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1964年出生于
眉山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中国林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光伏农业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席、川商总会联席会长。
刘汉元于1982年开始试验“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后进军饲料产业,在十几年间带领“通威”从四川眉山的一家饲料厂做到全球最大的水产及畜禽饲料生产企业。2006年刘汉元带领“通威”进军光伏新能源产业,从原料供应、多晶硅出口到将通威建立成
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的企业,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企业五百强”。2019年5月,刘汉元卸任通威股份董事长。2023年
2017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应加快建立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刘汉元多年来获得多项行业荣誉及社会荣誉。2001年,刘汉元被《福布斯全球》评为中国大陆100首富第11名;并在2019年之后,连续多年上榜
胡润、福布斯及财富富豪榜。
早年经历
1964年,刘汉元出生于
眉山市县(现眉山市)一个农民家庭,刘汉元共有兄弟姐妹五人,他在家排老三,也是刘家的长子。刘汉元从小成绩优异,四年读完了小学,两年读完了初中。1978年,13岁的刘汉元进入了四川水产学校,学习的是淡水养殖专业。1981年,17岁的刘汉元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
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当技术员,后被调到
乐山市做水资源的调查;因为工作出色,1982年,刘汉元被借调到乐山水电局搞
马边河渔业资源调查,调查结束后回到眉山水电局,开始从事渔业技术的宣讲工作。
工作经历
养鱼出身
80年代初,身为渔业技术员的刘汉元,在被派去审查当地的养鱼万元户后,也萌生了自己养鱼致富的想法。1982年,刘汉元开始试验“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1984年3月,第一批185公斤约3800尾鲤鱼苗投放到了网箱中。在刘汉元的不懈争取下,
眉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水电局将这次实验列入科研项目并批下了经费。1984年10月,刘汉元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通过验收,64平方米的网箱里,共捕捞出2781斤鱼,折合亩产达2.53万斤,那时
四川省最高亩产还不到两万斤。这创造了当时四川省养鱼高产纪录,刘汉元因此被授予“科学养鱼能手”称号和“集约化养鱼先进个人”称号。1986年,刘汉元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项目被列入了农业部“丰收计划”和国家科委“星火计划”,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从饲料厂到上市公司
早在1984年,对饲料的研究就是刘汉元的工作重点。作为专业的
渔业技术工作者,在第一批鱼苗投放入网箱后,刘汉元就自己购买原材料制作饲料。1985年,12家被选中的农户参加了“中试”,他们所需的饲料也由刘汉元供给,刘汉元从养鱼户逐渐转型到了饲料供应商。1986年,22岁的刘汉元创立了
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饲料品牌取名“科力”,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意;由于“科力”饲料注重营养配比,加上刘汉元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在
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得到广泛的推广,科力饲料受到养殖户们的广泛欢迎。1987年,23岁的刘汉元成为了水产行业的
高级工程师。1990年,因“科力”商标已被人注册,刘汉元便将商标改为“
通威集团”,通威商标正式注册成立。为顺应时代发展,刘汉元带领“通威”几度改制易名,并最终在2001年确认更名为“
通威股份”。1994年10月,通威集团总部北上迁往
成都市;随后在刘汉元的带领下,通威迅速进入
山东省、湖北、
江苏省、
河南省、
广州市等地的市场,设立分公司一百多家,成功占领国内市场。2004年,通威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时的通威已是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
多元化发展,不断壮大
2001年,伴随着“通威”饲料主业在国内的大规模扩张,刘汉元也开始了相关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先是一举并购了两家软件公司,用于开发销售企业管理软件和政府办公软件,服务于成都和川西市场;随后与
英国E.L.I.投资集团合作,成立了好主人宠物食品公司,开始进军宠物饲料行业。两年后好主人宠物食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二,成为了国内宠物食品市场上的第一品牌。2002年7月,刘汉元围绕饲料项目,先后成立了“通力”“通港”两家建筑和房地产公司,在完成每年通威股份新增分、子公司厂房建设的同时,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建筑、房地产项目的运作,成为
通威集团多元结构的又一个重要支撑。如今,通威不仅在饲料与
光伏产业发展迅猛,更建立了以绿色养殖、饲料生产与
食品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并积极拓展了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物业管理、文化传媒、商业管理等相关产业。
进军氯碱化工行业
2002年前后,刘汉元开始对家乡氯碱化工的关注和研究。四川自贡、乐山地区地下自古盛产盐水、
卤水汁,简单加工之后就可提炼出氯碱,可以用电石法与
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产
乙炔,再往后就是聚氯乙烯粉,也就是PVC,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材料;氯碱和硅发生反应可以产生
