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
中国河南省巩义市AAA级旅游景区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巩义市新中镇,景区总面积34.55平方千米,主要为溶洞,森林覆盖率为89%。1963年发现的雪花洞是由石葡萄石珊瑚目、石花等景观组成的天然溶洞,这些自然溶洞景观共同组成了一个173米的雪花长廊。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分为雪花洞、小龙池、凤屏寨、紫龙峡等七个景区,共有126处人文与自然景观。风景区内有100多座山峰、108条天然溶洞、200多座庙宇、30多座古城寨堡、18条大峡谷、68种野生花卉。景区内各具特色的108座溶洞,被专家称为“中原洞穴之乡”,其中的雪花洞,被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雪花洞”。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于1973年被发现,1984年投入运营。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河南省首批审定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2010-2015年投资4亿元完成伏羲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58公里、巩义市东南25公里的新中镇310国道旁。风景区位于东经113°08′~113°11′、北纬34°36′~34°41′,在巩义、荥阳市新密市3市交界处,总面积约30.96平方千米,占浮戏山的1/4。
气候
五指岭位于大陆中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变化明显。
浮戏山区处于温暖带,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活动积温在4250—4500℃之间,年降水量600—900毫米,干燥度指数在1.25—1.50之间,属半干旱半湿区。夏季气温保持在18—24℃,午前如春,午后如秋,昼不用扇,夜必盖被。
地形地貌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主要以石英岩溶洞为主。风景区中部为大面积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使得景区出现多洞穴,多山峰的自然景观。另外,喀斯特地貌质地纯厚,具有极强的透水性,又为岩溶地貌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风景区北部为黄土丘陵地貌,南部玉仙河穿行于坚硬的震旦纪石英砂岩中形成了石英岩地貌,多样的地质地貌环境形成了景区丘陵、山谷、沟峡、潭水并存的景观风貌。
地质
沿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中的玉仙河谷顺流分布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比较完整的地层,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地层出露区域。完整、悠久且种类多样的地质构造序列具有充分的研究价值,为地质研究提供了样本,景区被专家称为研究地质的“博物馆”。雪花洞内的沉积物,按其成因可和物质来源可划分为三大类:机械塌落的大岩块和砾石,河流冲积的砾石粘土,以及化学沉积的碳酸钙碳酸镁结晶体。覆盖在洞内的基本是第三类沉积物,以方解石文石等材质组成的各种形态的景物,分布在洞壁、洞顶及底板上,大概有25种。雪花洞内化学沉积物的形成,经历了多时期多阶段沉积作用的复杂过程,从而造就了洞内景色的多样。
命名
浮戏山在夏、商、西周时期,被称“阳城山”“童戏山”“越戏方”,春秋战国时期即以“九洲之险”及洛阳市的“东方屏障”闻名。《山海经》载:“泉水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伏而凭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尽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左传》称浮戏山为“禹都阳城遗址”,《水经注》称为“石城”。20世纪80年代开发景区查考史料时,结合景区景观特色,取义《山海经》中的相关记载而定名“五指岭”。
历史沿革
雪花洞溶洞的形成
