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所著长篇小说
《金阁寺》是日本小说作家三岛由纪夫所作长篇小说。1956年,该小说首次连载于文艺杂志《新潮》。同年10月,《金阁寺》由新潮社出版。
《金阁寺》的内容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小说共十章,全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生来口吃的沟口的心理历程。他从一开始的沉迷金阁之美,一步步演化为厌恶金阁,并认为金阁寺的美阻碍了他的生活。他开始想象战火将金阁毁坏的画面,然而直到战争结束,这一想象也未能化为现实。在一次出走途中,他意识到只有自己把金阁寺烧掉,新的生命才能开始。于是,他开始行动。该小说通过复合结构与双重隐喻的手法,反映对日本战后时代美恶观的思考。
该小说首版就获得了15万册的销量,并一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至世界各地。它被视作日本现代文学代表作之一,于1956年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1964年,由伊万·莫里斯翻译的版本获第四届国际文学奖。它还被改编为电影、舞台剧等。
成书背景
历史真实事件
金阁寺是京都市北区鹿苑寺的别称,坐落于京都附近。应永四年,即1397年,遵照足利义满的遗言,将衣笠山麓的别墅改为佛寺,号鹿苑寺。当时,由梦窗国师为其开山。大约在应永五年(1398),这座面临镜湖池的三层楼阁式建筑落成。1950年,金阁寺遭火焚,1955年又重新修复。
《金阁寺》的故事就取材于这一真实发生的金阁寺纵火事件。1950年7月2日凌晨,一位年轻僧人将金阁寺付之一炬。当火警赶到现场时,寺庙已经火光冲天,无法控制。当时,金阁寺内本安装有七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但设备电池都在6月30日烧毁,无法使用。虽然此次事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国宝级金阁寺被大火烧毁尽。该事发生不久后,这位僧人的母亲就卧轨自杀了。
放火的侍僧叫林养贤,住持叫村上时海。在被捕后的审讯中,林养贤陈述自己的犯罪动机是嫉妒金阁寺的美。此外,他还想“引起轰动”与“报复社会”。由于被精神评估医生加藤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林养贤随即被减刑,并于1955年9月29日刑满释放。
创作背景
在《金阁寺创作笔记》中,记录了三岛由纪夫诞生创作《金阁寺》想法的原因。当时,他是受到小林秀夫一篇关于此次纵火案的文章《金阁被烧毁》的启发。三岛由纪夫在这起真实事件中,发现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日本疯狂时代的象征。他希望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独一无二地拥有这个象征”。一方面,他想探寻纵火者的作案动机,另一方面,他想剖析对金阁爱恨交错的心理历程。此外,对战后社会潮流感到不安的三岛由纪夫,希望通过描述林养贤纵火的事件来“抗议犯罪形式的青春”。
决定以此创作小说后,三岛由纪夫尽其所能,收集了他能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用他的话来说,“凡能看的地方都看了,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估计游泳的东西都详尽地做了笔记。”因此,小说十分接近真实情况。例如,林养贤本人体弱多病,口吃严重,母亲对他的期望很高。他的父亲是一位禅宗僧人,已经死于肺结核。这些小说都与真实情况保持了一致。为了更贴切地想象主人公眼中的世界,除了到狱中探访了林养贤,他还曾多次前往金阁寺实地寻求灵感。当时,他前往京都,但被拒绝直接采访金阁寺,于是他留在了同属临济宗的妙心寺,在那里观察年轻僧侣的日常生活。而关于金阁寺的房间布局、外貌形态,都是参照真实情况详细描述的。1956年,《金阁寺》10月由新潮社首次出版,当时的三岛由纪夫31岁。
内容情节
《金阁寺》全书共10章,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和尚沟口纵火焚烧金阁寺前发生的事与心理活动。
沟口出生在一座偏僻破败的寺庙里,从小就听父亲说,世界上没有比金阁寺更美的建筑了。受到父亲的反复言说,沟口也在梦中将金阁寺想象成人间美物。
