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Dune)是美国作家
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所创作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于1965年出版。“《沙丘》系列”共六部,分别为:《沙丘》,《沙丘救世主》,《
沙丘之子》,《
沙丘神帝》,《沙丘异端》,《圣殿沙丘》。其中前三部被称为“《沙丘》三部曲”,后三部被称为“第二个《沙丘》三部曲”。
作为“《沙丘》系列”的第一部,《沙丘》的主要故事情节最初通过三大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得以展开,皇帝沙丹四世视厄崔迪公爵为其王位的威胁,因为厄崔迪公爵在立法议会的帝国贵族中很受欢迎并且具备独特的领袖魅力。所以皇帝决定消灭厄崔迪家族,但是他不能冒险公开单独攻击某个家族,因此,他转而利用厄崔迪家族和哈科南家族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世仇作为他的攻击的伪装,通过厄拉科斯给了哈科南男爵一个消灭其对手的机会:皇帝赋予厄崔迪家族管理禁忌的沙漠行星厄拉科斯(也称“沙丘”)的权利,那是香料美兰极的唯一产地。这种香料在强大的空间航行公会的运作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对姐妹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厄拉科斯控制权的替换创造了哈科南和厄崔迪冲突的前提,冲突之下,厄崔迪公爵被暗杀,但公爵的儿子保罗和公爵的妻子洁西卡逃入沙漠深处,加入了一帮当地弗雷曼人,在洁西卡的能力和保罗不断增长的技能的帮助下,保罗成为Muad'Dib(Mahdi,来源于
阿拉伯人某个领袖及先知的名字),将几百万弗力曼人统一起来的政教合一的领袖。最后,保罗攫取了厄拉科斯和香料的控制权,在帝国皇帝面前和哈科南男爵单挑为其家族复仇,并迫使皇帝退位,保罗加冕为阿崔迪王朝的首位皇帝。
《沙丘》一经面世便取得了空前的好评,作品中的自然主题和科技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思考,并且
弗兰克·赫伯特在其中创造的独特语言以及鲜明的政治性也同样吸引读者的阅读。而后,《沙丘》获得了1965年度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与
罗杰·泽拉兹尼的《
不朽》一起获得1966年的
雨果奖,并且分别于1975年、1987年和1998年三次荣登《轨迹》杂志评选的“经典最佳长篇”榜首。《沙丘》于2021年被
丹尼斯·维伦纽瓦拍摄为电影,并获得多个奖项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从
美国科幻文学学术史出发,去回溯美国科幻小说对“人”的审视和书写,可以发现其逐渐从纯粹地维护人类主体性转向反思批判
人类中心主义的创作趋势。批判性的后人文主义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6年,在《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一书中,
米歇尔·福柯指出:“人类只不过是近代的发明,而且正在接近它的终点。”就此暗示了经典人文主义建构的主体面临着终结的可能性。
而将我们带入后人类境况的不仅是20世纪末得以发展而后日益成熟的一系列科技手段,还有科幻叙事营造的后人类想象。科幻叙事集科学元素和幻想成分于一身,与后人类想象紧密结合,未来社会中现代技术的表征及其与人类的缠绕、对非人领域的聚焦都被囊括在科幻文学探讨的范畴以内。“科幻母题营造的叙事情境,可被视作一种对后人类境况下社会焦虑及集体幻想的转换,它是人们想象未来之时那种焦虑与希望并存的社会心态的投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美国凭借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引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核能、空间技术和
信息技术的发明不仅带来了萦绕社会的进步氛围,同样还有人类面对无法控制的强大科技力量时产生的茫然和恐慌心理,对于不断加剧的环境和生物问题的关注。