第四纪以前,老庙山地区就形成了两组构造裂隙,到中更新世时期,玉仙河水和地表水沿构造裂隙渗透和溶解,使裂隙不断扩大和延伸,逐渐形成溶沟或溶孔这是发育的第一个阶段。河水地表水沿溶沟、溶孔流动当到达底部泥灰岩层时改变方向,由垂直下流变为沿层面裂隙侧向流动,并对朱沙洞组白云质灰岩进行溶解逐渐形成了拉水洞和溶洞,这是发育的第二阶段到了晚更新世初期,溶洞高出河床、地表水、裂隙水对溶洞壁和裂隙继续溶解和扩大,这时顶板垮度增大又失去原有水的浮力,在重力作用下,顶板岩块塌落,大型溶洞形成,这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到了晚更新世以后一直到今天,地表的裂隙水、孔隙水、毛细水渗入溶洞,进行化学沉积,形成各种类型碳酸根沉积物一景物,组成了现在的雪花洞这就是溶洞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景区建立过程
1963年,新中镇老庙村村民沈少卿与李桂英夫妇在重建房子时发现一个山洞。1964年,村民两次进洞探险,发现洞内都是石柱子、石葡萄和像雪花的白石头,村民称之为雪花石,从此这个洞被称为雪花洞,原始洞口的正下方就是现在雪花洞的第二大厅,在开发之后,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于1972年冬季被村民发现,1984年投入运营正式成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2006年,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景区分布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分为雪花洞、石门寨、小龙池等七个景区。
雪花洞景区
雪花洞位于五指岭的金龟探月峰下,山体与洞体连接紧密。洞中石壁上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朵状、簇状、串状形态的石花,晶莹剔透,状似雪花,因此被命名为“雪花洞”。洞中钟乳石自然形成了笋、柱、塔、林、瀑、幔、佛、山等多种形态。洞内景观多样,奇石林立,是较为罕见且发展完善的溶洞景观,具有景观特色及研究价值,被国家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朱学稳教授称为“天下第一雪花洞”。
雪花洞现供游人参观的长度为1180米,游览面积近4千多平方米,有迎宾、通天、白龙、雪花、榆林市、花果山、水晶宫、圣景台等十个大厅。雪花厅高15米,宽10米,长280米。通天厅高达45米,长55米,宽35米,大厅的顶部有一个形似天窗的孔洞。关上厅内的灯光,会有阳光从孔洞中照射进来,所以被称为“通天”。
石门寨景区
石门寨景区以“北国江南风光”著称,其间绝壁横空、峰回路转、山中有山、修竹斑斑,百鸟声啼,瀑布飞泻,溪流澄碧,颇有江南烟雨的味道。
小龙池景区
小龙池的名称来源于当地黑龙与白龙的传说,又名“岚泉”,因泉水涌动如珠,又名“珍珠池”。小龙池水常年恒温,大旱不涸,溶泉日均流量达到1.2万吨。景点内有山林泉谷、度假村等自然景观以及革命遗址、印刷厂等人文景观。
老庙景区
老庙因年代久远而被称为“老庙”,又名玉仙圣母庙。庙以凤飞岗而筑,周围群山围和,是风景区内较大的闭合空间。老庙的石柱上刻有“藏风藏气龙盘地尊神先占,极幽极静凤飞岗圣母独居”的对联,横额为“玉仙圣母庙”,这里有玉仙圣母的传说,附近还有200多座大小庙宇
灵官殿景区
灵官殿景区主要看点为一座老式建筑的灵官殿,在这里可以探寻古人生活遗迹,缅怀革命岁月在此处进行过斗争的先烈。景区特色为庙宇、存活已久被称为万年檀的古树以及革命遗址。
凉水泉景区
凉水泉景区山坡种植数量众多的湘蕾金银花松柏,景区有一许多小亭子可供游人休憩,这里除了植物景观外,还可以看到自然遗迹,如教练坑、天井坑、黑风洞等等。
凤屏寨景区
凤屏寨,俗名柏树门寨,位于杨树沟村。门额石刻题:“凤屏寨,清同治三年修。”凤屏寨依山而建,整体建筑较为粗犷,寨墙用山石垒砌而成,只有一个东北寨门,南边则是陡峭的山坡。寨区林木茂密,植物丰富。在景区内的30多处古寨中,凤屏寨与天堂寨、孟良寨、鸡寨、将军寨、穆柯寨等寨合称“九大寨”。
紫龙峡景区
紫龙峡景区下面有一条小涧叫落鹤涧,紫龙峡峡谷和落鹤涧内遍布着紫色岩石,从地质学的角度推断,大概产生于远古震旦系,距今8-6亿年。峡内主要景观有:老君观天、飞龙台、巨型无字碑等。
古城寨堡
浮戏山区的马头山与南顶山之间的谷地,即是《山海经》《水经注》上所称的“蛇谷”,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战国以来历代在山峦上修筑了30余座古城寨堡、峰火台、寨墙。浮戏山区的石寨,现遗留下来的主要是宋代以后。属于宋元时期的有孟良寨、黑山寨、鹿耳寨等。建于明清间的有卧龙台寨、凤屏寨、将军寨、龙马寨等。浮戏山区的古兵寨群集中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十几个古兵寨,为军事建筑工程研究提供了历史实物资料。
