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桂(1917年4月5日—1990年7月21日),男,汉族,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电子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工程系,1943年8月被保送到昆明西南联大的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做研究生。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慈云桂长期从事无线电通讯雷达和
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誉为“中国巨型机之父”。成功研制晶体管通用计算机,二百万次
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舰用雷达和声纳工程师。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出生
慈云桂1917年4月5日出生于
桐城市县
麒麟镇杨树湾村(今
枞阳县杨树湾镇)外坂庄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家庭,弟兄姐妹8人。
私塾学习
1923年2月就读于家乡老许庄私塾,学习《
三字经》《
千家诗》《史鉴节》等书。1924年2月就读于家乡后冲庄私塾,学习《
论语》和国文教材。1925年2月就读于桐城县
孔城镇一家
私塾,学习《大学》《
礼记·中庸》《
孟子》和《
幼学琼林》等书。1927年2月就读于孔城镇立第三小学幼小部二年级。1930年2月就读于孔城镇第三小学高小部四年级。
中学学习
1932年到1932年在浮山中学初中部学习。1932年到1935年在
安徽省桐城中学学习。1935年到1938年在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学习。
大学学习
1938年8月考取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但因病无法前往,只好借读于
湖南大学机械系,后转入电机系,一直到1942年都在湖南大学电机工程系进行
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
1943年8月被保送到昆明西南联大的
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做研究生,师从物理学家
孟昭英教授,从事
微波理论与雷达技术的研究。1944年2月参加
任之恭、孟昭英教授领导的对无线电频波通过
地球介质和
电离层进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946年1月至7月被选派前往
英国考察雷达技术;同年8月被分配到已迁回北京的
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无线电实验室的创建工作。
工作经历
教学
慈云桂1946年到1950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1947年1月到5月前往英国接受雷达技术培训。1950年4月到1953年在大连高等海军学校指挥系担任副教授。1953年到1954年担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为培养中国第一批海军指挥员和通信专家作出了贡献。1954年到1955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雷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55年到1966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期间主持建成了雷达和声纳实验室,研制了我国早期的舰用雷达和声纳,为中国雷达和水声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领导研制了中国第一台
电子管数字
计算机。
计算机研制
1961年晋升为教授,并主持
晶体管通用计算机441B的研制;同年9月慈云桂跟随中国计算机代表团出访
英国,他预感到国际上计算机发展的主流方向将是全晶体管化。1964年末用中国产的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型计算机,并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计算机,速度从8000次/秒提高到2万次/秒。
1966年到1970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电子
计算机系主任、教授。1967年指导441B-Ⅲ晶体管通用计算机研制,参加CPU指令控制器逻辑设计,指导、参与441C高射火炮指挥仪研制,指导441D基地数据处理机等多个科研项目研制工作。1969年在国家组织
远望号测量船中心处理器的论证方案时,提出了国产化、集成化、百万次级双机系统的方案,使中心处理机研制成功。
1970年到1978年担任长沙工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教授。1977年提任“银河”亿次
计算机研制的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经过6年的研制取得成功;同年夏百万次级
集成电路计算机151-3研制成功;10月二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通用计算机系统151-4在连续稳定运行169小时后通过国家的鉴定和验收,顺利装上远望一号远洋科学测量船。1978年到1984年担任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同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起担任
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4年银河亿次机获中央军委科技成果
特等奖,被选为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35周年献礼的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慈云桂受到军委授予的个人二等功奖励。1985年研究成果
远望号测量船航天综合
测量船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研究成果905工程亿次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组织并主持召开
人工智能工具第二届国际会议,为多种型号
计算机的研制开拓出了新的途径。
人物逝世
1990年7月16日深夜慈云桂因劳累突患脑栓塞陷入
昏迷。1990年7月21日病故于北京市。慈云桂遗体告别仪式于1990年8月24日在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主要成果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
国内在1959年就已经有单位开始使用国产的晶体管计算机,但由于运行不够稳定,所以不少专家认为:“5年之内用国产晶体管做不出通用计算机。”然而,在1961年9月,慈云桂预感到国际上
计算机主流的发展方向将是全晶体管化,所以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慈云桂仍然坚持用国产晶体管研制出通用计算机。慈云桂与助手们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高可靠、高稳定的隔离阻塞式推拉触发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路上的问题;带领团队制定出了一整套对国产
