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镇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辖镇
城门镇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仓山区东部。它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部,地处闽江马尾港乌龙江冲积平原,三面环江,北望鼓山十八景,南朝福建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观三江之流纳入东海。城门镇是福州市的南大门,也是福州新区的主战场。城门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代有过许多名人墨客,更有世间罕有的“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从近代到现代,有民国海军上将陈绍宽、生物学家林传光博士、数学家陈景润院士、物理化学梁敬魁院士、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梁守磐院士等杰出人物。2017年,城门镇行政区域面积为5400公顷,常住人口为102653人。2018年,城门镇有工业企业489个,其中规模以上6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历史沿革
晚唐,闽王王审知曾在此驻军,以木栅栏为营而得名柴门,后谐音转今名城门。
中华民国称四维乡,隶属林森(闽侯)县白湖区。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侯官县,武德八年废侯官县入闽县。城门地区和盖山地区分别属闽县温泉乡和高盖乡
天授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
元和三年(808年)并闽县入侯官县长乐区、侯官县两县划归福唐县(今福清市)管辖,城门地区属福唐县。
元和五年(810年),从福唐县划出侯官县,复长乐、侯官两县,元和五年,复析侯官县置闽县。
咸通二年(861年)此时闽县、侯官县实为闽侯县之前身。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闽国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大都督府,城门地区仍属闽县
闽国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子延翰立,称威武军留后,城门地区属闽县。
闽国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称闽王,十二月被王审知养子延禀所杀,延翰弟延钧继,寻封闽王。城门地区属闽县。
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元龙启,隶属不变。)改闽县为长乐区侯官县为闽兴县。闽国永和元年(935年),长乐、闽兴复名闽县、侯官县。闽国永隆二年(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次年又复原名,此时两县皆隶于长乐府
闽国永隆元年(939年),王审知少子延羲杀继鹏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称大闽皇。隶属不变。
闽国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市东都,改国号为闽。八月王氏亡,复名福州。隶属不变。
吴越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为吴越国占领,闽县属吴越福州威武军。
吴越国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新武军,闽县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开始,宋代至明代的城门地区属闽县开化西乡和安仁乡,盖山地区属闽县高盖南乡和安仁乡、怀安县移风乡。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闽县属之。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
顺治帝二年(1645年),南明朱聿鐭朱聿键(年号隆武)称帝福州市,改福州府为天兴府,顺治三年复原名,闽县、侯官县隶属之。清朝城门地区属于闽县,盖山地区分别属闽县和侯官村
民国元年(1912年)
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改称闽侯府,原两县一切事务均归闽侯府接收管理。
闽侯府印信于5月12日起用,福州府印信同日作废。
闽县、侯官县印信重新启用,
民国2年
3月,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城门地区和盖山地区同属于闽侯县。隶属东路道。民国3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闽侯县为其辖县。
