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莫砺锋,男,汉族,194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84年10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梅庵书院首任院长。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莫砺锋是新中国第一位古代文学博士获得者。1984年起,莫砺锋在南京大学任教。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莫砺锋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莫砺锋在韩国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莫砺锋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莫砺锋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2022年5月,莫砺锋退休。2023年5月23日上午,莫砺锋上完了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正式宣布告别讲坛。
莫砺锋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多项,其中2006年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首席专家,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1991年莫砺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88年、2001年、2007年莫砺锋三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0年莫砺锋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01年莫砺锋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9年莫砺锋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莫砺锋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普及类奖。第八届、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常委。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49年4月8日,莫砺锋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6年,莫砺锋毕业于江苏省苏州中学校。1966年,高三毕业时,他报考志愿全填的是清华大学的工科专业。当年7月,高考招生暂停,此后十年,他下乡插队,在农村度过。
1968年,莫砺锋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零时工。1977年,恢复高考,虚岁29岁的莫砺锋考入安徽大学。1978年至1979年,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本科生。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莫砺锋是为新中国第一位古代文学博士获得者。
1984年10月22日,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坐满了人,钱仲联、程千帆、唐圭璋等古代文学大师级学者和300多位南大师生共同见证了莫砺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第二天,我国首位文学博士诞生的消息上了《新闻联播》。那一年,莫砺锋35岁。
工作经历
1984年起,莫砺锋在南京大学任教。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莫砺锋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1991年莫砺锋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莫砺锋在韩国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2000年莫砺锋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莫砺锋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莫砺锋在浸大任客座教授。
2008年,由莫砺锋主讲的“诗歌天宝”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播出,反响十分热烈。2009年莫砺锋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莫砺锋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普及类奖。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15年4月7日,应延安大学的邀请,莫砺锋教授做客延安大学,为延安大学师生作了题为“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的学术报告。
2020年9月23日,南京大学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典礼上,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宣布成立“梅庵书院”,并聘请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为首任院长。2022年5月,莫砺锋退休。2022年7月,南京大学召开新时代文科发展大会,莫砺锋发表“继承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主旨演讲。
2023年5月23日上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上完了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正式宣布告别讲坛。8月23日晚,莫砺锋和四川大学教授王兆鹏来到湖北黄冈市黄州遗爱湖畔,进行主题为“千古东坡面面观”分享。9月15日下午,以“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开幕活动。莫砺锋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在会上做“阅读经典 传承文化”主题演讲。10月15日,中国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作为程千帆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位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在纪念会开幕式上作了致辞。
学术成果及社会影响
莫砺锋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国古典文学博士,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多项,其中2006年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首席专家,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莫砺锋成为南京大学“两古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将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二级学科建设成一个阵容强大的学术团队。莫砺锋所授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硕士课程)、杜诗研究(硕士课程)、唐宋文学专题(博士课程)。蒲柏林是莫砺锋的博士生,恰好在2023年5月23日同一天,通过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
所获荣誉
人物评价
莫砺锋教授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但他上课风趣幽默,举例时旁征博引,温润的吴侬软语让学生听了如痴如醉;他主讲的“百家讲坛”——《诗歌唐朝》系列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与生动的生活语言中用江浙人士特有的儒雅谈吐向广大观众介绍了一个诗歌繁荣的唐朝世界,在全国听众中好评如潮。(南京大学评)
从首位文学博士,到唐宋文学的普及者,莫砺锋拥有过很多身份,其中不乏世人羡慕的头衔,但几十年来,他一直是那个“读常见书,乘公交车,吃家常饭”的莫砺锋。他是象牙塔里的一流学者,更是走向大众的“师者”。(新华社评)
在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数十年中,莫砺锋秉烛探幽寻觅古代诗歌之源,承上启下为研究界贡献了许多新颖观点。虽然莫砺锋在校园中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但他的诗词课会一直继续下去。这位诗山词海引路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不会止步,时而秉烛探幽,时而指路引航。(中国新闻网
参考资料
莫砺锋教授.南京大学.2020-09-28
南京大学学报-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2023-11-04
江苏社科名家-莫砺锋.江苏社科规划网.2023-11-04
杜甫传.豆瓣读书.2023-11-04
“师者”莫砺锋.新华社.2023-11-04
莫砺锋|继承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2023-11-05
唐宋诗歌续论.豆瓣读书.2023-11-04
漫话东坡(修订版).豆瓣读书.2023-11-04
宋诗鉴赏.豆瓣读书.2023-11-04
杜甫十讲.豆瓣读书.2023-11-04
宁钝斋随笔.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讲宋诗课.豆瓣读书.2023-11-04
诗意人生.豆瓣读书.2023-11-04
被开拓的诗世界.豆瓣读书.2023-11-04
少陵先生文心论.豆瓣读书.2023-11-04
江西诗派研究.豆瓣读书.2023-11-04
嘈嘈切切错杂弹.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讲唐诗课.豆瓣读书.2023-11-04
杜甫评传.豆瓣读书.2023-11-04
御選唐宋詩醇.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讲杜甫诗.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文集.豆瓣读书.2023-11-04
杜甫诗选.豆瓣读书.2023-11-04
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豆瓣读书.2023-11-04
唐诗与宋词.豆瓣读书.2023-11-04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教你读古诗(中级版).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教你读古诗(初级版).豆瓣读书.2023-11-04
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教你读古诗.豆瓣读书.2023-11-04
宁钝斋杂著.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诗话.豆瓣读书.2023-11-04
浮生琐忆.豆瓣读书.2023-11-04
推陈出新的宋诗.豆瓣读书.2023-11-04
杜甫评传.豆瓣读书.2023-11-04
杜甫(中英文版).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豆瓣读书.2023-11-04
诗歌唐朝(5DVD).豆瓣读书.2023-11-04
我见青山多妩媚.豆瓣读书.2023-11-04
文学鉴赏.豆瓣读书.2023-11-04
杜甫.豆瓣读书.2023-11-04
程千帆选集(上下).豆瓣读书.2023-11-04
莫砺锋说唐诗.豆瓣读书.2023-11-04
谁是诗中疏凿手.豆瓣读书.2023-11-04
唐宋诗歌论集.豆瓣读书.2023-11-04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豆瓣读书.2023-11-04
薪火九秩.豆瓣读书.2023-11-04
诗歌与道德名言.豆瓣读书.2023-11-04
继往开来的东南学术.豆瓣读书.2023-11-04
唐宋诗论稿.豆瓣读书.2023-11-04
朱熹文学研究.豆瓣读书.2023-11-04
宋诗精华.豆瓣读书.2023-11-04
苏轼.豆瓣读书.2023-11-04
情韵并美的宋词.豆瓣读书.2023-11-0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工作经历
学术成果及社会影响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所获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