晶体管进行科学测试的方法和标准;接连研制成功8位、20位运算器模型和
主存储器模型之后才装出40位字长的整机。1964年末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
计算机:441B/I,1965年2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机。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分时操作系统和
汇编语言、
Fortran及标准程序库的计算机441B/Ⅲ型计算机。441B系列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共生产了100余台,及时装备到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使用10年以上,是中国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主流系列机型之一。某基地的441B/Ⅲ型机总运行时间达48000小时,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慈云桂他们研制的
计算机因而以技术先进和稳定可靠著称。
二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
1964年4月7日,美国IBM公司宣布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IBM 360。它标志着世界计算机开始进入第三代。慈云桂决心要缩小与世界的差距。慈云桂用三个多月就完成了样机的设计草图,提出指令先行控制、超高速数据缓冲存储、循环控制
寄存器等一系列新技术,还构想了双机系统、双处理机系统等六种变结构工作体系,1977年夏百万次级集成电路
计算机151-3研制成功。1978年10月二百万次
集成电路大型通用计算机系统151-4在连续稳定运行169小时之后,通过了国家的鉴定和验收,顺利地装上了远望一号科学测量船。151计算机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
运载火箭,首次潜艇水下发射
导弹以及第一颗试验型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位中,出色地完成了计算测量任务。
中国第一台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
慈云桂带领中国有关科技人员围绕巨型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由于发生变故而被迫中止,但技术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慈云桂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100多道技术难关。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化体系结构;为提高存储器实际存取速度,在增加存储通道的同时,提出了使访问冲突大为减少的主存素数模方案;选用高速动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器件(MOS)做
主存储器;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命名为"银河"的亿次计算机系统在
国防科技大学通过国家鉴定,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441小时,远远超过鉴定大纲的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银河亿次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
计算机上对中国的封锁,使中国身于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慈云桂在国内外刊物上先后发表了100多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下为部分论文相关信息。
出版著作
慈云桂为中国国内高等学校编写了100多万字的教材。先后出版了三部英文专著,系统地阐述了他和同事们在智能化新一代机和巨型机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其中,在荷兰出版的《新一代计算机前沿研究》(New Generation Computing: Recent Research)被专家评审委员会评为高水平的科学专著。《数字积分机原理结构与应用》一书多次再版,有较大的影响。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慈云桂是享誉世界的
教育家,四十年来未离开过教学岗位,为培养大批高素质
计算机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遍及世界和中国高水平科研与教学机构,培养出国家级名师和军队育才金奖得主多名。负责筹建
清华大学无线电实验室,还负责本科生教学辅导,曾负责过120学时大一物理课、200学时无线电课和30学时天线电波课的讨论辅导,代替
叶企孙教授讲授了120学时普通物理课和80学时无线电课,指导了两个本科生毕业论文。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舰用雷达和声纳工程师。组织编写了100多万字的教材,其中《数字积分机原理、结构与应用》一书作为当时中国高校交换教材再版三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慈云桂共培养了10名博士、20多名硕士。代表性学生有
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志英,
华为驻
欧洲总管李良良,慈云桂的首批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张晨曦在研究智能计算方面成绩突出。
影响与后世纪念
慈云桂教授铜像
慈云桂教授铜像,位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12年4月5日落成。
《慈云桂传》
《慈云桂传》由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介绍了慈云桂院士的人生经历。
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金
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金于1995年设立,由国防科技大学为纪念慈云桂的业绩,弘扬“银河”精神而设立,奖金主要来自慈云桂教授生前节省下的积蓄及其家属捐赠与校内外团体、单位或个人的友好捐赠。
人物评价
慈云桂被誉为“中国巨型机之父”。
安庆党史方志网在《中国巨型机之父――慈云桂院士》一文表示:“慈云桂秉性刚直、意志坚强、待人热情、生活俭朴。”
中国军网表示:“慈云桂院士可谓是中国大科学工程中不可多得的全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表示:“慈云桂的一生对于工作兢兢业业、刻苦奋斗,为祖国和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他不凡人生值得铭记。”
家庭成员
个人诗词作品
七绝《银河颂》
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