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幸福路
幸福路(原名“环城马路”)是宿城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城市主干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一条城市商业街。1954年上半年竣工后,此路几十年来不断拓延修缮,逐渐形成商业规模,是宿迁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承载几代宿迁人的记忆。老宿迁人曾说“不到幸福路就不算进城上街”。现今幸福路商圈繁华热闹程度不如往昔,似乎渐趋没落,但仍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逢周末、节假日期间仍可见人流和商业气息。
广义上的“幸福路”北起宿迁节制闸,南止项王故里核心景区东北侧地块(建立地级宿迁市后项王故里周边地块变迁很大,2011年项王故里景区又启动大规模扩建改造,现幸福路以南为仿古商业街区,称作“项王故里西楚大街”,也作为项王故里夜市,原幸福南路已缩短,幸福路南止点与项王路相交,即项王故里夜市北门处)。狭义上的“幸福路”是根据2006年市政府发布的《宿迁市城区第三批地名命名方案》(宿政发〔2006〕107号)确定的路段,北起八一路,南止黄运路(西湖路),亦即当下人们普遍认知的“幸福中路”。此外,关于“幸福北路”的起讫点随时间变化认知也有不同,宿迁市早先的方志文献记述是宿迁闸至马陵路,新近的文献和当下的认知观念是宿迁闸至八一路,马陵路至八一路之间则被划入“幸福中路”范围。认知上的变化与商贸经济壮大、城市建设发展有关,也与2006年发布的道路命名方案有关。
2023年7月,幸福路被纳入2023年宿迁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筑路由来
宿州市最先使用“幸福”一词的是城北的矿山居委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全国推行以农业合作社为基层组织的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是年7月矿山被命名为“幸福一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宿城区的商业主要集中在东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现代商业,同时考虑分流东大街的商业要素,减轻东大街的压力,拟建一条新型商业街。
当时在西距东大街不足百米的地方,是南北走向残破不堪的宿迁东城墙,南起现在的黄运路(即西湖路,下同),北至现在的市府东路(即洪泽湖路)。由于此段城墙已成残垣断壁,且时断时续,经考察,沿城墙根修路既省时又省工,无须拆迁,只要将高处削去、低处填平、铺上沙石即可成路。于是就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城市主干道选在了这里。1953年动工,1954年上半年竣工。
据知情者回忆,当时虽正值国困民贫百废待兴、生产资料极度匮乏的困难时期,但都被高涨的政治热情所冲淡,人人都有“勒紧裤腰带”干事的精神。政府巧妙地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以搞群众运动的方式解决筑路材料问题。发动群众拣砖头、拣石子、拣瓦砾、扒砂、扒鹅卵石等,家家有指标,人人有任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男女老幼齐上阵,一筐筐、一车车的建筑材料纷纷送至工地。没有工人就把那些当时被定为改造对象的所谓“五类分子”以“劳动改造”为名集中起来做义务工。
于是不到一年时间,宿迁市城内第一条砂石路就建成了,路宽约7米,南至现在的黄运路,北至现在的市府东路,最初命名为“环城马路”。
历史沿革
道路拓延