沟口与叔父住在一起,由于自己天生口吃,他成为学校同学嘲笑的对象,变得孤僻。海军机关学校上学的校友回母校看看,沟口看到了校友携带的美丽短剑。他趁周围没人,悄悄往短剑黑色剑鞘的背面刻了两三道难看的刀痕。他逐渐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谁都富有,并想用沉默使暴虐行为变得正当。
与沟口叔父家隔两户的位置,住着有为子一家。有为子刚从女校毕业,是医院的护士,每日骑自行车上班。沟口迷恋上了有为子的肉体。一日清晨,他在有为子去上班的路上拦截她,却遭到有为子的嘲笑,这件事情还被沟口的叔父知晓。沟口感到自己和女人与爱情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开始仇恨有为子,并诅咒她快死。几个月后,有为子被逃兵男友杀害,沟口确信,是他的诅咒起了作用。经过这次事件,沟口将人生、肉体、背叛、憎与爱中隐含的崇高因素一概加以否定。
次年春天,沟口的父亲带沟口去了金阁寺,这是沟口第一次亲眼看到父亲口中的金阁寺,内心中将金阁与美联系起来。父亲将沟口托付给了田山道诠法师。父亲死后,沟口遵照遗言来到平安京,做了金阁寺的寺僧。在那里,沟口认识了同在金阁寺修行的同级生鹤川。
塞班岛沦陷后,沟口心中出现了一个想法,或许金阁寺也会被空袭的烈火烧光。金阁寺在他心中又增添一层悲剧之美。沟口认为,金阁寺不再是纹丝不动的建筑了,而是已经化作现象界里的象征,代表着永恒。自此到战争结束的这段时间,能烧死自己的火也能烧毁金阁,这一想法让沟口陶醉,他觉得金阁成为了他与美之间的桥梁,金阁与他所居住的世界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战争末期,沟口和鹤川拜访南禅寺时,看到一位青年女子用自己的母乳给一位青年陆军士官倒茶。
父亲周年忌日时,母亲来金阁寺看沟口。沟口忆起童年一次父亲和自己目睹母亲与亲戚仓井偷情的事。母亲希望沟口能够获得法师的喜爱,将来成为后继人主持金阁寺。于是,沟口第一野心是金阁被轰炸,第二野心是让金阁属于自己。
然而战争结束后,金阁并没有被轰炸。此刻,沟口感觉自己与金阁共居同一世界的梦想破灭了,反而美与自己并不在同一岸。当晚,寺里老师给大家讲述了《南泉斩猫》的故事。战后第一个冬天,一位醉酒的美国士兵与同行的红衣女人由沟口带领参观了金阁寺。两人突然吵架,美国士兵命令沟口踩踏倒地女人的肚子。沟口踩后,美国士兵给了他两盒香烟,他把两盒香烟给了法师。法师承诺沟口一毕业,就送他去上大谷大学。一周后,那名红衣妓女要求面见住持,并说庙里的和尚为了讨好外国人,踩了她肚子,当晚流产。住持并没有追究事实的真实性。沟口内心萌发了犯罪时“没有目击者,没有证人”的喜悦。
上了大谷大学后,沟口与患有内翻足的柏木成为了朋友。柏木向沟口讲述了他摆脱童真的故事,并向沟口展示自己是如何利用女性自责的心理来引诱她们的。柏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沟口内心的软弱与怯懦。当晚,沟口得知,鹤川出了车祸,当场丧生。由于他的死,沟口感到连接自己与白昼世界的那根丝线也随之断绝了。自那时起,他又开始孤独了,对金阁寺的感情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金阁是他、他就是金阁寺的状态萌生。
柏木送给沟口一只尺八,并邀请他晚上做客。在柏木家里,那位插画女孩试图引诱沟口,而沟口看到的却是金阁寺的幻象。他感到金阁寺屹立在女人和他之间、人生和他之间,金阁寺开始变得令人讨厌。随后,沟口情感发生变化,他开始荒废学业,并因此遭到训斥,失去法师的疼爱。沟口明白,自己离成为住持继承人这一目标越来越远。为了调整沟口的心理状态,柏木决定告诉他鹤川之死的真相。他将自己与鹤川来往的信件给沟口翻阅。原来,鹤川并非死于意外,而是因爱人自杀。此外,这些信件也让沟口意识到,鹤川虽然看起来对他一片诚心,但私下自己却暗暗与柏木交往。
沟口决定出走一趟。拿着找柏木借的3000日元,他去了西北方向的日本海。在那里,他突然萌生了“一定要烧掉金阁”的念头。沟口觉得,金阁若被烧掉,便蕴含着明日或许会崩溃的不安。烧掉金阁的想法,让他觉得自己摆脱了母亲想让他成为寺庙继承人的束缚。柏木住持索要沟口所欠的3000日元,住持训斥了沟口。这次训斥助长了他想毁掉金阁的信念。柏木告诉了他鹤川自杀的真相,鹤川是因恋情自杀。沟口这才知道,原来鹤川和柏木私下是朋友,两人甚至互相通信。这让认为鹤川向来是纯洁象征的沟口有些许震撼。柏木告诉沟口,改变这个世界的就是认知。沟口反驳,改变世界的是行动。
沟口将学费花在妓女身上,希望法师将他开除。失败后,他开始筹备焚烧金阁寺,购买了用于自杀的刀与毒药。在寺庙火警失灵的一个夜晚,他潜入金阁寺,在一楼点燃了三个稻草堆。他认定,焚烧金阁寺就好像是在为死亡做准备。他随后跑到三楼,想和金阁寺一起被烧死,但门是锁的。于是他跑回楼下,奔向山顶,扔掉了事先准备的毒药与刀。他望着不远处燃烧的金阁寺的烟火,决定活下去。
