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真菌
散丹菌(学名: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为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真菌,别名美味羊肚蘑、羊肚莱、蜂窝蘑等,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胃)而得名。在世界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地区。羊肚菌在春夏之交的雨后,多生于阔叶林稀疏林地、林缘空旷处、道边或耕地旁草丛中。羊肚菌为低温菌类,一般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其菌丝和菌核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原基形成需弱光刺激。羊肚菌的生活土壤有森林腐殖土、褐土、棕壤,土壤质地以砾石和沙壤土为主。
羊肚菌的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椭圆形至卵圆形,顶端钝,表面的小坑不规则至近圆形,蛋壳色;小坑内表面为子实层;菌柄近白色,平滑,中空,基部膨大,有时有不规则的沟槽;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无色;侧丝顶端膨大。
羊肚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名贵珍稀食用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肉质脆嫩、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有“陆地鱼”的美称。此外,据《中华本草》记载,羊肚菌子实体可入药,具有消食和胃、化痰理气的作用。
植物历史
食用历史
羊肚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名贵珍稀食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胃)而得名。自古以来,羊肚菌就因作为皇家御膳而久负盛名,中国明代潘之恒所著《广菌谱》、清代袁枚《随国食单》和薛宝长《素食说略》中均有关于羊肚菌的记载。中国甘肃藏族民间将羊肚菌称为“谷谷哈木”或“狼肚菜”,据说中国甘肃原卓尼县辖属上下十四旗每年都会给土司进贡狼肚菜。
栽培历史
关于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探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直到1982年才实验成功。首次成功栽培羊肚菌的人是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系科学家RonOwer,其在1982和1986年分别取得羊肚菌栽培的两个美国专利,RonOwer栽培羊肚菌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种非营养性的覆土层,促进小菌核的形成,然后通过淋水刺激,促使子实体形成。1892年,法国育种学家Repin以羊肚菌做菌种,在种花地上栽培,4年后获得菌体。1898年,法国育种学家Barondyvoire在5-6月把羊肚菌子实体接种到菊芋中,并在1-2周后盖上枯枝落叶。翌年春天在比较潮湿的条件下,羊肚菌菌丝体成功生长,后年即可产生子实体。
中国科技工作者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也进行了许多探索。1953年,刘波凹用羊肚菌天然菌丝体、子实体或纯培养菌丝体接种在林中腐殖质落叶层中,都能长出子实体。1991年,姚秋生将纯培养羊肚菌菌丝体接种在梨园,最终获得子实体。1999年,李素玲将纯培养的菌丝体接种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中,获得羊肚菌的子实体。2002年,云南玉龙县鲁甸乡的李红斌采用新鲜及干燥子实体作菌种,再以圆叶杨作辅料栽培羊肚菌获得成功。2006年,桂明英采用扩繁技术将液体菌种播种在土层中,翌年即可出菇。截止到2016年,中国羊肚菌人工栽培面积已达到1560公顷左右,成为世界上羊肚菌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
品种考证
中国明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磨菇“一种状如羊肚,有蜂眼者,名羊肚菜"。根据这一描述,并参考《本草纲目》蘑菇蕈的附图,羊肚菜正品应为羊肚菌。
形态特征
羊肚菌的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椭圆形至卵圆形,顶端钝,长4-8厘米,粗3-6厘米,表面的小坑不规则至近圆形,宽0.4-1.2厘米,蛋壳色,棱脊颜色较浅,不规则的相互交织;小坑内表面为子实层;菌柄近白色,高5.5-8厘米,粗2-4厘米,平滑,中空,基部膨大,有时有不规则的沟槽;子囊圆柱形,无色280-320×18-22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无色,20-24×12-14微米;侧丝顶端膨大,粗12微米。
物种分布
