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
2006年翟俊杰执导电影
《我的长征》(My Long March)是一部由翟俊杰执导, 钟秋、 王心刚王霙等人主演的战争片,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拍摄,于2006年10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本片以一位普通中国工农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贯穿长征途中重大事件,再现湘江突围、遵义会议、娄关山大捷、强渡大渡河等艰苦卓越的战斗历程,艺术地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007年,《我的长征》获得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影片奖,并获最佳故事、最佳导演、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等提名。
剧情简介
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一家四口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乱炸中,恐慌万分的王瑞摔倒了,毛泽东救了他,这是他第一次遇见毛泽东。鲜血染红了湘江水,王瑞的父亲被炮弹击中,惨烈地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王瑞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但连长的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担任警务员的王瑞在遵义市再一次遇见了毛泽东。遵义会议后,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遵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的环境中被迫丢下刚出生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中国工农红军终于迎来长征中的第一次大胜仗-娄关山大捷,这次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王瑞再一次遇到毛泽东,毛泽东听说王瑞在娄关山战役中击灭六个敌人,称赞道:“瑞伢子同志一夜之间成英雄了!”红军救出很多被困的乡民,其中一位彝族乡民达尔火请求加入了红军队伍。
红军通过凉山彝区时,受到彝族同胞的阻拦,并将前去说明情况的王瑞、竹妹子(王瑞的姐姐)、达尔火捆绑了起来,但红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深深感动了彝族父老兄弟。在这里,王瑞认识了美丽的彝族姑娘索玛,热闹欢乐的军民联欢篝火之夜,王瑞发现了达尔火和索玛的隐情。
清晨,战士们被紧急集合号惊醒。部队接到任务:反动头人勾结敌军,洗劫了野战医院,需要立刻出发进行解救。王瑞听到这一消息,惊恐万分,因为他的姐姐竹妹子就是野战医院的护士。中国工农红军攻破野战医院时,竹妹子已经牺牲,这是王瑞失去的第二位至亲。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三只船无法满足千军万马渡河,王瑞所在部队奉命夺取距离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部队沿江而下,悬崖羊肠小道,当日大雨泥泞,红军忍饥前行。山上的落石阻碍了部队行进,在搬移落石过程中,连长为救险些遇难的王瑞而落崖牺牲。
在泸定桥战斗开始前,还差半年十六岁的王瑞被提前接收入党。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寂静,桥板早已被敌人拆掉,仅剩十三根铁索悬空而挂。飞夺泸定桥战争打响了,二十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吹起冲锋号,二十二名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的姐夫(肖德昌)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后,坠入桥下的激流中牺牲了;达尔火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敌人击中而牺牲。
王瑞在硝烟弥漫的泸定桥头又一次遇见了毛泽东。王瑞泪痕满面地告诉主席:“我爹,我姐,我姐夫,曾连长,达尔火哥哥都牺牲了!”毛泽东一把将他揽入怀中说道:“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要给他们立座碑,永远不要忘记这些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们。”随后轻轻地给他梳着头发,嘴里感概到:“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气概,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王瑞经历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
七十年后,老年的王瑞再一次踏上这曾经走过的长征路。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影片制作
团队组建
影片动用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内的创作精英,阵容强大。编剧由经验丰富的陆柱国担任,总导演由创作激情饱满的翟俊杰担任,导演由实力强盛的中青年王咖和杨军担任,总制片人由经验丰富的赵学华担任,赵学华曾为《太行山上》等多部战争影视剧制片。除此之外,还邀请了著名的摄影师穆德远和作曲家张千一分别担任该剧的总摄影和总作曲,其中张千一曾为耳熟能详的《青藏高原》作曲。
剧本创作
对于翟俊杰导演来说,长征题材并不陌生,这是他第三次拍摄长征主题影视剧。虽然前两次电影《金沙水拍》《长征》的拍摄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翟俊杰表示这部影片的拍摄绝不会沿袭前两次的拍摄手法,并且有意避开以往长征题材电影的叙述风格,以一切归零的状态去完成《我的长征》的拍摄。
翟俊杰认为过去很多的历史题材影视剧都是单从历史的概念出发,通过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方式已不可取。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类的审美提高了,会更加关注影视剧中的人物,所以拍电影不能见事不见人。翟俊杰在拍《我的长征》时思忖良久,这部影片最终以小人物(中国工农红军基层的指战员)出发,以小见大,折射和反衬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
演员与表演
演员钟秋虽然年纪不大,身材矮小症,材貌不惊,但演技成熟,并担任了整部剧的顶梁柱(青年王瑞),将一名小红军悲惨的人生遭遇和情感经历展现的真实可信、催人泪下。钟秋在拍这部影片前体重有110斤,翟俊杰表示他太胖了,体型没有达到红军的标准,钟秋便给自己定下减肥30斤的计划,每天基本不吃主食,只吃粥和蔬菜,10天减掉26斤。由于拍戏要穿草鞋,钟秋的脚被磨破,站着或走路都钻心的疼,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至到无法站立才被发现。他以刻苦的精神、自然的演技再一次得到导演的青睐,翟俊杰表示:“在表演上钟秋就像一张白纸,然而就是因为是白纸,才更易上色,更清澈。”首映结束后,王瑞这个角色也得到观众很高的评价。这是钟秋与导演翟俊杰的第二次合作,他曾在电影《我的法兰岁月》中饰演过少年邓小平。
