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虫(拉丁学名:Apriona swainsoni),是锈色粒肩天牛的幼虫,又称鸟不踏刺虫,属
昆虫纲鞘翅目
天牛。斗米虫主要
寄生豆科云实树的树茎中。斗米虫选择寄生在胸径10厘米以上树木主干或直径8厘米以上的大枝中,斗米虫为隐蔽性生活,本身没有扩散能力。
斗米虫作为锈色粒肩天牛的幼虫,形状为扁圆筒形,黄白色。体长42-60毫米,宽12-15毫米,触角3节。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长方形,其上密布棕色颗粒突起,中部两侧各有1斜向凹纹。胸、腹部两侧各有9个黄棕色椭圆形气门。斗米虫在树木枝干蛀道内越冬,经历三年成蛹,最终演变为
锈色粒肩天牛成虫。
斗米虫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种矿物质和微生物含量均较高的食用昆虫。据中药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斗米虫可入药,药材名云实蛀虫,补益消,主治劳伤,疹毒内陷等疾病。在中国部分地区,当地人
端午节将食斗米虫作为习俗,以强身健体。但斗米虫是云实的主要蛀干害虫,对树木生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威胁,蛀食危害期可达13个月,一般采用物理机械防治、生物化学等方式进行防治。
命名历史
斗米虫为锈色粒肩天牛的幼虫。在中国古代,天牛被称为“蝤”。《
尔雅》中有关于天牛的记载,时名“蠰(nán)或啮桑”。《
本草纲目》详解了天牛名称的来历,称其触角如八字,似
紫龙角,加之有翅能飞,故名“
天牛幼虫”,简称“天牛”。在古代,人们用“一斗米”才换得一条虫,所以叫斗米虫, 在《徐霞客游记》中曾记载过,浙江宁波有此交易,用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12斤米)才能换到斗米虫。《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等书籍中均有关于斗米虫的记载。
此外,斗米虫大多
寄生在一种名为云实树的树干中,云实树大多生长在山坡岩石旁及
灌木丛中,且云实树整个植株都覆盖着一些倒钩刺,甚至连枝、叶轴和花序上也长满钩刺,鸟不会落到树上,因此斗米虫又被称为“鸟不踏刺虫”。
形态特征
斗米虫的卵形状为椭圆形,长径2.0-2.2毫米,短径0.5-0.6毫米,黄白色。斗米虫形状为扁圆筒形,黄白色。体长42-60毫米,宽12-15毫米,触角3节。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长方形,其上密布棕色颗粒突起,中部两侧各有1斜向凹纹。胸、腹部两侧各有9个黄棕色椭圆形气门。斗米虫结蛹后呈纺锤形,体长35-42毫米,黄褐色。翅贴于腹面,达第二腹节;触角贴于体两侧,达后胸部,其端部弯曲。
分布区域
在中国,斗米虫在
河南省、
山东省、
江苏省、安徽省、
福建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湖南省、
湖北省等省份均有分布。其他国家,斗米虫主要分布在越南、
老挝、
印度、缅甸等国家。
生活习性
斗米虫主要
寄生在
豆科云实树的树茎中,也寄生在柳树、国槐、
黄檀木等树的树干中。斗米虫主要选择寄生在胸径10厘米以上树木主干或直径8厘米以上的大枝中,斗米虫寄生环境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其个体间相互吸引,斗米虫为隐蔽性生活,本身没有扩散能力。斗米虫的天敌主要为细菌和真菌,此外还有
花绒坚甲虫、双
革螨、
大斑啄木鸟、
棕腹啄木鸟、
小卷蛾、
线虫等。
生长繁殖
产卵
锈色粒肩天牛
雌性成虫习惯上于夜间21时以后在径粗7厘米以上的枝干上产卵。产卵前,雌虫在树干下部爬行,寻找适宜树皮缝隙,先用口器将缝隙底部咬平,把臀部插入,排出草绿色糊状分泌物,作成“产卵槽”,然后将卵产于槽内,再用草绿色分泌物覆盖于卵上,卵期为12-14天,孵化出的幼虫即为斗米虫。
生长发育
斗米虫寄生于树干中,生长历期为22个月,初孵幼虫自韧皮部垂直蛀入边材,并将粪便排出,悬吊于皮部排粪孔处,在初孵幼虫蛀入5毫米深时,进行横向蛀食,不久又向内蛀食。第一年蛀入木质部深可达0.5-5.5厘米,蛀食木质部表面积为0.3-0.7平方厘米,斗米虫在枝干蛀道内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斗米虫继续向内弯曲蛀食,当蛀至髓心附近后,转而向上蛀食8-15厘米,然后,再向外蛀食2.5-7.0厘米。蛀食木质部的表面积为18-46平方厘米,且粪便越来越粗。第三年4月上旬,斗米虫开始排出木丝,4月中、下旬蛀食到韧皮部后,向外咬羽化孔,这时粪便很少排出树体外,全填塞在树皮下的蛀道内。斗米虫在蛀道内来回活动,用粪便将蛀道上端堵塞,下端咬些长木丝填实,做成长4.8-6厘米、宽1.7-2.4厘米蛹室化蛹。5月上旬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6月上旬,6月中、下旬大量出现成虫。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斗米虫是一种高蛋白、矿物质和微生物含量均较高的食用昆虫。斗米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共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6种人体