将军寨景区
将军寨景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特色的陡崖、峡峪景观、古庙、古寨堡遗址和特色民居窑洞、石屋、寨门等景观资源。其最突出的特色即:“孤岭望群山,龙脊跃梯田;将军寨里游,桃花坞中安”。将军寨景区入口的大门灵感来源于将军寨山体挺拔雄伟的形象。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粗犷的石材象征将军寨主山的“孤岭望群山”。大门前后道路两旁种植响叶杨。入口左右两侧树立将军柱、寨堡文化墙、革命历史事件浮雕墙等渲染出将军寨的寨堡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内涵。将军寨景区内有一条绿色长廊和一抹蓝色廊道,在横向上把“龙脊梯田”的独特山体地形与条形密林绿丝带相结合,使其成为山体“龙脊”的延伸,形成“绿脊”,同时结合“龙脊”间的梯田营造出小范围的开空间和闭空间环境,同时结合与此绿带或平行或穿插的河流廊道,这是整个景区最具特色的交通、景观带。将军寨景区的中心服务和管理区是村民庙会祭祀上香之地。这里分布着火神庙、圣母北顶娘娘庙等。这里是景区的管理中心,也是游人休息、会餐、购买旅游纪念品之所,有购物街,集散广场等。将军寨景区植物观赏区连接这西部的植物观赏区,这部分有大量页岩裸露,在保持其赏石特色基础上,增加适当植被,建造岩石园,同时此处还有一个小型水面的垂钓中心以及崖洞泉水,唐朝与明朝的采银洞等。
其他看点
抗战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司令曾率八路军高山支队及豫西十九支队在浮戏山区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当时的司令部,专员公署、电台、医院和工厂等机构大都保持着原状。
道教文化遗址
历史文献记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和道教大师冠谦之都得道于方山,张天师曾在五指岭的老君洞中修炼得道,而冠天师的修炼洞穴,据《河南府志》载:“在成皋县南六十里抱累峰半崖”。雪花峰范围的老君洞、白云洞、纺纱洞、牛角洞、玉石洞、黑风洞等地也都有与张、冠天师有关的传说。
浮戏山区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历代建造的玉仙圣母庙二郎神庙灵宫殿等祠庙与道教的关系密切。当地流传太上老君、玉仙圣母等神话、仙话和传说。
时令景观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9%。景区内景色随季节变化,春季主要看点为绿水青山,夏季还有泉水潭水景观,秋季浮戏山区出现遍山红叶景观,冬季则有三瀑齐现(水瀑、冰瀑、洞内雪瀑)的冰雪景观。
景区水文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内有老君潭、黑龙潭、明月潭、桃花潭等潭;岚泉、灵泉等泉;玉仙河、桃花河等河;百米瀑、仙女瀑、一线瀑、响泉瀑等瀑;黑龙池、二郎池等池。河河、泉泉、池池、瀑瀑、潭潭都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相关文化
神话传说
传说在玉仙圣母回昆仑议事时,她驾前的黑龙和白龙因为争夺一个叫岚泉的龙潭打起架来。白龙落败,化作一个文弱书生救助于人间。程寨村庄的村民得到白龙的帮助,于是帮助白龙打败黑龙争夺了龙潭岚泉。群众在岚泉边上修建了一座白龙庙,从此群众把岚泉叫做小龙池。
传说赵匡胤在老庙山上遇到仙人点化并与其喝茶对弈。赵匡在陈桥兵变后将当时喝的茶封为“黄茶”,下棋的山被称为“棋盘山”,那一带的山被称为“赵封山”。
洪荒沟里有两块比碾盘还大的圆形石块叠落在一起,被称为“阴阳石”。传说古时尘世遇到大劫难,洪荒沟外一对善良的兄妹因为每天喂给石狮子干粮而得到石狮子的保护,在其肚子内度过了多年。他们出来以后,世事变迁,已经成为世上仅存的两个人,石狮子劝兄妹二人结合繁育后代,兄妹二人认为亲兄妹不可以结合又不忍心人类灭绝,于是决定在东西两座山上分别推下两块石头,如果石头合在一起,石分阴阳,人做父母。最终两块石头合在一起,他们度过了艰难的原始生活,繁衍后代,人们把这两座石头叫做“阴阳石”或者“父母石”。而根据传说,这对兄妹就是人祖伏羲与女娲。
当地流传“王莽刘秀”“穆桂英穆柯寨”“贤孝与石龟”“浮丘公邀请太子晋骑鹤游山”等神话、仙话和传说。
