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
中国当代女作家
张悦然(1982年11月7日—至今),女,出生于山东济南,大学曾就读于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双学位班,后转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中国当代女作家。
张悦然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学氛围较为浓厚的家庭,其父亲是文学院教授,她从小就受文学的熏陶,对文学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14岁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她发表的多篇小说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2001年,她荣获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张悦然获2004年度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第五届(2005年度)春天文学奖,2006年,张悦然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2008年,她凭借散文《月圆之夜及其他》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实现了从“偶像派”写手向青年作家的转型。同年,她创办了《鲤》系列的杂志,这是一次大胆的文学尝试,她借此逐渐打破了青春文学带给她的梏。5·12汶川地震后那段志愿者的经历,促使张悦然创作出了《家》这部作品,而之后的《茧》这部长篇小说则给张悦然带来了更大的转变,她的作品逐渐从虚幻转向现实,她开始将真实的生活转化为创作的材料。2017年12月,张悦然凭借《大乔小乔》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现如今张悦然已经蜕变为一名能成功驾驭文字和情感的优秀作家。
张悦然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人物经历
创作之路的开启
张悦然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其父亲是文学院教授。因其父为文学院教授这一特殊的职业,他家里的文学氛围较为浓厚,从小张悦然就受到文学的熏陶。初中时期,她创作了她的第一篇小说《诺言角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父亲的朋友看到了这篇小说,便拿去一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这是张悦然第一篇发表的小说,对她之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高中时期张悦然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这所高中是山东最好的高中,这里文学氛围浓厚,她也因此结识一群喜欢与她谈论是村上春树玛格丽特·杜拉斯、阿尔莫多瓦、基耶斯洛夫斯基等作家的朋友。高二之后,她有了自己的电脑与书房,便开始着手创作更长的故事,《黑猫不睡》这篇小说就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
2001年,还在读高三的张悦然报名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凭借《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这篇文章获得了一等奖。作为比赛一等奖的得主,她获得了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机会,但是由于当时的政策有变,她只能继续投入高三的复习,参与高考,最终考上了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双学位班。
青春小说创造之路
19岁的时候,张悦然选择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在新加坡的那段时间里,她阅读了大量的国外书籍与诗集,这些文字对她早期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早期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4年1月,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张悦然首部长篇小说《樱桃之远》将之定义为“金牌畅销书”,并为张悦然贴上“玉女”的标签。她开始走向台前,接受读者崇拜的目光,她的签售会也随之而来,她也因此被贴上“美女作家”的标签。
这两年时间内,她连续出版了《誓鸟》《十爱》等作品,拥有了较为稳定的读者。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她也因此成为“80后”的作家代表之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积累了大量的人气。
创作转型——纯文学发展
对于大多数“80后”作家而言,现实经验与历史记忆的缺乏是他们创作的一个瓶颈。与同时期成名的郭敬明韩寒选择的文学商业化这条道路不一样,张悦然在最热闹的时期选择了退出来,安心创作。
2008年,她主编的《鲤》系列是一次大胆的文学尝试,她集结了一批各具特色的“80后”作家,从不同的风格,表达,视角等方面进行主题的书写,她自己也陆陆续续在《鲤》系列主题中发表一些与以往风格不同的小说。《鲤》系列杂志的创作,预示着张悦然开始向纯文学写作的道路发展。
2011年,张悦然重返父母居住的山东大学家属院,她从父母口中了解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并实地考察了家属院附近的很多建筑,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为她之后的文学创作积累素材。
2012年,张悦然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成为写作班的老师。自此,除了写作,教书成为了她生活中的另一部分。备课时,她会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提高自己教学的严谨性,同时从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当中。在课堂上她会与学生们讨论《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著作,讨论莫言余华等作家的作品。
2016年,她开始在《收获》上连载她的长篇小说《茧》,一经推出,就收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茧》这部小说是张悦然转型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在《茧》获得众多好评之后,张悦然又推出了《大乔小乔》,她也凭借《大乔小乔》这一部小说分别在2017年荣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2018年荣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同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从此,张悦然走上了一条纯文学创作的道路。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小说
资料来源
相关杂志
资料来源
创作特点
早期创作---青春文学
紧扣青春的主题