新中国成立后,宿迁成立生产建设科。1950年7月,宿城区地区连降暴雨,人民政府以工代赈,发动群众将县城内外所有街巷的铺地石块,全部拆除搬运到运河西侧,作护堤之用材。市民以此兑换玉米、高粱、大豆等。1952年拆除旧城墙(保留西城门镇黄门,至1970年左右全部拆除)开辟与东大街相平行的南北走向的环城马路,城墙大砖作为城外沟壑护坡或砌为暗沟之用。1954年7月成立交通科(后改为交通局)。1957年,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清理残砖乱石并送往工地打碎,完成主要公路的平垫任务。当社会进入“大跃进”时期,环城马路又进行了第二次建设,这次建设仍按照第一次修路的模式将路延长,还集中人力成立宿城筑路队,统一整平培脊,敷铺砂礓路面。因所需材料较多,所以城里城外的古代遗存,凡是以石头、木头或砖头建造的,其材料可二次利用的大都遭受灭顶之灾,包括城墙、水坝、桥梁、庙宇等,宿迁城墙的残留部分(包括南城墙、西城墙等)在这次建设运动中全部被荡为平地。时间大约是1960年。1960年2月,淮阴专区在霸王人民公社召开交通跃进誓师大会,授予霸王公社大办交通标兵称号。
“环城马路”在1958年改名为“幸福路”(多数文献这样记载)。此后三十年间以幸福中路为中轴线,开辟了与幸福中路相平行的运河路、黄河路,在幸福中路南部开辟了东西走向的黄运路,在幸福中路北部开辟了东西走向的八一路,形成南北两个十字路口,奠定了“中”字型的城区格局。同时,在城区中心地带沿幸福中路东侧开辟了东至运河路的工人路(现为洪泽湖路),西侧开辟了西至黄河路的市府中路(现为洪泽湖路)。由此宿迁市老城区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1972年宿城镇境内公路全部实现石子化。1974年开始铺设幸福中路水泥路面,长375米,宽23米。1976年后,在幸福中路栽悬铃木属500株,并根据道路不同形状而确定树的种类及培植办法。
1979年以来,老城区新建了马陵路,拓宽了黄河路和运河路,幸福路也随之拓宽延长。由于京杭大运河徐州黄河故道夹城区南下,从地理形势上限制了城区向东西拓展,迫使县城沿幸福路伸展。幸福路因时因势分别向南北延展,向南延伸至项王故里,与项王路交接,向北取直延伸至宿迁闸,形成“十里长街”。幸福路由此成为老城区南北贯通的中心干道、核心路段,从北至南分三段:宿迁闸至八一路称幸福北路,八一路至黄运路称幸福中路,黄运路至项王路称幸福南路。
1987年,幸福北路和幸福南路铺设沥青和水泥路面,长3.58千米,沥青路面宽30米。2000年4月,幸福中路列入市区“两纵两横”道路等级建设,沿街商业用房进入新一轮改造。2001年—2002年,幸福路进行优质化改造,排水、供电等管线采用地埋式,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后城北路以北路段规划宽36米,其中,快车道宽15米,两侧绿化带各宽1米,慢车道宽5米,人行道各宽4.5米;城北路至寺北路段规划宽30米,快车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2011年后项王故里景区扩建,寺北路现为楚兴路)。
2009年,开辟了连接黄河路与幸福南路的新卫生路,此后随着周边小区和学校建设完工和马陵河整治完成,新卫生路又延伸至运河路。2012年,宿迁市委、市政府投资1.2亿元,对幸福路正式启动整治提升,内容包括建筑立面、道路交通、城市家具、夜景亮化、园林绿化等5大类25项,并将任务全面分解至宿城区及各相关市直单位。2016年,开辟了连接黄河路与幸福南路的钟吾路,钟吾路也延伸至运河路。
商业文化
1952年9月11日—16日,宿迁市首届物资交流大会在宿城环城马路召开,与会农民约5万人,上海市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昆山市等地代表245人参观。1957年,地方国营宿迁县玻璃电力食品加工联合厂建成投产后,城区内架设输电线路5000米,在幸福中路安装路灯40盏。1958年,在幸福中路西侧建成服务大楼,集浴池、理发、餐馆、旅社为一体,俗称四合一大楼。是年8月,拆除中山堂,原址建宿迁会堂。是年10月,红旗电影院开业,建筑面积853平方米,设活动座椅905个,为宿迁市境内第一家国营专业影院。1960年,宿迁会堂落成(1981年宿迁县第二招待所建宿迁人民会堂后,宿迁会堂更名为宿迁剧场,1983年初被鉴定为危险建筑而歇业拆除)。1963年后,幸福中路商业街进一步发展,各类生活生产资料单位进驻在此,渐渐汇聚起人气,成为县内繁华商业区。
