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
山西万荣县的晋商府邸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是一处记录了晋西南李氏家族百年兴衰,体现和保留晋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北方民居建筑群,是晋南民居建筑的经典代表。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
李家大院是以“善”文化闻名的李氏家族的府邸,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0年),经光绪,民国时期的多次扩建,改建和修缮,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李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其原有院落20座,现存院落11座,另有祠堂花园等建筑,其主体建筑结构采用了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南北方的地域特色,又带有西方“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呈现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建筑风格。李家大院又以木雕石雕砖雕,铁饰等精湛的建筑工艺著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2006年,运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运城师范学校闫景分校迁离李家大院,并开始重建修缮李家大院,此项工程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呈现出李家大院的历史风貌,2008年,李家大院修建工程竣工,并面向公众开放。2010年,李家大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始建
明朝永乐时期(1403-1422年),李氏一族因陕西韩城饥荒,一路乞讨到达山西省万荣县薛店村,以编缠簸箕、扎罗底(编织箩筐)为生。嘉庆年间(1796-1820年),李氏家族第八代李永山迁居至闫景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同时兼营家庭手工业。家境逐渐殷实。道光年间(1821-1850年),第十三代李文炳在祖先的传统劳作方式基础上,逐渐发展商业,以贩卖土布为生,逐渐发家致富,开始建造李家大院。
扩建
光绪年间(1875-1908年),第十四世李敬信、李敬义在李文炳的基础上创新出坐商(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人),并创立“敬信义”商号,开设许多分店,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从上海市一直到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均有其分号商铺。“敬信义”商号与当地政治和军事机构均有广泛联系,利润丰厚,于是开始增建扩建李家大院,并修建聂氏宗祠,奠定了李家大院的基本格局。
民国时期,李氏家族依旧兴旺,分号遍布中国,其中“庆泰和”商号最为著名。至第15世,李道行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为妻,学成后回国依旧从事商业活动。在他的经营下,李氏家族到达鼎盛时期,遂继续扩建李家大院,结合西方“哥特式”元素修建了景村别墅和三省台宅院,将自明堂和李家大院的门楼进行重新修建,至此,李家大院基本建成。
损毁
20世纪30年代后,李氏家族的生意逐渐没落,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氏族人为避难逃亡至外地,李家大院被荒废。1938年,日军占领万荣县,以李家大院为驻守地点,后又被土匪雷文清和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占据。
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夕李家大院被用作汾南中学的办公地,解放后改名为万荣县一中,20世纪70年代后,一直作为运城师范学校分校的所在地,容纳了大量师生。李家大院经过了战争和教育用地时期,其内部建筑被严重损坏,部分宅院已经消失,但是祠堂和重要建筑院落得以保存。
修复
2006年,山西省运城市政府决定修复李家大院,恢复其历史风貌,由运城市煤运公司承建,秉承着“修旧如旧”,“严抓质量”的原则,于2007年动工,耗时一年零四个月,耗资1.5亿元人民币,李家大院最终于2008年8月正式竣工,9月1日投入全面试展中。
家族发展
由农转商-发展时期
