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莫言200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檀香刑》,莫言所著的长篇小说,2001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根据发生在高密市东北乡孙文阻路抗德的故事进行创作。
《檀香刑》以“檀香刑”为线索叙述了清朝末年发生的德国人在山东高密修铁路欺诈中国人,猫腔传人孙丙加入义和团撺掇乡亲起义阻挠德国人,最后被刽子手处以檀香刑而死的故事。《檀香刑》深刻揭露人性的丑恶本质、控诉上层统治者的罪恶,小说围绕赵甲、钱丁、孙丙三个不同家庭的故事折射中国传统“隐”文化,反映“隐”文化对于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塑造作用。《檀香刑》通过放大的叙事空间、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以及迎合当下审美的描写方法向人们叙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故事。
《檀香刑》是21世纪第一部重要的中国小说,标志着中国当代小说的重大转向。该作品于2017年被改编成歌剧并在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
“檀香刑”
檀香削成宝剑的形状放进香油里煮,同时加进面团和生牛肉,再捞出来,让檀香木沾染上谷物和肉食的气息。用大木锤将刑具从犯人的肛门一点点打进身体里,最后从嘴里穿出,过程中檀香木要避开犯人身体里面的重要器官,不会导致立刻毙命,还能活一段时间再死。若犯人活不到指定的天数,刽子手会给犯人喂参汤来续命,犯人最终会看着自己腐烂生蛆。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的模仿和崇拜深刻影响着中国本土作家的创作。莫言在当时便打算创作《檀香刑》这类题材的小说,但因考虑不充分而搁置。莫言认为,中国作家只有写出具有中国特色、个人个性的小说,摆脱西方文学的影响,如此才能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背景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莫言颇为喜爱古典戏曲和民间文学,并且有较深入的了解,他将这些民间元素融入《檀香刑》中,成为其一大创作特色。《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清末德国侵略者在山东省在修建胶济铁路过程中对山东人民进行疯狂的迫害作为小说历史背景,用犀利的笔法将这个精彩故事叙述出来。
1986年春节,莫言在家乡火车站听到一阵凄婉动人的悲凉猫腔,其旋律与火车汽笛声重叠,同时与莫言的青少年时期记忆重合,给莫言心中注入灵感,就像一粒种子在他的心中发芽长成大树,最终成为莫言笔下的一部重要作品。《檀香刑》于1996年开始下笔,莫言写了近五万字后发现故事内容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较为突出,将故事推倒重来后部分精彩细节被舍弃。最后决定突出猫腔,减弱火车汽笛声尽管此法会降低作品的丰富性,但为了尽可能保持较多的民间气息和中国风,只能作出牺牲。早在清末民初时,孙中山抗德的故事就已经被搬上戏台了,莫言作为一个猫腔迷,孙文抗德阻路的故事一直深埋在他的记忆里,直至2001年,《檀香刑》这部充满深刻记忆的作品才出版发行。
内容情节
高密县新知县钱丁在高密励精图治,并劝猫腔传人孙丙金盆洗手、再立家室,孙丙听了知县的话娶了猫腔戏班里的小桃红,过上平静日子。孙丙之女眉娘认钱丁为干爹,但孙眉娘后来与其产生私情,与钱丁的名门夫人明争暗斗。几年后,德国人为更方便地掠夺资源,便在山东高密修建铁路,抢占农田,欺压百姓。孙丙因妻子被德国人当街调戏盛怒之下失手将德国人打死,朝廷要求知县钱丁火速抓人,在众人劝说下孙丙连夜逃走并让妻子装疯逃避。但德国人还是杀害了孙丙的妻子小桃红和一双小儿女并抛尸河中,赶来帮忙的村民们也死在德国人的枪口之下。事后知县钱丁来到现场,但爱民如子的他最后还是选择放走了孙丙。
孙丙为复仇加入山东义和团,数日后孙丙将义和团带回家乡并召集数百乡亲起义,攻下德国人修建铁路的窝棚并捣毁铁路。朝廷震怒,将此事定为刁民破坏洋务事件。事发第二日知县钱丁前往莱州府希望知府大人能对孙丙等人网开一面,他本欲做一名为民谋福的好官,但迫于朝廷和德国人的压力钱丁选择了屈服,几日后钱丁随德国人列兵准备镇压拳教抓捕孙丙,孙丙用从戏文里学来的兵法缓住德国人的进攻,但最终不敌对方的现代枪炮被镇压,孙丙被抓捕关入牢房。
此时恰逢清朝首席刽子手赵甲退休还家,其执刑手段娴熟高超且令皇上和慈禧都十分欣赏,袁世凯为平息德国人的愤怒将赵甲请来给孙丙施以酷刑,并要求赵甲以最残忍的刑罚处死孙丙,赵甲提议采用极其残忍的死刑——檀香刑。孙丙之女孙眉娘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为救父亲孙眉娘找干爹兼情人的知县钱丁以及担任执刑刽子手的公爹赵甲求情,但都无济于事。赵甲为完成袁世凯交代的任务,特意寻来人参给孙丙吊命。孙丙在刑场上放声"猫腔"表达自己的怒意,他的歌唱悲壮苍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猫腔戏班的戏子们也来到台下拿出看家本领唱演猫腔大戏。围观的百姓受之感染,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形形色色"的"咪呜",百姓们声情并茂的演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使得监管刑场的县兵都忘了身在何处。众人的猫腔引来德国人,在现场肆意射杀,百姓血流成河。