80后这一代作家多以抒写青春文学为主,张悦然也不例外。校园青春为主要撰写的场景。在《葵花消失在1890》中将青春爱情叙述得比较生动复杂,该小说当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情感。她的小说反映了80后作家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变化,以夸张,变形的叙事风格传达出叛逆悲伤的青春伤痛文学。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五四时期西方众多思潮中流向中国的一种思潮,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中西方的国情不同,传入中国的唯美主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直到80年代后,作家们的生活环境更接近于产生唯美主义的那个土壤,这时的唯美主义就更加纯粹。唯美主义主张的是最高的美学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这在张悦然的小说当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比如可以在她的《跳舞的人们都已长眠山下》、《二进制》等作品当中看到飘来飘去的幽灵,去人世间寻找他们生前的爱人;在《宿水城的鬼事》里可以看到鬼头从身体里分离,飞向天空,栖息于树上;在《竖琴,白骨精》里可以看到小白骨精将自己身上的白骨一根根抽出,送给当乐师的丈夫创造出世界上最伟大的竖琴……她擅于从童话故事当中汲取养分,从中国民间神话与鬼怪故事当中寻求资源,从西方文化当中获取灵感,加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呈现在她的小说的世界是唯美的。
忧伤基调的表达
“80后”写作者大多生活在传统观念与规范崩溃的年代,他们对现实中的很多制度感到不满,因此忧伤的基调始终贯穿全文。张悦然擅于传达出凄美的绝望感,她笔下的人物是冷血无情,极端,不留余地的。如她在《红鞋》中写道:“她笑得是这样畅怀,向着他走过来,她走到她那倒在血泊中的妈妈跟前,只是伸出一只脚,用力一跨,就越了过来。仿佛地上的不是她妈妈,只是一块挡住了去路的石头。”在《誓鸟》中宵行强行向猫的喉管里塞入一颗又一颗的咖啡豆,直到猫已经没有力气去消化这些咖啡豆了,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刀,剖开猫的肚膛,不带一丝感情地将里面带有血的咖啡豆取出来。张悦然用她的文字,平静地传递出血淋淋的故事,痛苦却发不出声音,这些都是是残忍的,但她却把残忍表现得如此美丽。
诗化般的表达
张悦然小说当中的故事叙事性不是很强,主宰小说的的是对超脱于世俗生活之上的一种虚幻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诗化的小说。如《磨镜记》里她这样写道:“落日把最后一丝光热传到她们身上之后,就跳进了大海,她们是黯淡的天地之间最亮的一簇火焰;”在《黑猫不睡》里她这样写道:“黑猫墨墨像那场雪一样,化没了”;在《毁》里她这样写道:“天使是哀伤的看客,他在每个黄昏里流血”。这样诗化般的句子在她的作品里比比皆是,这些巧妙的表达赋予了平凡的事物别样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情感,体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诗意般的疼痛。
转型之后---纯文学创作
女性文本
张悦然的很多小说中都是以女性的视角来叙述的,她精心地构造着她那温柔缠绵感性的少女世界,这是一个纯粹的女性化世界。她早期的作品中多是以少女的成长经历构筑情感主题,作品中充满了少女的“公主梦”,而后又狠狠地将这“公主梦”敲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有着较好的容颜,良好的家世,她们纯洁,美丽,易碎如《谁杀死了五月》和《水仙己乘趣鱼去》中的女孩和環;就算没有良好的家世也会有一个天使般的男孩将她呵护于手心中,给予她无限宠爱,如《黑猫不睡》里晨木对女主人公的疼爱。从2008年至今,她逐渐从梦境走向现实,自觉从女性视角出发,开始关注女性青年的自主意识与命运。
关注现实历史
早期张悦然的创作多是以虚无,想象为主,从《誓鸟》开始,她开始关注现实,以南洋华人生活为背景,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现实。2006年,她推出《鲤》系列的杂志,该杂志的主题内容丰富,作品多是以文学创作为主。而《茧》《家》等作品的创作进一步突破了青春文学的桎梏,她的作品多是以历史事实为创作背景,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
个人荣誉
2001年获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2年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欢迎女作家”
2003年在新加坡获得第五届“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第二名,同年获得《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
2004年获第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2005年获得春天文学奖
2006年其长篇小说《誓鸟》被评为“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最佳长篇小说
2006年荣获“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3名
2008年获得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
2018年凭借中篇小说《大乔小乔》荣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人物评价
莫言在张悦然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的序言里说:“张悦然小说的价值在于记录了敏感而忧伤的少年们的心理成长轨迹,透射出与这个年龄的心力极为相称的一种真实。”他还称赞张悦然的小说:"在少女执着的梦和悲剧意识双重构筑的基座上,想象力将故事弹开,火花一样闪耀着它们迷幻的光"。
专栏作家知名编剧柏邦妮:“她的小说响动着天才的翅膀拍打的声音,无须仔细辨认也能听清。她的文字里充满不可思议的意象,使读者在幻觉中不断穿行,宛如经历一场永不醒来的电影。在黑暗中陶醉,温暖,被她击中。她早早领悟了小说艺术的若干精髓,运转自如,肆意挥洒,毫不吝啬,不禁使人惊叹之余有点担心,生怕她这样挥霍才华,将会枯竭。可是她以自己的天才和努力将这些顾虑全都打消,她不断推出更好的作品,层峦叠嶂,永无止境。像个女子珠翠满头、珠玉满身,却一点都不俗气,她就是有压得住豪华的大气派;并且有洞悉一切的幽微眼光,将小细节和小感情,点滴琐碎也描述得分毫不差,楚楚动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在这个意义上讲,‘80后’这个概念对认识张悦然的小说写作还是有价值的,因为这一代作家热衷于写‘今天’,历史的沉重可以在自己的笔下不出现,因为他们未曾在其中生活过。但张悦然选择了面对一个同龄作家极少去面对的过往,回应了今天的现实与昨天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物轶事
高中时期张悦然就读于的山东省实验中学,这所学校是山东最好的、要求最严格的高中。但是那时的张悦然特立独行,每次都没有穿校服,而是穿一些奇怪的衣服裤子,但是一直没有被校方提醒警告。直到她毕业了,校长才问她为什么不穿校服,要和别人不一样,她说她觉得那样很酷。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创作之路的开启
青春小说创造之路
创作转型——纯文学发展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小说
相关杂志
创作特点
早期创作---青春文学
紧扣青春的主题
唯美主义
忧伤基调的表达
诗化般的表达
转型之后---纯文学创作
女性文本
关注现实历史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