人物角色
沟口
沟口出生在舞鹤市东北突向日本海的一个地。由于出生地附近没有合适的中学,便寄养在父亲故乡的叔父家里,在东舞鹤中学走读。他从小身板弱,又有与生俱来的口吃,总觉得自己比旁人低一等。父亲死后,为了遵循遗嘱,沟口来到京都做金阁寺的学徒,并转学到临济学院中学。在金阁寺,他认识了好友鹤川。沟口觉得鹤川能把自己浑浊而黑暗的感情过滤成透明、闪光的感情。战争助长了沟口爱幻想的性格。昭和二十二年春,沟口进入大谷大学读预科。在大学里,沟口认识了另一位好友柏木。昭和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众多事情的日积月累下,沟口出走了。昭和二十五年七月,沟口将金阁寺付之一炬。
有为子
有为子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十分美丽,家境优裕,但态度飞扬跋扈。她虽然得到家里人的宠爱,但颇为孤寂。有为子家与沟口叔父的家只隔两户。有为子刚从女校毕业,就自愿当了舞鹤海军医院的护士,每日骑自行车上班。后来,她辞掉了海军医院的工作,回到家中不再露面。她与一名海军逃兵相爱,在这位逃兵被宪兵追捕时,他不想就义,于是将有为子击毙,随后自杀。
鹤川
鹤川家在东京近郊一所富裕的寺院,家境优渥,有一口地道的东京方言。家人为了让他尝试一下学徒修行的滋味,通过住持的关系,寄养在金阁寺。鹤川和沟口是临济学院的同级生,两人成为了好朋友。鹤川在沟口心中是纯洁与希望的象征,他总能将沟口邪恶阴暗的想法洗涤转化为明亮干净的话语。然而,鹤川虽然看起来对沟口感情透明、一片诚心,有时还会对沟口说柏木的不好,但私下自己却暗暗与柏木交往。鹤川因为自己与恋爱对象的爱情没有获得父母允许,最终自杀。
柏木
柏木是沟口的大学同学,是个患有内翻足的不良少年。在学校时,柏木总是孤零零一个人,平日就坐在后院花坛旁边吃盒饭。不雅观的吃相令同学们讨厌,谁也不愿意到他身边去。他也不和同学来往,拒绝结交朋友。由于沟口也有先天性的残疾,即口吃问题,柏木便接纳他为朋友。
主题思想
日本的战后时代
战争的失败意味着由另一种无意义的公民死亡主宰的人类时代的开始。三岛由纪夫通过《金阁寺》讲述战时和战后青年的血腥心理史,将年轻人的绝望与孤独通过金阁寺与主人公的共存描绘出来。在《金阁寺》中,日本传统美的象征是男主人公行动的内在动机。佐伯彰一认为,对于失去依靠的战后日本人来说,祖国的审美传统几乎是他们“重拾自信的唯一线索”,而三岛由纪夫用一种新颖的方式,以文字呈现了这种“对日本审美传统的爱恨交织的微妙矛盾”。
日本独特美恶观
从毁灭美学来说,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一种“崇死”,在把生命视作虚无的同时,又尊敬、崇拜和美化死亡。这种观念形成了日本民族的的死亡文化与“宿命”观念。《金阁寺》的创作时期,正是三岛由纪夫开始探索“行动”的意义的时期。三岛由纪夫通过这种对美的行为,将自己的问题融入到文学作品中。《金阁寺》企图通过美与恶的辩证关系,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社会的生存状态”。
艺术特色
双重象征的隐喻
双重象征隐喻散布在《金阁寺》全文。例如,“美”被“金阁”所象征,“生命”被“女人”所象征,“异端”被主人公象征,这种结构类似于三岛由纪夫的另一部小说《假面自白》。“金阁”和“我”的关系就类似“世界”和“我”的关系。此外,口吃带来的感受在小说中被这样描述:“口吃为发出第一声而焦躁不已,此际,卡在喉咙口的话语就像一只被内里的稠胶粘住的益鸟,拼命挣扎着急欲脱身。好容易振翅飞出,却又为时已晚。”话语被隐喻为小鸟,一旦起飞,就会成为他人从外部审视的对象。于是,小鸟又成了身体的隐喻。此外,小说中“口吃”这一身体描述被众多学者作为精神分析的对象。口吃是《金阁寺》主人公沟口的一大身体特征,如影随行,困扰着青少年时期的沟口。可视的口吃代表着言说共同体的“监视与压抑”,不可视的口吃代表着主人公用沉默展开的对言说共同体的“隐蔽抗争”。
小说中的复合结构
实际上,火的意象与毁灭美学共同构成了小说的复合结构。从火的意象来说,据统计,《金阁寺》中“火”这个字共计出现104次。在该小说中,火可以烧掉金阁,而金阁又代表着美,因此,火成为了到达毁灭美学的媒介。此外,对火的压抑与释放是另一组复合结构。是火的压抑之感让沟口产生了解放火的想法,沟口希望火能够“冲破束缚,毁灭一切”。可以说,三岛由纪夫用破坏性的恶的冲动,带来悲壮美的震撼。
作品影响
《金阁寺》首次出版就以15万册的销量成为畅销书。销量超过10万册时,新潮社推出四种私人限量版本。1956年,《金阁寺》在读卖新闻问卷调查中被选为最佳小说,荣获第8届小说类读卖文学奖(小说类)。截止2020年11月,新潮文库出版的《金阁寺》平装本已累计售出361.8万册。1960年9月15日,新潮文库推出平装版《金阁寺》。
