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
春秋战国时期智伯瑶的家臣
豫让(生卒年不详),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在晋阳之战中联手反攻智氏,荀瑶兵败身亡,被赵襄子砍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豫让感念智伯瑶生前对自己的厚待,决意杀掉赵襄子替智伯瑶报仇,两次刺杀赵毋恤未果,而后身死。
为使豫让的行迹传于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将豫让与荆轲、曹沫、专诸、聂政同列,一并载入刺客列传。其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广为传颂。他的忠义精神和为知己者死的气节让后人景仰。将他的事迹编撰成元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京剧《赤桥》,1997年杨锦泉执导的电视剧《大刺客》以及2020年邱华栋所著短篇历史小说《十侠·击衣》等艺术作品。豫让殒身之桥,被称作赤桥。此外,山西太原建有豫让祠、河北省邢台建有豫让公园,以纪念豫让的忠义之举。司马迁赞扬豫让:豫让义不为二心。《吕氏春秋》评价豫让: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人物生平
知遇之恩
公元前500年,六卿执掌晋国权柄,分别是智(荀)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范氏。豫让是晋国名人毕阳的孙子,他先是在范氏作家臣,但没有得到重用。豫让失望离开,转而投奔中行氏,仍然没有得到重用,豫让再次离开,投身于智氏。智氏的家主智伯瑶非常器重豫让,对他宠信有加,豫让将知遇之恩铭记在心。
决意复仇
公元前490年,智氏与赵氏、韩氏、魏氏联手,灭掉了中行氏和范氏。晋国剩下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卿,其中智姓的实力最强。智伯瑶专断晋国朝政,先后从韩氏、魏氏索取土地,但在向赵氏索取土地被拒。公元前455年,智姓逼迫韩姓、魏氏出兵,三家联军攻打赵氏。赵氏据城邦晋阳固守,抵御联军。智瑶汾河之水淹晋阳,晋阳岌岌可危。智瑶蛮霸专横,韩姓、魏氏惧怕自己家族也会步赵氏后尘,暗中与赵氏结盟,共同敌对智姓。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氏、韩氏、魏氏围攻智氏,智姓兵败,智伯瑶被杀,豫让逃到山里,表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赵氏家主赵毋恤憎恨智伯瑶,将其颅骨做成漆器,当做盛酒的器具。豫让得知智瑶死后遭到如此羞辱,念及智伯瑶的恩情,决意刺杀赵襄子,替智伯瑶复仇。
改名换姓
豫让改名换姓,冒充受过刑罚的罪人,混进赵氏宫院,做着修理打扫厕所的杂活。他身上藏着匕首,只待赵襄子如厕时,将其袭杀。赵襄子如厕时,心内忽然生出警兆,命令手下随从搜捕厕所,豫让被搜了出来。在赵襄子询问下,豫让如实说出图谋刺杀赵襄子,目的是为荀瑶报仇。赵襄子听了之后,认为豫让是个贤德有义之人,阻止手下杀害豫让,将其释放。
漆身吞炭
第一次刺杀赵毋恤的行动失败,豫让并没有放弃复仇计划。他又开始筹划第二次的刺杀行动。豫让把漆涂在身上,导致身上皮肤溃烂,好似生了癞疮一般。然后,他吞下炭火,弄坏了自己的嗓子,声音变得嘶哑。最后,豫让又剃掉了胡子和眉毛。这番操作让豫让的样貌和声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从前的他完全不同。甚至豫让沿街乞讨时,他的妻子从身旁路过时,都没有认出豫让。但豫让有个非常熟悉的朋友,从走路的姿态,认出了豫让。看着豫让的凄惨模样,朋友留下眼泪,他劝告豫让投靠赵毋恤,凭借才华能力取得赵襄子的信任。然后再伺机刺杀赵襄子,定能取得成功。豫让认为,投靠君主后骗取信任,然后再杀掉君主,是对君主怀有二心。豫让之所以选择困难的方法谋刺赵襄子,就是要使天下,包括后世的那些怀着二心侍奉君主的臣子感到惭愧。
桥下伏击
