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娟(1951年5月-),女,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称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现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75年陈赛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博士;陈赛娟回国后,担任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室主任、副研究员。2003年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2011年,陈赛娟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陈赛娟主要从事
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在大量白血病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组新的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建成和发展了一整套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志体系;建立了移植性和转基因白血病动物模型,为从
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研究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陈赛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何梁何利基金奖、法兰西
国家勋章、法国文艺复兴协会
金质勋章等荣誉称号,并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 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Development Cell、Nature Commun.、Blood 和PNAS在内的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被引证数达30000余次。
人物生平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51年5月陈赛娟出生于
上海市的一个工人家庭,7岁时进入上海市
卢湾区顺昌路第一小学学习。196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卢湾区重点中学向明中学,但是两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导致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停止,正上初二的陈赛娟也无法正常求学。1968年,17岁的陈赛娟被分配至上海第六印绸厂,当上了一名纺织女工,并于两年后加入了,之后经过考察,她又于1971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赛娟1972年被推荐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学习,经过三年的求学,终于在1975年获得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
学士。
1975年陈赛娟毕业后成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1976年之后在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公社赤脚医生大学教学,承担了赤脚医生大学大部分医学基础和临床课,包括病理生理、生化和
内科学,培养了赤脚医生,又巩固了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
1978年陈赛娟全国恢复研究生报考制度后,顺利地考取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血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通过了《研究血液的“高凝固状态”》的论文答辩,获得了血液学硕士学位。第二年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1984年10月陈赛娟被学校派往法国巴黎的血液病研究中心圣路易医院担任外籍住院医生并,报考了
巴黎第七大学的博士学位,1986年1月到该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期间发表了十二篇论文,其中在Blood、Oncogene、NucleicAcidsReserch、Leukemia等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1989年,陈赛娟以最佳评分通过论文答辩,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年7月4日陈赛娟与丈夫陈竺从
法国回到中国,进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用了两年的时间,建成了系统的白血病标本库,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和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
王振义教授的指导下,
维A酸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论文于1988年在Blood发表后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1991年7月至10月,陈赛娟受邀到美国参与
纽约西奈山医院肿瘤研究实验室肿瘤分化诱导疗法的国际权威魏克斯曼教授进行科研合作。回国后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内成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魏克斯曼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实验室。1994年陈赛娟与
哈尔滨市的同道共同组织了攻关小组,通过两年的努力,发现即使是对
维A酸耐药的复发APL患者,用剂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仍然达到80%以上。相关的首篇论文于1996年8月1日在《Blood》杂志发表,该期封面上还刊登了文中的一幅实验结果图。
1998年陈赛娟在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作为科技界妇女代表汇报工作。2002年陈赛娟担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2003年陈赛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3月陈赛娟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0年5月12日为其在中法交流方面的贡献颁发了法兰西
国家勋章,并获得法国文艺复兴协会
金质勋章。2017年陈赛娟获得
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陈赛娟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当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21年5月5日,中华医学会公示:陈赛娟拟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副会长。同年陈赛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2023年10月22日,
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成立,陈赛娟担任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陈赛娟主要从事
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在大量白血病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组新的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在国际上首先
克隆了伴Phl
染色体急性白血病在BCR基因第一
内含子的新的断裂点丛集区域,命名为m-BCR。首先发现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17),克隆了11号染色体受累的PLZF基因。
陈赛娟在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和M2b型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白血病“多步骤”发病的学说,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建成和发展了一整套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志体系;建立了移植性和转基因白血病动物模型,为从
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研究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2024年3月19日,陈赛娟院士团队参与多组学检测及生信分析的《自然医学》以封面文章发表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脏癌研究进展。
论文著作
主要论文
陈赛娟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包括Science、Nature Genetics、 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Development Cell、Nature Commun.、Blood 和PNAS在内的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被引证数达30000余次。
万方数据库收录陈赛娟论文157篇,按照引用次数节选部分如下:
出版著作
陈赛娟在事血液疾病发病原理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方向主编《血液恶性疾病基因异常和靶向治疗》等专著6部,翻译国外医学专著多部,以下为公家图书馆收录部分专著。
《人类基因组研究基本技术》
《人类基因组研究基本技术》一书,全文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两部分,分别介绍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的概况,介绍了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策略,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
白血病中的应用等。
《血液恶性疾病基因异常和靶向治疗》
《血液恶性疾病基因异常和靶向治疗》本书全面地论述了正常造血的基因调控机制,白血病的遗传学基础,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各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致病基因产物的靶向治疗,
淋巴瘤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恶性血液病的分子标志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担任职务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科研获奖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陈赛娟先后担任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等,培育起一支支优秀科研团队。陈赛娟坚持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通过事业和科学吸引年轻才俊,将他们的出国深造愿望与团队学科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并帮助联系国外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对于引进的人才,她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在各个方面给予及时支持,以促使他们尽早取得成果。
在陈赛娟的主持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培养出8名杰出青年、3名优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长江特聘教授等优秀人才。
2021年11月,陈赛娟捐款设立“红十字国际学院本科微专业奖学金”,支持十字国际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
人物评价
“陈赛娟参与指导了
维A酸和
三氧化二砷诱导分化、凋亡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APL靶向治疗概念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应用维甲酸治疗APL使人感到震惊的同一个研究小组又有了令人震惊的发现。”(《科学》杂志评论陈赛娟科研小组)-214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06-24
陈赛娟.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3-05-16
陈赛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