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1963年5月-),出生于
唐山市,博士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有机光电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被业界内誉为“
柔性电子学之父”。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黄维赴
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黄维担任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黄维担任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21年7月,黄维连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
黄维长期从事有机光电子学研究,是中国有机电子、塑料电子和柔性电子等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在构建有机光电子学科体系、实现有机半导体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等方面取得有重要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黄维提出了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高性能三基色有机半导体,提出了有机半导体的凝聚态结构调控策略,此外,拓展了有机半导体在传感、存储和激光等方面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63年5月,黄维出生于
唐山市,在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长大。1979年,黄维考入
北京大学化学系,1983年,黄维获得理学
学士后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化学系硕士学位,1986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9月,留在北京大学,师从
唐有祺院士攻读化学系博士学位,并以纳米材料作为博士期间的科研方向,1992年,黄维完成博士论文《基于纳米团簇的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后,留校任教,此外,在北大期间,黄维在完成基础的
物理化学和计算化学研究训练之外,学习了
工商管理课程并对心理学等也有关注,并出任了北京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会主席与第二十届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
1993年,黄维前往
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时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HUANG Hsing Hua教授攻读博士后,在发现有机电子正处于世界前沿后,黄维从纳米材料领域投入到了有机电子的研究,提出了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三基色有机半导体,证明了该理论的普适性,1995年,黄维协助施春风院士并参与了
新加坡材料研究院的创建工作,2000年,由于黄维在蓝光
半导体器件稳定性以及有机半导体在激光、传感和存储等方面应用的工作,新加坡国家科技局主席希望将黄维实验室的工作作为新加坡科技月的标志性成果。
工作与科研经历
2001年7月,黄维在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任教,9月,在侯晓远教授的推荐下,黄维担任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与博士生导师,次年,创建了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2006年6月,黄维前往
南京邮电大学担任副校长与党委常委,8月,创建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2008年,创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2月,创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黄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黄维前往
南京工业大学任校长,8月,创建南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2013年,黄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并牵头创建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此外,以“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黄维创建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同年,与先进材料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运用磷光金属配合物的信息加解密技术,相关成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此外,黄维因其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被授予了
何梁何利基金奖。2015年,黄维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共同提出了以廉价的氰尿酸三聚氰胺超分子为模板和氮源,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原位构筑高氮掺杂(12 at%)多孔石墨烯负极材料的方法,该成果发表于Advanced
能量 Materials,此外,黄维还牵头建设了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教育部柔性电子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并被授予
谢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16年5月,黄维获颁
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学位。同年,黄维创建了国家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与其团队所完成的项目“高效
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6年10月28日,黄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黄维前往西北工业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10月,创建
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和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2018年,黄维创建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与
陕西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同年,黄维及其合作团队发现了一类在
可见光区可调谐的全
无机化合物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相关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并为实现闪烁体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了全新思路和途径,此外,以“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黄维及其团队在有机长余辉发光领域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长余辉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2020年,黄维创建了国家柔性智能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教育部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同年,黄维及其团队的成果“层间相互作用调控构建高效稳定层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入选“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名单。2021年2月,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8月创建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同年,黄维及其团队所完成的项目“高效稳定
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3年2月7日,黄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同年,黄维及其合作团队发现了一种基于
锆CsPbI3钙钛矿纳米晶(PNCs)光电突触
晶体管,相关成果在《先进材料》发表。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主要成果
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在
新加坡留学期间,黄维针对当时的学科瓶颈,提出了“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使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上升到了理论指导阶段,并通过一批高性能三基色有机半导体的成功研制,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普适性。在此基础上,黄维院士在蓝光
半导体器件稳定性以及有机半导体在激光、传感和存储等方面应用的工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有机超长余辉材料:2010年后,黄维与
安众福等人反复试验,发现了被誉为“有机夜明珠”的“有机超长
磷光材料”,2015年,安众福所在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设计并制备了多个系列的室温单组份有机长寿命磷光材料,2019年,该研究方向首次入选
中国科学院与
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研究前沿》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Top10热点前沿,2020年该研究方向再次入选。
第三代
太阳能电池:2015年,在全球相关科研工作者主要研究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时,黄维就主导团队做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钙钛矿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效能与应用范围都优于第一代硅电池和第二代薄膜电池,相关研究于2016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可降解柔性发光薄膜与纤维技术:2020年,黄维等团队从
鱼鳞病废料中提取出鱼明胶制备成透明薄膜,研制出了高性能的鱼明胶基底的柔性交流电致发光(ACEL)器件,开启了绿色发光照明新篇章,为全球解决电子垃圾提供中国方案。
柔性可穿戴式设备:2022年,黄维及其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用于人体健康监测的柔性纤维应变传感器,开创性地将皮革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实现了具有感知能力的柔性可穿戴式设备,将实质性推动可穿戴式设备由“戴”到“穿”的发展进程。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2月10日,黄维在柔性电子学领域,以主要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电子学、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等顶级
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00余篇,h因子为180,国际同行引用逾12万次,是科瑞唯安物理、
化学与材料学科全球高被引学者,根据时间与期刊水平简列以下15篇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
书籍作品
主要报告
参考资料:
主要专利
截至2023年2月10日,黄维获授权与公开美国、
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发明专利800余项,根据授权国家与时间分布,简列以下专利10项: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科研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荣誉
除上述奖项外,黄维还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侨创二十人”奖、
江苏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23年02月10日,黄维先后培养了包括1位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位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位新加坡工程院院士、9位教育部“国家重要人才”特聘教授、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位教育部“国家重要人才”青年项目、17位国家青年特聘专家、9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位“青年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其中包括刘斌、
凌启淡、汪联辉等多位海内外大学领导者,以及张彦、陈志宽刘振国博士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
其中,2022年1月1日,
刘斌被任命为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副教务长,是新加坡工程院、新加坡国家科学院、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
汪联辉,现任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以及“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轶事
毅然回国
2001年,尽管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条件、高科技人员的收入和待遇水准都有差距,黄维仍然地选择回国工作,在他后来回忆时曾说:“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2001年和夫人受国务院侨办邀请,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了
国庆招待会。这次经历以及平日对国内情况的关注对我触动很大。”
努力工作
黄维被称为“铁人”,曾经最长连续60个小时在实验室里工作,黄维团队的团员感慨:“黄维院士每天大概只有4个小时睡眠,却有18个小时在工作。其他人每天8点到实验室,桌子上已经摆着黄维院士按照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整理好的最新资料;其他人每天晚上11点钟离开实验室,黄维院士一定还在工作。”
影响与评价
2012年,《金陵晚报》中评价黄维是最早从事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之一,被誉为我国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此外有机光电子学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伦·黑格教授曾评价黄维是“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
2022年,
陕西科技大学评价到,黄维在构建有机电子学、
塑料电子学和
柔性电子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有机电子学科、塑料电子学科和柔性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被业界誉为“柔性电子学之父”。2023年,厦门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评价:“黄维院士是国际上最早一批从事柔性电子、特别是有机电子、塑料电子和生物电子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柔性电子学领域的世界顶尖学者。”
参考资料
黄维.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