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坐落于中国
广东省省广州市,是一所隶属于
广东省教育厅的省属公办职业院校。是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已有90年职业教育历史,1937年为躲避战火,在战乱中几经周折,先后搬迁至
顺德区、
中山市、澳门、香港、西江等地,至1947年才迁回三元里旧校区办学。1950年之后,学校与多所院校合并,多次更名,至1980年才恢复“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在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曾开办本科职业教育,到1999年1月,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6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截止2024年5月,广州校区和佛山南海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668.53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6.26万平方米,学校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教职工1384人,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任教师104人,“双师”素质教师 50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人才 20 余人。
截止至2024年5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设有14个二级学院,4个协同教学中心,13个专业群、80个招生专业。
历史沿革
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时期
1933年6月,“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在广州市
三元里街道创建,于1935年3月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一农工职业学校”,至1936年再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农工职业学校”
抗战时期
1937年,日寇开始轰炸广州,为躲避日寇战火,学校被迫多次迁徙,1937年迁入过顺德大良镇,1938迁至中山,更名为“广东省立云骇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至1940年4月,中山沦陷,学校疏散入澳门,借用鲍斯高及圣约瑟中学课室继续上课,同年8月,又迁移到韶关乐昌上丛村创建“广东科学仪器制造厂”,1943年7月,再度迁至连县西岸乡及县城,次年随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再度迁往西江罗定。1945年1月,学校迁到云浮腰古水东乡祠(蓉华书院)办学,同时开办“西江工业专科学校”,同年9月重回广州,接收了“伪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次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至1947年9月,全校学生才迁回三元里旧校区上课,结束了长期迁校之旅
广东轻工业学院时期
从1950年开始,学校进入一个合并扩张时期,1月,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2月学校迁到广州小北登峰路。1952年,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染织科、机械科、电器科、水利科、土木科先后参与合并组建成”珠江水利学校“。1953年,合并组建”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同年与常德高级工业学校等6校的化工科和糖业科合并组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并更名为”广州化学工业学校“。至1958年3月合并组建”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迁址至广州市新港西路。1959年10月,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广州造纸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南宁造纸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广东省轻工业学校”,后升格创办“广东轻工业学院”。 1962年,广东轻工业学院撤消。1969年,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撤消。1973年,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广东轻工业学校”后发展为“广东轻工职业学院”。至1978年,经广东省批准复办“广东轻工业学院”,1980年,恢复“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1999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月,开始建设南海校区,并于200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列为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列为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示范验收。2016年以第二名的成绩列入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30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2023年11月3日,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2024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24所学校。
2024年6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由此,该校的办学层次从大专升为本科。
学校规模
学院及专业设置
院系情况
截止至2023年4月,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机电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贸学院、管理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
专业设置
至2022年12月,据学校2023年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共设置 80 个专业,至2022 年有招生专业 69 个,覆盖 15 个专业大类
教学情况
专业建设
据学校2023年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截止至2022年12月,学校建设专业群 13 个,其中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 2 个、 省高水平专业群 9 个(2022 年立项 3 个),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专业群建设梯队;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 4 个、国家级骨干专业 11 个、教育部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3 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IEET 认证专业 1 个;建成省级示范性专业 7 个、省级重点专业 13 个、省级品牌专业 18 个、省一流高职建设高水平建设专业 9 个。省级重点专业 39 个,覆盖到学校各二级学院。
课程建设
线下课程
截止2024年5月,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开放课程共92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涂料生产技术、产品设计、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塑料挤出成型、化学品制造原理与工艺、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通信工程监理实务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工艺、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塑料挤出成型、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通信工程监理实务、
产品设计、灌装线设备安装与维修
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线上课程
截止至2024年5月,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校级教学资源库17个。在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已建设MOOC课程41门。
2022年有9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门课程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7门课程成功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有 4 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认定,7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1 个教学资源库通过省级验收,1 个教学资源库(广告资源库)通过国家验收。2023年1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的公告》中,学校有7门课程获得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立项,数量位居全国第15位。
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Java Web开发基础、产品项目设计、会展服务、生化检验技术、造纸化学品技术、职业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成果
截止至2023年4月,学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连续三年获得国赛一等奖3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0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行业教指会特等奖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
2019年-2022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210多个、省部级奖项2600余个,其中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7项、全国挑战杯大赛9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9项,全国大学生
广告艺术设计大赛123 项,
据教育厅统计发布,截止 2022 年 9 月 1 日, 学校8119名毕业生中,共有 8034 名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94%,较 2022 届(98.69%)提高了 0.25%,2022 届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比例高达 87.23%,其中在广州市就业比例 46.72%用人单位对学校 2022 届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 99.73%,较 2021 届(99.60%)升高了 0.13%
师资队伍
截止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384人,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8人,“双师”素质教师506人,珠江学者累计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等名师专家100余人。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1。
全国模范教师2人:沈卓娅
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刘境奇、龚盛昭、邓毛程、黎彧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方向、财贸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团队、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团队、“化工与制药技术”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龚盛昭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
截止至2022年12月,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英国瑞特大学、法国巴黎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马来西亚DRB-HICOM汽车大学等20多所国外院校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创办了国际商务、财务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
