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
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 ex A. Heller),别名蕨菜、拳头菜、蕨儿菜等,为
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蕨属(Pteridium)欧洲蕨(Pteridium aquilinum)的变种,为多年生
宿根型草本植物,广布于世界其他热带及
温带地区,在中国各地均产。蕨主要生长在温带,自然状态下多分布于山地阳坡,林缘,稀疏针阔混交林等阳光充足的地方。
蕨植株高可达1米。
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叶柄为棕禾秆色或褐棕色;叶片为长圆三角形或阔三角形,三回羽状;羽片对生或近对生,二回羽状;小羽片
披针形,一回羽状;裂片为长圆形;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渐变为一回羽状,长圆披针形,小羽片与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叶干后为近革质或革质;叶轴及羽轴均光滑。蕨的生活世代分为无性世代的原叶体和有性世代的
孢子体。
蕨根状茎纤维含量高,可用于
造纸、制绳。蕨未展开的幼嫩茎叶可食用,称为
蕨苗;根状茎中提取的淀粉也可食用,称为蕨粉。蕨嫩叶为中药蕨的药材基源,药性寒、味苦,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降气化痰、止血;其
根状茎为中药蕨根的药材基源,药性寒、味甘、有毒,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平肝安神。
形态特征
根与茎
蕨为多年生
宿根型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1米。蕨的根茎多水平延伸于地表下,横切面扁圆型,两侧具棱,呈紫红色;其上辐射生出不定根,下部密集,上部稀疏;根茎明显单轴分枝,主茎前端具较强的生长优势。蕨根茎上具两类芽;直立芽与地面垂直,顶端圆钝,出土为抱叶;水平芽与地面水平,顶端尖,扁平,呈白色,为根茎的生长点。
叶
叶远生;叶柄呈棕禾秆色或褐棕色,长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质地光滑,有光泽,其上有一条浅纵沟。叶片为三回羽状,呈长圆三角形或阔三角形,基部圆楔形,前端渐尖,长30~60厘米,宽20~45厘米;羽片4~6对,近对生或对生,为二回羽状,呈三角形,斜展;小羽片约10对,互生,为一回羽状,呈
披针形,斜展,具短柄;叶裂片10~15对,呈长圆形,平展,互相接近,基部与小羽轴分离。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渐变为一回羽状,长圆披针形,基部较宽,对称,先端尾状,小羽片与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对浅裂片或边缘具波状圆齿。
叶脉稠密,明显于叶下。叶干后暗绿色,呈革质或近革质;叶上无毛,叶下裂片主脉上近无毛或稀疏被有灰白色或棕色毛。叶轴、羽轴均光滑,小羽轴上面光滑,下被疏毛,各回羽轴上面均有一条深纵沟。
物种分布
蕨产于中国各地,但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也广布于世界其他热带及
温带地区。
生长习性
蕨主要生长于温带,自然状态下多分布于山地阳坡,林缘,稀疏针阔混交林等阳光充足的地方,喜光,但于强光或弱光下均可正常生长;喜温暖凉爽的环境,耐寒,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适宜在18~27℃温度下生长,通常昼夜温差在5℃下能够适应,可抵御冬季低于0℃的气温。蕨喜好生长于富含有机质、
土层疏松通气、深厚湿润的偏酸性土壤中,对水分要求较大,不耐长期干旱。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孢子繁殖
蕨的生活世代分为无性和有性生长世代。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植株,并在叶片上产生孢子。孢子散布在光线适宜和潮湿的地方.大约3个月,形成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原叶体上有精子器和
颈卵器,分别产生精子和卵,为有性世代的开始。受精卵渐渐长成具根、茎和叶片的幼小植株,与此同时,绿色原叶体枯萎死去。幼孢子体长出的第一批叶子,通常与以后长出的叶子形状不同。若没有发生受精,原叶体可以继续生长,甚至几年不死。
根茎繁殖
蕨在春季会由地下根茎长出新的地上部分,以实现无性繁殖。
人工繁殖
根茎繁殖
采集
根状茎,将根茎纵向摆置沟中,每段根茎需保持有芽,并有一定量须根;埋入土中,可在埋入前使用
GA3溶液加速根茎发芽;为防治干燥与
禾本科杂草,铺一层稻草并浇透水。
组织培养
取幼嫩根状茎为外植体,冲洗灭菌后切段,接种于
培养基上培养;经数种培养基培养后形成丛生试管苗;将根状茎与叶均合格的试管苗置于室温和自然光下炼苗,而后在温棚中生长,挑选移栽苗;将生长成熟的移栽苗移入土壤定植。
栽培技术
整地
选择蕨喜好的适宜土壤进行种植,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优选猪粪,其次马粪;肥料一定要反倒细碎,结合整地均匀施入土壤,全层施入,深翻整平,并调制为微酸性;南北向做高或平畦。
栽植
春季栽植时在畦面上开沟,将
根状茎平顺栽于沟中,根茎上的附土对其存活和发育有益,应当保留;覆土,并在其上覆盖一层稻草或
地膜以保湿保温;并在栽后追施
尿素;在蕨芽拱土时进行除草松土;生长期间及时除草。
田间管理
栽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比较湿润;遇雨天及时开沟排水,防治烂根、烂芽;首批芽苗出头后追施速效肥,并在每次采摘后进行追肥;生长期为防止土壤板结,应当进行中耕除草。
采收
在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叶柄生长,叶片呈抱拳状时进行采收;每年采收不宜过多;过迟采摘或高温干旱会使茎杆
纤维化,影响品质。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蕨根状茎纤维含量高,耐水湿,将蕨渣晒干,可用于造纸、制绳;蕨叶中富含单宁,不易腐败,质地坚实,通气,可用于垫厩,即可作为厩肥,也可减少厩圈病虫害发生;亦可作为常绿树苗的荫蔽覆盖材料。
食用价值
蕨未展开的幼嫩茎叶可食用,称为蕨菜,需用米泔水或清水在食用之前浸泡数日去除有毒成分;根状茎中提取的淀粉也可食用,称为蕨粉。
药用价值
蕨的嫩叶为中药蕨的药材基源,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降气化痰、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黄、痢疾等;其根茎为中药蕨根的药材基源,药性寒、味甘、有毒,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平肝安神,主治发热、咽喉肿痛、腹泻、痢疾等。
蕨的毒性研究
蕨已被证实可造成蕨中毒。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获得普遍认可,该研究认为,
原蕨苷为蕨中的毒素及致癌原;原蕨具有不稳定的
化学性质,可溶于热水及乙醇;室温时,在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无致癌活性的蕨素B,在碱性条件下可转化为一种不稳定的二烯,该物质为近致癌原。用含蕨的食物饲养
小鼠,可使雄鼠发生多发性回肠肿瘤、膀胱癌,使雌鼠发生
乳腺肿瘤、膀胱癌、肠癌;喂养牛,可发生
膀胱乳头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