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梣 (
梣属 hupehensis S. Z. Qu \u0026 al.)
木樨科 (Oleaceae)梣属 (Fraxinus)植物,又名对节白蜡。 湖北梣为中国
特有种,产自中国
京山市等地,北京等地也有栽培,喜光、耐荫、耐寒,多分布在海拔100~600 m的河沟两岸、两山夹谷、
山脚台地以及山腹
土层肥沃、湿润、深厚的地方。
湖北梣为落叶大乔木,高达19m,胸径达1.5m;树皮呈深灰色,老时纵裂;营养枝常呈棘刺状。小枝挺直,被细绒毛或无毛。羽状
复叶长7-15cm;小叶7-9(-11)枚,革质,
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小叶柄长为3-4mm,被细柔毛。花杂性,密集簇生于去年生枝上,呈甚短的聚伞
复总状花序;
两性花花萼钟状。翅果匙形,中上部最宽,先端急尖。花期为2-3月,果期为9月。
湖北梣是世界仅存的木犀白蜡名贵树种,树形优美是园林、盆景、根雕家族中的优良品种,被誉为“
活化石”和“盆景之王”。湖北梣可以用以制作高级家具,同时又是上等薪炭材类,还可用于水土保持、放养
白蜡虫及
植物地理学研究等。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导致湖北梣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濒危级别为“濒危”;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发现与发表
1975年,
苏丕林教授在中国
京山市虎爪山林场鲤鱼首次发现了这一新物种,同年在中国
钟祥市(市)大口林场乌龙台(现林场场部东侧)采集到了这一新物种的模式标本。1979年,该物种被正式命名并发表。因初发现时仅分布于中国
湖北省钟祥京山大洪山南麓山丘地带,所以,它也被称为湖北白蜡、对节树以及望乡树。在1990年由中国武汉植物研究所彭辅松等署名发表在《武汉植物学研究》学报上。
形态特征
茎
落叶大乔木,高达19m,胸径达1.5m;树皮呈深灰色,老时纵裂;营养枝常呈棘刺状。小枝挺直,被细绒毛或无毛。
叶
羽状
复叶长为7-15cm;叶柄长为3cm,基部不增厚;叶轴具狭翅,小叶着生处有关节,至少在节上被短柔毛;小叶7-9(-11)枚,长1.7-5cm,宽0.6-1.8cm,革质,
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叶缘具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基部被短柔毛,侧脉6-7对;小叶柄长为3-4mm,被细柔毛。
花
花杂性,密集簇生于去年生枝上,呈甚短的聚伞
复总状花序,长约1.5cm;
两性花花萼钟状,
雄蕊2枚,
花药长1.5-2mm,花丝较长,长5.5-6mm,
雌蕊具长
花柱,
柱头2裂。
果实
翅果匙形,长4-5cm,宽5-8mm,中上部最宽,先端急尖。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湖北梣为中国
特有种,产自中国湖北京山等地,北京等地也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中国湖北京山。
生境
湖北梣生长区域气候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鄂中亚热带湿润区西部夏热冬冷亚区,在-17.3 ~40.3℃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其多分布在海拔100~600 m的河沟两岸、两山夹谷、
山脚台地以及山腹
土层肥沃、湿润、深厚的地方,在
丘陵地带、平原四旁(路旁、水村旁、宅旁)其分布较为集中。也有少数生长在土壤干燥、甚至岩石裸露的地方,但长势不佳。一般
山脊、山顶很少发现。湖北梣在pH为7.4~8.2的含钙丰富的石灰质土壤下生长良好。
习性
湖北梣主根短、侧根发达,喜光、耐荫、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其萌孽力较强,萌条生长快,粗壮发达,在生长过程中,棘刺会自行消失。10 年以上的树木始见开花结果。种子有深休眠习性,翅果须经过一年才可发芽。湖北梣结实量有大小年之分,在花期灾害性天气对其影响较大。湖北梣是一种嗜钙植物,与其伴生植物多为嗜钙和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其伴生物种为黄檀( Dalbergia hxupeanu Hance)、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榔榆( Ulmus parvifolia Jacq.)等,在群落中的多度沿山坡向沟谷逐渐加大,甚至形成小片纯林。其花期为2-3月,果期为9月。
繁殖
从繁育生物学特征来看,湖北梣主要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湖北梣种子包被在