从坎贝尔式的、偏重科学元素的硬科幻,转向60年代表现风格多样化的新浪潮科幻,美国科幻小说家愈发重视挖掘后工业社会的人类生存境况,从复杂的社会空间中审视和书写“人”的存在,渴求在现实与虚构交相映衬的文本中探寻人的主体性问题。就像布拉伊多蒂提到后人类时所讲:“后人类状况……提供一种思维方式思考关于我们自己是谁、我们的政治体制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与地球上其他生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书于这一时期的《沙丘》同时具备了科幻新浪潮与后人类想象的精神特质,它以宏大的银河系为幕布,在百科全书式的细节中展显新技术条件下社会多方面的变化。
个人背景
1920年10月08日,
弗兰克·赫伯特出生于美国
华盛顿州的西部港口城市
塔科马,他从小热爱阅读科幻、冒险故事,立志成为一名作家。1939年,十九岁的弗兰克在《格伦达之星报》就职,得到了第一份工作。1940年,弗兰克回到塞勒姆在《俄勒冈政治家报》从事以摄影师工作为主的一系列事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兰克在美国海军修建营作为摄影师服役6个月,随后因病退伍。战后,赫伯特进入
华盛顿大学读书。1946年,他在一堂写作课上遇见了贝弗莉·斯图亚特,1946年6月20日,弗兰克和贝弗莉在
华盛顿州西雅图结婚。1959年
弗兰克·赫伯特得以腾出手来,潜心创造他的“沙丘
宇宙”(Dune universe)。他能够把自己投入到他的写作生涯,因为妻子开始从事一份百货店广告文案的全职工作,整个60年代她都负担着整个家庭的生计。赫伯特后来曾透露说,他本来只是要为一本杂志写一篇关于
俄勒冈州弗罗伦萨市的俄勒冈沙丘(Oregon Dunes)的文章,但后来他逐渐在研究沙丘的过程中“ 走火入魔”,并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尽管这篇真正关于沙丘的文章从未完成,但却成了
弗兰克·赫伯特创作《沙丘》的契机。1963年至1964年,伴随着《沙丘世界》在《
惊奇故事》上的连载,赫伯特开始以一名高水平作家的身份崭露头角。紧接着,他又在1965年发表了《沙丘的先知》。同年,这两部连载小说被合并成了单行本,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沙丘》。赫伯特是美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科幻巨匠,是与阿西莫夫并肩的大师。他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同
约翰·托尔金在
奇幻中的地位一样,无人可以动摇,他也是首位普及“生态学”和“系统思想”的科幻作家,展现了科幻作家如何赋予科幻小说以思想。
人物角色
厄崔迪家族
厄崔迪公爵
身为贵族领袖,雷托公爵对人民尽忠职守,对家人关爱呵护;作为厄崔迪家族的首领,他宽厚仁慈、秉公任直、英勇无畏,深受人民爱戴。他的使命是要给岌岌可危的沙丘星球带来和平。出于家族的责任,没有和自己的真爱杰西卡结婚。
杰西卡
是厄崔迪公爵真爱之人,但名义上没有结婚。杰西卡夫人和她深爱的雷托公爵共同担负起了对厄崔迪家族的领导,并且和他们的儿子保罗·厄崔迪之间形成了不可断裂的纽带。作为神秘的姐妹会成员之一,她是身体和心灵的控制大师,可以将语言化作一种“音控力”的武器,从而让威胁她家人的敌人屈服。
保罗
作为厄崔迪家族伟大的公爵之子和继承人,年轻的保罗一生都在为实现家族的荣耀而准备着。他时常梦到一位神秘少女和既定未来的图景。首次召唤之下,保罗离开了儿时的故乡,前往未知
宇宙中最危险的星球厄拉科斯,开始新的生活、完成新的使命。
弗雷曼人
斯第尔格
作为沙漠中的领袖,斯第尔格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子民,即沙丘星球沙漠的守护者——弗雷曼人的生命和文化。他被视为无穷智慧的拥有者、
荒漠沙丘的共生者,是把最危险的星球变成自己家园的最原始幸存者。后折服于保罗的
人格魅力,被收入其麾下。
契妮
契妮出生在沙丘星球,由弗雷曼人养育长大,被荒野塑造成了一名自信且危险的战士。她不顾一切守卫她深爱的人民,勇于对抗一切企图将她所在的美丽自然世界置于险境的异星人。她是保罗的真爱之人,但和父辈的悲剧一样,保罗的婚姻也不能自主,出于巩固权利的目的,保罗和契妮没有结婚。
哈克南家族
哈克南男爵
厄崔迪公爵的死敌,是贪婪和暴政的化身,一股恶毒的势力,一心将残暴进行到底。哈克南男爵像幽灵般滑行于空气中,是一个不受重力控制的恶魔。哈克南男爵及其家族善用恐惧统治人民,决意开采沙丘的自然资源,而不顾这一切给人民带来的代价。哈克南公爵想要取代皇帝,后在战争中被保罗杀死。
内容情节
第一卷:沙丘
皇帝沙丹四世依靠古老的帝制统治着整个
