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
对成年劳动者进行再教育的一种方式
成人教育是为社会成年劳动者设立的教育事业。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对成年劳动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再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认识能力和劳动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劳动者。成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通过发展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中原地区古代就有成人教育的有关活动,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的教育言论中包含着明确的终身教育思想。确立现代意义“成人教育”术语的时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82年8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设立成人教育司,第一次明确提出“成人教育”名称。中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开始走向繁荣。1992年11月,成人教育学被列入《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成为国家标准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为88057。
成人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学历层次包括成人小学、成人初中、成人高中和成人中专、成人本科等。主要内容包括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从业人员中未受完各级教育者的相应文化和专业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等,也是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
历史沿革
古代成人教育
中国古代的游学教育、养士教育、和书院教育都属于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原地区古代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的游学教育及其教育言论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之后东汉及其郡国的公室养士教育的内容、培养模式和规格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北宋时期的书院教育是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雏形。从宋朝一直到清朝,著名的书院主要有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白泉书院;明朝的大梁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清朝的大梁书院、白泉书院和嵩阳书院等,以及朱熹程颐吕祖谦等书院教育家对中国古代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代成人教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提出普及全民教育的设想,仿照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和三级教育模式建立规范全国的学制系统。全国各地迅速增加的新式学堂为社会发展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与权力相分离的成人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近代知识分子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兴学办学,在农村和社会底层发起识字教育运动、成人扫盲运动、通俗教育运动、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实验和民众教育运动等教育实践,从理念上开辟了中国成人教育的新纪元。1922年,常道直在教育杂志社出版《成人教育论》一书,是中国最早以“成人教育”命名的著作。
新中国的成人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人教育比较薄弱,主要成人教育研究主要通过翻译引进国外成人教育学相关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成人教育逐渐开始学科建设,从实践中总结,在研究体系中逐渐建立系统独立,形成自身的存在特色。
创立阶段(1949年-1977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把成人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在社会上开展扫盲教育、干部教育、职工教育等,成人教育进入经验探索的起步阶段。在针对成人的不同教育类型进行探讨的同时,对成人教育实践进行不断总结,体现出成人教育学初期的实践积累与成果总结。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不足,但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成人教育成果,吸取国外经验。
探索阶段(1978年-1986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的成人教育和学科建设得以重建。198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立成人教育司,第一次明确“成人教育”的名称。这一时期,通过著书、发表期刊论文、翻译等途径,大量引进国外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中国的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相继设立有关研究机构,创办相关的专业刊物,为中国的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初具学科意识(1987年-1991年)
1987年6月23日,国家颁布《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在引进国外成人教育学的同时,中国学者就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促进了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研究领域涉及工农教育、职工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学习、成人教育史、终身教育等,在接轨世界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同时,更加契合中原地区的国情。这一时期已经初具学科意识,尝试对基础理论原理进行分析。王茂荣于1988年所著的《成人教育学基础》涉及的概念界定、基本任务、现实意义、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等研究在中国具有开创性。
成人教育学的兴起(1992年-2001年)
1992年11月,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成人教育学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中国的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初步成型,获得学科建制。有关成人教育学的著作更多,并开始对分支学科进行探索,初步形成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得以建构,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群构架也初步形成,学科研究进一步深入,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的逐渐出现。
成人教育规范阶段(2002-2011年)
2002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重新组建全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委员会,开始就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问题进行专门交流与合作。以此为标志,成人教育学迈向学科建设的新阶段。本阶段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中寻找成人教育学科的独立性;二是摆脱社会学的影响,寻找更高层次的学科定位;三是向社会公共服务延伸,更加凸显学科的社会科学属性;四是成人教育学科族系理论具有更广的延展和融通功能。
成人教育的完善与成熟(2012年之后)
2012年,随着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决策的提出,成人教育学进入完善成熟阶段,并呈现出新的特色。成人教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三个基础上真正定位、稳固。一是成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二是使人成人,使人成长,使人类成熟的价值理念日益突出;三是理论研究完善成熟,四是成人教育学族系渐趋扩展。
成人教育的形式
成人教育的类型分为四大类,也是四种主要的成人教育形式。
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是对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成年人进行识字教育,传授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使接受教育的成年人具备初步的读写和计算能力,具备运用语言文字参与社会交流、从事基本社会活动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文盲的内涵
文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不会读写和计算的成年人都是文盲。随着社会发展,文盲的标准也在提高。缺乏从事基本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文化、技能和常识,不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的成年劳动者也属于现代社会文盲的范畴。
中国扫盲教育成就
1988年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993年8月1日修正)规定,“凡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个人脱盲的标准:农民识字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字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书写简单的应用文等。2016年10月,中国启动“十三五”(2016年-2020年)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弥补残疾人教育发展滞后、发展不均衡的历史“欠账”,有计划、分步骤、多方位组织实施,从源头上遏制新文盲的产生。
1949年至1969年,中国先后开展四次扫盲运动,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文盲数量降至8500万人,文盲率下降至6.72%。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11修正)宣布,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2010年,中国文盲人口降至5465万人,文盲率4.08%,中国成为全球会读写人口最多的国家。
成人学历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成人学历教育发展迅速,办学层次和类型日趋丰富,在成人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各类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等成人教育形式成为成年劳动者获取学历、提高学历的主要途径。
成人学历教育形式
成人学历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成人开展的系统化专业教育,学习者在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后,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包括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校、管理干部学校、远程网络学校等。其学历权威性和全日制学校的学历教育相同。特别是中国的自学考试制度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国内各界的普遍承认。
成人学历教育特点