李氏家族第八代李永山搬到闫景村后,开始发展传统农业,同时兼营手工业,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家境逐渐殷实,为日后发展商业打下基础。李文炳在16岁时,开始弃农从商,起先是在集会上贩卖土布,而后他逐渐认识到这样的模式发展艰难,开始谋划其他商业道路。清道光三年(1823年),他得知陕北靖边、安边镇定边县等地取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无法种植棉花,在当地土布价格昂贵,李文炳发现了商机,他开始组织马帮向这些地区运送土布,并从当地带回皮货和药材等商品,每年往返数次,距离1000多公里,途中经常有土匪出没,往返异常艰难,但是由于李文炳坚持诚信经营,生意规模也逐渐扩大,资本逐渐累积。
扩大规模-鼎盛时期
李文炳在运送往返过程中,决定改变中间商人的角色,开始在靖边县、安边、定边三地建立商铺,同时他也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李文阶和李文蔚加入到这一经营行业中,1830年,李文炳开始实施新的商业思路,他将两个经营较好的商铺交给两个弟弟管理,自己则经营那些负债的商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李文炳在闫景村设立“通顺成”和“通顺兴”商号,李文蔚和李文阶设立“敬信义”商号,经营商品繁多,有食盐、茶叶、药材、绸缎、布匹等等。1852年后,“敬信义”商号生意逐渐扩大,向西北扩展,在这十年间,李氏家族达到鼎盛,该商号也成为了晋商著名的商号之一。随着商号的不断扩大,李氏家族的生意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发展成金融汇兑和兴办实业,李家人也从商人身份转变为实业家。
留学英国李姓十五代后人李子用回国接管家业后,重新定制股份分红政策,这一举措将李家的生意利润较前一年翻了一倍不止。1917年,李子用在陕西三原县北大街设立了“鼎记花店”,开始创办实业。1925年,为了扩大生意规模,在陕西省韩城市(现韩城市)建立“敬信义”炉院,主要生产大小五齿、风齿铧、柳叶铧、笼圈、铁锅等产品。
在1862年到1937年的七十多年间,是李氏家族的鼎盛时期,李家的生意遍及山西省、陕西、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湖北、河南省上海市、北京、天津市等15个省市,包括40多个县,共设有100余个商铺,总资产达数百万银元。
生意衰退-没落时期
民国时期,受到军阀压迫和抗日战争的影响,李氏家族的生意逐渐衰退。抗日战争开始后,货物中断,整体收入下降,于是李氏家族将商号改名为“大同庆”。在这一时期,西安市物价大幅度下降,货币贬值,西方货物涌入中国,“敬”字号商铺受到影响,生意经营愈来愈差。1938年,日军占领万泉县后,李氏家族族人被迫开始逃往西安或是西北商铺,只有少数几户留在闫景村。
新发展-复兴时期
1949年后,李氏家族各地商号大部分均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例如陕西的“敬信义炉院”并入县铁业生产合作社,陕西三原的“鼎记花店”并入到三原县花厂,山西襄汾“恒济药店”经过公私合营后改名为“古城公私合营医药部”。199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府投资400万元重新修建“敬义泰”商号,地址迁至银川市北门外,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
景区布局
李家大院主要包括道北一号院、道北二号院、道南一号院、道南二号院、私塾院、李道荣宅院、李子用宅院、李氏祠堂、李家花园等建筑,以晋南西部的沟道为中心,各个院落都布置在两侧,共有八组相对完整的院落。这些院落都遵循“四合院”布局,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层次分明,便于通风采光,整体呈现出前窄后宽、阶梯式的形状,被称为“棺材型”,寓意聚集财富和“官财”。李氏宗祠是李家大院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坐南朝北,以竖井式的结构布局,是李家族人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布局在风水学上有着吉利的象征意义,也是李家大院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亮点。
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胜地。
主要建筑
十二面砖雕影壁
十二面砖雕影壁位于善行善举展览山门对面,这是经过修复后保存较为完整的影璧。李氏族人选择此处作为它的落脚点,意在表达每年12个月均有四季平安、八方来财、富裕吉祥、延年益寿的美好寓意。影壁上的十二方形砖雕图案文化丰富,雕刻手法精湛。
百善影壁
影壁上面有从商、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的所书写的“善”字,共有365个,以正书、草书、隶书、篆书4种不同的手法雕刻而成,共100种不同的写法,寓意着希望后代一年365天,日日行善。
功德堂
功德堂位于门内大道尽头,其内部矗立一座高6.8 米,宽11.6米的砖雕影壁,影壁上雕刻着麒麟、鹤、鹿等动物图案,墙上挂着历代官府及乡民对李氏家族百年行善遗存的褒奖实物、碑石和牌匾因此得名“功德堂”。
自明堂
自明堂是李氏家族第15代李道行的居住院落,由木砖石混合结构的一排楼阁、砖砌窑洞及三省台组成,因李子用早年留学英国,所以建造此院时结合了英国15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呈现出“高”,“尖”,“直”的建筑特点,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理念。