必需氨基酸。此外,斗米虫的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对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Fe和Mg的含量最高。另有研究显示斗米虫中存在
葡萄球菌属、
链霉菌属、
不动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等4个具有潜在危害的耐热菌种,故斗米虫最好经80℃以上的高温处理后再食用比较安全。
医疗价值
现代医学实验表明:斗米虫的
蛋白质多为易于消化吸收的球蛋白、清蛋白,抗菌蛋白、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对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效果,同时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是人体抗病菌、抗病毒的生物医药资源。据中药典籍《
中药大辞典》记载,斗米虫可入药,药材名云实蛀虫,补益消疳,主治劳伤,疹毒内陷等疾病。中药典籍《本草纲目》也曾记载云实蛀虫具有消积透疹,舒筋通络,散节,定惊,治毒、
痒疹、癫痈等功效。此外,常食斗米虫还可调节机体生理机能,促进神经心脏活动,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肝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婴幼儿
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老年性疾病等。
繁育
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研究发现,饲养斗米虫的最佳培养温度为26℃,最佳湿度为85%。最佳人工饲料配方为:在基础营养物质配方中添加
维生素c、
纤维素、
山梨酸钾、酵母粉、
大豆粉等物质。此外,斗米虫是咀嚼式口器,要求饲料有一定的粗糙结构,使食料顺利通过消化道。在配制饲料时,尽量使得饲料松散,同时保持饲料的适口性,各配方比例要恰当,保证其发育所需的
蛋白质、
糖类、
维生素等营养成分。2017年,一种有关斗米虫培育方法的专利通过授权,发明人为叶军江,这种斗米虫培育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在云实树周围种植
无花果,由于
天牛幼虫喜欢吃无花果,天然云实树自身
寄生的天牛幼虫或外来引入的天牛幼虫就会在无花果上得以生长,然后天牛幼虫进入云实树,汲取云实树的树汁,生长得到斗米虫。
危害与防治
危害
斗米虫是林木枝干害虫,危害健康木或者衰弱木的枝干或者根部,破坏疏导组织,深入到木质部蛀食,形成不规则孔道,啃食树木的嫩稍树皮,使树势衰弱或死亡。
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
在树干老皮缝内发现绿色卵块后用小刀等利器刺毁卵块或挖出表皮下的斗米虫消灭;也可用铁锤敲击,击破卵粒或斗米虫。
生物防治
斗米虫幼虫时期天敌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大龄斗米虫期天敌有
花绒坚甲虫,天敌鸟类有
大斑啄木鸟、
棕腹啄木鸟,保护和利用啄木鸟常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
选择持效期长的触毒剂和胃毒剂进行枝干喷药,可选取含有
甲胺磷原液的化学药剂、例如
杀螟松药剂。药剂毒杀先用铁丝将虫孔内的粪屑除净,再用裹有脱棉的铁丝蘸敌敌畏乳油等药剂塞入虫孔内,也可用注射器将药被注入虫孔中、用湿泥封堵虫孔。
风俗文化
斗米虫在中国浙江、
江西省、安徽、湖北等地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在中国浙江
台州市,
端午节食用斗米虫,期望达到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的目的,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俗。
相关研究
有关斗米虫的药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步揭示斗米虫具有开发成药用的前景。孙等通过使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等试验方法,发现斗米虫蛋白在体外试验中对
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和小鼠
胃癌细胞(MFC)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且此蛋白还能抑制4T1细胞迁移,诱导促使4T1细胞和MFC细胞的凋亡,更能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提高其吞噬能力,说明斗米虫蛋白在体外具备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免疫调节能力;侯沛颖等通过构建BALB/c-4T1荷瘤小鼠模型,观测试验期内各组荷瘤小鼠体质量及肿瘤生长的变化,发现斗米虫蛋白在体外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对4T1荷瘤小鼠机体和各主要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