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血战钢锯岭》(英文名:Hacksaw Ridge)是一部战争传记片,由
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执导,
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 Garfield)、
萨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文思·沃恩(Vince Vaughn)、
雨果·维文(Hugo Weaving)和泰莉莎·帕尔墨(Teresa Palmer)等担任主演,于2016年11月4日在美国上映,于2016年12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17年2月27日,该片获得第89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和最佳剪辑奖。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冲绳岛战役时期,
美国医疗兵
戴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因信仰和良知拒绝持枪上战场,凭借双手进入战场,勇敢救下75名战友和几名受伤的
日本士兵的故事,因反战、唤醒信仰、宣扬人性等主题,被誉为是继《拯救大兵瑞恩》后最优秀的战争片之一。
本片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1.8亿美元的票房,并荣获6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3项
金球奖提名,5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在商业和艺术领域均获得一定成就。
影片情节
1925年,年轻的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在一次争执中差点失手杀死自己的兄弟。为此他自责不已,受到
基督教的影响,他决定恪守“不杀生”的戒律。道斯的父亲汤姆·道斯(雨果·维文饰)经常家暴他、他母亲和他兄弟,为了反抗他父亲,他夺过了父亲的枪,却差点害死父亲。从此他便留下了心理阴影,对枪支暴力异常反感。
多年之后,日军轰炸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道斯不顾父亲反对,报名参加了部队的
医疗兵兵种。在军营训练的时候,他体能出色,却因拒绝持枪和出于宗教原因拒绝在周六训练而被同仁们所耻笑。他的上级霍维尔中士(
文斯·沃恩饰)和戈洛夫队长(
萨姆·沃辛顿饰)以精神问题为借口,想要开除他,却没能成功。两人只好通过各种手段试图逼他退伍,同样未果。在一次争执中,道斯被其他士兵殴打,但出于道义,他并没有揭发殴打他的人。
训练结束后,他因为拒绝持枪,以违抗军令的罪名被逮捕。他的未婚妻多萝西(
泰莉莎·帕尔墨饰)劝他认罪,但道斯因为坚持信仰而拒绝了。庭审现场,道斯的父亲带着自己战友的信件来为儿子辩护,表示儿子的信仰是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所保护的,于是道斯被无罪释放,没过多久就和多萝西结婚了。
冲绳岛战役期间,道斯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占领和守卫钢锯岭的任务。美日双方在钢锯岭展开了殊死搏斗,日军因火力不敌暂时撤退,
美国军队则在钢锯岭扎营整顿。道斯在战斗中拼死救下了战友,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
第二天早上,日军突袭钢锯岭,美军死伤惨重,道斯的战友们死的死,伤的伤。日军清扫战场时,道斯在地道中躲过一劫,甚至还救了一名受伤的日本兵。为了拯救战友,他趁着夜色,孤身一人将受伤的战友们用绳子从悬崖上救下,送回了美军的后勤点,其中也包括曾经试图为难他的霍维尔中士。道斯的行为赢得了包括霍维尔中士和戈洛夫队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周六早上的反攻时刻,戈洛夫的小队却没有出发,因为他们在等道斯完成他的祷告再出发。在钢锯岭上,
美国军队重创了日军,收复了钢锯岭,日军剩余士兵佯装投降,试图用
RGD-33手榴弹与戈洛夫同归于尽,危机关头,道斯冲出去救下了戈洛夫,自己则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道斯被送离战场,怀揣着多萝西曾经给他的那本《圣经》。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血战钢锯岭》的前期筹备非常坎坷。在电影上映前的14年里,有无数的制片人都想要把道斯的故事拍成电影,但始终没有成功。
2001年,好莱坞制片人格里高利·考斯比(Gregory Crosby)终于从道斯那里拿到了拍摄许可。考斯比做了一版电影的方案开始在好莱坞四处融资,因故事的宗教背景,经过教会的从中协调,考斯比从另一位制片人大卫·珀马特(David Permut)拿到了一部分资助。
2004年,导演泰瑞·班尼迪克特(Terry Benedict)拍摄了一部关于道斯的纪录片叫《良心拒服兵役者》(The Conscientious Objector),并且拿到了故事的改编权。2006年道斯去世前,比尔·梅凯尼克(Bill Mechanic)同样也拿到了改编权,但他把改编权卖给了Walden Media电影公司,后来因创作理念不合,梅凯尼克又花了很多年才把改编权买回来。
梅凯尼克对导演的第一人选就是
梅尔·吉布森,因为他觉得吉布森在《
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中涉及到对于信仰与暴力的思考是他想在本片中的呈现。但
