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又称北京友谊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北京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首任院长为朱仲丽,现任院长为
张澍田。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72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原名为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是
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1957年3月,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中国政府,1970年,周总理亲自命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共有临床医技科室43个,消化和泌尿系统疾病诊治,肝、肾移植,
热带病和
寄生昆虫诊治、中西医结合以及临床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是医院的专业特色。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专科8个,医院
消化内科、普外科在全市重点专科排名中位列第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有西城院区、通州院区、顺义院区(在建)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门诊部“三区一部”,共有职工470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14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0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及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84人。医院共开放床位2306张,年门诊量31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9.15万人次。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门诊、住院异地医保持卡结算服务,也是全国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及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有博士点27个,硕士点32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7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临床质控中心5个,北京市转化中心1个,拥有5个研究所,还拥有支撑临床研究发展的平台。医院与海外院校长期保持学术交流合作,接待国际专家学者短期交流以及留学生来院参观见习。
历史沿革
创建与更名
1952年6月19日,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正式成立,原址位于
西城区德胜门内甘水桥,由苏联政庭和苏联红十字会援建,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医院。成立初期,医院分设内科、外科神经科、等科室,配有化验室和药房,并具备最新式的外科手术器械、X光间接摄影机、电疗等先进医疗设备。
1953年12月19日,西城区永安路院址落成,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院名“苏联红十字医院”。
1957年3月12日,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中国,周恩来总理来院参加移交仪式。
为纪念
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1957年3月21日医院更名为“北京中苏友谊医院。
1970年,周总理亲自为医院命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不断发展
1957年5月中国热带医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钟惠澜在北京友谊医院成立了热带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78年3月17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成立,实行院所合一管理体制。钟惠澜出任首任所长。
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北京市皮肤病专家会诊中心于2002年5月15日设在北京友谊医院。
2003年9月10日,由北京市友谊医院
消化内科张澍田教授联合普外科
张忠涛教授、肝病中心
贾继东教授成立的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在北京友谊医院正式拌牌。这是中国首家多学科联合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
2014年10月,医院获批成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牵头成立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
2016年4月8日,
平谷区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与北京友谊医院正式签订协议委托北京友谊医院管理平谷区医院,率先实践“区办市管”模式。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院区)于2018年12月22日开诊,是落实中国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个重点医疗项目,也是
通州区首个三甲综合医院。
抗击疫情
2003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被确定为全市5家预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型件
肺炎的哨点医院,2003年3月28日,急诊接诊医院第一例“非典”患者。此后两个月内,医院先后选派三批医疗队员前往
胸科医院抗击“非典”。
2014年8月15日,由北京友谊医院19人组成的中国第24批援
几内亚医疗队首批10名队员和援几公共卫生专家组一同启程前往
西非国家几内亚此时,西非三国爆发了严重的
2018年埃博拉疫情,
中国援外医疗队成为国际上唯一一支整建制支援几内亚的医疗队。
2020年3月31日,北京友谊医院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来自呼吸内科、感染内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13位医护人员在武汉抗疫一线战65天,随北京市援鄂医疗队接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三个
病区150张床,累计救治患者345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占88%。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形成了西城院区、通州院区、顺义院区(在建)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门诊部“三区一部”新发展格局。
医院共有临床医技科室43个。消化和泌尿系统疾病诊治,肝、肾移植,
热带病和寄生虫诊治、中西医结合以及临床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是医院的专业特色。2014年10月,医院获批成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牵头成立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专科8个,博士点27个,硕士点32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7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临床质控中心5个,北京市转化中心1个,还拥有支撑临床研究发展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首批示范研究型病房、北京临床研究质促中心、ISO9001认证生物样本库、多中心互认医学伦理平台等。
医院有职工470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14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0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及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84人。医院共开放床位2306张,年门诊量31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9.15万人次。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已开通门诊、住院异地医保持卡结算服务,也是全国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及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
医院放射科拥有
佳能Aquilion ONE TSX-301C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320排CT)、GE SIGNA Pioneer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 3.0T )、GE Senographe Essential数字化乳腺诊断X线机,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CLV-290SL内镜系统,手术室拥有Lumenis Pulse 100H激光碎石机、奥林巴斯3D腹腔镜、