1971年5月,宿迁县蔬菜公司成立,南菜市从市场街搬迁到幸福路东侧经营(今中央商场地块)。1978年以后,幸福中路商业投资增多。至1988年,幸福中路先后建成百货大楼、五金公司大楼、人民商场(原宿迁第一商场)、利达商场、开源商场(原宿城镇供销经理部)等商贸场所,仅百货大楼经营的品种就有日用百货、针纺织品、服装鞋帽、五金交电等1.6万余种。1989年8月,南菜市搭建成原淮安市最大的综合性菜场,占地1600平方米。1990年,幸福中路中段建成3271平方米的电信大楼。1991年9月10日,由原宿迁木器厂厂房改建而成的首家轻工业品和小商品市场—轻工市场在幸福中路南端开业,棚式面积3800平方米。1992年后,个体私营工商户纷纷进驻幸福路。1999年6月,宿豫区(现宿豫区)供销总社开办的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宿迁店进驻此路,主营20大类1万余种商品,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
2001年9月,投资3000万元的人民商场老楼改造完成,新增营业面积近万平方米。2003年4月,普玛特购物中心建成开业(2020年底重新装修改造,2021年底装修完成并更名为普玛特幸福广场,2022年1月试营业)。2005年12月25日,轻工市场关闭。2006年10月,时代广场在百货大楼南侧建成开业。2007年5月30日,作为宿迁市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南菜市从幸福路东侧关闭,整体搬迁到项王路秀强运河大桥西首南侧。2009年6月,铂金时尚女人街开业。2011年1月,苏豪银座项目进驻幸福中路,同年8月6日宿迁苏宁广场奠基启动建设,同年10月宿迁淮安雨润国际大厦开工奠基。2015年9月30日,宿迁苏宁广场正式开业运营。
1995年为迎接地级宿迁市创建工作,改善宿迁城市形象,宿迁城区不同地点设立了四处城市雕塑,分别是“霸王举鼎像”、“天之水”、“玻璃花”和“迎来送往”(“霸王举鼎”于2013年3月移除,其后重新制作在2018年9月放置在九鼎公园内;“天之水”因道路改造于2011年10月移除;“迎来送往”在2001年10月移除并换成了“淮北市明珠”,是当下仍保留的雕塑)。其中寓意玻璃产业在宿迁市生根开花、不断壮大繁荣的“玻璃花”雕塑便矗立在黄运路与幸福路交叉点的环岛上,成为宿迁的地标之一。整个雕塑由柱子、钢条、结晶小点构成,直径3.94米。中间柱子高2.99米,周围3根柱高各2.33米,均为含石英砂人造大理石材质。抽象线条的不锈钢钢条拧成不规则的“汝阳麻花”状,点缀象征石英砂的结晶小点,点线面结合,表现石英砂冶炼浇铸时的玻璃花。2012年10月,取消转盘环岛改成红绿灯,移除“玻璃花”雕塑,并在原地开工建设宿迁市首条地下商业步行街——时尚地一街。时尚地一街于2014年1月正式运营。
1996年,与幸福中路北段相接的马陵路,逐渐发展成为“马陵夜市”,是幸福路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市民们留下难忘记忆(2000年11月28日马陵路夜市得到官方承认,正式准许经营)。白天为农民进城直销的马陵菜场,晚上夜市灯火通明,有大排档、各种小吃,小商品琳琅满目,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空间,逛夜市成为受群众欢迎的休闲方式。2000年,夜市经营摊位1300个。2011年5月,因建设万晟·凤凰美地小区,马陵路北侧地段实施拆迁,马陵夜市逐渐萧条。2014年,政府投资2300万元,实施马陵路改造,马陵夜市取消。
2023年1月11日,位于幸福中路东侧、马陵路与洪泽湖路之间的新盛街1577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业运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2023年4月6日,由宿迁市邮政分公司与市电信公司共同打造的“人民邮电所”开业(门牌号为幸福中路81号),成为江苏省首家拥军优抚“人民邮电”文创网红店。2023年4月28日,位于幸福北路与城北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幸福街道城北路菜场(城北路疏导点)开业,占地1.2万平方米,共设室内商户45间、摊位110个。建成沿街商铺25间,钢结构大棚4200平方米,停车场5000平方米,主要建有排档区和娱乐区,目标打造成集农贸交易、排档、餐饮、儿童娱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2023年7月,为保留城市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宿城区发布部分道路命(更)名征求意见方案,拟将幸福南路与中山南路之间的小区前后及商住楼之间的区域命名为“迎薰巷”、“彤华巷”等。
