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庙镇位于鼎城区西北26公里,地处鼎城、临澧、桃源三县交界处,西抵桃源县盘塘镇、东邻长岭岗乡、南连蔡家岗镇、北靠临澧县太浮镇,
207国道、临岗公路、
石长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全镇1.5万余人,辖12个村、1个居委会,面积58平方公里,水田19717亩,旱地4253亩,主产粮、棉,盛产
油茶、大豆、
柑橘,地下石灰石矿资源丰富。境内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是全区
水泥厂的原料基地,年产
矿石50万吨。境内还有大小企业十余家,是全区工业重镇之一,也是鼎城工业园沿临岗公路辐射发展的方向。
近几年来,全镇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农富民政策,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屡次荣获区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并被授予全省平安乡镇荣誉称号。
龙门洞位于
常德市城区约26公里处的
鼎城区雷公庙镇境内有一个
溶洞,因洞内有“石龙”而得名龙门洞。龙门洞发现久远,据《嘉靖常德符志》载:“府西北六十里有石,空旷如屋。中有石柱,八棱如玉。”
提起雷公庙的龙门,从古至今有龙门洞、仙人桥、仙人屋、燕子洞、“鲤鱼跃龙门”的传奇故事远近闻名,童叟皆知。《常德县志》《常德民间艺术文化》雷公庙《地方教材》等都先后作了有关这些故事的描绘与记载。其间尤以龙门洞的景观最为迷人。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洞中的将军柱、观音堂、舍身潭、半边街、七里丘、小龙口等数十处景点,扑塑迷离,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早在若干年前就被
湖南省旅游局评定为“省二级旅游保护区”。
据介绍,当地一些村民曾打着灯笼火把在洞内探索了一天没有到尽头,但见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内“大厅”中有两根高约10米来、每根需四五个人才能合围的擎天
钟乳石石柱。洞内有一条深浅莫测、流水潺潺的阴河,这条河可能与洞外山坡上一个常年积水的大“天坑”相连。据介绍,有一年大旱,村民同时用了七八台抽水机从大“天坑”内往外抽水抗旱,抽了一个月,坑内水位始终没有降低。
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略呈酸性的水去溶蚀石灰岩,使岩石形成洞穴。洞顶上有很多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断渗出来,水分蒸发掉后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质沉淀。一滴、两滴、三滴……水不断出现,又不断地挥发,洞顶上的石灰质俞积越多,便生成一个乳头——这就是
钟乳石的“胚胎”。以后,乳头外面又包上一层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形成能达到好几米的钟乳石。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便形成了底盘大、身体比较稳健,高度能达到30米的
石笋。往下长的钟乳石,有时候也会和往上长的石笋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石柱。据专家测算,石笋的生长速度大约是一万年可增高0.6——1.2米,而钟乳石的生长速度就更慢了,仅为石笋的1/5。可见,
溶洞及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这是
钟乳石和石笋显得珍贵的原因。
龙门溶洞是迄今为止
常德市城郊唯一发现的溶洞。它北邻面积达千亩、水面碧绿的龙门水库,洞口旁的山坡有一直未干涸的大“天坑”,有被称“仙人屋”的大石洞,有被称“仙人桥”的天成石桥,有一堵鬼斧神工、怪石嶙峋的石墙,有生长在岩石缝中的大树,有百年老樟树,还有一座“仙龙庙”。山上的石头表面与众不同呈现波纹、蜂窝状,山上的植物葱葱郁郁,丛林中鸟语花香。这里的风景可谓溪谷盘环,山清水秀,奇洞幽深。
207国道临岗公路穿境而过,龙门溶洞据
常德市城区约半个小时车程。城郊的位置、便捷的交通、珍贵的
钟乳石和石笋,使龙门溶洞本应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常德市旅游线上的一个精品景点。
桃源县,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域内生活着以
汉族为主以及
回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满族、
侗族、
壮族、
瑶族等13个民族,人口97.6万(农业人口82.93万,非农业人口14.62万)人,180余个姓氏在这块“仙源乐土”上休养生息,和睦相处。桃源地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县西与
怀化市的
沅陵县、
张家界市的
慈利县、
永定区交界,东与
常德市的
临澧县、
鼎城区接壤,北枕
石门县,南抵
益阳市的
安化县。
常德位于
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
云贵高原门户"。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
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常德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