飞利浦UNIQ FD20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大C)等先进设备。
西城院区
西城院区位于北京市
西城区永安路95号,配备众多影像设备,主要影像设备有MR 仪(含 5 台高端 3T设备),CT 仪(含 4台高端 256排以上MDCT设备),DSA 系统, DR 系统(含 8台移动床旁 DR)、重建
工作站和 PACS 影像诊断工作站。
通州院区
通州院区位于
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开设内科、外科、
小儿科、急诊、放射、检验等临床医技科室,所涉及科室与西城院区同步。通州院区总床位规划1050张,一期800张床位已开放。通州院区2019年接诊患者71万余人次,日门诊量最高3700人次,专家号占比为39.22%,门诊预约挂号率为81.18%,预约候诊时间精确到0.5小时。门诊外埠患者比例为30.8%,主要来自
河北省、
黑龙江省、
山东省等地。医院为部分
基层医院开通了CT、MRI等大型设备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绿色通道,承接区属医院高危孕产妇转诊,应邀参加危重病人会诊。
顺义院区
顺义院区位于北京市
顺义区后沙峪镇,东至
天北路,西至裕泰路,南到友谊新街,北邻
机场北线高速,总建筑面积24174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科研、教学等功能用房及配套设施用房,同步实施道路、绿化等室外工程和市政工程建设。顺义院区编制床位1500张,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床位1000张。顺义院区建设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竣工投入使用,按照设计规模可实现日均门急诊量6000人次左右。
科室设置
重点专科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专科8个,分别为普通外科、
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病理科、老年病科、地方病科(
热带病科)及临床护理。
普通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认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认定)”,“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委员单位”,包括肝胆胰外科、肝脏移植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消化系肿瘤综合治疗5个亚专科。科室有开放床位150余张,年门急诊量13余万人次,年手术量6500余台,平均住院日5.9天。
在“微创外科技术的创新与综合应用”以及“终末期
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在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内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技术、全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技术、手术治疗肥胖及
2型糖尿病、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肝脏移植技术等方面有优势。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以
食管、胃肠及肝胆
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2003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肝病及普外科联合成立了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该中心除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断和治疗为特色外,还突出了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手术及腹腔镜治疗、少见和疑难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多学科系统综合治疗、肝移植及术后
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单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淑文教授传承工作室挂靠单位,主要收治严重感染、外科术后、心肺复苏术后等各种病因所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科室开展血流
动力学、舌下微循环、床旁血液净化等多项监测与支持技术,其抢救成功率80%以上。
检验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实验室,是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组所在地。定编工作人员6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博士生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7人。实验室使用面积1500余平方米。
临床检验中心设有临床检验实验室、血液学检验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生化检验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开展的免疫电泳检测,血液室开展的染色体分型,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的难辨梭菌毒素检测、肠道菌群分析等项目在北京市临床检测项目中均具特色。
病理科
病理科承担着医、教、研三方面工作,在医疗上主要完成临床病理诊断(包括外检、细胞学和尸体解剖)。病理科有工作人员22名,
主任医师(教授)2人,
副主任医师4人,
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技术人员10人,每年完成18000多例外检,50000例细胞学,
淋巴瘤会诊病例每年达到1000多例。
病理科在淋巴瘤诊断、
妇科学病理诊断、泌尿
生殖系统病理诊断、
热带病病理诊断、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具有比较高的影响力。
老年病科
科室旨在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发现与老年相关的疾病和问题,为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医疗、康复、护理计划,最大程度的维持和恢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老年综合评估是多维度评估的诊疗过程,通过评估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功能状态、认知情况、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明确
治疗目标,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和照护计划。除老年综合评估外,老年综合门诊还可提供老年综合征管理服务。
热带病科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也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热带医学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首任所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热带病专家、北京友谊医院首任院长钟惠澜教授。科室负责各种
寄生虫病、
麻风病、某些病毒性疾病的诊治,如
疟疾、
肺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脑囊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经验丰富的热带病专家、临床医师出诊。科室开设了麻风病专家门诊。
护理门诊
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门诊设置
助产专科护理,造口、失禁专科护理,伤口护理、母乳喂养护理、腹膜透析护理、血液净化护理、心血管慢病护理、
脑血管病护理、肿瘤健康咨询、老年居家护理、
老年糖尿病健康咨询、静脉管路维护。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教育
关联院校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学校和
附属医院有教师6651人,其中有院士5人;教授1020人,副教授1627人;博士生导师1115人,硕士生导师1511人。学校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22所临床医学院,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9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2000年11月9日,“
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北京友谊医院揭牌,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研究生培养教学任务及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规范化培训
2002年10月31日,北京友道医院获批成为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培训改革试点单位”。该医院已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7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立基地4个。
科研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以