羊肚菌在世界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地区,如山西省河北省吉林省河南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羊肚菌在春夏之交的雨后,多生于阔叶林稀疏林地、林缘空旷处、道边或耕地旁草丛中,其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生长习性
温度
羊肚菌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两个温差较大的交替季节,这是因为羊肚菌属于低温菌类,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2℃,低于3℃或高于28℃时,菌丝停止生长或休眠,甚至死亡。其孢子的萌发温度为15-20℃,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9-14℃,温差较大时子实体原基更易形成。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6℃,羊肚菌开始消失。
水分
新鲜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在90%以上,一般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在30%-55%时,菌丝体均能生长。其子实体生长需要30%-55%的土壤含水量,原基大量发生所需空气湿度并不高,50%-60%的空气湿度就可刺激原基形成,但在原基形成后,就需要80%-90%的空气相对湿度。
光照、氧气
羊肚菌的菌丝和菌核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其子实体原基形成需弱光刺激。这是因为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有明显的趋光性,散射光照的强弱会影响子实体的色泽深浅,直射光照则会导致子实体发育不良。羊肚菌为好气菌类,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良好的通气环境。
土壤
羊肚菌是一种土生菌,生活土壤有森林腐殖土、褐土、棕壤,土壤质地以砾石和沙壤土为主,也有红黄胶泥夹砂、黑胶泥夹砂和积有草木灰的土。适宜羊肚菌生长的土壤pH值为6.5-7.5,基本以中性偏碱的环境为主。
生活史
羊肚菌子囊孢子萌发很快,菌丝一日可生长12厘米,可以在短期内蔓延一大片。但遇到无营养的土层或竞争菌时菌丝会停止扩展,在土中形成一种坚硬的小菌核。菌核是一种无性的细胞团,形状类似金黄色的矿渣或胡核桃,这是一种贮藏营养的器官和休眠体,可以使羊肚菌渡过恶劣的环境条件。在真菌细胞吸收水分受潮膨胀时,菌核即可恢复活力,或长出子实体,或萌发出新的菌丝网。
栽培技术
制作菌种
采用浸提分离法将羊肚菌菌种分离,再接种至母种培养基中进行菌种提纯。为防止菌种被细菌侵染,培养基表面需要干燥无菌,然后挑取菌丝放到新培养基上进行扩繁。羊肚菌菌种扩繁接种后,放入培养箱中进行母种培养。母种培养完成后,选择晴天接种,菌种需铺满菌袋截面,再封好袋口。
菌种培养
菌种培养需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条件下进行,通常控制培养箱温度在16-20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避光。接种3-4天后,每天中午通风1小时,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通风量。菌袋内温度上升到20℃时及时通风、翻堆,培养2-3周后,菌丝即可长满整袋。
播种
播种前需控制种植地土壤含水量为17%左右,再施入石灰粉、有机肥,并翻土、作垄、开沟。拌种剂溶液由磷酸二氢钾和水配制而成,湿度以60%-70%为宜。将菌种均匀撒播在垄面上,并覆盖细土,整平垄面。在垄面上覆好土壤后,再加盖厚黑色薄膜和遮阳率。
养护管理
菌丝培养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8 ℃左右,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8℃为宜,可通过遮阴喷水、掀膜通风等方法调节棚内温度。可在棚室内悬挂喷雾系统,用于降温及保持棚室空气温度,菌丝培养期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子实体成熟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羊肚菌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棚内需时刻保持空气新鲜,在子实体成熟期可适当增加光照。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的常见病害有绿霉、链孢霉青霉等,子实体阶段是虫害高发期,多为跳虫蜗牛、菌蚊等。羊肚菌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需严格控制菌种、营养包制作全过程,进行彻底灭菌,还可在虫害发生时安装东方黏虫黄蓝板、糖醋液、诱捕灯等进行物理诱杀,病害发生时可使用石灰乳涂抹侵染部位。
采收
羊肚菌的子实体从出土到采收一般需1周左右,当羊肚菌子囊果的蜂窝状凹陷部分基本展开,顶部开始变黄前要及时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垄平面割下羊肚菌,并清除垄面残留根部,注意不要碰羊肚菌的菌顶。采收的羊肚菌鲜菇要及时低温保存,或干燥密封储存。
保存
