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是
张洁于1989年至1998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经过多次修订,并在1994年被作者推倒重来,《无字》从四部一百多万字被缩减至三部八十多万字。1998年12月,《无字》第一部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无字》(全三部)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
《无字》以20世纪的中国为背景,以女作家吴为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家族中四代女性的生活。它强烈抨击了某些男性角色的淫荡和低级趣味,展示了20世纪的社会变化,揭示了当时的社会不公和妇女命运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希望妇女觉醒的愿望。
《无字》曾获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女性主义代表作。
成书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时期,女性思想解放运动兴起,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非常活跃。1979年,
张洁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打破了50年代以来对女性主义作品的偏见和批判,随后,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作品出现。张洁说:“对理想、爱情之类的渴望支撑着人的一生,人总是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在这种憧憬与期盼中度过长长的一生,最终未必追寻得到,但如果没有这种渴望与梦想以及它们的破碎,人生也就淡而无趣了。”
《无字》将人物设定在20世纪的背景下,写出了家族中三代女性在一个世纪中的悲剧故事,描绘了第四代独立自由的女性,呈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女性史,即妇女从 "为奴隶的母亲 "到寻求精神解放、建立独立意识并最终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传记和对真实女性本质的表现已经成为
女性主义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主题。
就作者个人而言,现实生活中的婚姻破裂使作者对男人和爱情感到失望,主人公吴为的两次婚姻与
张洁自己的两次婚姻相对应。因此,在《无字》中,他亲自解构了之前构建的理想化的爱情,直面男性的缺陷,转向对两性文化的审视。由于多年来与母亲相依为命,张洁对父亲角色的失望,构成了剧中顾秋水形象的基础。1993年,张洁母亲辞世,这对张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在短文《无字我心》中说:“母亲去世后,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觉悟’,在剩下的时光里,我只是要还清这笔债务。”由于母亲辞世给张洁带来的巨大心理状态转变,在1994年她推翻了初稿从头再来,1998年首次发表,此后又对其进行了数次润色。
出版历史
1998年5月至7月,《无字》第一部(上、下卷)分别在《小说界》第3、4期上发表。同年12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在 "小说界文库系列 "中出版了《无字》第一部。
1999年6月,《无字》第一部在《
小说选刊》的长篇小说增刊第一期中被转载。
2000年6月,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无字》第一部。
2002年1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十月长篇小说创作丛书”《无字》(全三部)。同年5月,《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增刊上半年号转载《无字》第二、三部。
2003年1月,由《小说选刊》杂志社选编、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u003c小说选刊\u003e奖获奖作品集(2001-2002)》,收录《无字》。
200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丛书《无字》。
2012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洁文集》十一卷,收录《无字》(全三部)分为第三至五卷。
内容情节
在这部小说中,
张洁将主要情节集中在作家吴为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上,讲述了她的两次婚姻和家族中四代女性的爱情婚姻。小说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从第二次婚变后进入精神病院的
吴为入手,追述吴为、胡秉宸、白帆三人的复杂交集和胡秉宸的经历;二是讲述墨荷、叶莲子、吴为的惨淡爱情和悲惨命运。
吴为的外祖母墨荷出身望族,被父亲草率嫁给破败的叶家,沦为了叶家的免费保姆和叶志清的泄欲工具。叶志清在外逛窑子逍遥自在,墨荷则在家受尽婆婆小姑的虐待。墨荷先后生了七个孩子,但除了叶莲子之外,都因先天原因夭折。经历了无止尽的劳作和生育,墨荷最终也惨死在生育上。
吴为的母亲叶莲子早年丧母,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没享过福。为了逃离叶家,她主动选择“兵痞”顾秋水成婚。顾秋水在抗战时期是副官,随着战争到处奔波,叶莲子和吴为在生死线上挣扎,而顾秋水漠不关心。在吴为只有两岁时,顾秋水抛弃母女俩,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过着体面人的生活,而叶莲子和吴为则被抛弃在
天津市给人家做女佣。后来,当她们到达香港时,顾秋水强迫她们与他的情人同住一室,目睹他们情爱,由此逼迫母女俩离开。
吴为的第一段婚姻是因利益权衡与韩木林结合,以吴为的婚外情告终,生下私生女枫丹,由此背上骂名,带着女儿禅月与母亲叶莲子生活在一起。遇到老干部胡秉宸后,吴为被其吸引,甘愿与他进行了十年的婚外恋。胡秉宸的原配妻子是有一定地位的
白帆,为了捍卫与胡秉宸的婚姻,组织了“胡白婚姻保卫团”,将吴为置于尴尬的境地。胡秉宸与白帆大吵一架后发病住院,
吴为探视被白帆羞辱。吴为与胡秉宸离婚后,在精神病院自杀。
吴为的女儿禅月是独立女性,摆脱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最终出国留学,寻找自己的幸福。吴为的私生女枫丹则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极端不相信爱情和婚姻,事业有成但最终选择坚持独身。
角色介绍
吴为