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是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挂靠单位、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科多次承担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每年与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承办卫生部委托的“全国消化医师进修班”,同时不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
胃镜、结肠镜、EUS、ERCP沙龙及“手把手”培训班。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成立于1952年建院时,隶属于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科室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北京市科技新星2项和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2项。参加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项。每年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
科室共有医、护、技人员近100名,其中教授/
主任医师12名,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10名;研究生导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科室神经疾病中心拥有知名的专家、教授,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干部保健及外宾的诊疗工作,对神经系统变性病、感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外伤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是
阿尔兹海默症、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北京市重点学科
泌尿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在中国现代泌尿外科学奠基人
吴阶平院士创建于1964年, 泌尿外科有临床医师数量34人(
主任医师9人,
副主任医师10人,
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6人;拥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7人;11人有出国留学经历),医技研究人员7人(主任技师1人),护理人员52人。神经泌尿学是该科的特色专业,
张玉海教授自1983年开始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治研究,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开创了神经源性膀胱新的手术方法—膀胱腹直肌间置术,编写了《膀胱功能障碍》,《神经泌尿学》推动了中国神经泌尿外科学的发展。科室拥有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
肝病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由中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
王宝恩教授创办中心包括临床医疗(病房、门诊)和实验中心两个部分,为北京暨首都医学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学博士学位点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组成部分。实验中心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生物学”三级科研实验室及北京市“肝再生及保护”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
该中心拥有大型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仪、电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等仪器和设备。中心成立十余年来一直坚持走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北京市中医局重点学科
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30余年来始终以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感染和相关脏器功能不全的疗效为中心,开展了从临床诊治到机理探讨的多层次系列研究,总结出急性重症感染的主要中医证型,并研制了系列方剂,制定了一整套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范,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感染内科为北京市中医局重点学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基地,承担着国家中医局脓毒症专病研究项目。开放床位28张,主要擅长应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内科各种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包括:重症肺炎、细菌血症、病毒感染、急慢性
尿路感染、重症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和非手术治疗的
胆道感染和重症
胰腺炎。同时,在诊治长程不明原因发热,器官移植术后发热方面也积累了临床经验。
科研平台
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
1998年建立了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1999年被确定为北京市卫生局重点学科。
研究所有85张床,10个部门,分别为泌尿病房、肾移植病房、
手术室、血液净化室、碎石中心、膀胱镜X光检查室、B超室、尿动力学检测室、门诊、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所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数量34人(
主任医师9人,
副主任医师10人,
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6人;拥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7人;11人有出国留学经历);医技研究人员7人(主任技师1人);护理人员52人。
北京市泌尿外科研究所特色专业为肾移植、微创治疗、神经泌尿外科。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也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热带医学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首任所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热带病专家、北京友谊医院首任院长钟惠澜教授,叶剑英元帅亲笔为研究所题名。研究所主要开展热带病,特别是
寄生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来坚持科研、临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建立了热带病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体系,接诊来自北京、全国及世界热带病流行地区归国的热带病患者。该所是全国最早被WHO任命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中心,自1981年起曾先后任世界卫生组织
利什曼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合作中心,为WHO囊虫病合作中心。
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
北京市临床研究所于1978年经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研究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研究为方向,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以科研养科研,以科研促临床,以科研促效益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逐步确立了以消化、感染、
肝病、肾移植、中西医结合为科研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品牌意识,锐意改革,谋求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研究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临床科研工作和培养医学科技人才提供科技研究平台。
研究所的基本任务是: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科研检测任务;人才培养;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开发。业务范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化学研究、病理生理学研究、实验
病理学研究、基因诊断、病毒学研究、
药理学研究、
内科学研究、外科学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艺术医学研究。
