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钩盲蛇
爬行纲有鳞目的动物
白头钩盲蛇(Ramphotyphlops albiceps Boulenger,1898)是盲蛇科钩盲蛇属的一种动物。无毒,体呈圆柱形,从头到尾粗细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状排列的圆鳞,没有腹鳞的分化。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 Vertebrata → 爬行纲 REPTILIA → 有鳞目 SQUAMATA → 蛇亚目 SERPENTES → 盲蛇下目 Scolecophidia → 盲蛇科 Typhlopidae → 钩盲蛇属 Ramphotyphlops → 白头钩盲蛇 ramphotvphlops albiceps
物种介绍
中文正名:白头钩盲蛇
拉丁学名:ramphotvphlops albiceps
白头钩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本科蛇类体型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达750毫米,一般种类全长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隐于眼鳞之下,口小,位于头部腹面。上颌骨横置,与颅骨连结疏松,其上着生少数牙齿;前颌骨、腭骨和翼骨均无齿,少数种类的下颌齿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齿。脊椎骨具椎弓突与椎弓凹。有残余的腰带,或仅为一棒状骨,或完全退化消失。仅有右侧的输卵管。大部分种类营穴居生活,或潜伏于砖石、缸之下,雨后到地表活动。以蚯蚓、多足亚门白蚁以及其他昆虫为食。卵生或卵胎生
分布范围
白头钩盲蛇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在中国,它们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省(区),已知最北的纪录为宜昌市重庆市。钩盲蛇属的蛇类在全球的分布也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但如今已经扩展至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亚及美洲地区也能找到它们的踪影。在亚洲,钩盲蛇主要出没于阿拉伯半岛伊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马尔代夫拉克沙群岛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科巴群岛、尼科巴群岛、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琉球群岛、台湾、香港、华南地区海南岛、马来半岛、新加坡新几内亚岛苏门答腊岛等地。这种蛇类的广泛分布,部分得益于它们的适应能力和人类活动的传播。白头钩盲蛇的保护级别在中国被列为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而在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们被列为近危(NT),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关注。
生活习性
白头钩盲蛇,学名Ramphotyphlops albiceps,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小型蛇类。这种蛇的体型非常细小,通常体长只有84至164毫米,是中国已知蛇类中最小的一种。它们的身体呈圆筒状,外观类似蚯蚓,头部小而半圆形,与颈部没有明显区分,吻端钝圆,尾巴短且末端钝。白头钩盲蛇的鼻鳞被鳞沟分成前后两半,鼻孔位于其间,上唇鳞共有4枚,背鳞和腹鳞分化不明显,全身覆盖大小一致的圆鳞,环体一周约20行。
这种蛇类主要栖息在海拔300至800米的山区,偏爱泥土中的穴居生活,常在枯木、落叶堆、石下或岩缝中找到它们的踪迹。白头钩盲蛇也会在园田土里、住宅区的砖缝泥土中、缸钵下等潮湿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它们夜间或阴雨时会到地面活动,行动敏捷,以白蚁或其他昆虫、虫卵、蛹、美国白灯蛾等为食,也会捕食蚯蚓。白头钩盲蛇的生息地带主要取决于湿度及温度,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
参考资料
白头钩盲蛇 .中国生物志库.2024-08-14
钩盲蛇 Indotyphlops braminu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08-14
中国钩盲蛇介绍.毒蛇网.2024-08-14
目录
概述
分类地位
物种介绍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