目睹一切的钱丁悲痛万分,钱丁为了使孙丙不再承受刑罚带来的痛苦与折磨,破坏德国人侮辱孙丙的诡计。于是在行刑的第四日晚上,钱丁正欲用匕首结束孙丙的生命时,孙眉娘出来帮忙,但赵甲出来阻挠,不料赵甲痴傻的儿子赵小甲正跑过来,导致被意外误杀。赵甲见状愤怒冲过来掐住钱丁的脖子,在钱丁被掐得两眼发黑时孙眉娘趁机将赵甲一刀捅死。钱县令用刀了结了孙丙后自杀,孙眉娘在目睹亲爹、公爹、干爹都死了之后疯了。
角色介绍
孙丙
小说主人公。莫言笔下的孙丙俊朗帅气,具有多重形象——浪子、艺人、英雄、殉道者。作者将个人成长经历的体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融入对孙丙“浪子”形象的塑造,刻画出孙丙浪荡不羁的性格特征,讲述了一段以孙丙为主人公的历史传奇故事。在小说中孙丙是猫腔艺术文化继承人、戏班班主,作者以猫腔唱词展现其内心情感,使其语言富有韵味,其形象也更具有美学内涵。作者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化作他笔下的孙丙,为报国仇家恨而抗德,为抗德他加入山东义和团。在孙丙受檀香刑而死的情节中塑造了孙丙的“殉道者”形象,他为成就大义甘愿承受酷刑而死,表达对人类生命精神永恒的企盼。外来侵略者和封建统治者给孙丙施加苦难,通过对孙丙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抗德的故事,深刻反映出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悲剧命运。
孙眉娘
孙丙之女、赵甲的儿媳、赵小甲之妻、钱丁的情人,身份卑微,是多重冲突的交汇点。孙眉娘未受过封建礼教的教育,她爱惜自己的身体,注重打扮,关注自我的身体欲求,在与知县干爹钱丁的不伦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她的风流、野性与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三从四德完全不符,如她暴打婆婆、与钱丁私通、为救父亲对赵甲卖弄风情等,违反了封建礼教中对女性贤良顺从的要求。孙眉娘看似野性叛逆,在身边男性如她的三个爹都死后发疯,暴露出其空虚的内在,体现作者对女性所受男权文化规训程度之深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女性心灵双重悲哀的审视。
赵甲
赵甲是赵小甲之父,孙眉娘的公公,大清首席刽子手,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刽子手形象。《檀香刑》中赵甲的手从人手逐渐变成了杀人机器,他的“洗手”需求是身体被“阉割”后欲望变态满足的替代。作者对赵甲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作了深入探讨,赵甲洗手前的渴望、洗手过程中的亢奋、洗手后的满足表现了他被“阉割”后的变态欲望,他的欲望皆通过洗手来发泄解。赵甲的执刑从技术到艺术转变经历实际上是他完成生理、心理“阉割”的血腥、恐怖、煎熬过程,这不仅是赵甲心理转变的过程,也是赵甲的人格构建过程。《檀香行》中的刽子手赵甲由“人”转变为“国法”,长期的刽子手生涯使其人格失衡,他通过腊八日到庙里喝粥的方式恢复“贱民”的身份,这一行为是赵甲的人格重建。
钱丁
高密知县,孙眉娘的干爹和情人,是一个清朝末年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钱丁对现实的怯懦无为、对选择的犹豫不决,具有深刻的反思价值。钱丁面临两难的生存处境,要么像堂弟钱雄飞一样坚守知识分子立场与宏大理想,要么像曹知府、等人从势。钱丁在被外放到高密县后完成了失意人生的调整与自我拯救。钱丁的怯懦退缩不会让血腥止步,当看见乡民们血流成河时才幡然醒悟,他的懦弱无为成为帮凶,罪责难逃。于是他鼓起勇气刺死孙丙,粉碎德国人与袁世凯的美梦。虽然他的反抗无望,但也堪称壮烈。小说从讽刺渐生出同情,意味着作者自人性深处给予理解与宽容。
钱夫人
曾国藩的外孙女、钱丁的妻子,小说中女德的化身,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形象。钱夫人是作品中女性生殖力缺失的代表,父权的囚徒,她至死都不曾觉醒,一味将自我约束成符合父权道德标准的女性,是女德的化身。她将自己与家族荣誉、丈夫社会地位的需求勾连,通过压制自我身体的需要来满足父权的利益需要,彻底丧失自我。钱夫人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封建礼教禁了她的心理、身体。钱夫人始终是被讲述的对象,无自我表现空间,只存于他人之口,最终成为一个空有身份、失去声音的符号,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生命的真相。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檀香刑》把酷刑当戏演,有意让丑当作美来表现,夸大它的丑,让美戴上丑的标记,渲染丑对美的摧毁。《檀香刑》运用民间曲艺表现形式,按照社会地位等级从小到大由浅至深挖掘出普通市民、刽子手、知县、上层统治者内心的肮脏,让人性中的丑恶难堪尽相展现。小说将魔幻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深刻揭露人性的丑恶本质。进一步揭露和控诉了上层统治者的罪恶,也道出政治的黑暗,对付百姓和异已的各种刑法以及刽子手都可统称为政治,罪恶的灵魂归于罪恶的政治。
