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子诗,1979年9月2日出生于中国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国内地音乐人、歌手。
2008年他创作第一首
彝语歌曲《路》。之后,被山鹰组合成员瓦其依合收录在2009年个人专辑《
黑鹰之梦》中,改名为《不要怕》。
莫西子诗在2014《
中国好歌曲第一季》的舞台上演唱了《
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这首歌使他一战成名,摘得了《中国好歌曲》亚军。之后他也凭借这首歌获得第15届最佳作曲人、第15届年度
越南语歌曲等奖项。同年9月,莫西子诗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
原野》,豆瓣评分8.8。该专辑获得第15届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族/世界/新世纪音乐专辑、第4届
阿比鹿音乐奖年度专辑、2015
华语金曲奖国语十大唱片等多个奖项。
2018年他签约草台回声,并推出新专辑《
月光白得很》。在2018全球华语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莫西子诗凭借该专辑获得最佳制作人大奖。同时获得最佳作词人、最佳编曲人、年度民谣艺人、最佳民谣专辑、年度评审团大奖5项提名。此外,其还获得台湾金音最佳创作奖。2022年8月13日,他首次参与电影制作,出演
李玉执导的电影《
断·桥》饰演大桥工程师闻亮。2023年10月21日,莫西子诗参演的电影《
河边的错误》上映。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莫西子诗是
彝族歌手,汉名为莫春林,莫西子诗是他的彝族名字。他的名字在
彝语中的意思是“
太阳的光芒”。当时还未成名的
山鹰组合回母校参加活动时的表演,是他在初中时第一次听到的流行音乐,也让他开始对吉他弹奏产生了兴趣。在此之后,他开始沉迷于
吉他,常常与同学一起逃课练习吉他。之后莫西子诗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每个星期都会攒点零花钱,周末去唱片店买
盒式录音磁带和CD,听
鲍勃·迪伦、
尼尔·杨等。
大学毕业后莫西子诗走出了
大凉山来到了
上海市,因大学毕业后曾自修过日语,在上海一家公司做了一年日语翻译后辞职离开。2007年,莫西子诗独身到北京闯荡,先后做过日语翻译、日语导游、幼儿家教,甚至也摆摊卖手工艺品、开淘宝店维持生计。在工作之余,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热爱的音乐,音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演艺经历
初出茅庐
莫西子诗在每天漂泊不定的境遇下,2008年写下了第一首
彝语歌曲《路》。彝语发音为“阿杰鲁”,他想通过这首歌告诉大家:“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怕,一切都会过去的,春天已经近了。”之后,这首歌也收录在彝族山鹰组合成员
瓦其依合发行的个人专辑《
黑鹰之梦》中,改名为《不要怕》。次年,莫西子诗与子枫组建"两块铜皮"乐队,为了维持生计,他在组成乐队后一边演出一边做着日语翻译工作。这段时间,他与音乐朋友们一起即兴、创作、鼓捣他收集来的小乐器,也会做一些话剧音乐、电影配乐。
2011年5月,莫西子诗第一次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七星情歌会》,演唱《
妈妈的歌谣》《
丢鸡》和《路》等
彝语歌曲,经过三轮的比拼,在七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最动情歌声奖”。同时,机缘巧合下认识了
窦唯。两个人在同一间录音室录歌,窦唯第一次听到他的作品时便说:“像你这种唱法的我还没见过,特清澈。”两个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窦唯担任音乐监制的影片《甜蜜十八岁》中,有很多莫西子诗和窦唯合作的即兴作品。次年,
吉克隽逸参加《中国好声音》,现场演唱《不要怕》,充满民族风情的韵致和充满力量的旋律,赢得导师
刘欢和观众的认可。这首歌也成为她好声音舞台上的成名曲,同时也让莫西子诗开始有了一定名气。
事业巅峰
莫西子诗在2014年迎来事业的转折点,当《
中国好歌曲第一季》的导演邀请他参加节目时,他并没有答应,音乐朋友们也并不建议他参加节目。经过导演的多次邀请,莫西子诗才同意参加。他最初想要唱一首纯
彝语的歌曲,但导演组听完后,顾及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建议他把这首歌改成一半汉语、一半彝语的形式,但是他认为“当一首歌完成之后,轻易地修改它往往会画蛇添足”。经过导演们的一再争取,最终,莫西子诗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演唱了《
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这首歌让他一战成名,同时也使他获得了《中国好歌曲》亚军。。这首歌是莫西子诗在2008年为
日本女朋友写的情歌,他与女朋友分隔两国,有一次在读
俞心焦老师的诗集,看到这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边随意地弹琴,弹着弹着就把诗哼唱出来,完成了这首歌。此后,他正式走入大众的视界。莫西子诗也凭借这首歌获得第15届最佳作曲人、第15届年度
越南语歌曲等奖项。同年4月,与
窦唯、子枫共同创作《天宫图》,窦唯依然集制作、
吉他、键盘、
古琴、
口风琴于一身,莫西子诗负责人声,子枫负责箫。全篇52分钟,以12年
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为灵感,是一首气氛音乐。
同年9月,莫西子诗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