民国14年废道建省,闽侯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2月11日,“福建事变”(简称“闽变”)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4个省、2个特别市,闽侯县归闽海省管辖。
民国23年,“闽变”后,福建设行政督察区,闽侯县属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管辖。
民国30年,福州市沦陷,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驻地迁福安市
民国23年(1934)9月,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将闽侯县的高详、光俗、至德、钦仁、绍惠、江左6里地域划到长乐区县,故现在城门镇和长乐隔闽江相望。
民国33年10月10日,闽侯县改名林森县,隶属关系不变,福建第一行政督察专区驻地迁永泰县
民国36年4月,林森县和连江、长乐、福清市、永泰、闽清县罗源县平潭县改直属福建省
民国38年8月17日,林森县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隶闽侯专区
1956年3月,闽侯专区裁撤,闽侯县直属福建省。
1958年称城门人民公社,分别成立盖山、建新、城门三个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闽侯专区恢复,闽侯县又归其管辖。
经国务院批准,1970年2月17日闽侯专区专区驻地移驻莆田市
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6月,改称莆田地区,管辖闽侯、福清市永泰县长乐区闽清县、连江、平潭县。闽侯县改隶莆田专区和莆田地区。
1971年7月,从莆田地区闽侯县划城门公社(今天城门镇和螺洲镇盖山镇、仓山镇等)实际到福州朝阳区(后来的仓山区,原郊区1970年2月初撤销,1975年恢复)。
1973年7月23日至今,闽侯县实际改隶福州市。“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东方红公社,1971年划归福州市朝阳区(今仓山区),1975年划到福州郊区管辖,
1984年称城门乡。
1992年改为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城门、敖峰、胪雷村、龙江、浚边、青富、洋坑、湖际、下洋、梁、谢坑、安头、樟岚、狮山镇廉江市、绍岐、福濂、潘墩、连坂、黄山市、胪厦22个村、64个自然村。1994年有1.4万户、6.8万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门镇地处闽江马尾港乌龙江冲积平原,三面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望鼓山十八景,南朝福建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观三江之流纳入东海,西与盖山镇接壤,西南与螺洲镇为邻,面积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门镇内丘陵、平原隔行扫描河港三叉纵横。
气候
城门镇气候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约20C,年均降雨量约1300毫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
1995年,城门镇管辖城门、敖峰、胪雷、龙江、俊边、青富、下洋镇、湖际、洋坑、梁厝、谢坑、樟岚、狮山镇廉江市、福濂、绍岐、潘墩、连坂、胪厦、黄山市20个村。
2020年6月,城门镇天马社区正式揭牌,系城门镇首个挂牌的社区。
截至2020年11月,城门镇下辖2个社区,25个村。
人口民族
1995年底,城门镇总人口6.64万人,汉族。其中极少数由永泰县移迁该镇沿江定居的渔民称自己为且族。城门镇在外华侨及港澳台胞约有3900人。
2017年,城门镇常住人口102653人。
2018年,城门镇户籍人口93334人。
经济
综述
该镇于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亿元乡行列,1990年在中国乡镇企业10大100强评选中名列全国产值最高的100个乡镇之一,1993年被福建省乡镇企业局授予“十强镇”称号,发展奶牛生产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乡镇之一,并连续三年受到农业部表彰。全镇现有镇办企业27家,村办企业567家,联合体企业3904家,主要骨干企业有茶叶加工、五金机械、建筑、运输、阀门、造船、石材、电子、眼镜、服装、鞋帽、印刷、包装、塑料、抽纱等。实现了5个亿元村。“三资”企业有20家,内资公司9家,总投资9.67亿元,合同外资8670万美元,实际引资3050万美元。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三资”企业产值4.4亿元,出口交货总值4.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19元,达到省定的小康镇标准。2012年城门镇位有常住人口21234户,70188人,外来人口5.6万多人。下辖2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