三氯氢硅,然后可以生产出
硅橡胶、
树脂、
二氧化硅等重要化工产品;还可以生产水泥等等。整个氯碱化工系列产业链庞大,而且都是社会生产中应用广泛、需求量大的原材料。而其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氯气和生产出来的三氯氢硅是有毒物,运输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就地取材发展氯碱化工产业非常有利。2004年,在当时巨星集团董事长唐跃光的邀请下,一直等待机会进入氯碱化工行业的刘汉元投资了唐跃光在乐山建立的永祥化工项目,并最终以50%的控股合资建立了永祥化工。最初的永祥化工主营PVC的生产,伴随着当时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PVC市场行情十分火爆。仅仅两年时间,“永祥”的PVC的产能就从从4万吨发展到了12万吨。
经历多晶硅的跌宕起伏
2004年,刘汉元通过控股“永祥”进入氯碱化工行业,而氯碱化工的下游产品
三氯氢硅正是生产多晶硅的原材料。2006年,在目睹了多晶硅行业的迅猛发展后,刘汉元决定带领通威由原本的原料供应正式进入到多晶硅市场,当时国内使用传统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平均成本高达每吨70万~80万元,而掌握了“永祥生产法”的通威,通过将传统工艺中排放的
氯化硅重新利用起来,在用电量、污染排放和三氯氢硅消耗上,比传统方法都有大幅降低。2011年时,生产的
多晶硅成本仅为每吨10万~15万元左右,比当时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成本还要低两倍多。正是因为掌握着这项“核心科技”,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和2012年美国和
欧盟相继开展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多晶硅价格一路走低的情况下,通威的多晶硅项目虽然一度停产,但相对于当时光伏龙头
尚德电力、
赛维时代的相继
破产重组,通威依旧保有一定的生命力。
建设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
虽然多晶硅的市场在2008年以后处于低迷状态,但刘汉元坚信“光伏改变世界”的大势不可逆转。2013年,光伏行业开始回暖,刘汉元迅速通过收购合肥赛维,全面进军中游电池片制造环节,并布局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高效组件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2014年,刘汉元结合水产养殖与光伏,提出来在水下
养鱼,水上发电的“渔光一体”构想,并带领技术团队证实了“渔光一体”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时至今日,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
通威集团旗下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超过26万吨/年,占据全球硅料供应龙头地位。在产业链中游,
通威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过70GW,连续7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在产业链终端,通威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目前,通威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发建设52个“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3.4GW。
卸任
2019年5月,为推进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年轻化进程,刘汉元卸任
通威股份董事长,仅保留通威股份董事职务。
社会活动
1994年,30岁的刘汉元加入了民主党派
中国民主建国会,后任第九届民建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会员。在四川民建期间,刘汉元积极参政议政,很快成为
四川省政协委员。自1998年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开始,刘汉元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热点议题,提交各项提案并发言。1999年6月26日,刘汉元独家资助
四川广播电视台《走向北极》赴北极科考活动,捐资10万元。2005年,刘汉元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后来又成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2006年,他《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强化金融服务三农》的提案建议制定农村资金回流政策,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7年,他与数十位委员一起联名提议的《抓住最佳税改时机,公平税赋优化税制》提案,最终促成了国家在2008年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相差17%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改为统一的25%,为中国企业争取到了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8级地震,通威集团捐助1200万元,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
而《建议完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道路建设规范标准和交通管理办法》提案不仅获九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还促进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修订稿于当年发布。
2009年3月,
通威集团独家捐助30万元,并与南方周末报社、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平安、平行公益联合启动的2009“
燃烛行动”II期公益项目,继续专注西部代课教师援助行动,帮助西部代课教师改善困境,走向新生。
2010年1月,通威集团响应
