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Changchu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College),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
吉林省教育厅管辖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是全省唯一承担“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的民办高校。2022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休闲康养”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牵头高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是吉林省唯一承担“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的民办高校。
长春人文学院创建于1988年,为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历经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两个办学阶段,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2020年12月,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属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
截止2024年5月,有东、西两个校区和双阳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学校有12个基层学院,36个本科专业,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13200余人,教师730人,其中专任教师690人。
历史沿革
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
1988年7月,经
东北师范大学申报,
吉林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创办了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是吉林省最早创办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中心的负责人是
穆树源教授,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来自东北师范大学, 到1991年12月,先后培养了英语、俄语专科人才近800人。日语、俄语培训班培训了660余人,为许多学生赴日本、俄罗斯留学和工作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的办学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1991年11月,经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这是一所依托
东北师范大学的外向型、多学科民办高等学校,属社会力量办学性质,穆树源教授任董事长,同时出任学院院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多种层次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1996年6月,吉林省教委批准学院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有6个专业进行了试点,实行国家考试与学校考试相结合。继续办好自学考试的本专科助学班,在校生达到2100人,同时,还举办了外国留学生汉语培训班和出国留学外语培训班(日语、德语)。
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2000年6月23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为民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从此学院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1年3月,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高等职业学校校名的要求,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继续保留并承担本专科自学考试助学和开展国际交流的任务。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确定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民、独、优”的原则,对民办
二级学院的办学进行了规范,并将这种学院一律改称为独立学院。根据[2003]8号文件精神,东北师范大学于2003年10月10日申请试办独立学院。2003年10月27日,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同意,
吉林省教育厅委托吉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组成评估组,依据教育部[2003]8号文件,对
东北师范大学申报的独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考察和评估。2004年2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由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属于按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负责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吉林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学院的办学条件和设施的建设。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长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史宁中教授,法人代表和院长为
穆树源教授。2004年9月3日,学校举行建院庆典;2008年8月31日,举行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2018年9月16 日,学校举行30周年庆祝大会。
长春人文学院
2020年底,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转设为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学校按照国家计划实施全国统一招生。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由教育部统一监制、网上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长春人文学院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由长春人文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长春人文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12个基层学院,分别是社会福祉学院、健康福祉学院、护理福祉学院、儿童福祉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理工学院、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共有38个本科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长春人文学院拥有教师730人,其中专任教师690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81%,教授、副教授比例达53%。教师中有973个项目首席科学家、有3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有3人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还有国家一级编导、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突贡中青年人才、吉林省新世纪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3人荣获“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1人荣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全校有27名博士生导师,有31名教师被聘为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长春人文学院有25个一级学科,其中有6个优势特色学科。校内重点学科有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内重点培育学科为社会学(福祉)、外国语言文学(英语)。2018年12月,长春人文学院福祉学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研“新兴交叉学科”。
2009年起与吉林省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覆盖28个专业方向,有40名兼职硕士生导师,已毕业201名硕士研究生,2022年在校生17名;2017年获批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7-2020年),并获批4个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顺利通过2017-2020年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成效检查;2023年,获批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21-2023年),并获批2个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长春人文学院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课程26门;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项5项,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新秀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团队1个,省级首批重点建设教材1部。
合作交流
截止2024年5月,学校交流从办学之初,长春人文学院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
新西兰、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曾与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合作培养了近百名美国汉语教师,与德国、韩国、
丹麦等院校开展了暑期夏令营汉语培训班。先后接收了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
新加坡、丹麦、加拿大、德国等国的1700多名留学生在学院学习汉语。并通过采取“3+1”“2+2”等方式
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优秀毕业生可以在国外“本硕连读”。近5年来,先后派出10个团组、30余人次,赴国(境)外考察访问,洽谈扩大交流与合作事宜;接待国境外120余个,来访团组500余人次,新签署合作协议50余项,拓宽了合作育人渠道,提升了合作办学层次;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水平外籍教师,先后聘请150余名外籍教师,连续多年荣获
吉林省“长白山友谊奖”和“优秀外国专家”称号。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接收美国、韩国、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41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派出百余名学生参加韩国、俄罗斯、
新西兰等合作留学项目。学校的教学科研融入国际化教育元素,在国外的影响不断扩大。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长春人文学院图书馆
长春人文学院图书馆初创于1997年,2007年新馆建成,馆舍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设计藏书150万册,有阅览座位2000个。设有资源建设部、参考咨询部、图书借阅部和报刊借阅部。截至2022年6月,有纸质图书 140多万册,电子图书100多万种,涵盖了学院的所有专业。电子资源建立了35个数据库;还自建了“福祉专业资料库”“汉语言文学资料库”和“阿帕比教师论文库”。
学术期刊
《长春人文学院学报》,由长春人文学院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辑刊。以“提供学术论坛,推动学术交流,推进学科建设”为宗旨,以发表政治、教育、文史、经济、福祉、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设有思政教育、福祉论坛、文学艺术、学科教学论、经济与管理、教育与心理、学前教育、人工智能等栏目。
《福祉研究》,2018年8月创刊,半年刊,由长春人文学院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集刊,以发表社会福祉、健康福祉、福祉产业等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设有理论前沿、政策解析、产业探索、健康福祉、区域福祉、外国福祉、比较研究等栏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底,长春人文学院拥有19个研究机构,其中包含首批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建有基础实验室58个,专业实验室83个,实习实训场所79个,总面积25000平方米,并先后建立了23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据学校官网数据显示,近5年来,长春人文学院承担国家和省级等各类课题20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近140 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CSSCl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检索等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
校园文化
校训
长春人文学院的校训为:勤奋 开拓 自强 育才。
校徽
长春人文学院的校徽是圆形徽标,中间是由三个人字形叠加组成的金字塔图案;外环上方是中文校名,下方是英文校名。蓝色—象征世界本源色、希望色、寓意无限、理想与永恒。白色—象征纯洁、高尚。
校歌
长春人文学院的校歌沿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歌》,由石晓峰、李红冰作词,吴铁军作曲。
学校管理
现任领导
校董事会
校区情况
长春人文学院位于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截至2024年5月,有东、西两个校区和双阳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和标准化体育场,以及计算机实验室、智慧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教室、数字化语音实验室、标准化教室、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模拟实验室等,有10座现代化学生公寓、2座学生食堂和设施完善的福祉会馆及生活服务中心。
杰出校友
文牧野,2008年毕业于长春人文学院(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执导过电影《
我不是药神》《
我和我的祖国》等。
李超满,2011年毕业于长春人文学院(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华南地区第一原创演讲类自媒体人,乐嘉性格色彩学院演讲师及高级合伙人,中国民营企业家演讲大赛演讲教练,《中国培训》
“我是好讲师”大赛全国最佳人气讲师,多次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性格色彩传道者”。
于洋,2017年毕业于长春人文学院(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自愿援藏,当选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所获荣誉
2005年,荣获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11年,参加全省社会组织综合评估,名列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榜首;被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原创话剧《郑德荣》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荣获“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支部”。学校党委先后4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2010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荣获长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2017年9月,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18-2022年,学校连续荣获长春市“文明校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