开发与保护
开发
浮戏山风景区为巩义市“一带两线四镇”的核心区,属于郑州市重点发展的“两带八区”中的“八区”,与河南省沿黄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紧密相邻。
2011年巩义新中镇政府与河南汇鼎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对伏羲山旅游景区综合开发浮戏山旅游综合建设项目,预期投资86亿元。
2012年,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制定了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景区总体规划面积32.63平方公里,按功能划分为风景游览区、生态控制区、旅游服务区,景区结构布局为“一带、两轴、四区”,一带是指玉仙河景观带,两轴是指景区内的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形成的人字形景观轴,四区分别为小龙池——灵官殿景区、老庙——将军寨景区、雪花洞——紫龙峡景区和桃源景区。规划的目标是将景区打造成游览观光、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主的省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2010-2015年投资4亿元完成五指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逍遥谷游客接待中心、丰林苑安置小区、景区新山门、登山步道、口头至茶店道路建设,开挖河道3.5公里。
2020年,巩义市浮戏山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新中镇)入选2020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2021年至2023年,浮戏山首期文旅度假规划项目将注重特色民宿和精品酒店的规划,提升游客体验。
保护
伏羲山风景区管理处对划定的核心生态保护区设置界桩,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联合景区内的村民小组建立起景区生态保护网络,杜绝景区乱砍滥伐现象。景区印发环保宣传卡,开展“生态环保进景区、进家庭”等活动。景区提升旅游道路及玉仙河河道绿化,复垦绿地,并每年补助区内退耕还林的农户,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景区会同政府部门关闭区内所有采石厂、采矿厂及环保不达标企业,并投资在景区玉仙河河道新建塘坝,提升景区水域面积。
重要事件
2006年,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区先后荣获“市对外宣传基地”“省十佳风景区”“省资源保护先进单位”“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最佳单位”“市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省最具魅力十佳景区”等称号。
参考资料
浮戏山雪花洞景区简介.浮戏山雪花洞官网.2023-05-23
智慧旅游 畅享浮戏山.浮戏山雪花洞美篇官方号.2023-05-23
..2023-05-23
旅游名录.巩义市人民政府.2023-05-23
雪花洞景区.浮戏山雪花洞官网.2023-05-23
去年河南新增3A、2A旅游景区30家.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5-23
..2023-05-23
巩义四季天气.中国天气网.2023-05-23
..2023-06-01
浮戏山雪花洞景区风土文化.浮戏山雪花洞官网.2023-05-23
..2023-05-23
浮戏山雪花洞景区景点.浮戏山雪花洞官网.2023-05-23
..2023-05-23
..2023-06-01
..2023-05-23
目录
概述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气候
地形地貌
地质
命名
历史沿革
雪花洞溶洞的形成
景区建立过程
主要景点
景区分布
雪花洞景区
石门寨景区
小龙池景区
老庙景区
灵官殿景区
凉水泉景区
凤屏寨景区
紫龙峡景区
古城寨堡
将军寨景区
其他看点
抗战根据地
道教文化遗址
时令景观
景区水文
相关文化
神话传说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