译本
《金阁寺》的译本也在世界多个国家出版。其中,1959年由伊万·莫里斯翻译的版本于1964年获第四届国际文学奖。《金阁寺》在世界的主要译本如下。
截止2022年1月,《金阁寺》在中国已有近30家出版社出版,主要译者为陈德文、林少华唐月梅等。
衍生作品
书籍
《金阁寺》出版后,水上勉受到启发,根据同一事件,于1962年发表小说《五番町夕雾楼》,1979年发表《金阁炎上》。2010年,酒井顺子出版《金阁寺的烧法》,通过比较三岛由纪夫与水上勉完全不同的个人生长环境与经历,分析他们在描写金阁寺事件上的不同写法。此外,佐藤秀明的《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作品集》中,收录了三岛由纪夫、中村光雄等人共17篇关于金阁寺的文学随笔。
电影
《金阁寺》被市川昆改编为电影《炎上》,于1958年8月上映。全片共长99分钟,主角沟口由市川雷藏饰演。该电影获得1959年日本蓝丝带奖最佳男主角(市川雷藏)、最佳男配角(中村治郎)和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三项大奖。该电影以错综复杂的倒叙结构,讲述了沟口的内心是如何一步步崩溃,从而将原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金阁寺纵火而焚。
1976年7月,高林洋一编导的《金阁寺》上映。全片共长109分钟,主角沟口由筱田三郎饰演,鹤川由志波敏夫饰演。
1985年,保罗·施拉德执导电影《三岛由纪夫传》(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全片共长121分钟。影片将三岛由纪夫的生活片段与他所写书籍《金阁寺》《镜子之家》《奔马》的内容相互交织。
舞台
1957年,日本新派剧《金阁寺》首次演出,剧本和导演均为村山智义,花木纪章主演。
黛敏郎受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委托,根据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改编为同名歌剧。但由于歌剧性质,主角的设定由原来的口吃改为了手部残疾。1976年6月23日,该歌剧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首演,指挥为卡尔帕·里希特。1982年10月,该剧以音乐会形式首次在日本演出。1991年3月,该剧以舞台形式在日本演出。
2011年,由宫本亚门执导的舞台剧《金阁寺》在KAAT神奈川县艺术剧场演出。
音频
1994年,由真由美俊郎作曲、东京爱乐乐团演奏、东京混声合唱团合唱的歌剧《金阁寺》以CD形式发布。
1995年12月,参照小说《金阁寺》,小松干生编写的同名立体声喜剧发布CD。
作品评价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问世后,本对他怀疑和否定态度的旧文坛主流作家、左派文人学者等改变了看法,对该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可三岛由纪夫的才华和能力,并接纳他为合格的战后文学接班人。一直对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持怀疑态度的臼井吉见,也将《金阁寺》评价为“难得一见的杰作”。小林秀雄将《金阁寺》比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三岛由纪夫本人这样描述他写的《金阁寺》:“我写了一个男人,他被美的刻板印象逼得走投无路,就好像他是艺术家的象征一样。”
文学翻译家陈德文:面对三岛就是面对怪异,面对矛盾与极端,面对一具游荡于人生两极的灵与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唐纳德·金:三岛由纪夫具有更加广阔的国际流通性和对外国文学潮流的敏感性。
文学评论家奥野健男:《金阁寺》是三岛文学的最高水平,三岛美学的集大成,本年度文坛的最大丰收。
小说家安部公房:《金阁寺》让读者沉浸在非思想的世界的同时追求思想。
文学批评家中村光夫:《金阁寺》即使放在日本现代小说佳作系列里也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历史真实事件
创作背景
内容情节
人物角色
沟口
有为子
鹤川
柏木
主题思想
日本的战后时代
日本独特美恶观
艺术特色
双重象征的隐喻
小说中的复合结构
作品影响
译本
衍生作品
书籍
电影
舞台
音频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