原野》,豆瓣评分8.8。该专辑以
彝语、咿呀的和呓语和纯音乐为主,共有12个曲目,有4首是纯音乐,8首是彝语演唱歌曲,全部为莫西子诗个人创作。他作为该专辑的主要乐手,演奏了吉他、口风琴、框鼓、鼓等乐器,
窦唯在7、8、9三首曲子里挎刀奉献了鼓和吉他(《原野》《失去的森林》《月亮与海》),子枫演奏了
唢呐、笙、马补、笛、哨、
巫毒鼓等,司职录音和混音的李平,点染了《山》《投胎记》《赶集》的吉他和鼓,《失去的森林》的采样与合成器,《月亮与海》《思念》《螺髻山》的一部分
吉他。《
原野》的推出,也为莫西子诗带来很多荣誉,使其获得第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族/世界/新世纪音乐专辑、第4届
阿比鹿音乐奖年度专辑、2015华语金曲奖
越南语十大唱片等多个奖项。2016年,陆续推出单曲《在四季里等待》《越过群山》。
稳步发展
莫西子诗2018年签约草台回声,并推出新专辑《月光白得很》,第二张专辑汉语和
彝语掺杂。共收录十一首作品,四首普通话歌曲(《远处》《南方像莎士比亚一样》《彷徨》《月光白得很》),四首彝语歌曲(《关于彝族火把节和天地演变史的一些词语》《丢鸡》《知了只叫三天》《不要怕\u0026啊杰咯》),两首纯音乐(《我们都是》《回》),还有一首呓语(《MOMA》)。其中专辑同名曲《月光白得很》,歌词来自东北诗人
王小妮的同名诗。他用高亢清亮的旋律演绎了这首冷寂的诗,质朴苍凉的嗓音也为这幅夜色披上一层悲悯的外衣。在2018全球华语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莫西子诗凭借该专辑获得最佳制作人大奖。同时获得最佳作词人、最佳编曲人、年度民谣艺人、最佳民谣专辑、年度评审团大奖5项提名。还获得
豆瓣阿比鹿年度民谣唱片、台湾金音最佳创作奖、第二届雅克·藏羌彝原创音乐盛典年度最佳专辑奖。同年,咪咕音乐现场莫西子诗“月光白得很”
广州市跨年演唱会12月31日举行。
2019年推出单曲《云上的太阳》,以及与
程璧一起创作的《然后,我拥抱你》。在唱工委音乐盛典(CMIC Music Awards)公布的CMA2020获奖名单中,莫西子诗《
云上的太阳》拿下最佳当代民谣单曲。2021年9月8日,《时间的声音》莫西子诗灵魂音乐会在
四川大剧院小剧场举,他先后演唱《灵魂之召》《
丢鸡》《
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阿杰鲁》等新老歌曲,独特的"莫西音乐"让人记忆深刻,又充满无限可能性。《时间的声音》是一场带有实验性的音乐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
彝族非遗项目
口琴、
马布、毕摩、克西竹尔等,还展演了彝族的服饰。11月18日,莫西子诗参与的大型户外音乐旅行纪录片《中国这么美》在
腾讯视频开播。同年,还发布单曲《亲人》。2021年12月31日,2021最美的夜·
bilibili跨年晚会将如期而至,莫西子诗献唱《
妈妈的歌谣》。
2022年6月11日,莫西子诗参加WAVE浪潮音乐节。同年8月13日,他首次参与电影制作,出演李玉执导的电影《
断·桥》,合作演员有
马思纯、
王俊凯、
范伟等,饰演大桥工程师闻亮。同时,片尾主题曲《黑夜的献诗》,也是由莫西子诗担任作曲及制作人,歌名及歌词来自于
海子的《黑夜的献诗》。2023年10月21日,莫西子诗参演的电影《河边的错误》上映。2024年9月22日,他参加了《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并表演了情景诗合唱《
村居》。
个人生活
家庭状况
莫西子诗是家中年纪最小的成员,他有三位哥哥和三位姐姐,所有这些兄姐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莫西子诗的家族成员众多,跨越了四代人,由于家族成员众多,名字难以全部记住,每次莫西子诗回家时,他都得重新认识一下家中的孩子们。
恋爱状况
莫西子诗的女朋友是一位日本人,他在担任北京胡同导游的期间,偶然认识了这位日本女孩,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即使女孩回到了日本,他们仍然维持了多年的国际远距离恋爱关系。通常情况下,他们每年能够见上一到两次面,在早期,两人主要通过书信来保持联系。在通信的过程中,莫西子诗为他的女朋友创作了许多歌曲,包括《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月亮与海》和《永远有多远》等作品。
主要作品
音乐专辑
音乐单曲
资料来源:
演唱会
资料来源:
为他人创作
资料来源:
参演电影
参加综艺
资料来源:
荣誉奖项
音乐荣誉
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作为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彝族歌手,莫西子诗特有的干净而又充满穿透力的音色承载着他对大山的情怀和眷恋,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也与影片《八角笼中》故事相互映衬,让观众们收获真实的感动。(
1905电影网 评)
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一样前进。莫西子诗就像是一支队伍,歌声后面,有影影绰绰的魂灵,与之一同进发。(文汇报 评)
莫西子诗来自彝族,脸上总挂着可爱笑容,唱腔却粗犷苍凉。莫西子诗音乐里的诗性,既慰藉了他的心灵,也满足距离他的故乡万里之遥的人们对远方神秘的想象。(
澎湃新闻 评)
音乐是莫西子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一直不断尝试着各种可能,比如把
彝族的调调、世界音乐、
民俗音乐和摇滚融合在一起,把山川、树林、旷野、牛羊融合在一起,把民间马布、
唢呐、
口簧琴和鼓融合在一起,把土豆和月光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莫西子诗的音乐魅力之所在,他对于音乐那种自由随性、忠于自己的精神,让许多人沉醉和着迷。(光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