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
中国首部女团青春成长综艺
《创造101》是由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企鹅影业、七维动力联合研发制作的中国首部女团青春成长综艺。节目于2018年4月21日登陆腾讯视频,并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同步播出,于同年6月23日收官。
该节目邀请黄子韬担任发起人,张杰陈嘉桦陈嘉桦担任声乐导师,罗志祥王一博担任舞蹈导师,胡彦斌担任唱作导师,召集了101位女团练习生,通过训练、公演考核和各项任务,最终选出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Yamy赖美云张紫宁杨芸晴李紫婷傅菁徐梦洁共11人组成女子演唱团体火箭少女101正式出道。
截至收官,节目累计播放量突破48.6亿,微博话题“创造101”阅读量达到104.5亿,微博热搜词条共725条。每期节目在台湾地区的当日播放量均位列台湾Choco TV综艺节目首位,并取得了NowJelli紫金国际台综艺TOP3的收视成绩。2019年1月,《创造101》获评第三届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年度影响力网络综艺。
节目历史
节目背景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系列选秀开始,流量偶像产业已具雏形,中国选秀综艺模式也几经转变,但至2018年的十余年间并未产生新突破。早前,团体选拔类节目也一度得到重视,但就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借鉴《Produce 101》制作推出的节目来看,其结果也仅局限于粉丝经济的垂直性增长,未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经历《超级女声》时期短暂且快速的发展后,由于平台介入和市场环境的缺乏,除SNH48系之外的偶像女团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创造101》率先关注到女团的发展,并立志挖掘打造互联网文化中的女团新势力,是打破国内女团偶像事业瓶颈的一次重要尝试。
团队组建
总导演孙莉将编导组明确区分为导演组和编剧组。导演组负责演播厅公演环节与强赛制设计,编剧组的任务则更为复杂琐碎,涉及前期跟拍、采访与公演环节的跟拍,真人秀环节设计,还要负责练习生训练期间的巡视。编剧组的组建由孙莉统筹组织,她从四五家民营制作机构中进行筛选,以笔试考核结果作为评判标准。最终选拔出的编剧组成员几乎都是年轻女性,只有总编剧顾问吴畅畅带来了两位男生。
前期筹备
在前期筹备时,节目组曾走访国内外多家经纪公司,发现了许多为站上舞台而拼搏的练习生。为充分挖掘女团练习生们背后的故事,又考虑到《创造101》节目的容量限度,制作组决定率先推出一部以《女团》命名的纪录片,将她们的日常训练和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主持人张绍刚在纪录片中提及中国女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在团员能力合格基础上,成熟的消费市场能够形成;二是大众要正确认识粉丝文化和女团文化。节目团队一致认为,国内女团文化拥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女团选秀的出现恰好可以为女团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
节目内容
节目赛制
《创造101》的版权购买自韩国综艺《Produce 101》,其整体模式和核心赛制也基本借鉴了该节目。《创造101》召集了101位偶像女团练习生,通过任务、训练、考核的形式排名评级,通过循环投票、排名、淘汰的流程进行筛选。最终,以女团创始人的点赞数为标准,选择11位练习生组建一支新时代中国女团。
在初舞台评级中,节目组加入“Battle”赛制,要求在全部练习生尚未表演完毕但A班11个席位已经满员的情况下,此前入围者需与新晋A班成员进行新一轮唱、跳、说唱的竞争,或自愿接受降级。第一赛段中,节目“旁听生”赛制下,第一次公演中每组点赞最高的选手,拥有选择一位淘汰队友成为旁听生的权利,旁听生们也可以在后续赛程中凭借优异的表现重新恢复选手身份。
分期内容
节目阵容
参演嘉宾
制作团队
参考资料
参赛练习生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节目制作
练习生选拔
在选拔练习生阶段,选角组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培训女练习生的公司,甚至包括许多不以专营女团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许多经纪公司都直言,旗下练习生不再承接女团相关业务,而是更倾向于以演戏为代表的其他多化业务。这也是《创造101》与海外原版节目的差别之一,海外练习生除参加《Produce 101》外,并无太多展现自己和获得关注的机会,中国的部分练习生则因其他机会众多而并不青睐于此类选秀。
最终,《创造101》节目组从457家公司及院校的13778名候选人选拔出101位女团练习生参与到节目录制中。总制片人马延琨讲述了节目选拔练习生的基本逻辑,以《明日之子》为比较对象,《创造101》选择的并非是纯粹的音乐偶像,而是集唱跳能力与人格吸引力于一身的、具有整体魅力的偶像。在前期甄别选手时,节目组以网罗当下各类风格的练习生为目标。其中,3unshine是最独特的组合之一。
节目定位
基于国内外练习生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差异,节目制作团队决定放弃对练习生进行统一性规划,接受练习生处境、能力和心态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客观呈现该行业最原始、最真实的全景式图绘。针对外界将其称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言论,孙莉否认了“养成”的说法,她认为为期十周的节目播放时间并不足以“养成”偶像,将其定位为偶像成长节目更为合适。
从定位受众的角度来看,《创造101》与许多人的认知存在差别,它预设的消费受众并不限于男性。一般而言,偶像是粉丝心理投射和理想寄托的对象,对于当今独立自强的女性群体而言,同样具有新时代女性特质的练习生更可能成为她们的偶像。曾经的现象级女团SHE也证明了这一点,SHE的核心粉丝群体正是女性而非男性,三位团员和她们的音乐作品倡导的也都是女性自立。
置景拍摄