归宿变迁
幸福路形成后,东大街的商气逐步移至幸福路,宿迁市较大的商业综合体、较大的文化场馆、生活服务场所大都建在幸福路并形成商圈,可以说幸福路刻满宿迁的历史文化印迹,承载了宿迁人半个多世纪的记忆。曾经存在的传统美食商家有红泉酱园、徐家油酥烧饼、黄家猪头肉等;曾经存在的娱乐文化场所有:宿迁文化馆、宿迁剧场(宿迁会堂)、原石油公司旁夜总会等;曾经存在的生活服务场所有:宿迁五交化公司、宿迁自来水公司、宿迁液化气公司、宿迁石油公司、宿迁医药公司、宿迁劳动服务公司、宿城邮电局、宿迁饭店、宿迁第一招待所(中心大酒店)、宿迁第二招待所(人民会堂、宿迁宾馆、百乐汇大剧院)、中国工商银行营业部、宿城信用社、汽车北站等;曾经存在的住宅居民区有:城南新村(南关新村)、凤凰新村、矿山新村、原中医院宿舍楼、原交通局宿舍、原师范附小宿舍楼等;曾经存在的学校有:原宿迁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宿迁师范附属小学)、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南关初中);曾经存在的商贸场所有:宿迁百货公司、轻工市场、新华书店、华诚超市、时代超市、苏果超市有限公司乐天玛特超市、利群超市、苏豪银座负一层美食城、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等。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扩张,特别是地级宿迁市市成立之后,宿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步西移,京杭大运河以东的经济社会生活也有长足发展。近二十年来宿迁不断新建增加商业综合体、城市生活中心、商贸消费区和集市夜市,再加上城建土地征收开发带来的人口迁徙流动,幸福路的商气人气渐渐被分流、疏解和稀释。宿迁近年来大力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又兴建开发不少特色街区(如簧学街、迎薰巷等)来吸引年轻人,幸福路依旧保有知名度和商业魅力。幸福路现有人民商场、金柏年大厦(金柏年财富广场,凤凰海招商中心)、工薪之家鞋服批发城、普玛特幸福广场、宿迁红旗大世界影城(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行宿迁分行、中央商场中央国际广场,宿迁淮安雨润国际大厦)、宿迁苏宁广场(宿迁1897)、京东集团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新纪元购物中心(苏豪银座)、胡悦广场(万客来服装超市,原宿迁一百、新天地百货)、宿迁文化名人馆(道生碱店)、明清城墙遗址(人防广场,原区府广场、府前广场)、教育书店、红楼酒家、大润发服饰广场、时尚地一街、玉米人中式快餐店、笑九喜中式快餐店、海澜之家门店、法治广场(箭鹿广场)、新盛街1577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宿迁极乐庵)、红立佳百货\u0026美食城(红立A+生活超市、四季青服装城)、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宿城区人民医院,原军人疗养院)、宿迁水警、项家庄喜事会馆等。
参考资料
宿迁老城区街道古建筑琐忆(下).“宿迁史志”微信公众号.2023-06-30
宿迁市首家“人民邮电所”正式开业.宿迁市邮政管理局.2023-06-30
宿迁幸福路出原创“单曲”啦!好听到爆!!.微信公众平台—“宿城在线”微信公众号.2023-02-24
老宿迁县城东门口美食圈.微信公众平台—“宿迁史志”微信公众号.2023-04-06
高德地图.高德地图.2023-04-06
目录
概述
筑路由来
历史沿革
道路拓延
商业文化
归宿变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