成人学历教育的学习对象以已经获得初等教育学历的成年人为主,学历内容以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主,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有别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方面需要兼顾学习者正常的社会活动和职业需要;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考虑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在考核方式上考虑学习者的实际能力、知识的应用性等。
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从业人员按照岗位的需求在一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定向培训。主要包括按照岗位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转岗、晋升等资格的培训和根据岗位要求而进行的各种适应性培训,主要任务是提高在职员工的就业能力,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
岗位培训是非学历教育,与其它成人教育相比,具有在职性、专业性、时效性、周期性、全员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在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岗位培训将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自觉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适应本职工作为主要目的的岗位培训成为社会成员的终身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成为岗位培训的主要形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选择岗位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对已经取得一定程度学历的劳动者进行的学历后教育,属于成人教育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形式。既包括专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为了更新知识重新进入高等院校进修学习的过程,也包括不满足已经获得的学历而进行继续学习的成年人。继续教育就承担着学历后教育的职能,如专业硕士进修、博士课程等。在教育形式上,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不同特点,继续教育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业余制的,也可以和岗位培训一样通过网络技术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社会教育
以满足学习者职业活动和专业进修之外的生活目的而开展的成人教育都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社会教育没有明确的功利性目的,学习者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也不是为了获取明确的物质利益,而是一种以丰富自我、满足自身发展、提高自身需要而自觉学习的活动。社会教育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自觉学习的过程。具有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育手段的多样化等特点。社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社会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而学习的科普知识;二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学习的各种休闲娱乐知识;三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自觉学习的家政常识等内容;四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特殊兴趣爱好而学习的有关知识、技巧等。
系统结构基本类型
按教育层次分类,可以纵跨学前教育之后的各个教育阶段,由低到高主要有:扫盲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等。对于非学历成人教育,各层次之间有教学内容深浅之分,没有严格的承接规定。
按成人教育办学主体区分,成人教育有国家举办的,如各级政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设置的成人学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等;有企业举办的,如职工大学、职工技术学院以及企业公司等自己举办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等;有基层社区举办、社团举办、私人举办以及相关主体联合举办等。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则是不要求必须有其他教学因素介入的成人教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大构成要素的分工合作关系,完全以个人自学为主体,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社会助学为补助,构建主体多类、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
按办学形式区分,主要有成人脱产班、夜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刊授大学、网络学院以及各种业余培训班等。
成人教育内容
成人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与人们的各种需要。成人教育以社会需要、成人需要以及二者兼顾的需要为原则,其内容取决于成人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并服务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职业志向型成人教育
职业志向型教育是通过再教育课程、再转换训练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开发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把劳动者的职业水平提高到时代要求的水平,从而适应产业的更新、发展和变化。
学历型成人教育
以获得某种与普通教育学历相当的学历为客观目的而进行的成人教育,涉及从小学一直到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各个层次。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等与普通教育相同或者相近,毕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历与相应级别的普通教育学历相当。
消闲与情趣型成人教育
成年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各方面兴趣和精神需求,以丰富自己的智力和情感生活,在自己生活条件允许下,主动学习或者接受消闲与情趣型的成人教育。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不断增长,成年人会产生更多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为社会生活服务,成为成人教育的一种社会职能。
管理机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1949年11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设社会教育司,1951年,在教育部内设机构充实调整后设工农业余教育司。1952年11月,成立高等教育部和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分别在教育部、高教部、扫盲委下设工农业余教育、工农速成教育和扫盲工作机构。
198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设的工农教育司改称成人教育司,正式确立成人教育管理机构。1998年7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取代成人教育司,承担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以及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管理与宏观指导工作。
中国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部分)
研究成果
国际成人教育
国际上,现代成人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789年,英国诺丁汉诞生立第一所成人学校,1903年英国工人教育协会成立,促进了成人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成人教育研究的开展。1816年,移居英国的美国人托马斯▪波尔(Thomas Pole)出版《成人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书,首次用“成人教育”一词描述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成人学校。1851年,英国人哈德孙(J•W•Hudson)在伦敦发表《成人教育史》,扩展了成人教育的内容和范围。1921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成人教育体系,并开设英国第一个“成人教育文凭”和“成人教育证书”课程,为专门研究成人教育奠定了基础。1922年,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成人教育”课程,推出成人教育合作硕士学位课程。1926年,美国成立成人教育协会(AAAE)。1930年,哥伦比亚大学创建成人教育系,并于1935年授予第一位成人教育博士。1941年,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从事教学、研究与出版工作的成人教育教育研究所,产生以一批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成人教育专著。成人教育学的总体框架逐渐完成,代表作是美国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i Knwles)于1950年出版的《非正规的成人教育》一书,1970年又出版了《现代成人教育实践—成人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的对照》一书,从而构建起了成人教育理论的基本模型。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倡导和推动下,最终形成终身教育的理论,使终身教育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也促进了终身教育理论的日益完善,并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世界各国通过制定或修改教育法规政策,保障终身教育的实施和实现。
参考资料
..2023-06-12
..2023-06-12
新中国70 年成人教育学演进逻辑研究.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23-06-12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2023-06-19
我国启动“十三五”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19
扫盲,一个都不能少.《人民出版社》百家号.2023-06-19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6-13
关于文件有效性的咨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6-1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6-1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19
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古代成人教育
近代成人教育
新中国的成人教育
创立阶段(1949年-1977年)
探索阶段(1978年-1986年)
初具学科意识(1987年-1991年)
成人教育学的兴起(1992年-2001年)
成人教育规范阶段(2002-2011年)
成人教育的完善与成熟(2012年之后)
成人教育的形式
扫盲教育
文盲的内涵
中国扫盲教育成就
成人学历教育
成人学历教育形式
成人学历教育特点
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岗位培训
继续教育
社会教育
系统结构基本类型
成人教育内容
职业志向型成人教育
学历型成人教育
消闲与情趣型成人教育
管理机构设置
中国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部分)
研究成果
国际成人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