2018年,城门镇有工业企业489个,其中规模以上6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截止1987年公司年客运量28万人次,年货运量3.71万吨,年产值209万元,年创利润26.2万元,固定资产175万元。
第一产业
1995年,城门镇粮食总产量达2485吨,杂粮总产量2900吨,蔬菜产量达1.56万吨。生猪出栏数5万头,家禽饲养超48.5万只,蛋品上市1674吨,奶牛5700头,产奶量5700吨,水产品上市1522吨,水果上市6500吨。
1980年前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有丰富的种水稻经验。农副产品以“一红三白”(即柑橘属茉莉花、蘑菇、牛奶)闻名。改革开放以来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菜篮子”工程,1994年有菜地156.2公顷,水果514.5公顷,茉莉花地205.9公顷,水稻273.4公顷。年上市蔬菜15612吨,水果6750吨,生猪3.5万头,鲜牛奶5010吨,蛋品1500吨,水产品1158吨,家禽45万只。现有镇办企业33家,村办企业567家,联户和个体办3900多家。产业有花茶阀门、鞋帽、服装、眼镜、印刷、建筑、建材、船舶、石材、运输等11大类。其中茉莉花茶为名特产品,有茶厂257家,年加工花茶1万担,远销全国各地。龙江村的眼镜、湖际村的阀门、潘墩村的运输业等已成片集中发展。商业网点遍布全镇,有18个供销社网点、16个农村市场、300多家个体商贩,年销售额1160万元。
第二产业
莆田市地区交通局车队之的城门车队(福州城门乡排下村)并入1984年10月成立的莆田市运输公司,组成莆田、城门两个车队,截止1989年全公司有职工102人(其中干部14人,管理人员18人、驾驶员50人,修理工13人,售票员7人)。其中,城门车队有货车18辆、车场一个,修理车间及油库各一座,货运业务以莆田盐场至福州二化厂为主。其中,莆田车队以客运为主,有客车16辆,自卸车5辆,主要路线有莆田至广东汕头、浙江温州,福州市石狮市泉州市,及其莆田市的短途客运。
文化
历史事件
南宋德二年(1276年),南宋皇帝赵桓赵佶随带大臣文天祥、陈宜忠、陆秀夫等人南逃福州时,在城门镇林浦村(现已分为濂江、福濂、狮山、绍岐4个村)设行宫,驻屯军队粮草,给当地带来一时繁华。
文物古迹
林浦泰山宫,又名泰山东岳行祠,位于林浦村平山东侧,建于明朝,祀南宋末代赵姓皇帝行宫及文天祥功臣活动场所。岱庙包括大王殿、文昌阁,总管殿(即宰相府)为附属文物。现列为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浦断桥,位于林浦村,建于宋朝。为三门石桥,桥梁板有纪年题刻。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迹寺白佛,位于林浦九曲山,为浮雕摩崖造像,像前有石构亭,明天启六年重建。现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尚书家庙,位于林浦村,建于明朝。林瀚兵部尚书,《隋唐两朝志传》的编者,其家族有“三代五尚书”(林瀚官至南京市史兵、工部尚书,庭棉为工部尚书,庭机为南京礼部尚书,炉官职与父庭机相同,炉弟烃为南京工部尚书)、“七科八进士”(从林鏐算起,子潮,孙庭棉、庭机,曾孙炫、爆、烃,一家四代七人,蝉联科第,加上庭机的同族兄弟庭,明嘉靖十四年与其同举进士)之称,该庙由林瀚于明正德十三年(1513年)十二月兴建,占地面积669平方米,附近的明代木牌坊为附属物。均列为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之夏墓,位于城门村城门顶,建于中华民国。墓座北朝南,呈长方形,长8.3米,宽4.38米,高0.35米,墓中葬有林之夏及其妻陈贞慧、董淑娇,子林列。列为福州郊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甘甘墓,位于梁厝池乾村,建于民国时期。梁甘甘,梁厝村人,“二七”罢工烈士,系京汉铁路工会会员,江岸车头厂验车工,1923年2月7日在罢工中被杀害,年仅30岁。墓方“风”字形,三层墓埕,封顶及墓埕用三合土筑建,四周用石墙护卫,封顶为园柱形。墓碑楷书“二七烈士梁甘甘同志之墓”
地方特产
城门镇特产以福桔茉莉花茶为主,荔枝、龙眼橄榄、水蜜桃、无核柿、葡萄为次。福桔甘甜清香,益胃爽口,色泽艳丽,唯独在福州市生长,早年曾作为吉祥贡品进贡宫庭。
交通
城门镇是福州市通往福清市长乐区的交通要道。福峡路贯穿境内6.9公里7个村,主要支路有黄山市至林浦路段,三角埕至下洋路段,浚边到湖际路段,峡北至青富路段以及胪雷亭至胪雷村支路。全镇道路基本实现水泥化。福泉高速公路城门段11公里已动工。镇中心与福州义序机场仅3公里距离,距福州市区5公里,距火车站20公里,距马尾开发区万吨码头陆路30公里,水路6海里,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30公里,距厦门市303公里。
该镇天天有大量地通过福州—昆明公路福州市福建省北部和东北部和西北部等省内外地方去莆田市的国道客运班车通过,此路线的货车更多,坐国道客运班车到涵江区车程约1.1小时,到莆田市车程约1.5小时,到福清市车程约半小时,走沈阳—海口高速公路更快。
社会
教育事业
1995年,城门镇有市办中学1所,区办中学2所,小学23所,幼儿园26所,在校中小学生2073人。