威廉·吉布森本人对这个故事兴趣不大,对于梅凯尼克的主题,他在《
勇敢的心》(Braveheart)做过类似的探讨。几年后,经过梅凯尼克的再三邀约,
丹尼尔·吉布森还是答应了。
选角
2014年11月,本片对外宣布确定由
安德鲁·加菲尔德出演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
为了拿到
澳大利亚政府的补贴,本片需要由
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合制片,因此在剧组成员的构成上需要吸收大量的澳洲籍人员。本片凭借
梅尔·吉布森个人的号召力,在澳洲招募到了大量的澳洲籍演员出演,而美国演员反而成了少数。本片始终融资困难,澳洲政府的补贴尤为重要。
取景地
为了获得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合制片的署名,在澳洲政府的要求下,本片的全部内容均在澳大利亚完成。其中大部分的外景是导演和制片走遍了澳洲大陆后在全国各地选的景拍摄,而内景和一小部分外景则在
悉尼的福斯电影公司摄影棚中搭景完成。
幕后花絮
关于道斯总共救了多少人,根据道斯本人的说法,他在钢锯岭战役中所救的人数在50人左右,而有当时的目击者则宣称道斯所救的人在100人以上,于是本片的创作者在50和100人之间取了一个
平均数。
影片配乐
主题与亮点
主题
本片通过大量的慢镜头和近景、
特写镜头,充分地展现了战场上士兵惨烈厮杀的场景,通过血肉横飞的惨烈描摹,让人看到战争背后的毁灭,从而呼吁人们远离战争,追求和平。因为本片真实事件的背景以及导演梅尔·吉布森的个人信仰倾向,本片除了反战主题之外,还展现了极端情境下,个人如何坚持和传达自己鉴定的信仰,探讨了宗教主题。
叙事
本片采取典型的线性叙事结构,但在叙事节奏方面并不突出,主要是基于改编自真实事件的考虑,需要在前半部分交代背景与铺垫情节,而大部分的战争情节主要集中在道斯入伍后的后半部。
本片构建了三重叙事矛盾,即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宏观矛盾,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的中观矛盾以及个人信仰与疑惑的微观矛盾。这三重矛盾叙事构建起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促使观众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同时打破了以往历史语境下的抽象反战思考,将目光转向了个体在战争中的遭遇。
符号
本片以宗教信仰作为主题,中间穿插了大量的宗教符号以凸显这一主题。道斯小时候和哥哥打架,差点误杀哥哥,回到房间后看到了圣经与十诫的图画,内心十分恐惧。这件事是对《圣经》当中“该隐杀死亚伯”事件的重现,也正是这件事,将道斯引向了宗教信仰之路。
道斯与多萝西的初遇就是在救人的过程中,他也爱上了这个以救人为职业的人,而在临上战场前,多萝西给了道斯一本《圣经》,道斯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也是从《圣经》中获取力量。在影片的结尾,道斯弄丢了这本《圣经》,理解了他信仰的战友们又帮他找回了《圣经》,彰显了信仰的强大力量。
除了这两处重要的符号外,影片还点缀着大量具有基督教元素的道具,从家中悬挂的宗教题材图画,到教堂,再到墓碑上的十字架等等,通过这些符号的反复出现,使得全片都沉浸在基督教的精神当中,使得影片的精神内涵增加了信仰的厚度。
视听风格
本片在视听风格方面呈现出与以往战争片不同的质感。本片以暖色调展现和平生活的明亮与轻快,又以冷色调展现战场上的恐怖与血腥,通过冷暖色调的差异化手法,直观地反映了反战的主题。
在镜头语言方面,本片的镜头沉着冷静,再现了战场上的残酷,没有刻意回避血腥与暴力,以固定镜头和特写来直接表现,为的是突出暴力之中坚决不使用暴力的道斯这一反传统人物。
在战争场面的构造方面,吉布森没有选用特效,而是以特效造型和特效火焰的手法再现了战争场面,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性。
票房信息
截至2017年3月9日,本片以4000万美元的预算,在全球获得了1.8亿美元的票房,并在中国大陆获得了4.25亿元的票房。
制作与发行
上映信息
荣誉奖项
评价
本片在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截至2023年12月7日,在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网站上,根据57.6 万余条评论,影片的平均分高达8.1/10。在烂番茄网站上,280条专业评论使该片持有84%的新鲜度,超过50000条观众评论使该片拥有91%的新鲜度。在豆瓣电影网站上,根据74万余条评论,影片的平均分高达8.7/10,进入豆瓣电影Top 250榜单,位列152位。
《
纽约客》的评论家认为
梅尔·吉布森在本片中很好地平衡了暴力与非暴力的度;《帝国杂志》认为本片对战场残酷场面的描写对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片这个类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卫报》认为本片在老派战争片中革新了对战场残酷的表现手法;《
名利场》认为本片的高潮段落在宗教符号下显得格外动人。
同时,《
泰晤士报》的评论对本片展开了批评,认为本片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显得非常没有新意。《巴尔的摩杂志》的影评人批评
安德鲁·加菲尔德的演技非常糟糕。《新共和》杂志的影评人则认为本片的英雄主义元素显得太过苍白呆板,缺乏多角度阐述。
影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