《檀香刑》围绕赵甲、钱丁孙丙三个不同的家庭故事反映不同中国传统“隐”文化不同的存在形态,以及反映“隐”文化对于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塑造作用。小说中赵甲的家庭故事主要描写刑罚文化,赵甲就是小说中刑罚文化的代表。赵甲为满足看客心理将行刑变成表演,揭示了刽子手与看客相互适应的“隐”文化心理。在钱丁的家庭故事中,作者着重切入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对孙丙家庭故事的描写是旨在表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孙丙的逞强与愚昧构成起义的两面性,也构成民间文化的两面性。作者以民间文化为主、刑罚与官场文化为辅,揭示和批判中国传统“隐”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同时肯定客观存在的积极因素,完整体现中国传统“隐”文化的特点。
《檀香刑》以夸张的方式揭示了反抗主题的真正面目,孙丙的反抗形式是中国民间迷信的产物,孙丙的扮相、百姓们“请神下凡”等行为,把神秘荒诞的形式带入戏曲性场面。这是毫无话语权的民间反抗在面对生存危机时的大爆发,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孙丙以猫腔传人的身份出现,把反抗本身形式化,作者通过描写其扮相与行径,再现民间反抗的精神内涵。
艺术特色
叙事艺术
《檀香刑》的叙事空间架构独具匠心,兼具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优点。小说前后两部分采用的是以从物叙事的角度描写人物的性格化,反映出他们的观察、思考与感受。作者将人物叙事的范围最大化,以叙事人物为中心向知、行、感等方向延展,围绕角色把与其有所勾连的人物、感受、习俗、戏文等方面包容在扩展延伸后的叙事下,囊括了丰富的内容,极大限度摆脱叙事局限。《檀香刑》中创造性地采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法。莫言将富有特色的猫腔、具有音律性的自我倾诉、大量的俗语以及韵文和散曲作为叙事的话语基调,使小说如同一部民间流传的剧本,在此基调下其曲艺隐含了人与悲剧、历史与喜剧、皇权与正剧的再认识。
《檀香刑》的结构有“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凤头”部分使用独白、道白方式按人物出场顺序叙事,“猪肚”部分按照用传统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豹尾”部分恢复了在“凤头”部分使用的小说人物独白、道白的方式,把叙事悲剧推向了高潮。
语言艺术
《檀香刑》的叙事语言富有音乐性,小说语言有意追求韵律化。作者将汉语口语与韵律化语言与地方戏曲对白互相融合,巧妙填平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鸿沟。这种语言能够增强作品的音乐感,为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提供审美助力。这是作者长年以来对民间文化熟悉与体悟的结果,这种叙事语言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
小说中的语言大量使用了山东高密的地方俚语,夹杂山东评书和戏文台词,字里行间的乡土气息浓厚,赋予人物不同的语言特色,使人物性格生动形象。
美学风格
《檀香刑》将酷刑作了细致化的艺术描写,揭露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莫言将故事设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上,运用了想象和夸张手法对刑罚场面进行细致化描写,从而产生真实的艺术感。作者用其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展开对凌迟酷刑的描写,使之成为小说中描述最精致、思想最深刻的情节。作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刑罚进行诗性描写,将豪放的写作风格、粗砺的民间话语同文本的个性化边缘化叙述完美结合,恰好迎合当下时代语境中人们审美趣味。
小说通过醢刑场面描写和看客心理,体现了在义和团抗战争背景下民众另类的审美心理。在看客们注视执刑的过程中,将死亡延续,使其具有诗学意义上的观赏价值。
魔幻现实主义
模仿和挪用
