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真
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2016年5月27日),男,出生于日本千叶,原籍福建福州,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王世真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爱荷华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1951年受聘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副教授。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1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93年10月,担任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6年5月27日逝世,享年100岁。
王世真被誉为“中原地区核医学之父”。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核医学的研究工作。合成了滴滴涕杀虫剂,合成抗肺结核的特效药异烟肼。出版了《竞争放射分析》《核医学与核生物学基础及应用》《分子核医学》等著作。先后获“核医学优异成就”奖牌、加拿大邦丁奖、“核医学优异成就奖”金质奖牌等荣誉。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16年3月7日,王世真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原籍福建福州,王世真生在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幼刻苦读书。1917年随母亲回到福州市。1924年独自一人从福州去南京。1927年小学毕业,考入福州格致中学。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34年转学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化学会。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王世真加入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批爱国专家组成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担任化学组主任,不久后就向抗日军队提供了滴滴涕杀虫剂,成为中国首次合成DDT杀虫剂的科学家。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
工作经历
王世真1938年开始在中央药物研究所从事白药有效成分研究,并担任中央药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9年在中央大学任研究助理,进行特效抗疟药进行扑疟母星的合成。
1940年,王世真前往贵州医科大学任讲师。1942年前往贵州大学任教;同年2月到6月,担任植物油厂公务员,贵州大学讲师。1943年7月,被破格提升为贵州大学副教授。1944年在恶劣条件下,制成抗日部队急需的杀虫剂滴滴涕;同时担任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化学组组长。1945年以制药化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同年6月到8月,担任生化药厂华西分厂厂长(筹备)。1946年前往多伦多大学学习药理学。1947年转入美国爱荷华大学,主修有机化学,副修生物化学;兼任研究助理。1948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49年以论文《甲状腺素类似物的合成》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50年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工作。首先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同年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1年8月,王世真获准回到中国,后受聘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副教授,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年,王世真首次在中国合成了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特”。1952年研创出C标记的甲状腺素;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兼课,讲授高等有机化学,此外还完成了扑疟母星的合成。1956年升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并开始培养研究生。1956年,王世真担任西安空军军医大学举办的中国首届放射性回位素技术学习班教员。1957年在协和医学院建立了同位素中心实验室,首次将同位素应用于人体,检查肠道吸收功能;同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调往中国医学科学院新建的放射医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主持研制、供应近二百种放射性产品;同年参加筹建中国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并担任第一研究室主任、教授;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合成6-1311—胆固醇。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世真没有放弃对中原地区核医学事业工作。1972年,王世真主持了全国原子核科学技术展览会医学部分的展出工作;召开了全国原子核医学经验交流会。1973年受卫生部委托,王世真再次举办了全国同位素技术学习班,亲自主编了《同位素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为学习班的教材。1978年起担任中国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创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并担任首届主委;创办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学会,并担任首届理事长。
1980年,王世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创办《中华核医学杂志》,并担任首届总编辑。1982年建立了用气相层析-质谱-计算机联用仪进行生物样品中稳定核素定量的方法,并正式用于人体的代谢研究。1985年1月,担任中国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87年与江骥、胡蓓等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川芎嗪、川、天麻类似物等中草药或人工合成的中草药衍生物。1993年10月,担任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8年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人物逝世
2016年5月27日,王世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家属将其遗体捐献,王世真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1230位遗体捐献者。
主要成果
王世真被誉为“中原地区核医学之父”。他的代表性成果是合成滴滴涕杀虫剂,合成抗肺结核的特效药异烟肼。他还在中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系统地进行了甲状腺激素的示踪研究,对中国核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位素标记物合成
王世真领导研究室先后合成了200余种放射性药物及生物医学所需的示踪剂,其中不少属创新产品,为放射性核素推广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他还在稳定核素的标记制备、测试及临床应用这一新领域进行了系列研究,用双标记呼气试验快速鉴别胰源及肠源脂粒,实验表明该法优于国外单标记法
合成DDT杀虫剂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王世真加入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批爱国专家组成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担任化学组主任。那时中原地区抗日部队的卫生条件恶劣,时常受到暴发斑疹伤寒等流行病的威胁。从留学德国的一个哥哥的一封来信中,王世真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使用的新杀虫剂DDT(DDT)的化学结构,他马上就开始动手合成,不久后就向抗日军队提供了DDT杀虫剂,成为中国首次合成DDT杀虫剂的科学家。
合成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封
1951年,王世真回到中国后不久,首次在中国合成了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特”。此前,被民间称为“结核病”的肺结核几乎属于不治之症,几百万人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特效药“雷米特”的出现,使得中国肺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种疾病不再意味着死亡。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王世真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王世真主编了《核医学与核生物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核医学卷、“核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丛书”等12册专著。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图书获奖
人才培养
王世真曾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并受卫生部委托主持“同位素新技术经验交流学习班”,为中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核医学学科带头人。先后直接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40余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培养了汪桂江、夏宗勤、林汉等研究生,代表性学生有青岛大学药学院教授姜国辉
影响
《王世真传》
《王世真传》于2021年7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杨丽凡,反映了王世真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庆祝名誉所长王世真院士九十华诞座谈会
庆祝名誉所长王世真院士九十华诞座谈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研究所于2006年3月3日举办。
人物评价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表示:“作为一位科学家,王世真先生毕生奉献祖国的核医学事业;作为一位“名门之后”,他体现了爱国、奉献的家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表示:“王老是核医学泰斗,他精通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他是中国核医学的开拓者,是名符其实的、伟大的科学家。”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清华印象.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2023-05-01
王世真.国家图书馆.2023-05-01
王世真:中国核医学之父.人民政协网.2023-05-01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人民网.2023-05-01
核医学家王世真年表—4.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核医学家王世真年表—5.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学部概况.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4-30
王世真 核医学家9.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1
王世真 核医学家10.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1
王世真 核医学家8.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王世真 核医学家7.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王世真 | 核医学家1.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核医学家王世真年表—2.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核医学家王世真年表—3.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核医学家王世真年表—6.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30
王世真 核医学家11.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1
王世真.中国知网.2023-05-01
王世真 核医学家12.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1
永远怀念慈父般的王世真院士.中华医学会.2023-05-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果
同位素标记物合成
合成DDT杀虫剂
合成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封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图书获奖
人才培养
影响
《王世真传》
庆祝名誉所长王世真院士九十华诞座谈会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