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桑顿·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别称雷(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
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作家。
1888年7月23日,钱德勒生于
芝加哥,从小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前往
英国投奔舅舅。后来钱德勒在舅舅的帮助下就读于英国的公立学校
达利奇学院,毕业后前往
德国和法国游学。游学归来后考取公务员进入海军本部工作,后又因不堪枯燥的工作转而辞职进行文学创作。四年创作无果后怀着希望前往
洛杉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
加拿大军队,在战场上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结束后回到洛杉矶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事业上平步青云之际遭遇母亲离世。后来娶了大自己十八岁的妻子茜茜。事业有成之时因为酗酒和婚外情的丑闻被公司解雇,为了生计,钱德勒重拾自己的作家梦进行文学创作。著作有《
长眠不醒》《
漫长的告白》。在好莱坞担任编剧期间,与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等一起开创了好莱坞的“
黑色电影”。
钱德勒的全部作品被收入美国经典文学权威《美国文库》,他被西方小说界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他笔下的侦探
菲力普·马罗被称为"美国的
夏洛克·福尔摩斯"。作家
阿尔贝·加缪、
托马斯·艾略特和
尤金·奥尼尔曾对他表达强烈的赞誉,
村上春树更称毕生目标是写出
列夫·托尔斯泰与钱德勒合二为一的经典小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8年7月23日,雷蒙德·钱德勒出生在美国
芝加哥兰利大道。家人和朋友都管他叫雷。他的父亲莫里斯·钱德勒(Maurice Chandler)是铺轨工程队的负责人,由于工作压力,他开始通过酗酒排解。久而久之,莫里斯就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酒鬼,他经常的家暴使钱德勒的母亲弗洛伦丝·达特·桑顿(Florence Dart Thornton)苦不堪言,在抗争无果后,1895年,弗洛伦丝带着7岁的钱德勒离开了莫里斯,前往普拉茨茅斯投奔姐姐,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弗洛伦丝多次往返
芝加哥想和莫里斯寻求和解,但苦于无果,最后为了孩子着想,弗洛伦丝前往英国伦敦投奔钱德勒的舅舅。钱德勒从小就目睹家庭暴力,同时寄人篱下,这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激发了一种保护女性的欲望,这些经历都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1900年,在他舅舅的帮助下,钱德勒就读
英国的公立学校
达利奇学院(Dulwich College),这所公立学校为钱德勒提供了良好的文学传统和艺术氛围,钱德勒萌芽了对写作的强烈兴趣。伦敦的求学生涯让他养成强烈的道德感,传承了即将没落的骑士精神,他时常将自己看做英雄。从这所学校毕业后,钱德勒又分别前往
法国、
德国游学。这期间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末期,
威尔森·钱德勒受到了它的影响。游学
巴黎更激发了钱德勒对艺术和语言的热情,使他更坚定了自己心里的作家梦。从法国游学归来的他在舅舅的建议下考取了公务员,顺利进入到英格兰海军本部工作,但不久后钱德勒就厌倦了这种枯燥的生活,于是他辞去了这份工作。1908年钱德勒坚持自己的文学梦,他找到一家报刊做了记者,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他还一边创作诗歌,一边撰写书评。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钱德勒一直坚持创作,也发布过一些作品,但都石沉大海。虽然彼时的钱德勒将自己视为“一位住在阁楼里的天才”,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钱德勒最终还是低下了头,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暂时放下作家这个梦想,转而去寻求其他工作度日,但在心底里他始终没有放弃作家这个梦想。
前往美国
四年文学尝试并没有让钱德勒成功,1912年,钱德勒怀着希望前往美国。他先在
费城当了一段时间店员,接着辗转
纽约、
旧金山,最后落脚到
洛杉矶。在这里,他和母亲弗洛伦丝受到在
轮船上结识的劳埃德一家的热情款待,缓解了初到此地无依无靠的窘境。后来在找到住处后钱德勒和母亲离开了劳埃德一家。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年后美国宣布参战,而此时28岁的钱德勒也面临着是否从军参战的抉择。出于对自己从军后母亲孤身一人生活的考虑,钱德勒选择加入了有军人家属津贴的
加拿大军队。钱德勒在接受了新兵训练后就被派往前线战场,在这里,钱德勒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恐怖,这对他的精神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18年11月,一战参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战争结束了。从战场上幸存的钱德勒回到了
洛杉矶,而战争的巨大心灵创伤也让他染上了酗酒的恶习。
爱上挚友母亲
