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鹅耳枥(学名:
鹅耳枥属 tientaiensis Cheng),为
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的植物,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
浙江省东部。
天台鹅耳枥属于
乔木,植株高为16-20米;树皮颜色为灰色;小枝颜色为
褐色,疏被长软毛或者无毛。叶片为革质,形状为卵状
披针形、卵形或者椭圆形;叶柄上面的沟槽里面密被有长柔毛。果序序轴和序梗初时密被有长柔毛;果苞内、外侧的基部均有明显的裂片而呈三裂状,裂片形状均为近卵形。小坚果的形状为三角状卵圆形或者宽卵圆形。
天台鹅耳枥的木材坚硬而脆,供家具、薪材等用;种子可食用或工业用;树皮及叶含有
单宁,可提取胶。天台鹅耳枥也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林树种。此外,天台鹅耳枥天台鹅耳枥为古老残遗特有种,对研究
桦木科的分类及植物区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据2002年的数据可知,生长于中国浙江华顶山西茅蓬的天台鹅耳杨仅存13株母树,处于极危状态;2019年5月18日,在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上山头调查研究发现了天台鹅耳枥354株。其繁殖能力较弱,生境严重碎化等均致使天台鹅耳枥濒临灭绝。天台鹅耳枥于2013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中被列为极危种(CR);并于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茎
树皮颜色为灰色;小枝颜色为
褐色,疏被长软毛或者无毛。
叶
叶片长度为5-10厘米,宽度为3-5.5厘米,质地为革质,形状为卵状
披针形、卵形或者椭圆形,先端渐尖或者锐尖,基部呈近圆形或者微心形,叶缘有短且钝的重锯齿,叶片的表面
近无毛,叶片的背面腋间有簇生的毛、沿脉疏被长柔毛,其余均无毛;叶片有12-15对侧脉;叶柄的长为8-15毫米,叶柄上面的沟槽里面密被有长柔毛。
果实
果序的长度为8-10厘米;序梗的长度约为2.5厘米,序轴和序梗初时密被有长柔毛,之后渐渐变为无毛;果苞长度为2.5-30厘米,宽度为7-8毫米,内、外侧的基部均有明显的裂片而呈三裂状,裂片长度约为5毫米,形状均为近卵形,果苞边缘为全缘或有疏细齿1-2个,中裂片先端锐尖或者钝,果苞外侧的边缘有不明显疏
钝齿蟳,果苞内侧边缘为全缘,偶尔稍呈波状。小坚果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6毫米,形状为三角状卵圆形或者宽卵圆形,有7-11条肋,先端疏被有长柔毛,其余光滑。
分布
天台鹅耳枥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北纬29°15′18″ ~ 29°15′29″ ,东经121°04′46″ ~ 121°05′24″ 的
浙江省东部。多生长于海拔约850米林中。伴生
乔木有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山胡椒(Lindera glauca)、
木荷(Schima superba)等,伴生灌木有
大青(
大青属 cyrtophyllum)、
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胡颓子(茱萸 pungens)等、伴生
草本有
蛇莓(Duchesnea indica)、
黑鳞耳蕨(
耳蕨属 makinoi)、
酢浆草属(Oxalis corniculata)等。
习性
天台鹅耳枥适生于年均气温 12.2℃、年降水量约1700米、无霜期230天左右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环境中。其稍耐荫,耐干旱,喜疏松透气的中性土壤,耐瘠薄多见于背阴的山坡。
繁殖
天台鹅耳枥雌雄同株,花为
单性花,花期通常在为3月初~4月下旬,主要靠风媒传粉,
雌花的始花期晚于
雄花始花期10天左右,其种子空壳率高于90%,自然结实率低,因而种子繁殖非常困难。
栽培
以天台鹅耳枥萌发的芽、幼嫩的叶片或者茎段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经过冲洗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各种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等到台
鹅耳枥的植株生根后,将培养瓶打开,适应几天,再将根部的培养基洗掉,之后栽植到基质中去,栽植后覆盖保鲜膜,以便于保湿,之后等到幼苗苗健壮后便可以移到山土中进行栽植。
用途
天台鹅耳枥的木材为红褐色或黄褐色,坚硬而脆,供家具、薪材等用。种子含油量15%-20%,可食用或工业用。树皮及叶含有鞋质,可提取榜胶。其可在干燥阳坡或林下生长,为良好的水土保持林树种。此外,天台鹅耳枥为古老残遗特有种,对研究
桦木科的分类及植物区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02年生长于中国浙江华顶山西茅蓬的天台鹅耳杨仅存13株母树,处于极危状态。。分布区域狭窄,分布面积约0.3公顷,植株数量稀少。2019年5月18日,在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上山头调查研究发现了天台鹅耳枥354株株,这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野生居群,在整个群落结构中是较主要的优势树种,处于在群落的最上层。
致危因素
繁殖能力较弱,其
雌花柱头可授期与
雄花散粉重合时间较短,仅有15天,同时期分布地中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阴雨天气会阻碍授粉过程,生境的严重碎化,均致使天台鹅耳枥濒临灭绝。
保护级别
天台鹅耳枥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版)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在2011-2015年中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中被列为极危种CR。
2013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中被列为极危种(CR)。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已繁殖获得天台鹅耳枥种苗10000余株:分别在中国浙江天台和
临安区建立天台鹅耳枥种质圃,繁育和保存植株约2800株,面积约10亩;在原生母树所在地周
天台县边就地保护与野外回归天台鹅耳枥总数约6000株;在中国
杭州植物园、
云和梯田中国湿地公园、
宁波植物园等9个单位,迁地保护种植总株数约1200株。
相关研究
天台鹅耳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生境调查,繁殖技术研究如组织培养、种子萌发等,光合特性如其幼苗对强光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如地径和苗高的生长表现为慢快慢快的规律,以及开花特性、形态解剖等方面,邱智敏等研究发现天台鹅耳枥在冬天播种时其种子的子发芽率与成活率都会比春天播种的高,影响其育苗的出苗率和存苗率的关键在于采种期不同,所以采种比较适宜在每年10月底,当种子完全成熟后在进行。此外,相关研究通过采用样方法对天台鹅耳枥现存的19个野生的植株分布区进行调查后发现其自然分布的植株生态类型和伴生的植物种类都比较,所处群落环境复杂多样。可为其
种群的野外回归、原地保护以及迁地保护等操作提供依据。
有学者研究天台鹅耳枥的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发现其根的周皮厚,皮层具厚壁
细胞,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根的中央无髓;茎的木栓层壁栓质化,导管横径较大,茎的皮层和髓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
晶体;叶属
异面叶,表皮具角质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气孔主要集中在下表皮,为不规则形,栅栏组织由一层细胞组成,叶片主脉木质部发达,由多列导管组成,叶片在林窗较高光强下加厚,在林缘和林下较低光强下变薄,天台鹅耳枥具有较强的耐荫能力。由解剖结构特点得出天台鹅耳枥与其所处山区林中和溪谷两旁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