王心刚(饰演老年王瑞)在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大银幕,拍摄过程中情感饱满,演技纯熟,他用充满沧桑感的声音将这段动人的故事徐徐道来,这成为整部剧的一大亮点。
拍摄过程
整个剧组共11万人,包含270多名主创和工作人员、48辆载着12万件道具和枪械弹药的车辆、23支参拍部队。翟俊杰导演为了使影片效果更加真实震撼,整个剧组走过15000公里路程,历经4省8县,10个取景点,大规模转场6次,动用TNT炸药45吨。此外,影片中还使用了很多数字特效,使战争场景更加真实。
在40多摄氏度高温的云南元谋,演员仍然打着厚厚的绑腿,穿着被汗水渗湿的戏服。在急流汹涌的湘江边,架起的浮桥被洪水冲跨两次,摄影师被冲到200米远,但他仍然抱着摄像机。在无数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面前,大家选择了继续前行。
幕后花絮
在湘江边,正在拍摄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我的长征》碰巧遇到了崔永元的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真是无巧不成书。当亲眼目睹了电影《我的长征》剧组艰苦的拍摄过程,崔永元剧组的队员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在湘江边,翟俊杰和崔永元将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共叙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不胜感慨。在崔永元的建议下,队员们都穿上了各自剧组的服装,配上了中国工农红军装备,化妆成红军模样,大家狠狠地酷了一把。翟俊杰鼓励大家:“长征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和毅力,增强了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是对我们灵魂的陶冶和升华,所以咬紧牙关,发扬顽强的精神,一定把《我们长征》走到底,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地到达陕西会宁。”
拍摄了一整天的戏,疲惫的王霙(饰演毛泽东)急匆匆地跑向厕所,几个和他一起上厕所的四川省人对他打量一番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惊呼道:“快看快看,毛主席在上厕所喽。”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但忠实粉丝却一直在门口等着,王出来后,便一窝蜂冲上去要求合影。对于王霙来说,被粉丝和地方百姓“围攻”是很正常的,他们有的是好奇,但绝大部分是对他崇敬,因此,无论自己多累,始终保持最大耐心对待粉丝们。
影片配乐
影片特色
主题特色
《我的长征》较传统的历史题材剧有所突破,它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小人物的视点,折射出长征过程中重要的人与事,展现主人公在长征历程中坚定不移“跟着走”的强大信念。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更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命运,通过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挖掘出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激励了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了人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人物塑造
影片的主要角色都是不知名演员,没有帅哥靓女,虽然会少一些看点,但影片力争通过演员自身努力,塑造一批新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影片不再一味地歌颂历史,美化英雄,主角不再是将军元帅,而是一位普通的小红军,让影片更加有血有肉。翟俊杰告知演员们:“如果在画过妆,换过戏服后,看不出你是演员,说明角色是成功的,演戏不能故作姿态装英雄,要返璞归真,做到真实感人。”
荣誉奖项
参考文献
作品影响
《我的长征》以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海外片商,购买了影片的法国公司在法国、欧洲、非洲法语国家、德国奥地利荷兰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电影院、电视台上映了该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表示:“影片能够进入欧洲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八一厂的电影制作水平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在创作生产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弘扬主流核心价值观影片的创作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作品评价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翁世荣认为以长征为题材的影视剧很多,这部影片虽然也以长征历程为大环境,但很有新意。通过对长征历程中瑞牙子的父亲、姐姐、姐夫等的残酷牺牲,体现长征的伟大意义,剧中更有很多值得思考和评论的内容。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李建国认为这部影片以细节感动观众,有区别于纪录片的电影化。而影片败笔在于瑞伢子能将纸条内容全部读出,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像他那个年龄的小孩不可能拥有文化。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王兵认为这部剧能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感同身受亲人离失的悲惨、肉体与大自然搏斗的震撼、人物意志力的强胜。整剧运用微妙的手法表现出长征中人物内心的针扎,对光明的向往。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龚金平认为以前主旋律电影叙事角度非常客观、宏观,而《我的长征》将视角放在“我”上,少有客观叙述,视角相当规范,做的很好,这也是国产电影的一种转变。影片将春伢子的情绪融入长征历程中,以及将领袖以普通人的形象展现出来,这些细节很能产生亲切感,使观众感同身受,增强影片的感染力。但影片中有些部分表达太直,可以更含蓄。影片头尾有刻意制造个性化回忆,但意义不大,用旁白或低缓的叙述方式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德林认为影片拥有艺术的真实性,尤其突破湘江、和彝族的冲突以及飞夺泸定桥,这些场面是很艰苦的,但拍摄的很雄伟、真实。但有些部分处理的有问题,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小孩,在当时是人性与革命环境矛盾的体现,但影片中是将孩子直接扔在那里的处理方式值得商,以及春伢子姐姐的死涉及到通过彝族的复杂性,但影片中未交代清楚。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团队组建
剧本创作
演员与表演
拍摄过程
幕后花絮
影片配乐
影片特色
主题特色
人物塑造
荣誉奖项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