被捕后他任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都始终不向敌人屈服。结局时被游击队战士成功解救。
罗金保
游击队的侦查员,嘎子称他为老罗叔。他英勇果敢,机敏过人,在敌人封锁期间孤身出入县城,及时为游击队带来了很多敌人的情报。未见面时嘎子就从
老钟叔那里听说过他用扫帚缴伪军真枪的事迹,大受鼓舞。文中也正是他将嘎子领到了游击队里。
钱云清
三十五岁的“小老头”,游击队的区队长,沉着稳重,足智多谋,在游击队里颇有威望,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嘎子唯一见了就“发拘”的人。他不仅看顾嘎子吃穿休息,还跟嘎子讲革命道理,是嘎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之一。
玉英
荷花淀杨大伯家的独生女儿,是个温柔俊秀又纯朴的小姑娘,跟嘎子一般年纪,在嘎子受伤时细心照顾他。她还是个撑船好手,非常向往
八路军的英雄事迹。后来跟嘎子一起离开家,前往游击队从军。文章结尾时嘎子有意将她培养成为侦察员。
黑胖
黑不溜秋的小胖墩,嘎子在村里的小伙伴,跟嘎子因为打赌摔跤的事起过矛盾,后来在同一个地道口避难。两个人重归于好后,嘎子将
老钟叔送的木手枪转送给了黑胖作为纪念品,而黑胖也将鞭炮送给了嘎子。
老满叔
黑胖的爹,村子里的群众,四十多岁,性格淳朴,直筒子脾气,因为儿子被咬的事曾骂嘎子“给八路军丢人”,被嘎子报复堵过家里的烟囱,他一状告到区队长那里,是导致嘎子被关禁闭的直接原因。但在嘎子被
日寇追杀时,也是他不计前嫌掩护了对方,为此被伪军打破了额头。
作品赏析
作品主题
革命思想
《小兵张嘎》是一部典型的革命题材的小说。小说开始就为嘎子的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笔,相依为命的亲人的死亡,
八路军战士
老钟叔的言传身教,都使他走向了革命道路。小说中更是充分地体现了他的革命思想与革命精神。
整个小说围绕嘎子梦寐以求的“枪”为中心。嘎子所代表的是革命先锋队的一份子,而“枪”所代表的武装力量则被赋予了先进性。老钟叔送嘎子木手枪意味着革命火种的传承,老钟叔作为革命的先驱者,引领嘎子从此走向革命道路。嘎子经历了与“枪”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包括从
日寇和伪军手里两次抢夺枪支,将枪藏在鸟窝里,上交手枪,到结局时终于得到了一把真正的手枪。枪作为一个重要道具,见证着他的成长,也见证他终于获得以区队长为首的革命者们的认可。这个过程中,革命思想在嘎子身上层层深入,完成了从初识再到深入其中的思想渗透过程,这是一种革命的传承。在嘎子身上,红色教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成长主题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嘎子是从一个普通农村少年成长为优秀
八路军战士的经历,体现了爱国情怀下的成长主题。
嘎子从小父母双亡,唯一的亲人奶奶又死在
日寇手里,苦难是故事的开端也是嘎子成长的契机。嘎子从失去亲人的苦痛中走出,这是他的第一次成长,从饱受战争的摧残到加入八路军,从“被动成长”到“主动出击”,离家进城是他成长的关键。而如
罗金保、钱区队长等革命道路上接二连三出现的引路人们接替了亲人的角色,帮助嘎子顺利成长。嘎子虽然失去了父母和奶奶,但是却走向了一个更大的“家庭”。在游击队中,嘎子飞速完成了第二次成长,成为了一个小
侦察兵。在与敌人的交锋过程中,嘎子不断磨练自己,学习成长,随之形成了相应的思想和意识。鼓励玉英
参军的举动则说明他已经从革命的被引导者转变成为了一个引导者的形象,身份的转变寓意着行为的成熟,等结局救出
老钟叔之后,嘎子已经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
八路军战士。
艺术特色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兵张嘎》中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主人公的性格塑造。嘎子正是“顽童”形象的代表,他身上的种种特性也是大多数孩子身上的共性和个性:大胆地表达自己,释放孩童天性,不喜束缚。他由普通孩童走向小英雄的过程,释放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徐光耀使用儿童的语言描写充满童趣的儿童心理,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符合儿童特点,爬树、摔跤、赌气、耍赖等故事情节发生在嘎子身上,不仅没有破坏英雄形象的塑造,反而使他更多了几分童真,更惹读者喜爱。
在叙事手法方面,《小兵张嘎》使用了孩童的视角来描写抗日战争时代的生活,既写出了
张嘎机智勇敢的一面,又写出了他天真活泼、调皮幼稚的孩童天性。徐光耀叙述故事的手法曲折生动,充满了传奇色彩。《小兵张嘎》采用了一种直线型叙事时间结构,通过具体时间点的模糊化处理,单以事件发生的排列顺序来体现时间,突显革命道路无限光明的意味。使用的语言平实自然,浅显易懂。例如在描述与敌人的战斗场景时,小说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战斗过程描绘得扣人心弦。
作品影响
《小兵张嘎》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
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小说出版后共计被再版或重印20多次,发行超过百万册,在全球范围均有发行,先后译为英、印、蒙、德、泰、阿拉伯、朝、
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版本,广为传播。1980年5月,《小兵张嘎》的小说及电影荣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
一等奖。1995年,小说被国家五部委选定为"百部爱国主义图书"之一,同时电影也被选为"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之一。1996年,中国影评学会将《小兵张嘎》评为10部"
讴歌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之一。小说入选过《
中国新文学大系》《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等,还编进"共和国
儿童文学名著"、"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等至少5种丛书。
作品评价
著名学者、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曾表示:七十多年过去,像《
平原烈火》《小兵张嘎》这样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力量、精神力量。
作者
徐光耀曾坦言:“《小兵张嘎》之所以成功,我觉得最沾光的是写了嘎子这个人,比较活,能够更讨人喜欢一点。我觉得嘎子就是最好的孩子。”
衍生作品
1963年末,
连环画《小兵张嘎》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改编并出版发行,后经多次改编与再版发行。2005年8月,人民
美术社将其再次出版,绘者为
李天心。
1963年,由
崔嵬和
欧阳红樱联合执导的电影《小兵张嘎》摄制完成并在中国内陆上映。影片主演有
安吉斯、
张莹、
葛存壮、吴克勤、
王澍等人。该电影在1964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中斩获“导演奖”,在2005年被列入“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2014年被
中国电影基金会列入首批5部被“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修复的电影。电影《小兵张嘎》摄制完成并公映后,在中国引发轰动,作为一部流传深远的红色经典影片,陪伴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
2004年7月,由
徐耿执导,
徐兵担任编剧,
谢孟伟、
杜雨、
王莎莎、
张一山等主演的电视剧《小兵张嘎》在中国内地播出,成为中央电视台第八频道年度收视冠军。
2005年,由
孙立军执导,
马华与孙立军共同担任编剧,
北京电影学院、
青年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段泽凡、
姜昆、
黄磊、
于蓝、
孙佳、李琦、
臧金生等人担任配音的动画电影《小兵张嘎》在中国内陆上映。该片荣获第11届中国政府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
根据《小兵张嘎》改编,由
刘晓邑导演、编剧、创作的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于2016年
中国校园戏剧节上斩获优秀剧目奖和校园戏剧之星奖,并且走出国门,参加了2016年
英国爱丁堡艺术节、2017年
俄罗斯“金萝卜”全俄儿童及青年艺术节、英国伦敦南岸艺术节、
罗马尼亚锡比乌青少年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