研究所承担着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北京市科委、市自然基金、市科干局、市卫生局、市中医局、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基金项目等几十项科研课题,曾获得国家和市级局级科技进步奖百余项,多次举办国家级和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2011年5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成立,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中西医结合器官纤维化防治研究、中西医结合器官移植及肿瘤免疫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向。
在中西医结合逆转肝
纤维化及
肝硬化、急性感染并发多脏器衰竭、
小儿科呼吸系统和肾脏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热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中西医结合基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最高级)。
儿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特色,儿科自主研发出近二十种中药浓缩制剂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成果奖。2001年被北京市中医局批准成为“北京市中医局重点扶植学科”。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6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以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消化疾病实验研究中心为主体,建立并完善了消化疾病癌前病变相关的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研究平台,为北京市及全国消化疾病癌前病变领域的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该实验室形成了横跨基础、临床、转化三个层面的研究特色,主要包括:消化道早癌分子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基础研究、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内镜介入(
微创)临床研究、慢性肝病
肝硬化和癌变诊疗的临床研究、消化内镜工程及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转化研究、消化道肿瘤早诊标记物转化研究。实验室设有基础平台、临床平台与转化平台,自2012年10月22号新的综合科研平台正式启用以来,实验室已建立
核酸提取与纯化、蛋白提取与纯化等一系列科研平台。
移植耐受与器官保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移植耐受与器官保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7月获得北京市科委认定。实验室基于
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和泌尿外科学系的依托,以北京友谊医院器官移植研究中心为主体。
实验室面积达3000 m2,包括Aria II流式分选平台、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仪、细胞培养技术平台等,为重点实验室研究以及对外开放课题研究提供支持。实验室有教授/副教授人员1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获得国务院政府特贴2人。科研团队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以50岁以下中青年骨干为主,为移植内外科学、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移植免疫学或
病理学等学科的专门人才。实验室先后完成和在研多项国家863、973项目子课题、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实验室目研究方向为新型免疫调节
细胞在移植耐受中的调节机制及应用研究,最早揭示了双阴性T细胞的转化途径和免疫调控机制;移植器官的保护以及原发疾病复发的预防和治疗研究,率先开展了肝脏前体细胞的稳定传代和替代治疗以及原发疾病复发与调控的机制研究;移植相关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创建了移植术前、术后免疫状态评价体系和器官
纤维化的无创评估体系。
热带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热带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为依托,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为主体的北方唯一一个集热带病相关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和现场工作为一体的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要开展热带病,特别是以
寄生虫病、
麻风病及特殊
病原体的研究为专业特色的临床检验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麻风病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的基础和现场应用研究;
热带病和寄生虫病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监测、防控、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热带病相关重要病原体致病机制研究。实验室工作人员共29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
肝硬化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肝硬化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6月经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实验室占地1500平米,包括一个病房、两个中心和三个平台。
实验室首次提出了“肝纤维化/
肝硬化是可以被阻断和逆转的理念”,设立了三个研究方向: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肝硬化/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和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新药物研究。实验室在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肝
纤维化相关SCI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计划2项、“十三五”子课题4项、市科委课题5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已结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计划1项、“十二五”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20余项。
药理基地
该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药物/器械临床试验中心),设有机构办公室、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Ⅰ期研究型病房)、临床试验专业组(Ⅱ-Ⅳ期临床试验专业组)、中心药房、档案室等。已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专业有
消化内科专业、呼吸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等22个专业。机构建立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以及防范和处理医疗中受试者损害及突发事件的预案。
机构共承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700余项,2017-2022年作为组长单位承担国际/中国
多中心临床试验27项。自2010年开始,获得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国际医药临床研发平台(CRO平台)
二等奖两次,
三等奖四次,四等奖两次。2014年,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贡献突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循证医学中心
循证医学中心有专职工作人员8名,海外特聘指导方法学专家4名。该平台由数据管理部、统计分析部、培训教育部组成,为国家消化中心及核心研究单位、网络单位提供临床研究数据管理、方案设计、统计分析及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此外,为该院及北京市其他医院承担的多种类型的临床课题提供方法学支持,包括研究方案设计、咨询辅导及评审。
2020-2022年,循证医学中心团队共计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英文论文17篇,获选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北京市优秀人才2项、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计划”2人、北京市医管中心“培育计划”2人、入选友谊医院“种子计划”4人。
杂志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是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中国及国际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医学期刊。被中文
