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男,中国近代诗人。1919年9月2日在
河北省凤山镇出生。他青年时积极参加
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前开始创作,后来到
延安市开展工作。郭小川曾任
丰宁满族自治县县长,长期在中南地区和中宣部做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后调任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诗刊》编委,《
人民日报》特约记者。后他发表的《望星空》受到批评,因此他“在文革”时期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下放到农村干校劳动。粉碎四人帮后,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因意外事故逝世,享年57岁。郭小川写的作品有政治抒情诗《投入火热的斗争》,组诗《致青年公民》,叙事诗《一个和八个》《
将军三部曲》等,歌颂了战争年代的战士和当代国家社会的建设者。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9年9月2日,郭小川出生于热河省丰宁县(今河北省
丰宁满族自治县)
凤山镇一个以教书为主的知识分子家庭。郭家耕读传家,在当地很有名望。郭小川母亲李有芳是丰宁国民女子小学第一任校长,父亲郭寿麒是当地学儒,曾主持编丰宁县志。郭小川是家中独子,父母年近40岁时才生下他。为感激老天的恩赐,父母专门为他取名为“郭恩大”。在父母教导下,郭小川学龄前就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正是郭小川从小受到的
家庭教育思想的熏陶,为他后来入军救国,写诗为民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33年早春,日军侵占热河前夕,郭小川一家因此来到北平。父亲让郭小川进入了官办的蒙藏学校,但不久后离开了。随后,郭小川考入北平
东北中山中学,从初级中学读到大学预科。1935年,他考入该校的高级师范班并开始积极投身于
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郭小川因参加游行示威被捕。获释以后,他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时的他开始尝试写诗,并发表在北平的一些抗日救亡报刊上。同年,17岁的他就写出以抨击封建、歌颂妇女解放为主题的诗歌——《女性的豪歌》。1937年“七七”事变后,小川秘密离开北平,投身于抗日事业中。同年,他书写了《沱河上的儿童团员》《骆驼商人挽歌》《我们歌唱黄河》等一系列诗作。
延安生活
1937年秋,因朋友在战争去世,郭小川从军入党。1937年9月22日,郭小川在山西太原参加了
八路军。郭小川在军中担任宣传、政治工作,后接受王震旅长直接领导。两个月后,小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次年2月转为正式党员。
在参加八路军之前,郭小川想到延安学习。于是他在部队时申请多次,最终终获批准离开部队,来到延安。1940年底,21岁的郭小川来到延安。1941年
元旦到1945年8月,郭小川进入延安马列学院,成为一名进修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文艺理论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他还写了一些诗文,发表在延安的报刊上。
在延安的第一年,郭小川常和好友一起散步谈心,讨论文艺诗歌。后因相同的信仰,郭小川与四川姑娘杜惠相识相爱,并在1943年
春节举办了婚礼。1942年5月23日,小川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还去旁听了第三次大会和毛主席的讲话。文艺座谈会之后,小川作为中央党校三部的研究员,在学习以外,大量收集写作素材,写在了数十个笔记本日记本里。笔记内容包含了冀中
地方武装斗争史、民兵故事、民兵战术,冀中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农业概况、衣食住行、会门和党派及冀中地区“语汇集录”,还有红军故事和
民俗音乐民谣。还有一个特殊的笔记本记载着52篇共十余万字的敌后抗战斗争史实,是他在延安学习时听报告的详细记录。郭小川根据这些收集来的素材和之前参加
八路军的战斗经历写了叙事诗——《老雇工-冀中故事诗之一》。
郭小川在延安生活了四年多,学习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
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这个时期,郭小川创作的诗歌现仅存6首,以散文诗《生命的颂歌》为代表作之一。与此同时,他还大量阅读了文艺理论著作和中外文学名著,如《
安娜·卡列尼娜》等。
基层岁月
1943年直到1954年,郭小川由于从事党的相关工作,10年左右都没有写诗。郭小川先是从延安的军政干部到担任丰宁县县长,继而是《群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天津日报》等新闻战线上的编采领导工作,接着转赴
武汉市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处长兼文艺处长,直至回到北京出任中宣部文艺处副处长。1949年,郭小川随解放军南下,在中南地区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1950年8月30日,郭小川开始在《
长江日报》开辟“思想杂谈”专栏。此后两年时间内,他一直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并以“马铁丁”为笔名,在党报撰写“思想杂谈”。关于“马铁丁”这个名字,“马”是司马龙(陈笑雨的笔名);张铁夫即为“铁”;“丁”是丁仲云(郭小川的笔名)。“马铁丁”走上文坛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55年,他由中宣部文艺处转任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之职,也就是在转到文艺战线工作之后又重新开始写作。他陆续写出了《投入火热的斗争》《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祝酒歌》《西出阳关》,以及长诗《
望星空》《
将军三部曲》《两都颂》等。尤其是1955-1956年郭小川陆续写下《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高潮中》、《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等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政治抒情组诗,标志着郭小川的创作进入了爆发期。