星系帝国,与之相对的还有两股强大的势力,分别是垄断太空运输业的宇航工会和分布在星系中的各个家族。在诸位贵族中,皇帝最忌惮厄崔迪公爵,所以皇帝决定将他分封到边远的厄拉科斯,并将其致于死地。厄崔迪公爵来到厄拉科斯,占据这里多年、掠夺香料并聚集大量财富的哈克南男爵不愿让出巨额利益,何况他与厄崔迪公爵有着血海深仇。于是男爵于黑暗中铸造阴谋的利剑,准备向还没站稳脚跟的公爵发难。另一方面,在卡拉丹,保罗的母亲杰西卡,让同为姐妹会成员的圣母老妪为她的儿子做了戈姆刺筛选测试。在保罗通过测试后,老妪认为保罗可能就是她们要寻找的魁萨茨.哈德拉克(Kwisatz Haderach——拥有极强预知能力的超人救世主)。在搬离卡拉丹之前,保罗分别和他的老师兼伙伴哥尼.哈莱克,一位喜欢弹巴厘琴的剑客,学习了剑术;和他家族的岳医生谈到了厄拉科斯的弗雷曼人、沙虫等各种奇闻;和他的父亲厄崔迪公爵,谈到了敌对力量和厄拉科斯的危险。而在杰第主星,哈克南男爵和他的侄子菲得.罗萨,展开了一场机密谈话。谈话的内容围绕着针对厄崔迪的阴谋、哈克南和皇帝的秘密约定、以及背叛者岳医生。
保罗通过协助父亲处理事务得以快速成长,厄崔迪公爵在沙丘星球上救助被巨大的地居生物
沙虫所袭击的采料场工人,其部下哈莱克与外交官邓肯等慢慢深入了解厄拉科斯的土著居民弗雷曼人,希望能与之合作共抗哈克南人。而后弗雷曼首领斯蒂尔格以吐口水的独特方式和厄崔迪公爵建立了契约,皇家生态科学家凯恩斯在见证了公爵以人为本的作风后转变了自己的立场。哈克南男爵突袭厄崔迪公爵的那天晚上,皇帝的
卫队“萨多卡”配合哈克南军队围攻公爵。而公爵府的岳医生因为自己的妻子被哈克南男爵绑架致死,所以想杀死哈克南男爵为他的妻子报仇,通过牙齿放
毒气的手段将雷拖公爵做成了一个木马,但是岳医生的计策没有成功,只杀死了男爵的手下,最后岳医生放走了杰西卡和保罗。公爵遗孀杰西卡携保罗逃亡沙漠,保罗之后得悉自己的母亲实际上是男爵之女,后来保罗成为穆阿迪布——弗雷曼人传说中的先知救世主,在踏上集结父亲旧部的路上,寻找复仇时机。
第二卷:穆阿迪布
在第二卷开头就交代了主角和反派的关系,杰西卡是哈克南男爵的私生女,而保罗是男爵的外孙。他们在沙海中躲藏来自父亲和外公的追杀,一切只是为了明日的生活,幸运的是厄崔迪的家臣艾达荷找到并将他们带到了弗雷曼人的地堡。在地堡中,保罗许诺给厄拉科斯一个美好的未来、到处都有水,最终成功说服了凯恩斯。凯恩斯帮助年轻的公爵逃离到大漠的深处,但是自己被哈克南人俘虏并最终死在沙漠中。保罗借着沙漠风暴的掩护远走,让哈克南人误认为他们母子已经死于非命。与此同时,哈克南男爵在消灭厄崔迪的势力后,让他的侄子拉班接手厄拉科斯并加紧搜刮以便偿还军费。男爵计划让他的另一个侄子菲得.罗萨继承自己的爵位并最终成为皇帝,罗萨在竞技场的表现也为他在杰第主星赢得了足够的声望。
保罗和母亲杰西卡来到弗雷曼人的领地,保罗与母亲说服部落首领斯第尔格并留了下来,之后保罗在决斗中杀死了一名不服气的弗雷曼战士,在部落考验与仪式完成后,保罗众望所归地成为穆阿迪布先知和萨亚迪娜圣母。后来保罗娶了契尼,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与此同时,哈克南男爵看中的继承人菲德-罗萨也逐渐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并且为实现其野心而步步为营。另外,哈克南男爵与帝国使者芬伦伯爵在谈话中暴露了双方的不信任。哈克南人妄图取代皇帝,而皇帝也时刻提防男爵。
第三卷:先知
菲德-罗萨与男爵争夺权利,哈克南家族内部开始自相残害,侄子要暗杀叔叔未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罗萨未来继位,不伤害男爵。而厄拉科斯的新统治者哈克南人拉班横征暴敛,屠戮弗雷曼人。帕迪沙皇帝的萨多卡军团也虎视眈,矛盾一触即发。与此同时,保罗在成为弗雷曼人领导者的同时也学会了驾驭沙虫的技能,威望如日中天。按照弗雷曼的习俗,保罗需要和弗雷曼人进行决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他和斯蒂尔格决斗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了。但是保罗以部落利益至上为理由拒绝自相残杀,并在大会上成功让斯蒂尔格效忠于自己。之后保罗在沙漠中收复了沦为走私徒的父亲旧部——哥尼•哈莱特,弗雷曼各部聚集在保罗麾下,沙丘中响应的力量将掀起一场巨大变革。
皇帝联合各方势力御驾亲征厄拉科斯,而保罗带领着弗雷曼人,借助一场史无前例的沙尘暴彻底摧毁的帝国的舰队,哈克南男爵被保罗的妹妹厄莉娅刺杀,弗雷曼部落大获全胜。保罗以毁灭香料相威胁,并且在决斗中杀死了菲德-罗萨。战斗结束后,保罗为登上皇位、平息各方纷争,正式迎娶了帝国公主伊勒琅。
主题思想