莫言在《檀香刑》中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模仿和挪用主要是技术和技巧层面,例如《檀香刑》的首句:“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便是模仿了魔幻现实的叙事方式。除了叙述方式,小说还较多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常用的象征、暗示、寓言、高度夸张等艺术手法,如赵小甲透过虎须看到众人的兽相、对檀香刑执刑场面的细致刻画便体现出其魔幻现实元素。
转化与拓展
莫言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转化与拓展,从中国民间艺术中吸收魔幻元素。《檀香刑》中,莫言将“猫腔”戏曲艺术引入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表达中,以及采用明清小说章回的结构等便是莫言对中原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整部小说充满着魔幻现实色彩。同时,莫言将自己的艺术优势与魔幻现实主义结合,使小说的魔幻带有其自我色彩。
获奖情况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檀香刑》自2001年在中国内地出版以来,先后由作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进行出版,共计10个版本(见出版信息)。其中,2001年作家出版社初版读过并参与评分人数最多,达2.7万人。自2012年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后,11月《檀香刑》成为莫言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檀香刑》于2001年4月由中国台湾麥田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10月,莫言作品《檀香刑》等在当当网日销量过万,热度持续到2014年才稍有降温。
《檀香刑》作为新世纪以来的历史小说,其文本的价值设定、想象可能和书写方式,达到了审美想象的极致飞扬与历史真实的可疑待考相混合的效果,把感觉推到一个超感觉的象征世界。小说以最简单的模式确立乡民用“愚昧”对抗“先进”的合法性等方法来建筑自己理想的民间,其文本在历史背景中构筑民间神话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檀香刑》是21世纪第一部重要的中国小说,也是莫言小说中迄今“艺术含量”最高的一部小说,标志着中国当代小说的重大转向。
国际影响
《檀香刑》在海外有英语、法语越南语日语等译本,其中日语和朝鲜语译本发行最早,于2003年出版发行。越南语、法语等译本于2004年后陆续出版。英译本2012年在美国的销售量是1177册,在英国销量是38册,在澳大利亚销量是22册。《檀香刑》等一系列作品的翻译在21世纪初期的日本一度引起“莫言旋风”,在日本受欢迎度较高。
作品评价
中国学者张清华称《檀香刑》在叙事上却称得上是最富狂欢气质、最接近“戏剧”的小说。
越南著名诗人、批评家陈登科曾发表评论:“我特别喜欢莫言的作品,尤其是《丰乳肥臀》与《檀香刑》两部小说。莫言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檀香刑》于2003年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井波律子教授表示:“作品最精彩的是将埋在中国近代史底层的黑暗部分,用鲜艳浓烈的噩梦般的手法奇妙地显影出来。”
出版信息
衍生作品
《檀香刑》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莫言所有小说中第一部被改编为歌剧的作品。2017年6月23日晚民族歌剧《檀香刑》在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歌剧首演后又在潍坊市青岛市、临沂等地巡演。民族歌剧《檀香刑》由李云涛和莫言共同改编,历时6年。《檀香刑》是一部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写的、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小说,将这段历史以艺术的形式呈现是莫言一直以来的心愿。2018年12月4日和5日,民族歌剧《檀香刑》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在此之前,歌剧《檀香刑》曾在中国多地巡演15场,登上国家大剧院时已经是打磨过的第三个版本。
目录
概述
“檀香刑”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者背景
内容情节
角色介绍
孙丙
孙眉娘
赵甲
钱丁
钱夫人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叙事艺术
语言艺术
美学风格
魔幻现实主义
模仿和挪用
转化与拓展
获奖情况
作品影响
中国影响
国际影响
作品评价
出版信息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