某天,赵襄子出门办事。豫让知道消息后,埋伏在赵襄子的必经之路上,藏身在一座桥下,伺机刺杀赵襄子。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赵襄子断定是有人行刺,他猜出行刺之人是豫让,派出随从搜寻,果然发现了刺客豫让。赵襄子发出责问,豫让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荀瑶把他们都消灭了,豫让不去替他们报仇,反而投身智伯瑶当作家臣。现在智伯瑶死了,豫让为什么偏偏要为他报仇。豫让表示在范氏、中行氏作家臣的时候,范氏、中行氏都把他当作一般人对待,所以他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瑶以国士对待豫让,豫让就像国士那样报答智瑶
豫让击衣
赵襄子听了豫让的话,感慨地表示,豫让为智伯瑶报仇,忠义之名已经传扬四方,自己已经赦免过豫让一次,这次不能再释放豫让了。豫让知道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毋恤脱下衣服,派人将衣服交给豫让,豫让跳起以剑刺衣,如此三次,他仰天大呼,我已经报答智瑶了。
豫让之死
豫让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剑自杀”。另一种说法是,赵襄子命令手下搜索赤桥,抓到豫让,下令将豫让处死。
豫让死的那天,赵国志士都被他忠义的精神感动,皆是落泪哀悼。
豫让精神
忠义精神
豫让的忠义表现在复仇方式上,从豫让与朋友的对话中可知, 只要豫让委身投靠赵襄子, 获取赵襄子的信任,定会找到刺杀赵襄子的机会。 但是豫让选择了困难的复仇方式,他漆身来吞炭改变自己的音声形貌,然后再设法刺杀赵襄子。 豫让认为,自己投靠赵毋恤之后,就是以赵毋恤为新君主,为了替旧君主荀瑶报仇而杀了新君主,不管是对于旧君主还是新君主,都是怀有二心的行为 。 司马迁在 《太史公自序》中说: “曹子匕首, 鲁获其田, 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 作《刺客列传》 时,司马迁赞扬豫让的忠诚守信、 不欺其志。
气节
“士为知己者死” 的气节,是司马迁赞扬的行为。春秋战国战争频繁,国与国之间倾轧不断, 食客士人们国家意识不强, 他们在乎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期望获得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及尊重。 豫让给范氏、 中行氏做门客时都没有受到重用, 而在智瑶处, 智瑶对豫让十分礼遇, 这令豫让认为个人价值得到了肯定, 将智瑶引为知己, 这也就是为何豫让为智瑶报仇,而没有为范氏、 中行氏报仇的原因。 为知己而死,是豫让个人价值的体现。
相关名言、成语、典故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漆身吞炭、吞炭为哑、豫让刺赵、豫让击衣。
人物评价
古代评价
士人君子侍奉君主,就要竭尽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忠诚地告诫君主并加以引导,消除隐患于未成形之中。如果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发生之前,却在事情失败之后捐躯殒命,沽名钓誉,从君子的角度看来,这是不足取的。豫让作为臣子侍奉智瑶,到赵襄子杀害智瑶后,豫让才为智瑶报仇。豫让的死固然是忠诚的,但他还有不足的地方。当智瑶对土地贪得无厌,豫让应该竭力贡献自己的才智,规劝智瑶安守自己的领地,不能互相侵夺。豫让再三劝告智瑶智瑶不听从,豫让就拔剑自刎而死。智瑶虽然寞顽不灵,被他的至诚所感动,也许会重新悔悟,和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如果是这样,那么豫让即使死了,还是像活着一样,难道这不胜于斩衣而死吗。但是豫让在那个时候,没有一句话开导主人的心智,看着智瑶陷入危亡之中,无动于衷,坐着等待他的失败。智瑶死了之后,豫让甘愿论为刺客,这没什么可称道的。可是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成为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 明 ] 方孝孺《豫让论》
现代评价
相较于同列于《史记·刺客列传》的荆轲曹沫专诸聂政,豫让既不是扶危济困的侠客,也不是意气用事的刺客,其行为自始至终都蕴含忠良诚笃的侠义质素,体现情义无价的人格追求。他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使其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性人物。——刘金祥《解放日报