自然主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生态环境呈现出越来越恶劣的态势,自然灾害、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出现已经开始给人类的生存和
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二者间的关系。沙丘系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创作。而沙丘系列故事的创作契机来源于
弗兰克·赫伯特早年的工作身份,正如在1981年7月的一次采访中,他这样提到:“我做了多年的新闻工作者,以此保持自己的写作习惯。”20世纪50年代末,在撰写一篇关于俄勒冈流沙治理的杂志文章时,赫伯特掌握了大量“沙丘”研究的资料,由此成为小说创作的灵感。在“
沙丘三部曲”中,弗兰克·赫伯特通过对沙丘星生态变革进程的描绘重塑了传统主体观。沙丘星地平面下生存着一种庞大生物——沙虫。沙丘星虽然植被稀少,生活在
荒漠深处的沙虫却可以代替植物的光合作用来产生人类生存所需要的
氧气。因此,沙虫的存在对于星球的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罗·厄崔迪从卡拉丹来到沙丘星之后,开启了大刀阔斧的生态改革,希望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沙丘保存充足的水源和大范围覆盖的绿植。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沙丘上的水源和绿植日益丰富起来。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宜人”,沙虫的数量却在急剧减少,作为
宇宙中最有力的
硬通货——香料美琅脂的产量也大幅下降,威胁着星球的经济和政治稳定,背后的原因正是过于充足的水源导致了沙虫的死亡。
罗尔斯顿认为,自然具有独立于人类的“系统价值”,也就是创造生命的价值。“自然界的价值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创造出有利于有机体的差异,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变得更加美丽、多样化、和谐、复杂。”关于沙丘生态变革的故事发展脉络从反面展现了
弗兰克·赫伯特的生态学和系统论思想:人类并非
宇宙中唯一存在的价值主体,科技加身的人类不仅要承认自身的价值,也要承认人类所置身其中的自然的价值。
科技主题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与
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新发展使得这条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科技的发展无一不在消解传统
人文主义所秉持的关于“人”的本质概念,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赛博格”概念的提出。在《沙丘》中,作者赫伯特创造了鲜活的赛博格群像,这些赛博格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在第一种形态中,机器(设备)并没有直接被植入人体,只是与人体简单结合组成一个“临时的赛博格”,作为人类感知能力的增强和延伸,且人可以选择随时使用或终止这种设备。比如哈克南男爵所使用的“便捷式
浮空器”就属于第一阶段的赛博格:“他穿着黑色长袍,衣服的皱褶下有一些细微的隆起,可以看出他身上装着便携式浮空器,托着那身肥肉。他的体重可能达两百公斤,但他那双腿却只能承受五十公斤的重量。”第二种形态的赛博格表现为机器和有机体的结合更加紧密,成为有机体在极端环境中存活的必要条件,沙丘星上配备了“
蒸馏服”,第三种形态的赛博格是一种触及心智的赛博格,技术和大脑神经系统相结合,从而对人的心智、情感进行调节。在沙丘系列故事中,存在复活死者的先进技术,通过保存死者的遗体,对死者的记忆进行复制,甚至是创建和修改,“重生”的人被称为“死灵”。
而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对人与机器结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焦虑,担忧人类身份可能受到科技的威胁,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在《沙丘》的开篇便设定了人工智能被生产领域禁止的故事背景:很久以前,想要获得自由的人类将思维赋予了机器,最终导致其他人凭借机器奴役他们。因此在芭特勒圣战中,人类奋起反抗,毁灭了人工智能。而且,《沙丘世界》中可以进行人体增强和心智改造的各项科技也并非完美无缺、一劳永逸。在
