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皑
中国内地电影导演
陈怀皑(1920年9月23日-1994年11月28日),原名郑衍贤,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区(今长乐区),中国内地男导演。1941年考入四川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父亲。
1948年,陈怀皑协助执导电影《火葬》,开启导演生涯。1959年,陈怀皑与崔嵬首度合作联合执导影片《青春之歌》,该片于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虽然影片一经放映就因“充满小资情调”而饱受争议,但其与崔嵬在影片中的选角与镜头处理大受赞扬。1960年,两人二度合作的戏曲影片《杨门女将》上映,获得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项。1962年,两人再度合作执导影片《野猪林》,该片播映后广受好评,成为一部典范式戏曲电影。1963年,陈怀皑与崔嵬再度联手执导剧情电影《小兵张嘎》。1979年,陈怀皑执导的戏曲影片《铁弓缘》获得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与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78年至1981年,与谢铁骊等人联合执导了灾难题材影片《大河奔流》与电影《知音》。
1993年,陈怀皑作为艺术指导的电影《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奖项。1994年11月28日,陈怀皑因肺癌离开人世,享年74岁。
早年经历
1920年,陈怀皑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区一个贫困的木匠家庭里。陈怀皑十岁时就读于福州市一所私立小学,该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成为陈怀皑艺术方面的启蒙力量。陈怀皑中学时期,父亲不幸去世,为补贴家用,他辍学在一所小学任教。彼时,福州地方戏剧闽剧正值兴盛时期,村口戏台便成了陈怀皑在这艰苦清贫的日子里消遣的好去处,由此萌发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失业的陈怀皑经小学校长林亨嘉的收留加入剧团,从此走上艺术创作道路。在长达三年的巡演中,陈怀皑在福建省各县宣传抗日戏剧,积累了大量经验。
21岁时,陈怀皑凭借多年的经验与知识储备成功考入四川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戏剧导演专业,陈怀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毕业后拒绝了校长的赴美留学推荐,留校任助教兼演出总干事长和校友剧团的舞台监督。在校期间,陈怀皑在学校的放映厅中接触到国内外大量优秀影片,为其今后的电影导演生涯种下了种子。
演艺经历
积淀时期
1948年,28岁的陈怀皑因频繁参与学生运动而被南京国民政府通缉,后遭校方辞退。经老师张骏祥引荐,来到香港永华影视公司辅助其执导电影《火葬》,由此,陈怀皑正式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
《火葬》执导期间,中国国民党对陈怀皑穷追不舍,陈便携爱人刘燕驰一同前往华北解放区投身革命,在华北大学第三文艺工作团任戏剧队队长,为贫苦农民免费演出。这段经验为他后期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在此期间,陈怀皑也与鲁煤等人合作完成了《红旗歌》话剧的创作。
如鱼得水
1949年新中国成立,陈怀皑被中央调入中央电影局任副导演,与凌子风合作执导了《陕北牧歌》。后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前身)任教。1956年,又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崔嵬任组长的第二创作集体中担任导演,与崔嵬成为合作伙伴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年,由他担任副导演的《祝福》《虎穴追踪》两部影片上映。1958年又独立执导了《山里的人》《生活的浪花》两部影片。
1959年初,陈怀皑与崔嵬被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命为《青春之歌》的导演,该片改编自杨沫的同名小说,且被列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激动地评价该片:“什么是国际标准?这就是国际标准!”该片获得了中国电影“世纪奖”且深受中外观众喜爱。同年,陈怀皑仅用20天便完成了献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电影纪录片《百凤朝阳》。
1960年,陈怀皑与崔嵬再度联手,合作执导戏曲影片《杨门女将》,两人以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为依托,使用意象化的布景处理了戏剧与电影之间地虚实冲突,开创性地将戏剧舞台与电影荧幕相互结合借鉴,在戏曲片中插入特写镜头,用电影语汇展示戏曲。该片在上映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在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荣获“最佳戏曲片”奖项。
之后的4年里,两人又相继合作了《北大荒人》《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小兵张嘎》《天山的红花》5部影片。在陈怀皑所拍摄的戏曲电影中,他擅用动态化处理建立镜头之间的联系,常运用“镜游”美学(即动态连续布局的美学思想)使观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展现出艺术的真谛。
困难转机
1966年,文革开始,陈怀皑的导演工作也陷入停滞。直到1972年,崔嵬被点名指派拍摄一部反映冀中平原民兵共同抗日的影片时,陈怀皑才同崔嵬搭档执导《平原作战》。
1975年,陈怀皑与钱江、王好为共同执导了电影《海霞》。即使当时的艺术创作仍受限于环境,但包括陈怀皑在内的导演们仍试图突破当时的主流,从而体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与浪漫气息。这部影片一经放映迅速红遍全国,电影的主题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也被四处传唱。除此之外,《海霞》还是中国第四代著名导演王好为的首导影片,她在荣获第35届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时表示,是陈怀皑等人的言传身教让她懂得了怎么样拍电影,也让她懂得了对艺术要敬畏虔诚。
热情不减
1976年,文革结束,时年56岁的陈怀皑进行了大量的戏曲片创作,在一年里先后拍摄了《斩黄袍》《辕门斩子》《辛安驿》《宝莲灯》《游龙戏凤》《三岔口》《刘海砍樵》《小放牛》等戏曲影片。1978年,与谢铁骊合作执导了《大河奔流》。1979年,陈怀皑独立执导的《铁弓缘》于1979年与1980年分别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与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1980年,陈怀皑又拍摄了唱功戏曲片《诸葛亮吊孝》,作品中沿用《杨门女将》中所使用的特写、近景、细部描写等方法。
1981年,陈怀皑与谢铁骊再度合作执导了影片《知音》,该片描绘了蔡与小凤仙的纯真友谊,在寻求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力求“让人物形象说话”。该片上映后万人空巷,热度不减。1984年,陈怀皑独立执导了剧情影片《双雄会》。1986年,执导由丁同主演的黄梅戏戏曲影片《朱门玉碎》。
1992年,陈怀皑在儿子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中担任艺术指导,给陈凯歌提供了很多电影结构上的启发,该片也在上映当年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个人生活
感情经历
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期间,陈怀皑结识了优秀编剧刘燕驰,他们于1950年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相伴一生,并生下陈凯歌、陈凯燕两兄妹。
患癌逝世
1992年,在陈怀皑担任《霸王别姬》艺术指导期间,确诊肺癌
1994年11月28日,著名导演陈怀皑与世长辞。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数据来源
顾问作品
数据来源
艺术指导
数据来源
编剧作品
数据来源
书籍作品
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数据来源
人物评价
他一生都爱戏、爱生活,清贫、善良、快乐、宽容,哪怕在人生的最危难时刻都是这样。——陈凯歌(中国著名导演)
他们老一辈电影人都有一个状态,这个状态让你觉得做电影是一件值得去努力的事,他们真的是想把一部电影拍好,他们有他们做电影的骄傲,不会去随波逐流。——陈凯歌(中国著名导演)
对于我们来讲就觉得,在电影界里头,能有这么样的一个导演,电影导演,对京剧这么了解、这么爱京剧,为数不多了。——李光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员)
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的二十多年里,陈怀皑共导演了大小近三十部影片,其中不少影片誉满国内外,这在我国电影导演队伍里算是个多产而又质量较高的艺术家了。——李德润,姜强国,刘小明等(《电影评介》评)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积淀时期
如鱼得水
困难转机
热情不减
个人生活
感情经历
患癌逝世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顾问作品
艺术指导
编剧作品
书籍作品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