信薄堂
信薄堂建于民国17年,是第15代李道荣的院落,是李家大院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文化特色的院落,院子采用夹层设计,既可以起到私密隐藏的作用,又可以保持温度,二层设有晾台,增加院落的采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坐南朝北的朝向问题,大门两侧刻有节俭的古诗句子,警示后人保持节俭朴素的美德。
放赈楼
原是李家的“看家搂”,李家组织看护队为了保证李家的安全,同时也负责运镖的任务,饥荒年代时,李家曾在此设置粥铺救济灾民,在此鸣钟,灾民自带碗筷,一日三餐,吃饱为止,共历时1年多,所以又称“放赈楼”。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修建于光绪年间,是李家后人祭祀祖宗的庙堂,宗祠中的梁枋、条、头拱、撑木、挑头、雀替等构件均使用木雕手法,手艺精湛,正门门厅上的木雕是镂空雕,下面一排木雕的图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意在告诫后人,百善孝为先。宗祠的正厅摆放着李氏家族祖先的牌位,供后世族人祭拜。李氏宗祠是李家大院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院落。
建筑装饰
木雕
李家大院的木雕纹样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植物水果、花鸟鱼、定型纹和博古纹等,其中使用石榴和葡萄等吉祥图案,传达着对子孙后代绵延不息的期盼;用八仙人物故事表达了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用麒麟和其他动物图案则标志着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太平盛世的追求。如宗祠中的木雕建筑,包括梁枋、檩条、斗拱、撑木、雀替以及梁垫等,工艺十分精美,表现出了非常高超的雕刻技巧。
石雕
石雕的特点是利用石料质地坚硬、细腻的特性进行创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李家大院的石雕多呈现在柱础石、栓马石、门兽等建筑上,主要材料为青石、砂石等,表现题材多为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瑞兽、瓜果花木、碑贴书法等。其中路南东院一进院北房前檐的柱础由数层组合而成,雕刻非常精致。底层刻有兽头和兽足,中层刻有行龙和野生灵芝,再上面是五只蝙蝠,然后是莲花,在最上层刻有不同种类的“寿”字。
砖雕
砖雕是一种经济省工而又坚固耐用的民间建筑装饰手法,常用于院门及门楼、影壁、墙面等处的装饰,大多是动物和花卉图案。李家大院的路南东院二进院的门楼上,砖雕表现尤为精致,采用仿木结构的技法,刻画出清晰可见的斗、梁、等构件。此外,在北墙上刻有12幅神态生动的瑞兽图案,而南墙则刻有12幅花草和乐器的图案。
铁饰
李家大院中的院门均为木板门,并用铁皮包镶,每扇门的风格均不同。这些铁皮门上的图案包括平安祈福、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和字纹等等,线条流畅、构图精美,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此外,房屋山墙上部和明间飞椽之上常以铁花装饰,花瓣展开,精美生动。
民俗文化
善文化
李家大院中的建筑处处可见“善文化”,如百善影壁,放赈楼,功德堂等等。楹联上写着“善不图报,善不等待,善无止境,善无多少,善无大小”的训诫箴言,李姓族人经商时奉行着“信、义、诚、 恭、谦、和”的经营理念,育人时也是将“诚信”和善的教育融汇其中一直以来,李氏家族遵循着祖先的教诲,“践行着善文化”,他们尽心关怀孤寡老人、残疾人,对普通乡民秉持着仁义之心,因此大家都称之为“李善人”,这个名称远近闻名。李家大院是李氏族人仁爱至善的记载,更是践行慈善文化的历史见证。
晋商文化
自明朝永乐年间至清末民初,李氏家族经历了从落魄户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商贾,从贩卖土布发展到创办“商号”,成为实业家,慈善世家的传奇过程。同一时期,也有很多其他商户与李家一同发展,并且均比李家显眼出名,院落也比李家的精致高耸,辛亥革命后,晋商迅速衰退落寞,其他商户逐渐退出,李家始终奉行着“诚信原则”而屹立不倒,且更加繁荣壮大,成为晋西南地区的首富,并因弘扬正道而享誉全中原地区
李氏家族的经历是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缩影,他们以传统农业积累资本,后转向商业领域,凭借封建商人的勤奋和冒险精神,他们成功地涉足现代工业,并逐渐变成国家级资产阶级。而李家大院的建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重要展览
李氏家族发展史展馆