弗兰克·赫伯特的笔下,肥胖者失去了
浮空器就只能是行动不便的废人,
蒸馏服穿在身上也不是很舒适。由此可见,弗兰克·赫伯特在作品中描绘的三种赛博格形态都体现了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传递出对这个问题的忧思,从赛博格后人类出发批判了长期以来将科技用作实现人类利益最大化工具的西方
理性主义。
艺术特色
创造性的语言
弗兰克·赫伯特的儿子布莱恩·赫伯特在《沙丘》的一篇后记中指出:《沙丘》中的词汇与名字来源于多种语言,包括
纳瓦霍语、拉丁语、恰科博萨语(
高加索地区的一种语言)、阿兹特克的纳瓦特尔语方言、
希腊语、
波斯语、东印度语、
俄语、土耳其语、
芬兰语、
古英语,当然还有
阿拉伯语。通过阅读《沙丘》原著,我们可以发现大量混杂的词语,比如厄崔迪家族世代居住的海洋星球名叫:Caladan,他们后来搬迁到
行星叫做:Arrakis,而与帝国相对的宇航工会的名称为:Spacing Guild。
二元的对立与消解
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二元对立的现实生活中单向压迫与剥削的写照,某个二元对立的打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觉醒与挣扎,但一旦实现,则会带来新的平衡与秩序。弗兰克在《沙丘》中通过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来架构他的沙丘宇宙,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厄拉科斯星球的恶劣自然环境显然是对立的。在这样的情节设置下,人同时可以改造自然,但当保罗试图逆转厄拉科斯星球的恶劣自然环境使其适合人类生存,并成功寻找到丰富的水资源的时候,又对沙丘特殊环境下生成的产物:香料产生了破坏,而香料则是厄拉科斯星球最重要的财富。其次是男性与女性的对立:保罗与母亲杰西卡夫人、保罗与契尼以及保罗与公主的故事贯穿整部小说。但小说中女性的光辉似乎被保罗的严密的计算能力、强大的格斗技术以及准确的预知能力所逐渐掩盖。
弗兰克·赫伯特有意在作品中弱化两者的冲突,但在《沙丘》中男性与女性的对立实际上并未得到消解,女性仍处于弱势的地位,杰西卡夫人明明是公爵最爱的人,但一生都无法和其结婚,伊勒琅贵为公主,却仍需要争取自己的权益,女性权利让步与
父权制、夫权、政治利益,显然,弗兰克想让读者思考当下社会中的男女平等问题。
鲜明的政治性
赫伯特在小说中一般都会涉及到的涉及到政治的一些关键主题,比如说: 对于领导权的关注。在《沙丘》中体现为厄崔迪家族权力的更替以及部下的力量,保罗在父亲死后,开始在沙漠中重新发展自己的势力,并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夺得了帝国的王权,但在后期保罗找不到发展的出路,自愿流放到了沙漠之中。同时,在其后期作品中,即《
沙丘2:沙丘救世主》与《沙丘异端》中,
弗兰克·赫伯特对于这个问题继续深入,并开始关注人类容易盲目跟随拥有超凡
人格魅力的领袖的倾向,并且钻研了官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各种优缺点。
作品影响
《沙丘》一经问世便获得好评如潮,被各国引进出版,至今已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总销量远超1200万册。在中国,《沙丘》有
文楚安、焦小婷、顾备(台湾版本)、潘振华 等人的译本。
《沙丘》入选了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等多项榜单,并获得了1965年度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与
罗杰·泽拉兹尼的《不朽》一起获得1966年的
雨果奖,并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沙丘》启发了之后的无数科幻电影与小说,比如:《
异形》《星球大战》《
冰与火之歌》等等。在无数的作品中,你都能看到《沙丘》的影子,这同时也是《沙丘》经久不衰的原因。而作品中的怪兽沙虫也成为了经典形象,出现在之后的众多作品及影视剧中。《沙丘》也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以及改编成同名游戏。
作品意义
在整个科幻小说史的脉络中,《沙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建构的意义,二是思想深度的意义。在科幻或者