干果内,种皮为一薄层,包被厚
胚乳,果实带翅,可以借助风力进行传播。在自然条件下湖北梣更新困难,其自然更新主要靠萌芽繁殖。
栽培
人工繁殖
扦插繁殖
选择10年生母树上的1年生枝条,秋时节插选择母树上已木质化的枝条,夏季扦插选取近木质化枝条。采用细河沙、沙壤土、轻基质三种基质做插床,扞插前一天,需浇透水,并用甲基托布津液喷雾对插床进行灭菌。扞插完成后浇水,
覆膜,并搭遮阳网抵御高温。夏季气温较高,沙壤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同时还能为插穗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因此,湖北梣大田扞插以夏季扞插和沙壤土为基质的综合处理成活率最高。但在夏季扦插要注意,控制好插床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阳光和高温对插穗的伤害,需要搭遮阳网,并对其覆膜处理。
种子育苗
十月中旬的时候,湖北梣种子从灰色变为灰褐色时即可采收。择生长旺盛,
性状优良的植株作为母本,收集了其种子。种子有休眠期,不能在次年立刻播种,需要对其进行催芽。将种子放进大容器缸中,用常温水浸种3天浸泡后沥干,再用湿黄沙撒一层种子盖一层沙进行催芽。催芽沙藏时间一般从采种的第二年9月份开始到次年的2月底结束。播种时,只需将沙中的种子用
筛子筛出即可播种。在播种前一年冬天,苗田进行深耕耘,经冬季风化疏松。三月份播种之前,将土壤再进行一次深翻,以保证土块充分碎细。开好苗床,整理苗床时可施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将有机肥均匀撒在苗床上。将3月中旬,进行条播,种子均匀撒入条沟内,再用细土均匀覆盖在种子上。
田间管理
湖北梣种子出芽1~1.5cm时,在阴天或者傍晚时分揭去全部覆盖物。苗木均匀分布,有利于幼苗的生长管理。当湖北梣幼苗长出10 cm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移栽。间苗的原则是留优去劣,分布均匀。间苗后需浇足定根水。在炎热、干燥的天气里,一周应浇水3~4次,浇水时间以傍晚为益。刚长出的湖北梣幼苗细嫩,杂草会抢夺苗木的水分、养分以及阳光,阻碍其生长。应及时将杂草清除干净,全年共除草4次。施肥应少量多次,在5~7月,每隔20天可追肥; 6~7月份可适当配施复混肥料。施肥时应选在小雨天进行。全年追施肥三次即可,不要盲目追肥。
病虫害防治
湖北梣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性,病虫害较少,危害不明显。主要常见的虫害主要是
花蓟马、吹绵和
地老虎,病害是
根腐病,在每年3~5月进行防治。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
1989年将湖北梣列为中国
湖北省第二批国家珍稀濒危植物。
2013年湖北梣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濒危级别为“濒危”。
2017年湖北梣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濒危因素
由于当地人重利用轻保护,只砍不育、对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湖北梣的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湖北梣种子的深休眠习性以及幼苗难以成林,使其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导致其野生植株数量越来越少,濒临灭绝。
物种现状
湖北梣分布范围狭窄 ,根据1994年的统计测算,其中含有湖北梣的林分面积(包括四旁)不到100平方公里。胸径大于50cm的古老大树24株;胸径在20-50 cm之间的成材大树约2万株左右;胸径10~19 cm的中龄林木和4~9 cm的幼龄林木分别约为180万株和5万株;4 cm以下的幼苗大约有8万株,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萌芽更新而形成的,天然下种幼树不足10%。
保护措施
中国国营林杨,将有湖北梣分布的山头,沿沟谷地带,实行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在中国建立
京山市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由虎爪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小区和天宝寨自然保护小区合并而建)对湖北梣进行就地保护。此外,湖北梣在北京园博园地区有引进栽培。
生态
湖北梣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固土保水能力,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林和