钱德勒与战友戈登(Gorden)的母亲茜茜(Cissy)的相识源于劳埃德一家的介绍,此后两家一直都有来往,当时钱德勒已经对茜茜有所好感。钱德勒和戈登从军上战场后,戈登的母亲茜茜和弗洛伦丝联系更加紧密。1919年钱德勒从战场归来后,与茜茜越走越近。第二年九月,茜茜与丈夫达成
离婚协议,此时的钱德勒和茜茜已然坠入爱河。可母亲弗洛伦丝的极力反对导致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剑拔弩张。
20年代
洛杉矶突然成为石油工业大繁荣的中心城市,钱德勒在好友劳埃德的介绍下进入达布尼石油集团做了一名会计。1923年,钱德勒的工作刚有起色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已经病入膏肓,最终在9月26日离开了人世,母亲的离世令他悲痛不已。几个月后接受了母亲离世的钱德勒与茜茜举办了婚礼,当时茜茜已然53岁,那时的钱德勒才35岁。结婚后,钱德勒的事业平步青云,三年后,他已经晋升为“三家公司的主管和三家公司的董事”。可好景不长,钱德勒酗酒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酗酒后的钱德勒同他的父亲一样暴躁易怒,这使他的人际关系变得糟糕。同时钱德勒又同他的秘书暧昧不清,酗酒和婚外情也使钱德勒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1930年,茜茜对钱德勒的出格行为忍无可忍,在3月3日两人签订了分居协议。一年多后,钱德勒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愈来愈差,再加上酗酒和性关系的丑闻,他被解雇了。
创作生涯
失业以后,为了改善拮据的生活,钱德勒开始重新进行文学创作。在这样的逆境中,钱德勒和茜茜的关系重新回暖。钱德勒刚开始准备创作时就认识到要解决自己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于是他报名了短篇故事写作的课程,因为有之前的写作知识基础,钱德勒的课业成绩优异。在这期间,钱德勒有意识的模仿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但其中也有自己创新的元素。修完写作课后,钱德勒的经济更加拮据,为了解燃眉之急,他开始为通俗杂志撰稿。碰巧的是这一时期的通俗杂志正处于全盛时期,为他后来的出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1933年,钱德勒的通俗
处女座《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刊登在12月的通俗杂志《黑面具》上,此作品一经发出就大受欢迎,钱德勒成为一名能够拿到稿费的作者。在此之后钱德勒继续创作侦探、犯罪题材的通俗短篇小说发表以获取酬劳。这段为通俗杂志写犯罪短篇的经历成为了钱德勒的“风格养成期”。
后来钱德勒意识到自己的短篇小说已经达到了瓶颈,于是他开始着手创作长篇小说。终于在1938年底,钱德勒完成了令他满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长眠不醒》并将它交给了自己的文学代理人,第二年2月,这本书在美国面世。出版之后,评论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并没有让钱德勒得偿所愿,他们认为这跟市面上的其他犯罪小说没什么两样。但在之后,钱德勒对
克里斯托弗·马洛这一典型角色的塑造和对
洛杉矶这座城市的二度创作吸引了大批读者,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他最声名卓著的作品,被誉为硬汉侦探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并在1946年改编为同名电影。之后钱德勒又创作了《
再见,吾爱》等长篇小说,逐渐为众人熟知。钱德勒的名声大起让他走入了好莱坞的视野。1943-1945年间他接受邀请做了好莱坞的编剧,在此期间他和导演怀德合作改编《
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除此之外他还给荧幕留下《
火车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蓝色大丽花》(The Blue Dahlia, 1946)等著名佳作。虽然钱德勒没有在好莱坞长远发展,但它的小说风格深刻影响了好莱坞的导演,
黑色电影风靡一时。在当编剧的这段时间里,钱德勒两度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
后来钱德勒继续进行自己的长篇小说创作,在1953年出版了《
漫长的告白》,收获无数好评,并且斩获了爱伦·坡奖。
凄凉晚年
1954年12月12日,钱德勒的妻子茜茜永远离开了他。失去了挚爱的钱德勒变得颓废、忧郁。他好几次打电话给朋友称自己要寻短见,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钱德勒在朋友的帮助下四处旅行,结交新朋友以缓解对妻子茜茜的思念。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结识的新朋友黑尔佳答应了钱德勒的求婚,可身体虚弱的钱德勒根本等不到婚礼的那天。1959年3月26日下午,钱德勒因为
肺炎在
加利福尼亚州与世长辞。他的讣告刊登在纽约和伦敦的报纸上,但在他的逝世地并没有引起反响。钱德勒离世后他的经纪人和秘书却因他的遗产争得不可开交,这导致他的遗体最终只能葬于
圣迭戈预留给贫困人士的墓地中。钱德勒的葬礼在圣迭戈的希望山墓地举行,只有17个人参加了仪式,且大部分都只是点头之交。他的远在
英国的未婚妻甚至因为银行假日连一朵花都没法送来。
相关作品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改编电影
创作特点
“钱德勒式文风”(Chandleresque)
“钱德勒式文风”(Chandleresque),指的是钱德勒作品中洗练、简洁、精准、锐利为特质的语言风格。例如在《