奇幻艺术创作领域,建构一个全新的想象世界是几乎所有具有野心的创作者拒绝不了的诱惑。很多时候,世界建构或者通俗地解释为“世界观设定”——是科幻创作的前置工作,要先于人物、情节、主题等其它要素。《沙丘》系列和《魔戒》系列并称为科幻和奇幻领域“世界建构”方面的两座丰碑和标杆。《魔戒》的成功也让“第二世界”和“世界建构”成了奇幻(特别是史诗奇幻)创作的标配,后世的作者要是出书的时候没有附上地图、年表、人物谱系、人工语言等元素,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写史诗奇幻的。而在《沙丘》的正文结束后,作者也在之后对于地图进行了注释。《沙丘》建构了厄拉科斯星球即沙丘世界。这个世界环境恶劣,严重缺水,沙暴肆虐,还有神出鬼没的
疣吻沙蚕。而沙丘中埋藏的香料又为
宇宙各方势力窥视。作者完整描绘了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并以此为基点,事无巨细地创造了弗雷曼人的语言、宗教、文化、风俗、科技、社会等等方面。《沙丘》小说第一部四十多万字,一半的篇幅是在描述、解释各种设定,而不是用于叙述和推动剧情。对于后来的一系列科幻创作都具有启发意义:比如《
阿凡达》,《
冰与火之歌》等等。
在思想深度方面,《沙丘》里面蕴含着
政治学、
经济学、
宗教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学科思想,而且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浅显涉及,而是有着成熟的、成体系的引用。比较核心的思想就是《沙丘》体现出的生态哲学,这正好对应了20世纪60年代生态主义在西方思想界的兴起,也是赫伯特考察俄勒冈沙漠化环境后的思考。也正是这种思想深度,令《沙丘》可以穿越时空,甚至与我们当下现实中对于生态问题的思考成为互文。并且在《沙丘》中,作者在设定上彻底抹去了人工智能的存在。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赫伯特在《沙丘》中设定了“巴特勒圣战”这个重要事件,经过几百年战争人类摧毁了觉醒的思考机器,把科技发展的方向朝内转,着重于自身力量的开发。但同时,在作品中的很多人物的生活也无法离不开科技产品,比如哈克南男爵的飞行器。在思想深层暗含矛盾的两个方面,体现者赫伯特对于当下科技发展的担忧与思考,而这一主题也体现在后来的很多作品当中,比如《
异形》等等。
作品评价
亚当·罗伯特评价:“《沙丘》是能与《异乡异客》媲美的、那十年里最重要的科幻小说,甚至这二者中《沙丘》可能更负盛名,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沙丘》“全面透辟的文化意旨和沙丘超文本的创作”。
美国著名《沙丘》研究专家卡拉·肯尼迪博士认为:“在《沙丘》中,赫伯特展示了复杂交错的和带有三维视角的多层世界,并将其轻松地融入科幻小说之中。在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和哲学背景和影响。”
《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评价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
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认为《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同
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衍生作品
2021年,《沙丘》被
丹尼斯·维伦纽瓦拍为电影,
弗兰克·赫伯特在其中担任编剧,电影《沙丘》于10月22日在美国上映,后在
英国、中国等30多个国家上映,截至2022年10月22日,电影《沙丘》全球票房401,847,900美元。并且凭借出色的叙事和高超的视听语言手法获得
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的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等10个奖项和提名,
第79届金球奖、第75届
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多个奖项的多个提名和奖项。
“《沙丘》系列”
参考资料
书评.https://book.douban.com/.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