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龙,1947年11月出生于
印度尼西亚,著名侨领、
美籍华人,是一位备受传颂的印尼
客家华人。他担任熊氏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房地产、酒店、金融和食品等,业务覆盖美国、
加拿大、中国、印尼、
新加坡、
柬埔寨等多个国家。此外,他担任《
国际日报》报业集团的董事长,报业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报纸组织。熊德龙在商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影响力。
熊德龙,担任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主席和印尼文化旅游部宣传亲善大使等重要职务。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慈善家,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外交事务的企业家。此外,他担任美国梅州同乡会创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创会会长、
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终身荣誉主席、印尼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主席、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等社会职务
熊德龙,在2019年10月19日的世界客属第30届恳亲大会上获得了“全球客家事业杰出贡献奖”,并在开幕式晚会为熊德龙等知名客属演唱的大会主题曲《
Hakka客家》点燃发布仪式。2023年3月13日,熊德龙被
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友谊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熊德龙,出生于1947年,生父是
荷兰人,生母是
印度尼西亚人,这个初生的小生命并未得到父母的呵护,无情地被遗弃在印尼
雅加达一个孤儿院。一年后,
印度尼西亚的中国
梅县区籍商人熊如淡、黄凤桥夫妇收养了他,取名为熊德龙。熊德龙的养父母是
客家,在雅加达经营面店,需要供养三个孩子,家境贫寒。虽然熊德龙的童年生活艰苦,但他受到了父母的深深爱护。熊氏夫妇对熊德龙有着厚望,用华族的传统美德启发、培育和造就他,希望他能成为一条“光宗耀祖的腾飞之龙”。
创立初期
1964年,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16岁的熊德龙踏入社会,开始在一家由亲友开办的海绵厂工作。 两年间,他聪明好学、勤奋努力,能够迅速掌握各种技能,并展现出非凡的经商才能。熊德龙在1966年创办了一家海绵厂,然而,不幸的是,这家厂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毁了。面对这个巨大的挫折,他的养父母决定卖掉房子和店铺,用他们的积蓄来支持他重新振作。多次大港口之上寻觅商机,熊德龙很快便找到了当时船舶中数量最少利润最高的商品,也就是烟酒,一家属于他的烟酒厂便拔地而起了。
10年间,熊德龙抓住商机,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渐将烟酒厂发展成了烟酒制造企业。在美国、
加拿大、中国、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个企业,涉及金融、房地产、
国际贸易、酒店、旅游、传媒等多个领域。 如今,熊德龙名下拥有数十家著名企业,其中包括美国大兴银行、好莱坞大都会酒店、熊氏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国际金叶烟草有限公司、香港皇玺洋行等。
1982年,熊德龙决定迁居到美国,并成立了熊氏集团,集团涉及烟酒制造、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熊氏集团不仅在北美地区取得了成功,还将业务拓展到了
亚洲国家和地区。熊德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业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熊氏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商业网络和专业团队。
跨界发展
1993年,熊德龙斥巨资收购了美国华文报纸《
国际日报》。1996年,熊德龙因参与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举行的晚宴引起了美国政界关注,被FBI指控为“中国间谍”,并对《国际日报》进行了监查。2001年,熊德龙不得不回到印尼
雅加达。在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出版发行了印尼版华文《国际日报》,与《爪哇邮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宣传中国文化。通过不断努力和发展,这份报纸如今已成为印尼排名领先华文大报。此后,集团广泛发行了包括《
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美洲版、东南亚版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版报纸。截至2016年8月,《
国际日报》成为集团旗下拥有12家报纸和两份期刊的报业集团。
情牵中国
1980年至1990年间,熊德龙捐资输送了近2000名中国中层干部到国外进行考察培训,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听取关于金融、经济和管理领域的讲座,同时还参观了
美国高速公路控制中心等先进设施。
1980年,中国
云南省政府颁发了“
红塔山烟”的香烟销售许可证给熊德龙,授权中国以外的市场销售“红塔山”香烟。
2014年9月23日,熊德龙组织并参加了在
东莞市举办的“印度尼西亚之夜”活动。
2015年8月22日,熊德龙代表《
国际日报》报业集团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并在开幕会中致辞,熊德龙坦言,此次论坛的主题与时代发展脉搏接近,“面对在
世界经济变化和形势变化中的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经济问题,海外华文媒体人应积极探讨所能发挥的作用。”
2020年10月23日,熊德龙作为印尼、美国《国际日报》报业集团总裁、熊氏集团董事长和
梅州市侨联荣誉主席,前往梅州日报社进行考察。
2023年3月23日,熊德龙与梅州泽山口腔医院正式合作共建“德龙泽山口腔门诊”。
人物轶事
传播中国声音
1993年,熊德龙投资巨资收购了美国《
国际日报》,并开始将中国的故事传播给当地的主流报纸读者。随后,他在2001年回到
印度尼西亚创办了印尼《国际日报》,并与当地主流媒体《爪哇邮报》集团合作,以进一步传播中国的声音和讲述中国的故事。美国《国际日报》与《
洛杉矶时报》《
纽约时报》合作,每天同步发行16个报道中国的英文专版。这使得美国每天有240万读者能够看到该报的报道。在印尼,《国际日报》与《爪哇邮报》合作,在100多个城市发行,成为宣传中国建设成就和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此外,他还与《
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美洲版以及东南亚版合作,使这些报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发行。如今,《国际日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份报纸和2本刊物的报业集团。
2016年7月12日,
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提请的