《创造101》的舞台以金字塔为主体,并选用大量三角形元素与之形成呼应。在色彩上,制作方将紫色和粉色作为舞台的主色和辅色,与不同灯光相配合。为在不干扰现场观众观看体验的情况下进行特写拍摄,节目组设有多个远距离固定机位。为全方位呈现舞台效果,演播室又充分安排了广角机位,在难以捕捉的空中视角和平拍视角上都能实现大倍率变焦和高品质的画面拍摄。
后期制作
《创造101》是徐冰团队自2012年以来接触到的最大项目,每8万分钟素材中仅能选出1分钟的成片。每期节目的制作时长在一个月左右,在制作团队BKW投入100人的情况下,后期制作仍需5-7天的时间。此时,通过团队经验和制作系统调动工作人员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该节目的后期制作还涉足前期,制作团队专设“场记”一职全程跟进节目录制,随后将其了解、记录的内容运用到后期制作中。在挖掘人设方面,徐冰以杨超越和王菊为例,区分了前期导入和后期导入两种不同的人物处理方式:杨超越的性格非常契合当下的大众审美,由其自身在前期展现出来;王菊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初印象,她的性格则是通过后期梳理呈现的。
衍生节目
区别于节目的未播花絮和纯享版,伴随《创造101》推出的《创造101导师教师》《101进阶练习室》《101宿舍日记》《101评级连连看》等多档衍生节目聚焦于选手们的日常训练、生活和互动,实现了对拍摄素材的二次创作,并且延伸出更多的创新内容。
节目特色
赛制创新
制作团队在借鉴《Produce 101》整体模式和核心赛制的基础上,坚持本土化创新,预先设定的改造率超过50%。首先,制作团队将初评级舞台上决定练习生等级的权力由粉丝转给导师,避免了拥有粉丝基础的练习生一直处于上位圈。其次,节目全新设置的“Battle”赛制是一种正面竞争下的自我表达,既提升了节目的竞技性,也为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紧张度。第三,旁听生赛制的设置给予了部分练习生逆风翻盘的机会,人气选手杨超越和王菊都曾受益于该赛制,实现排名的大幅度提升。
情感表达
与本土化创新赛制相对应的是中国式情感的表达。旁听生赛制下,公演“点赞王”拥有帮助一名队友获得旁听生资格的权力,每位被选择的练习生虽然谦逊大方却也坚持为争取机会发声;练习生之间虽然是竞争关系但人气选手也希望帮助队友继续走下去。第三期节目还设置了导师带队比拼的环节,众位导师不仅向练习生们传授表演知识和技巧,更时刻关注她们的情感变化,及时予以开解和引导,展现出浓厚的师生情谊。
价值引领
网络综艺领域,一众注重感官刺激却缺乏价值引领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创造101》以打造“外表美好,内心强大”的女子偶像团体成员为目标,突破了颜值和专业能力的传统要求,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内在品质纳入到评判标准之内,随之将镜头聚焦于练习生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在训练中的坚韧不拔,在赛程中的“逆风翻盘”。节目期望诠释出青年偶像的美好品质和时代特点,从而塑造出一批文化层面、偶像性质的青年领袖。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参考资料
节目热度
《创造101》总决赛播出当晚,全网直播在线人数突破6300万,新浪微博热搜数量达到64个。自4月21日第一期播出至总决赛,节目累计播放量突破48.6亿,微博话题“创造101”阅读量达到104.5亿,微博热搜词条共725条。每期节目在台湾地区的当日播放量均位列台湾Choco TV综艺节目首位,并取得了NowJelli紫金国际台综艺TOP3的收视成绩。
获奖情况
节目评价
专业评价
《创造101》引发了诸多讨论,但能够达成共识的一点是,该节目乃至中国女子偶像产业仍然游走在韩国“完成型”和日本“养成型”之间,并无明确且独特的评判标准。节目中,最终位列前两名的孟美岐吴宣仪都曾是韩国推出的女子偶像团体“宇宙少女”的成员,她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和舞台下的表现展现的都是典型的“完成型”偶像模样,也保留了韩国娱乐产业流水线打磨工艺的痕迹。两人“高位出道”的结果也证明了中国市场和粉丝对韩国培训模式和偶像类型的认可。(澎湃新闻评)
《创造101》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并非指原版《Produce 101》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而是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由此带来的物质与情感的消费升级。因此,归根结底,偶像的价值在于粉丝流量及其带来的利润,资本与粉丝共同打造的偶像,其好坏与否也不再取决于唱功、演技等等。(《北京商报》评)
《创造101》是一档典型的文化自信型网综,一方面推出了一批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女性偶像团体成员,引领了独立自强女性形象的建立。另一方面,该节目坚定地进行本土化创新,无论是节目赛制还是节目模式都力图建立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其海外播放热潮,更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环球网评)
大众评分
统计截止时间:2023年6月1日
参考资料
我在《创造101》的那些日子.澎湃新闻.2023-05-30
创造101各期标题及播出时间.腾讯视频.2023-05-31
创造101明星学长.新浪微博.2023-05-31
黄渤加盟创造101.新浪微博.2023-05-31
创造101总决赛阵容.新浪微博.2023-05-31
创造101首次二次评级结果.新浪微博.2023-05-31
第一阶段顺位发布.新浪微博.2023-05-31
第二阶段顺位公布.新浪微博.2023-05-31
第三阶段顺位公布.新浪微博.2023-05-31
创造101旁听生转正.新浪微博.2023-05-31
入围年度人气养成类节目榜.新浪微博.2023-06-01
创造101 (2018).豆瓣电影.2023-06-01
创造101第一季.猫眼电影.2023-06-01
目录
概述
节目历史
节目背景
团队组建
前期筹备
节目内容
节目赛制
分期内容
节目阵容
参演嘉宾
制作团队
参赛练习生
节目制作
练习生选拔
节目定位
置景拍摄
后期制作
衍生节目
节目特色
赛制创新
情感表达
价值引领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节目热度
获奖情况
节目评价
专业评价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