豫让刺杀赵毋恤的故事,其实就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当一个人选择了去要践行忠义或节烈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白要付出什么,任何选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选择了这种可能,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可能。——姜鹏《澎湃新闻
史籍记载
《战国策·卷十八·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山西省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吕氏春秋·季冬纪卷十二·不侵》: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后世纪念
豫让祠
豫让祠,又称赤桥观音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赤桥村。为纪念豫让而建。大殿面阔三间,为单檐悬山顶,六前廊结构。次间一码三箭槛窗,殿内大梁两根上绘龙形图案,清晰可见;后墙和山墙绘有壁画,体现了佛教、儒教、道教的融合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壁画中人物的衣着是明代服装。
豫让桥
豫让桥也称赤桥,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是后人纪念桥豫让的忠义而建。桥侧有碑记,镌刻着豫让刺杀赵赵襄子的经过,旁边还设有聂氏宗祠,内奉豫让坐像。
豫让公园
河北省邢台市建有一处豫让公园,以纪念豫让的忠义之举。
相关艺术作品
剧作及小说
元代杨梓杂剧剧本《忠义士豫让吞炭》,明代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将元杂剧分成十二科,该剧为忠臣烈士科代表曲目。该剧讲述了春秋时晋国六卿中智伯企图吞并韩、赵、魏三家,反被三家合力所杀。智伯门客豫让,几次为智伯复仇行刺赵襄子,不惜漆身变貌、吞炭变音,但终未成功。最后豫让无计可施,只得向赵毋恤求衣一件,将其剁碎泄愤,而后自杀。
京剧剧本《赤桥》以豫让生平和历史背景为故事主线,讲述了赵毋恤联合另外两卿击败智氏。智氏灭亡之后,智氏家臣豫让为报仇,两次隐瞒身份接近赵毋恤,都在刺杀时失败。此后他偕妻儿隐匿山林,化身乞丐,训练自己以消解身上杀气,以便下一次刺杀成功。在此过程中,他陷入了对自己士人、乞丐双重身份认知的困惑,开始质疑报仇行为的合理性,近乎精神分裂症。好友介摄在探望豫让时发现这一情况,欲解救豫让,遂求见赵毋恤,请他从赤桥经过,帮助豫让完成报仇执念。最后豫让在赤桥被擒,请赵毋恤脱下外袍,以斩衣代替刺杀赵毋恤,随后自杀。
2023年6月,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历史晋剧《晋阳风》首演,该剧讲述了“豫让刺赵”的故事。
2013年由林兆华执导话剧《刺客》围绕着“士为知己者死”,讲述了豫让的故事。
2020年,作家邱华栋所著历史短篇小说集《十侠》发布,其中《击衣》写的是春秋晚期刺客豫让的故事。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3-07-15
..2023-07-15
..2023-06-04
..2023-07-15
..2023-06-06
大刺客 (1997).豆瓣电影.2023-06-06
..2023-06-06
..2023-06-06
..2023-06-06
..2023-06-06
..2023-07-15
..2023-06-06
..2023-06-06
..2023-06-06
河北省邢台市邢东新区豫让桥街道.博雅地名分享网.2023-06-06
..2023-06-06
东周列国·春秋篇 (1996).豆瓣电影.2023-06-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知遇之恩
决意复仇
改名换姓
漆身吞炭
桥下伏击
豫让击衣
豫让之死
豫让精神
忠义精神
气节
相关名言、成语、典故
人物评价
古代评价
现代评价
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豫让祠
豫让桥
豫让公园
相关艺术作品
剧作及小说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