羊肚菌的保存方法有常温保存、低温保存、真空保存和鲜品盐渍保存。
常温保存:羊肚菌干品在保存中容易生虫、生霉,其主要原因是回潮或干度不够,入库前必须让其暴晒或烘烤,充分干燥,然后装入不透气的塑料袋内密封,以免外界空气进入。
低温保存:将干燥后的羊肚菌,装入不透气的塑料袋内密封,放入低温冷库,在0℃以下长期保存,也可真空保存。
真空保存:将干燥的羊肚菌装入真空袋内,抽掉空气,封闭保存。
鲜品盐渍保存:将新鲜的羊肚菌,盐渍后装入塑料桶内,封闭保存。
用途
食用营养
羊肚菌是世界著名食用菌,有“陆地鱼”的美称,其肉质脆嫩、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味道鲜美,且含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素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重2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8%,还含有3种非蛋白氨基酸。
羊肚菌干品在食用之前,必须用水浸泡胀,洗净泥沙后,再烹食用。中国人喜素炒羊肚菌,此外也会将羊肚菌与肉红烧、清炖、合炒、煮汤、泡酒。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国则喜欢用奶油、奶油、白胡椒粉等作为辅料红烧或炖煮羊肚菌,味道浓香。
医学药用
据《中华本草》记载,羊肚菌子实体可入药,具有消食和胃、化痰理气的作用,可治疗消化不良、痰多咳嗽等疾病。
分级
市场上销售的羊肚菌产品大致可分为一等、二等、三等、等外等4个级别,具体如下。
一等:宝塔形、尖顶、深灰色、全干、无杂质、无损伤、无破烂、无虫蛀、无泥沙、无霉变、无异味、香味浓、朵形完整、肉厚、无柄(剪柄),菌帽长3-5厘米,直径2厘米以上。
二等:尖顶、深灰色、全干、无杂质、无损伤、无破烂、无虫蛀、无泥沙、无霉变、无异味、香味浓、朵形完整、肉厚、柄长1厘米以内(剪脚),菌帽长1.5-2.5厘米,直径2厘米以上。
三等:全干、无杂质、有损伤、无破烂、无虫蛀、无泥沙、无霉变、无异味、香味浓、朵形基本完整、肉稍厚、柄长、无泥脚,菌帽长1.5厘米以下或5厘米以上。
等外:全干、无杂质、朵形破烂不完整、无泥脚、无虫蛀、无泥沙、无霉变、无异味、香味浓、肉薄,菌朵大小及长短不等。
相关研究
抗氧化性研究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羊肚菌蛋白质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0分钟、超声温度40℃、pH值11等,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且其蛋白质粗提物可有效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这表明羊肚菌蛋白质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多糖研究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羊肚菌多糖具有多种益生菌活性,其可减少肥胖小鼠的脂肪积累,减轻肝损伤。这种多糖逆转了微生态失调,并调节了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并降低肝脏相关的基因表达。这表明羊肚菌多糖缓解肥胖的潜在机制可能是多糖、肠道微生物群和肝脏之间相互调节。
相关新闻
据中国安全食品网报道,中国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了集羊肚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中国西藏新闻网报道,中国察隅县察瓦龙乡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际,在龙布村、松塔村等6个村实施了羊肚菌种植项目,截至2021年2月,种植规模已达111亩,亩产收益预计6000元以上。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报道,截止2021年4月,中国西安长安区珍菌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示范带动周边2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示范推广羊肚菌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值超1600万元,羊肚菌一亩产量能达到350公斤,最高时能达到500公斤,每公斤鲜货可卖220元到360元不等,市场供不应求。
参考资料
羊肚菌丰收采摘忙.今日头条.2023-08-10
羊肚菌喜获丰收.中国西藏新闻网.2023-08-10
秦岭羊肚菌上市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8-10
目录
概述
植物历史
食用历史
栽培历史
品种考证
形态特征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温度
水分
光照、氧气
土壤
生活史
栽培技术
制作菌种
菌种培养
播种
养护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
保存
用途
食用营养
医学药用
分级
相关研究
抗氧化性研究
多糖研究
相关新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