漫长的告别》中的:“过道对面的美梦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甚至不属于那个世界。她无法被归类,遥不可及和清澈透亮得仿佛山泉,比水色还要难以捉摸。”“法国人对此有个说法。那帮混蛋无论对什么都有个说法,而且往往正确。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这一段描写语言洗练简洁,其中“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更是凸现了其语言锐利的特质。
注重侦探人物的真实
钱德勒小说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古典推理小说,后者的主人公大都身份高贵,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破案,而且故事背景大都发生在上流社会,而钱德勒小说中的主人公面对的都是真实的世界,他们有生存危机,安全危机,这就要求他们有毅力,有胆量。同时钱德勒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场景已经涉及到了
贫民窟等社会更加真实的场景,这样的设定就拉近了读者和侦探之间的距离。钱德勒的硬汉派侦探小说中,主人公奉行敢于冒险和勇敢坚毅的验士精神,他们以这种精神来武装自己,以此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和无恶不作的黑暗组织。硬汉派侦探身边还总是会出现美女与金钱的诱惑,但因为自身的硬汉特质,这就要求他们自己随时保持清醒,远离诱惑,同时主人公还会通过尖酸刻薄、老于世故、特色鲜明的语言来发泄内心的愤懑,钱德勒笔下侦探小说的主角
克里斯托弗·马洛就是这样一个人。
马洛是钱德勒小说中硬汉侦探的代表人物,他有着坚韧的精神品格和果敢的性格。这种硬汉品格首先表现在他对真相勇往直前的追求当中,无论真相背后隐藏着多大的阻力,马洛都会紧紧追查下去。他不仅要在这座城市地理空间的边缘探索,同时还要在法与非法,正义与非正义的边缘徘徊,而在这边缘之处往往存在着最为猛烈的风暴,马洛也在这之间深切地感受着这所城市繁华和背后所隐藏的矛盾。当他行使着侦探的职责时必然会触犯到某些群体的权益,因而抗力就会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马洛在寻找杀死
西尔维娅的凶手时,先是被警察局的人抓去审讯,再被街头恶霸恐吓,后被报业大亨传召进行劝阻。这一切可能会劝退一个普通人,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马洛去寻找事件背后的真相,因为在其内心深处,相信“这世上还有正义”。
荣誉奖项
钱德勒的全部作品被收入美国经典文学权威《美国文库》同时他被西方小说界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钱德勒在好莱坞短暂的编剧生涯中,曾两度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分别在1945年和1947年。
1995年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组织顶尖评论家票选全球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佳作家、最佳侦探时,钱德勒和他笔下的
菲力普·马罗获得双料冠军,菲利普·马洛更是被称为"美国的
夏洛克·福尔摩斯"。
人物影响
钱德勒被认为开启了“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新时代,他对现代推理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脱离
英国古典推理的传统与主流,建立了新的格局,开启了美国本土私家侦探小说的硬汉传统,尤其是他的写作风格和对侦探小说的看法,其作品个性化、独创性自成一家,在过去的时间里被诸如
村上春树、
玛格丽特·爱特伍等同行认同和给予赞誉。钱德勒的主角,菲力普·马洛,成了传统冷硬派私家侦探的同义词,与达许·汉密特的山姆·史培达并驾齐驱。他的《长眠不醒》和《
漫长的告白》等作品还被改编为电影搬上了银幕,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人物轶事
雷蒙德·钱德勒特别喜欢猫,他有只母猫叫“达姬”(Taki)。钱德勒喜欢和达姬聊天,达姬喜欢躺在他的手稿上,他把达姬叫做“猫秘书”,认为达姬是在帮他看稿子。
钱德勒在好莱坞当编剧期间和
比利·怀尔德合作创作出的《双重赔偿》广受好评,但当时两人的相处并不愉快。钱德勒不能忍受比利·怀尔德称自己“雷”而不是“钱德勒先生”,他还讨厌怀尔德每15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其实后者是借上厕所来躲避钱德勒习惯性的“吞云吐雾”。多年后,钱德勒把跟
桑顿·怀尔德一起工作的这段日子称作“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光”。怀尔德虽然欣赏钱德勒的才华,但却称他是最蹩脚的情节编织者。在拍完《
双重赔偿》之后,怀尔德立即拍了部讥讽钱德勒的电影,名叫《
失去的周末》。
人物评价
钱德勒的行文,其生动流畅达到了无我之境。我们惊喜地意识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个讲故事的人,而且是一个有独特文体风格的、有远见的作家。——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奥茨
钱德勒从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意义重大的作家,他的重要性至今未曾动摇。当我开始写小说以后,从钱德勒的作品中学到了不少。《
漫长的告别》这一本格外特别。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完美的杰作,是出类拔萃的作品。用夸张点儿的说法来形容,这部作品已经达到了几近梦幻的境——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