水源涵养林树种,在调节
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用途
园艺观赏
湖北梣枝叶浓密,叶色苍翠,叶形细小秀丽,易于造型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景观植物,也是湖北特色之一。此外,湖北梣也是世界仅存的木犀白蜡名贵树种,寿命长,生长缓慢,树形优美,盘根错节是园林、盆景、根雕家族中的优良品种,被誉为“活化石”和“盆景之王”。
经济用途
湖北梣材质坚实光滑、刚性强 、韧性大、不易变形 、木材色泽米黄,花纹美观 ,品质系数达 2500(2200 以上为高品质系数木材),且半风干材或湿材都可以进行加工着漆,可用以制作高档家具,为一种优良用材树种。湖北梣采樵后干燥快,燃烧时无毒、烟尘小、火力旺盛,为仅次于松、栎的薪柴。加之其萌孽萌芽条生长迅速,轮伐期短,为薪炭能源林树种。此外,湖北梣还可用于放养
白蜡虫及
植物地理学研究等。
研究价值
按照经典
植物学分类的方法,湖北梣属
木樨科梣属白蜡组、小花亚组。根据文献,湖北梣所在小花亚组只包括1种以及2个变种,产于
巴基斯坦、阿富汗、东北非和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湖北梣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且分布区域远离白蜡属小花亚组其他种的自然分布区域。因此,湖北梣野生资源在中国湖北的出现,表明
中亚、东北非跟中国的白蜡属植物在物种起源与演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开展植物区系和谱系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品种
2013年在湖北梣天然
种群中发现其中一株冠形紧凑、树形优美,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鉴定为新品种,并将其命名为“京翠”。湖北梣与“京翠”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但两者的亲缘性并不大。两者相较而言,“京翠”具有叶色翠绿,叶片大,树型优美,树冠紧凑,无需修剪,自然成型的特点。2014年以来,中国
湖北省京山市林业局就开展了“京翠”品种的的选育和推广试验。经过 5 年的试验,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京翠”品种繁育和推广技术。
相似物种
湖北梣与椒叶梣(
梣属 xanthoxyloides (G. Don) DC.)均为
木樨科 (Oleaceae)梣属 (Fraxinus)植物。
椒叶梣产于中国西藏,在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直至
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 000-2 800米的河谷干燥山坡岩壁上湖北梣小叶革质,
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翅果为匙形,而椒叶梣小叶近革质,通常为卵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翅果为长圆状线形。
延伸文化
传说在盛唐时期,女皇武则天将仅有的三棵对节树栽种在宫中。因对节树的叶子像人的手掌,在皓月当头时,透过窗棱看对节树像是千手观音在守护着武皇以及
唐朝江山,而深受武则天喜爱。御酒浇灌、天长日久,对节树散发出宜人的香气,武则天将其封为国树。某年庆贺新年,武皇醉酒下诏:“明朝游太平宫,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但对节树拒不开花。因此武皇下令将这对节树连根拔起,扯烂了刚发的枝条砍碎了刚结的果子,将其全身插满绣花针,砍成一节一节的埋于宫外。商人看见后,偷偷挖出几节并种于自家花园。对节树一下子就插活了,模样却不似从前。人们根据它那由绣花针变来的一根根相对生长的刺和被砍断的暗节,为它取名为对节树。
相关研究
对湖北梣树叶中的化合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生物活性测定试以及组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湖北梣提取物和初步分离组分对部分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棉花红腐病的抑制效果最好,有望开发一种新型防治病害的
生物农药。此外,有研究表明,湖北梣能很好地去除空气中的甲醛、臭氧、苯和甲苯以及氨等有害物质,而且自身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因此,它能有效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