1958年5月,郭小川见到王任重,要求调湖北工作,遭上级拒绝。1959年,庐山会议掀起阶级斗争新风暴。作协党组把郭小川和彭德怀挂上了钩,开展重点批判。1959年4月,郭小川患病,又由于发表《望星空》等诗歌受到批评,情绪烦躁。郭小川曾于4月、6月期间几次写信给相关领导。1960年春,中央要求全党加强调查研究,纠正错误。党内原先紧张的政治气氛开始缓和。1962年10月,在胡乔木的帮助下,郭小川离开作家协会。同年,郭小川来到《
人民日报》当特约记者,迎来了自己诗歌写作的重要时刻。这时他的诗歌创作涉及领域更广阔全面。他奔波于全国各个一线建设的现场,写下《两都颂》《平炉王出钢记》等一系列诗作。这个时期,他最经典的作品是1963年在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甘蔗林——青纱帐》,其中包括《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作品。1965年3月,郭小川访问了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写出长篇通讯《小将们在挑战》。1965年夏天,郭小川几次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安岗提议宣传工农兵活学活用
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1966年12月29日,郭小川在报社开始受到批斗。第二天,家被搜查,郭小川开始在
王府井大街打扫卫生。1967年9月18日,郭小川被关进文联地下室,从此反复写检查交代和思想汇报成为他的生活常事。1974年12月,郭小川被押送至天津团泊洼文化部静海干校,后辗转返京,但郭小川已经疾病缠身。1975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
在“文革”中,郭小川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不容乐观。因此,纪登奎、王震安排郭小川离京。1976年10月,郭小川在河南林县耳闻“四人帮”被捕的消息。同年10月18日,郭小川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享年57岁。
主要作品
以上资料参考
创作特点
主旋律诗歌
郭小川同志是政治抒情诗的一位代表性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者,郭小川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作品感情热烈,笔调深沉,气势雄浑壮丽,语调高昂。他的作品融合了他深入生活一线的经历,体现了对历史的参悟,对革命的理解,也在题材、格调方面,体现着自己所处的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他深入地了从宣传、文学、新闻这三个维度去把握时代的广度与深度,凭借准确的价值判断与眼力,将国家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来赞美。
形式融合新颖
在语言构成上,郭小川的作品集纳了传统经典文化中的诗词中汉赋、骈文等元素,现实生活中的民间谣谚和
民俗音乐,以及丰富的时代口语等元素。三者的融合,展现易诵易记的特点。
他还古今结合创造了“现代赋体”的形式。他从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在诗歌艺术领域开拓发展了“楼梯体”“半格律体”“现代赋体”“新辞赋体”等技巧形式。由隔行对仗形成的句式结构的严谨和句型构成上的规律性,的亲和感,汉赋风格中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韵律感,
他还移植了
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的“台阶体”,强化出一种富于朗诵的诗体形式。也创造了当代诗歌史上的“郭氏”诗歌。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评价
人物纪念
郭小川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11月7日,
中国作家协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郭小川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座谈会上回顾郭小川同志的一生并总结他卓越的文学成就,缅怀他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号召文学工作者继承前辈作家的精神,为新时代书写壮丽篇章。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
束沛德,《
文艺报》原副总编辑
吴泰昌,
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白烨,
天津市作协党组书记李彬等出席会议。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在京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郭小川家属代表、家乡代表、生前友好等70余人。
郭小川诗歌奖
郭小川是中国当代文学代表性诗人,其作品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为纪念郭小川,郭小川之女
郭晓惠提出“郭小川诗歌奖”。郭小川诗歌奖作为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由郭晓惠教授总策划,并联合“第三评价”机构中国观网共同发起,到2020已举办第五届。每届候选诗人均历经数月推荐提名,然后接受一周的网友投票,最后由专家评委二轮投票评选产生榜单。
郭小川纪念馆
为了纪念郭小川,2017年5月,民营企业家刘景林先生,在
新青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郭小川林区纪念馆。馆内分为三个区域,馆存各类藏品近千件。纪念馆全方位展现了我国现代诗人郭小川于1962年深入
丰林县金林林场采风、创作、工作、生活的全过程。
郭小川林区纪念馆揭牌仪式在新青区松林小镇举行。揭牌仪式上,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贺敬之及《
诗刊》社发来了贺信;相关单位领导为郭小川林区纪念馆揭牌;新青区永红小学的学生朗诵了郭小川创作的《祝酒歌》,并向郭小川雕塑敬献了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