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报名。作为武汉市委指导全市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城市综合性党报,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城市机关报第一方阵。2018年3月,《长江日报》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读者主要以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及知识分子为主。2020年9月29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医卫康养事业部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20年11月19日,"长江日报--《重生》系列报道"被评为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精品案例。
历史沿革
《长江日报》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对恢复
国民经济、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等宣传,起到指导和配合中心工作,推动实际工作前进的作用。《长江日报》勇于在报上开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言论针对性强,指导及时。署名
陈笑雨(即陈笑雨、
张铁夫、
郭小川)的《思想杂谈》,一事一议,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大行政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
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
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
武汉市《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
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
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
公私合营,
陆天虹任
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
元旦。《
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借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
1960年12月,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决定《长江日报》与《
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
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
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
雷行、
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
王保畲、白索、
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
陈修诚、
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
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
武汉市、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
华中地区、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
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
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
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
武汉市《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
《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
华中地区,影响
武汉市,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
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
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5.5人。与
香港特别行政区《
大公报》、《
文汇报》、
法国《
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
上海市、深圳、
海南省、
厦门市、
宜昌市、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
在全国
副省级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3月,长江日报出品的“居家绽艺”音频上线
喜马拉雅。
2003年12月28日,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主要成果
作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舰媒体,长江日报以“影响有影响的人”为办报追求,以“大城大报”为目标,着力打造一份负责任的正报、有格局的大报、重关怀的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法,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在新的传播生态下努力实现地方媒体的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探索机关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长江日报坚持新闻立报,截至2017年共44件作品获
中国新闻奖,获奖人次134人次。2012年以来5年获奖达11件,其中
一等奖3件,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全国
副省级市党报前列。国内统一刊号CN42—0002,日发行量26万份。
栏目介绍
文化传统
长江日报以党报全媒体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媒体融合,长江日报官方
新浪微博粉丝量突破百万,微信破50万。“长江日报最武汉”微信平台服务百万大学生,已成为全国校园类微信“最大号”之一。2017年5月21日,长江日报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6月,获评《传媒》杂志社、中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媒体深度融合30强”。在全国
副省级市党报总编辑上,“城市留言板”获首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媒体融合最佳案例奖”。作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综合性日报,长江日报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城市机关报第一方阵。在2013-2016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中,长江日报连续位居“全国城市日报10强”第三名。2015年长江日报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报刊”。
社会事件
2018年年底,《长江日报》推出“回望为了奋进”特别策划,通过重登当年报道、采访老记者的方式,用9篇故事刻画出了
改革开放的奋进足迹。可以说,这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中,媒体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报道形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2022年1月9日,长江日报正式启用两会直播间,聚焦
武汉市两会。
获得荣誉
2018年3月,《长江日报》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