成都市总工会组织的“家乡再创业、建功试验区”号召,捐赠了20万元农民工回乡创业补贴资金。
2013年,他提交的《关于支持我国光伏产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建议》两份提案,促进了国务院在7月发布《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除此之外,他还提交了如《减税轻负 振兴经济》《加快绩优公司上市 促进股市健康发展》《将绿色农业列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公共资源分配效率 推进我国分级诊疗》等共百余份提案,涵盖当下社会热点,饲料行业发展,绿色农业建设,农村发展,光伏业发展,能源革命等议题,得到了高度认同。
2024年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汉元带来了7份议案,其中5份与新能源相关。从抽水蓄能、水面光伏、光伏电站投资再到电力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刘汉元在议案中提出的建议,几乎涵盖了当前
光伏产业的“痛点”。
除了参政议政,刘汉元也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如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光伏农业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席、
中国投资协会民营投资委员会副会长、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
川商总会联席会长、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慈善活动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汉元积极参与了社会慈善活动。1992年,刘汉元带领下的
通威集团就捐资成立了“通威希望工程奖励基金”,共资助
凉山彝族自治州、
巴中市、
广元市、
达州市等贫困山区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近2000名。通威还成立了“通威水产教育奖励基金”,一次性捐助100万元支持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教学大楼建设。1998年7月,通威集团为
湖南省、湖北洪灾区捐赠了300万元的物资。2007年,
通威集团积极支持
中国风投发起的“中华思源工程”,捐赠5000万独家设立并启动“思源·阳光计划”,以10年为期平均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
太阳能清洁能源的科研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并为经济
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山区农村送去优质、高效、环保的太阳能生产、生活用电。2017年,刘汉元被授予“中华思源慈善奖爱心个人”奖。
5·12汶川地震刘汉元代表通威集团捐款捐物1250万元并带领通威员工积极全面的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刘汉元也因此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9年,刘汉元和妻子
管亚梅以1.2亿元的捐赠总额位列《2009胡润川渝慈善榜》第三名。
个人生活
刘汉元的妻子管亚梅出生于1964年,本科毕业于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商学院高级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通威集团创始人之一。早在1984年之前,刘汉元已与妻子管亚梅相识,两人相伴一起,带领着
通威集团从
眉山市一家饲料厂到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及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和全球领先的光伏新能源企业。
管亚梅与刘汉元育有一女刘舒琪。刘舒琪出生于1989年,英国伦敦女王玛丽大学本科学历,2021年正式以
通威股份光伏商务部总经理的身份开始工作;2023年,刘舒琪被选举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兼任公司CEO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财富排名
论文著作
人物事件
早年痴迷电子
刘汉元很早就表现出他已对电子和无线电的兴趣,他在报考中专生所填志愿全是电子类,虽然最后进入了水产学校,但这也没有打消他的兴趣。创业阶段的刘汉元依旧醉心于电子产品研究,在这之前的业余时间里,他喜欢在自己的小房间搞电器。他喜欢音乐,没钱买,就把能弄到的旧收音机、电唱机拆拆装装,最后发展到能自制单体管的收音机、落地式的音箱。他还自制电唱机、直流电动机、电唱盘,从音响到功放全是自己做,一块电路一块电路地焊接,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解决。1984年底,刘汉元和管亚梅谈恋爱的时候,他还用当时农村装米党的陶土坛子为女友制作了一款“坛子音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6年,刘汉元创造了“科力”品牌,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意;而重视科研创新,也是他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早在1988年,刘汉元就发表了论文《金属网箱式渠道流水养鱼及网箱结构》《渠道网箱流水养鱼产量的估算——氨与产鱼潜力》 。1992年,成立通威科研所之后,刘汉元聘请了大量的国内一流专家;1999年,通威相继建成了两个试验场、两大技术中心、一个西部最大的工厂化
养鱼车间。近百人的专家、教授以及博士队伍,每月改进和研究新配方达到50余件,每年出试验报告200余篇,由此构建了通威完善的水产、畜禽饲料研发链。而在刘汉元决定带领通威进军多晶硅行业之前,刘汉元也聘请了国内的专家,通威的“永祥生产法”便是出自于刘汉元亲自拜访并招揽的戴自忠教授团队。
参考资料
刘汉元.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23-04-05
刘汉元.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24-11-05
业精于勤而专.媒体报道-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