文化事业
镇内林浦村的濂江书院建于宋代。中华民国境内村庄普遍办有私塾。1994年有1所完全中学,2所初中,20所完全小学,37所幼儿园(班),在校学生12379人。有1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8家卡拉OK歌舞厅、3家录像放映厅、30多家电子游戏室、2个农民公园、1个民办度假村、7家民办图书室、1家镇办有线电视网、5家村办有线电视网。1995年,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84个,其中影剧院1座,歌舞厅3个,录像点2个,文化室26个,农民公园2处,老人馆36个,借书摊点12个。群众民间文艺队伍有:安南尺1个,民乐队1个,十番音乐3班,金鼓吹1班,闽剧团3家,管乐队3支,诗社、创作组各1个。此外20个行政村分别建有可供群众娱乐活动(演出文艺节目)的文化宫、娱乐场。
基础设施
福峡路贯穿境内6.9公里,镇东南端乌龙江大桥通向闽侯县长乐区福清市莆田市泉州市等。该镇距福州义序机场3公里(早已取消民用),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30公里,水路6哩达马尾港码头和马尾开发区。已建成9.2公里的环镇公路和80公里的乡村主干道。1992年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放投资区,1994年已引进外资项目5个,已投产2个,正在建设3个,总投资1600万美元和1286万人民币。另8项已签约协议,其中外资5家,内资3家,总投资分别1700万美元和1.2亿人民币。已建成电讯大楼万门程控电话及邮电大楼,已装机近5000门,可直拨全国和国际长途。有福州市在镇内建的22万伏南郊变电站和5万千瓦柴油机发电站已投入供电。日产(企业)40万吨自来水厂前期工程已开动。
1995年,城门镇在一半村自办自来水厂的基础上由福州市政府组织集资1.1亿元,动工兴建日产40万吨水厂1座(前期工程为日产自来水10万吨,1995年建成)。镇内有谢坑22万伏变电站和11万伏三角埕变电站,榕昌发电厂5万千伏安已并网发电。全镇建有防洪水闸18座及大小堤坝,电灌站52处。
代表人物
城门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代有过许多名人墨客,唐朝的名僧谢师备,今仓山区境内第一个进士邵楚,宋代丞相郑涓(湖际村),
林浦村兵部尚书林瀚一家
明代林浦村兵部尚书林瀚一家的“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清朝榜眼林枝春,中华民国海军上将陈绍宽(胪雷村),陆军部次长上将林之夏(城门村)等20多名高级将领及教育学家陈可忠(胪雷村)。当代有著名数学家、科学院院士陈景润(胪雷村),著名火箭设计师、科学院院士梁守磐(梁厝村),前航天部长林宗棠(城门村),生物学家林传光博士(城门村)、物理化学梁敬魁院士等。著名古迹、文物有梁厝村唐朝龙瑞寺千佛陶塔(1972年移涌泉寺)及唐代的大殿基座石雕
林浦村的宋代末代皇帝赵昰曾驻过的岱庙,御道街,宋井,文天祥庙,狮头山摩崖题刻、造像及林浦村、胪雷村、连坂村宋代石桥,明代林浦村的尚书里、进士坊等。
林之夏
林之夏(公元1878-1947年),城门村人,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与林述庆一起率军占领南京市,后任民国明朝军事部长,授上将军衔,篡修国民革命军战史,著有《玉萧馆诗集》40余卷,柳亚子为其作序。
林斯琛
林斯琛(公元1870-1924年),字温如,林浦村人,早年行医,1906年任同盟会福建支会总干事,1911年4月参加辛亥广州起义,起义成功后任福建军政府政务院副院长,1920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陈绍宽(公元1889-1969年),字厚甫,胪雷村人,历任民国海军舰长、海军部部长,受上将军衔。新中国建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副省长梁守,梁厝村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回国,先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后调国防科委,主持研究导弹、火箭推进尖端技术,成为中国导弹火箭的奠基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陈景润
陈景润(1932-199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数学家。他以惊人推理解开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轰动了全世界,他的定理被称之为《陈氏定理》,在国际数坛上享有很高声誉,经常应邀出国讲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文化
历史事件
文物古迹
地方特产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基础设施
代表人物
林浦村兵部尚书林瀚一家
林之夏
林斯琛
陈景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