南海仲裁案公布了裁决结果。熊德龙在第一时间发表了署名文章《颠倒黑白的“裁决” 破坏世界和平的祸心》,发表在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上。他在文章中指出,这场所谓的“裁决”完全是一出闹剧,美国和菲律宾等国家违背历史、破坏世界和平,只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阴谋计划,但他们绝不会得逞。他还强调,尊重历史是绝大多数人民,特别是5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定立场。
中印友好的桥梁
熊德龙在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不遗余力地促进交流和推介活动,举办了各种内容的交流会和推介会。自2007年起,他与印尼旅游部合作,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了“印度尼西亚之夜”,旨在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印尼。2016年4月28日,熊德龙荣幸地成为印尼旅游部正式任命的印尼-中国旅游亲善大使。
熊德龙曾在中国担任8个省政府的经济顾问,并被称为22个城市的荣誉市民。在他看来,作为中国和印尼之间的桥梁,他有责任同时也有能力推动中国同印尼之间的友好往来。
社会公益
感恩家乡
1978年,熊德龙带着回报养父母养育之恩的愿望回到了家乡
梅州市。他和夫人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看到山区人民的艰辛生活,内心感到不安。他深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他捐资兴建了
梅江区三角镇泮坑小学和
水白中学的校舍,改善家乡中小学的教学环境。自1978年起,他向中国内地投资,成立了熊氏慈善基金会,并先后捐资数亿元兴办了40多所学校、医院和敬老院,为内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1978年以来,他慷慨捐建了六座大桥,其中包括贤母桥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发明桥作为对邱发明的感谢,以及纪念养父的如淡长廊。此外,他建造了
嘉应大桥、
剑英纪念大桥和熊德龙大桥。除了大桥,他还向
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和梅州区人民医院的凤庚楼提供了慷慨捐助,捐资逾二千万元人民币。
2020年,熊德龙捐赠了500万元作为奖学金,旨在鼓励和奖励
梅州市的杰出教师,促进梅州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项奖学金将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每年提供100万元的资金,为优秀教师提供奖励和支持。
2022年11月5日,熊德龙与
印度尼西亚《
国际日报》副总裁熊小辉再次携手捐赠,向梅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了一批总价值约3万元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
2023年4月15日,熊德龙出席了深圳市梅县商会第三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4月17日,熊德龙出席了
梅州市希望教育基金会举行的“熊德龙奖教金”捐赠仪式。“熊德龙奖教金”,旨在资助
梅州市的杰出大学生和高中生继续深造。
感恩中国
1980年至1990年间,他先后捐助了
贵州省、
云南省和
吉林省等省份的希望小学,并在
嘉应学院、
中山大学和
云南大学等大学担任了校董、副董事长和创办人。
1995年到1997年期间,熊德龙连续3年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和庆祝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
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的活动。并且成功组织动员了数万人参加了升国旗典礼。此外,他与
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逐渐成为美国洛杉矶地区备受瞩目的华人领袖。
2011年12月5日,熊德龙作为海内外客商代表,参加第二届世界客商大会发表了演讲。
2012年11月,熊德龙参加了在广州
梅州市举办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梦里客家”主题晚会。在晚会现场,他用中英文哼唱着
客家山歌,向观众展现了
客家文化的魅力。
2014年9月23日,熊德龙参加了在
东莞市举行的由
印度尼西亚《
国际日报》
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中印尼友好交流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他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并发表了致辞,旨在促进印尼侨胞与东莞市之间的联系,加强两国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2015年10月12日,熊德龙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并发表了关于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的演讲。
2016年7月12日,熊德龙在接受
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主导策划的南海仲裁结果是站在颠倒黑白的一方,
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的出面提出也是不被众多国家支持的。
2017年11月14日,熊德龙参加了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发表了关于积极参与国家和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演讲。他表示,“世界客商大会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他将积极参与国家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
梅州市的繁荣做出贡献。”
家庭关系
养父熊如淡(原籍中国广东
梅县区),教导熊德龙背诵《
增广贤文》。他常常提醒熊德龙,只要有亲友遇到困难,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熊如淡也经常把自己辛苦攒下的钱邮寄到梅州老家孝敬老人。
养母黄凤娇(原籍中国广东梅县),为了给乡下的祖父母寄钱过年,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将仅有的
手镯典当了,母亲教育熊德龙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家族的血脉。
2016年6月17日,熊德龙与夫人连美美,迎来了结婚50周年的金婚纪念日。各国宾客,包括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
苏西洛·尤多约诺及夫人、国务秘书伯拉迪克诺、旅游部长阿里夫·雅赫亚、中国驻东盟大使
徐步及夫人、中国驻印尼大使
谢锋、中国驻印尼武官鲁大力及夫人、
参赞兼总领事刘玉飞等,纷纷祝贺两位的
金婚纪念日。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熊德龙不仅是位企业家,也是位慈善家,把
台湾海峡两岸同胞视如手足。”
“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华人社团领袖对所在群体的担当,一位企业家对社会的回馈,一名海外游子对家国的赤诚。。”
“在美国华人社会,熊德龙为了增强华人的凝聚力,唤起爱国热情。熊德龙组织多种多样的热爱中华活动,成为美国洛杉矶地区的知名侨领。”
——《CCTV央视国际》
“熊德龙先生虽身居海外却心系父邦,不忘故土,一直用实际行动回馈桑梓,投身于祖国和家乡的公益事业,频频彰显其爱国爱乡情结。”
“多年来,他用一个客家人后代的情怀,关注家乡的发展,注重乡情亲情,成为华侨领袖中爱国爱乡的典范。”
参考资料
熊德龙.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