该展馆是在介庙旧址上重建,进大门后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四座厅堂建筑,院内四面回廊相连,《李氏家族发展史》展览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建筑内。 展览由九个单元组成,分为两个部分,在八个展室内展出,总陈列面积约为780.08平方米,展示线路长达281.5米,展品包括实物380余件,照片、图表、绘画400余幅,文物200余件/套,塑形场景4处,展示了李氏家族从白手起家到成功建立规模,富甲一方的发展历程。
李氏家族善行善举展览馆
该展馆陈列面积约775.69平方米,展示线路约为339.31米,展品包括图片、图表50余幅、场景绘画230平方米以及80余座人物塑像,通过场景雕塑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李氏家族历代祖先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的故事。展览分为“赈灾救荒、不吝家财”,“急公好义、倾心公益”,“扶危济困、和睦乡邻”,“推仁行善、体恤乡民”四个部分进行,并以时间顺序编排,充分呈现了李氏家族世代相传、心系百姓的特质。
开发保护
2006年,运城市政府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将运城师范学校闫景分校搬离李家大院,并修复重建李家大院,恢复历史风貌,在大院内建设民俗博物馆,更充分地展示李家大院的文化和建筑。运城市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协调规划小组,在师生搬迁过程中注意保护文物,文物部门做好对文物的征集登记工作,万荣县政府制作完整详细规划报告,尽快开展李家大院的修缮工作。
2007年,运城市市长召集规划小组开展讨论,汇报工作内容进展,确定了李家大院整体的基本规划方案,并强调修复建设李家大院中突出文化内涵,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丰富李家大院“善文化”和晋商文化,做到历史严谨,精雕细琢。李家大院修复工程计划于2007年4月开工。
2008年,李家大院基本建设完成,山西省政府领导实地考察后,肯定了李家大院景区的开发思路,并表示希望开发建设部门对现有建筑加强维护工作,注重软件建设,通过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李家大院的文化内涵和开发效益。
近些年来,李家大院一直在进行协调性,发展性的保护,坚守着“修旧如旧”和“可补的不换,可修的不拆”的原则,规范游客在景区内的行为,保护文物,最大程度的展现了李家大院200余年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相关文化
2010年,电影《李家大院》在李家大院取景拍摄
该影片以李家大院为历史背景,以李道行为历史原型,讲述了男主人公李紫庸和他的英国妻子布兰切的爱情故事,以及李紫庸接手家族企业后,通过采用西式管理方法将李家生意推向鼎盛的故事。
2013年,电视剧《李家大院》在李家大院拍摄。
该影片由国家一级导演张绍林执导拍摄,投资4500万元人民币,以李家大院为历史原型背景,展示了其从民国年间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变迁历程,弘扬了晋商文化和善文化。
所获荣誉
2004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李家大院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李家大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
2013年,李家大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李家大院旅游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03
李家大院.李家大院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6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07-03
李家大院(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06-05
运城李家大院.潮州新闻网.2023-06-07
探访山西李家大院.中国新闻网.2023-06-06
李家大院.李家大院公众号3D导游.2023-06-06
李家大院晋商三蒂莲.浙江汉匠古建.2023-06-06
李家大院 (2010).豆瓣电影.2023-06-06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07-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始建
扩建
损毁
修复
家族发展
由农转商-发展时期
扩大规模-鼎盛时期
生意衰退-没落时期
新发展-复兴时期
景区布局
主要建筑
十二面砖雕影壁
百善影壁
功德堂
自明堂
信薄堂
放赈楼
李氏宗祠
建筑装饰
木雕
石雕
砖雕
铁饰
民俗文化
善文化
晋商文化
重要展览
李氏家族发展史展馆
李氏家族善行善举展览馆
开发保护
相关文化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