女作家。从小没有得到父爱,和母亲一起颠沛流离,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精神摧残、母亲的屈辱,以及父母的婚姻悲剧。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为了留在城市工作而与韩木林结婚,在生下一个私生女后离婚。在第二次婚姻中,尽管不断受到胡秉宸的侮辱、诋毁,但始终自欺欺人,为了胡秉宸的情书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最终失去了爱情与婚姻的吴为精神趋于疯狂,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叶莲子
吴为的母亲,受过一定的教育,违背父命选择了与顾秋水的自由婚姻。尽管初具自我解放的萌芽,但依旧残留不少旧思想,认为男人才是一家之主。叶莲子逐渐成为顾秋水眼中的累赘后,被其屡次羞辱,精神受到重创。
墨荷
吴为的外祖母。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大家闺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听从父命嫁到一个农村家庭,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在经历了无休止的生育、劳作和家人的虐待之后,墨荷在34岁时死于生育。她是旧时代女性一个
典型形象。
禅月
吴为的女儿。在思想解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的禅月与外祖母、母亲完全不同,她坚信“我生下来又不是为了嫁人的,将来嫁不嫁人都难说,生活如此丰富,把我的心装得那么满,留给爱情的位置怕是没有多少了。”她专注于寻找个人的价值,不执着于爱情与婚姻。
胡秉宸
吴为的第二任丈夫。在吴为眼中十分优秀,但实际上是无耻的“政治家”。结婚后,为了前途毫不犹豫地抛弃吴为,并一再侮辱她,最终导致了吴为的精神失常和自杀。
顾秋水
叶莲子的丈夫、吴为的父亲,是一名小军官。屡次羞辱伤害叶莲子与吴为,不负责任,间接导致了吴为的感情悲剧。
主题思想
女性主义
《无字》对女性情感进行了深度剖析,超越了以往对男女情感的表达。
张洁以家族四代女性作为写作主体从生育工具到自主选择婚姻,再到经济独立,以及最后的人格独立,四代女性在情感中不断成长。小说关注女性问题、向男权提出挑战,揭露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被压迫奴役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人性乌托邦
《无字》的女性角色身上都展示着部分人性乌托邦的特质,但她们的“奴性”是张洁不能接受的。而胡秉宸和顾秋水的共性:自私、见异思迁,也表现着人性的缺陷。而最终禅月远走他乡获得人生与爱情的双重幸福,也是乌托邦式的
隐喻,表现了
张洁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亲情依恋
《无字》中充斥着对母亲的依恋。叶莲子始终是吴为的天,也正是叶莲子的自杀,令吴为走向绝望。 同时,整篇作品中始终存在着母女两代人的形象,如墨荷与叶莲子、叶莲子与吴为、吴为与禅月,这也体现了张洁对母亲的依赖与眷恋。
艺术特色
心理结构方法
《无字》的叙述方式不按时间、空间为规律,采用了“既非线性又非板块的后现代
多面体穹顶结构”靠心理线索连接情节。“思忆”是其叙事特点之一,小说通篇在
叙述主体的感觉和思考中展开情节。从叙事时间角度而言,《无字》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时间观念”,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中,增加了故事的延伸感和
张力。
叙事情境交叉
虽然《无字》自传色彩非常浓厚,但作家主要选择了第三人称而非第一人称,采用了全知类型的作者叙事情境叙述一家四代女性的情感故事,便于将不同时期复杂的故事串联得井然有序。但在描写
吴为与胡秉宸的书信及吴为的日记时,作者转换为第一人称视角,用以打破人物与读者的隔阂,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史实性
在小说讲述四代女性婚姻爱情史的同时,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展开对中国现代史的描写,从战乱到和平,描写了
东北地区、
北平市、
陕西省乡村、
徐州市前线、
香港特别行政区贫民区、
桂林市小巷、解放后的北京等多个场景。为人物提供了鲜活的社会背景,造成思想的厚重性。
作品评价
自《无字》发表以来,有诸多学者给予该小说充分的肯定,也有不少学者批评小说思考不够成熟,格局不够宽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王绯在《作家与情节》这篇文章中表示:“这部长卷完全可以看作是
张洁多年思想与艺术积累的一次能量的总爆发,是张洁以纯然的写作,纯粹的文学方式对人生的反省、忏悔和还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肖晶表示:“《无字》是作家张洁的呕心沥血之巨著。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作品的感情充沛激烈,表达出恋之真、爱之切、失之痛、怨之深。她小说中透露出来的悲天悯人的胸怀,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对生命自觉关照的意识,引发我们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在《无字》中,我们却看到了作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类精神家园之根的寻觅。”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曾镇南评价《无字》:“《无字》在整整一个世纪的革命、战争、动乱、改革所造成的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女作家吴为及其家族四代女性的婚姻爱情和生存挣扎,刻 画了各种各样在历史大波浪中浮沉、在社会矛盾中凸显的人物。作者以血代墨,冷峻地剖析了宗法
家庭制度及某种现代乃至当代的蜕变形态,揭开了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中的瘤疾的病灶,谱写出这部凝重深、至哀无言、极痛无字的人性的史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悠长的人生回味 。 ”
著名作家
王蒙认为《无字》中的批判太过尖刻:“如果你爱过一个人,哪怕是最后上了当,可以不可以珍藏一点有关他或她的记忆?……在我们撕碎一个偶像的时候,其实也撕碎了自己,但总不要把对生命和世界的珍重也撕碎了啊。这就是
孟子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吧。”
获奖情况
2002年10月,《无字》以全票获得“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同年12月,《无字》获得“第三届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2003年12月,《无字》获得第二届
中国女性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