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网-CNKI收录,并被科技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为半月刊,全年24期,逢每月10日和20日出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主要面向医务临床和医药科研人员,报道医学领域各专业的临床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该杂志强调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关注医学热点问题。
国际外科学杂志
《
国际外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原名《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74年创刊,自2007年起变更为月刊,2008年采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同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该刊被《
万方数据库》收录。该刊全年12个专题几乎涵盖外科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包括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栏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7年5月,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2018年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数据库收录。 2012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期刊旨在介绍中国及国际普通外科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展示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发现,引领普通外科学科新动向,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促进普通外科手术专业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声誉和排名
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72位。
院内专家
张澍田
党委副书记、院长、医院理事。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领导医院行政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医疗、教学、科研、经济运营和后勤保卫等工作,负责科技创新和院感防控工作。兼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等。
科研侧重于消化系癌前疾病癌变的分子机制、干预措施及早诊、早治。承担95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一项、国家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十二五重大专项一项等项目。已在国际、中国学术会议及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作为主编之一撰写专著二本,作为副主编之一撰写专著七本,作为第一译者翻译专著一本,为五本专著撰写其中部分章节。
擅长:消化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如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晚期癌的支架置入,肝硬化出血的结扎和硬化、溃疡病出血的内镜下止血,胆结石的内镜下取石,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钟惠澜
钟惠澜(1901.6.24-1987.2.6),医学家。原籍广东梅县,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钟惠澜首先证明了中国中华
白蛉是
黑热病的传染媒介及阐明犬、人、白蛉三者在黑热病传播流行环节中的关系,提出用骨髓穿剌的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并首先应用“钟氏”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方法诊断黑热病首次发现淋巴腺型新型黑热病在对回归热病的研究中推翻了西方学者的错误学说,建立了为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新学说发现8个新种肺吸虫,并首次发现拟钉螺为
四川省养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对
钩端螺旋体病、中华分支睾吸虫病、
麻风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在病因学、
病原体、传染途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贾继东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肝病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等多项社会团体职务。曾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2006-2012)、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主席(2009-2010)和国际肝病学会(IASL)主席(2015-2016)。
获得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入选北京市医管局“使命人才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北京市科委“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先后担任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或责任专家,并参与了中国
病毒性肝炎防控行动计划的制订。作为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病毒性肝炎领域首席专家,协助科委制定了北京市病毒性肝炎中长期科技计划,负责组织实施了乙型肝炎防治的两个重大项目。
擅长:慢性病毒性肝炎、
自体免疫性疾病、胆汁淤积性、遗传代谢性
肝病及肝移植前后的诊治等。
冀明
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执行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副组长,北京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
擅长: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治,胰胆疾病内镜下诊治,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治。
张忠涛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副组长等。张忠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创外科技术的创新与综合应用及终末期肝病及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张忠涛教授主持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单孔腔镜手术微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擅长:胃肠及肝胆外科。
吴咏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任
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食管胃静脉曲张专业学组、
小肠镜和胶囊内镜专业学组成员。美国南卡罗来那医科大学访问学者;获北京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32篇。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如肝硬变静脉曲张出血、胃肠道早癌及息肉的内镜治疗,食管癌、
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内镜经皮胃肠造瘘,消化道出血、炎性肠病的诊治等。
王磊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贝勒医学院国立热带医学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主要致力于输入性热带疾病、肠道及器官占位性
寄生虫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临床诊治,特别是对于重要脏器寄生虫感染的基因诊断有较多研究,并从事相关疾病的科普工作。
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等多个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8篇;核心期刊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6篇。获国家专利授权3项,主编书籍1部,参与撰写专家共识2项。
擅长:输入性热带疾病、肠道及器官占位性
寄生虫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及人兽共患病的临床诊治。
资质认定
北京友谊医院1991年通过卫生部
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参考资料
杂志简介.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06-29
期刊介绍.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23-06-29
钟惠澜.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