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四个专业的国际学生三年制学历教育。发布国际行业标准2项,国际教学标准2个,国际课程标准12项,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职教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9年至2022年12月建成12个境外培训培养基地,包括马来西亚海外分校1个(新建),巴基斯坦海外 教学点1个(新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技能 培训中心4个,新西兰和泰国(新建)中外交流中心2个,卡塔尔、马 来西亚、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海外实习基地4个,预期再建设1个海外 分校、2个海外实习基地。跨境建设技能培训、人才培养、人文交流 等国际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输出“广 轻职教”模式,形成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践范例
国内交流
截止至2022年12月,据2023年教学质量报告中显示,学校与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
深圳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 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等 10 所高校开展自学考试相沟通项目,开设专业 17 个,形成了文理艺术全面覆盖的自考相沟通项目合作。 2021-2022 学年共计招生 938 人,目前在读学生 1830 人。
校企合作
截止2022年12月,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建成4个产教科联合中心,搭建了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广东轻工职教集团、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粤港澳数字创意产教联盟等产学研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与华为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为ICT学院、天意数码产业学院、瀚蓝环境学院、雷诺钟表学院、广轻-顺德珠宝产业学院等12个产业学院。
2020 年 9 月,由学校牵头成立的广东轻工
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选第一批拟入围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2021 年 7 月,学校各专业委员会先后赴
腾讯控股、
比亚迪等 20 余家行业
标杆企业进行多项校企合作协议。2020 至 2022 年,在
广东省开展的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申报中,由学校成功推荐入选合作企业 104 家,推荐入选数量居广东省高校首位。
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创建于1933年,由广州新港校区、广州琶洲校区、南海校区南区和南海校区北区四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达到34000多平方米,截止至2023年4月,据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拥有藏书168.80万册,电子图书108.36万册,拥有
中国知网、重庆维普、超星秀读、超星发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各类数据库26个,涵盖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由
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技术研究与应用(覆盖化工、生物、食品、制药、机电、电子通信、汽车、计算机等学科)、经济管理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等。 国际刊号 ISSN : 1672-1950 国内刊号 CN :44-1571/Z 影响因子:0.6691(2021)
科研平台
截止至2022年12月,依托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优质省级基地”及教育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轻工培训中心、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职业技能考培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职业培训平台,设立专业性及专门性职业培训机构、社区与乡村振兴教育基地等30多个2021-2022 年,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 共 7 个,其中高级智库 1 个,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2 个,省级
科研创新团队 4
科研成果
2018年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4项,省级以上
纵向项目获得立项207项, 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18项,面向企业开展科技攻关项目416项,申请专利1089件,获得专利授权890件。
2021-2022 学年,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技术项目 69 项,其中国家级 4 项、省级 35 项、市级 30 项,科研平台项目 7 项,其中高级智库 1 项,产教融合平台 2 项,创新团队4 项。 公开发表论文 322 篇,其中:中文核心 28 篇,三大索引 39 篇。中国专利申请 171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19 项,共获得 228 项专利授权, 发明专利 50 件,专利转让 14 项
学校研制的《磨砂油(膏、乳、霜、喱)》和《化妆品原料对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方法(体外法)》行业标准被日本、
瑞典等海 外协会、企业采用,《
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应用 材料》等 12 个国际课程标准被
马来西亚和
乌干达等海外同行采用,学校发布的分析与检测技术专业和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被认定为国际教学标准。
学校荣誉
2008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1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
2016年,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30强)
2021 年,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2022年,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22年,“
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
2022 年 2 月,《2021 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校被评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
2022 年 8 月 20 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栏目介绍了学校的 Web 前端开发 1+X 证书试点工作经验
2022年,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23年4月19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3)”。我校以综合指数87.195位居全国第3位,这是我校连续四年在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第3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释义:标志选用“手和飞鸟”的造型进行同构重组,构成由手变成飞鸟的图形,在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前展翅飞翔。 手象征技能,代表高职教育;飞鸟象征大展宏图,表达出学生以技入道而成长为职场精英。在图形外围,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英文带头字母“GDIP”巧妙的组合而成。整体标志表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明确的办学定位,寓意学生通过在校三年学习,养成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能力,定能在未来的职场展翅翱翔的美好前景。
校训
德能兼备,学以成之
1933年广东省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成立,时任广东省长的胡汉民先生题词“本其职志,学以成之”,以此表达了对
职业教育理想与使命的期许,而当前我校提出的“德能兼备,学以成之”正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德能兼备,学以成之”意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师生成长的目标是德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只有通过学校精心治学、教师严谨治教、学生一心向学方能成就。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南海北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南海校区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软件科技园内,地址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软件科技园信息大道中,占地面积约1300亩,北校区约15000人。设有财贸学院、管理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九个二级学院。
南海南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南海校区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软件科技园内,地址为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软件科技园万锦路,占地面积约210亩,设有轻化工技术学院
新港校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新港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占地面积约218亩,总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设有
艺术设计学院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和三二分段招生专业,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高甘孜班)三个专业。
琶洲校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琶洲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44号,占地面积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知名校友
1.陈万祥,国际画家
2.卢小根,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大学院长
3.张丹凤,2017年:白天鹅宾馆年度感动人物,广东省“五一”巾帼奖,广东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4.何新明,现任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5.吴木生,广东省唯一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饮用水制造企业的带头人
6.许鸿飞,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二届
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
参考资料
招生信息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1
招生信息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1
招生信息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1
招生信息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1
专业介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5
学院简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3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
校友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