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1089年—1139年),字子才,河东上党(今
长治市)人。
南宋抗金名将,“
八字军”首领。
建炎元年(1127年)隶张所部,受命都统制,率
岳飞等七千兵渡黄河,收复
新乡市。同年9月,遭金兵围困,突围后进入
辉县市(今河南辉县)西山,创建“八字军”,屡次挫败金兵。建炎二年(1128年),王彦亲自率兵北伐。建炎四年,就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前军统制,于川陕地区与金兵、
刘豫麾下伪齐军抗战。后来就任金、均、房州安抚使,击退金及伪齐军,收复秦、金等州。
绍兴五年(1135年),知荆南府,开荒耕种八百余顷。绍兴七年,率
八字军万人发兵
杭州市,被投降派解除兵权,后任职
邵州。
绍兴九年(1139年),王彦病故于任上,年四十九。王彦用兵果断,善于治军,所建八字军,在
南宋抗金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物生平
将命在身
王彦年轻时喜读兵书,
宋徽宗时,王彦被其父亲安排进京,参与赶考,来到弓马子弟所(枢密院)比试武艺,考试中宋徽宗亲自阅览武艺比试,后任命王彦担任下班祗应,授予
大清河(今河北清河东)尉。随后来到泾原(今属
甘肃省)军中,徽宗时王彦跟随
种师道讨伐
西夏,立下战功。
靖康之变年间,大都汴梁遭遇金兵围堵攻打。王彦毅然决然离家前往
河北省为国抗战,在河北招抚使
张所手下任命,授予都统制名义以统诸将,权任在安抚使之上,(临时派遣,并非官名)
岳飞是其副将。
组建义军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王彦率岳飞等七千人强渡
黄河,进攻卫州
新乡县的金兵。激战一天后,宋军收复
新乡市,取得渡河后的首捷。
金朝认为王彦等是宋军主力,出动几万精兵将王彦军队团团围住。王彦见寡不敌众,此局势开战必定伤亡惨重,便率军突围。王彦转战几十里,进入
辉县市(今河南辉县)西山,派遣自己的心腹去联合两河的义军,准备再次与金兵大战。期间,金兵想要收买王彦,被王彦拒绝。王彦为预防发生意外,夜里经常换地方睡觉。王彦部下察觉此事后,为表忠心,相互在其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此后,王彦与部下同甘共苦,抵抗金兵。“
八字军”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义军首领
傅选、
曹操、刘泽、焦文通等都来归附在王彦的麾下,抗金力量达到十几万人,金兵多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金兵便派遣骑兵暗中骚扰王彦的粮道,王彦率领义军摆阵等待金兵前来,金兵死伤惨重,王彦在此关头加紧训练义军,为要择日举兵伐金。
举兵北伐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王彦准备伐金,并把领军伐金的时间告知
东京留守宗泽,宗泽随即召王彦到东京议事。王彦率领八字军万人渡河前往
开封市,金兵始终在后方隐蔽跟随却不敢上前。同年七月,宗泽去世,王彦遵照部署将其兵马交于东京留守司,后赶往
首都,请求北上抗金。王彦见到执政的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后,力说两河忠勇义军期盼朝廷官兵前去伐金,希望朝廷顺应民意,遣军前往伐金。当时朝廷内主和派声势较大,朝廷遂派宇文虚中赴金和谈。以黄潜善和汪伯彦为首的主和派担心王彦影响求和计划,取消王彦觐见宋高宗的机会,封王彦为武翼郎、阁门宣赞
舍人,充御营平寇统领。
范琼为平寇
前将军,王彦知范琼有反逆之意,便推脱说自己生病暂不能就任。
建炎四年(1130年),朝廷派遣枢密院主官
张俊去川、陕地区安抚军民、处置事宜,张俊举荐王彦为前军统制。童年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占领潼关,张浚决定在富平与金军决战,诸将都表示同意,唯有王彦和
曲端反对。王彦认为应在各州驻扎军队,利用广大的荒地屯田垦荒提高军队供给效率和质量,以待时机成熟,一举击溃敌患。张浚没有采纳二人建议。王彦便要求到地方任职,随后王彦改任利路辖官,又改金、均、房州安抚使,知
金州(今陕西安康)。后来战场变化如王彦所料,张浚兵败富州,泾原等地全部丢失。
保卫川蜀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先后平定李忠、桑仲等入蜀反贼,李忠逃往
金朝,桑仲被其手下所杀。是年冬天,
伪齐秦凤经略使郭振率领千余骑兵攻打白石镇(在今甘肃
西河县),王彦与关师古合兵共同抵抗,敌军大败,并生擒敌军将领郭振,后收回
天水市(今陕西
天水县)。张浚奉旨授权命王彦牵制商(今
商南县)、(今陕西宝鸡)、陕(今陕西陕县)、
华州(今
华州区)军马。
绍兴三年(1133年),
完颜宗弼带领金兵攻打川、陕两地。张浚命王彦、
吴玠、
刘子羽等在
兴元(今
汉中市)共同御敌。同年二月,金兵攻陷阳、人金两地。随后又攻打饶风关,王彦与吴阶御敌失利,纷纷退兵,王彦召集剩余部下前往
达州市(今四川达县)。同年五月,王彦打败
刘豫部将周贵,收复
金州,张浚呈报朝廷为王彦授予保康军承宣使,兼宣抚司参议,王彦不受其功。
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王彦改任知荆南府,并任归、峡、
荆门市(今湖北荆门)、公安军安抚使。
南平一带因战乱致使土地荒芜,王彦便命部下在此开荒耕作。从
四川省买牛近两千头,用于耕种,造田八百五十顷,改善军队给养。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张浚上奏朝廷请求王彦任行营前副军都统制,督府参谋军事。童年六月,王彦带领八字军前去
杭州市,到达
镇江市后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便上奏朝廷请求解除职任尽家中后事,皇上不许,王彦即披麻穿孝衣上奏,旋即朝廷同意解除王彦军事职务,后任命王彦为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使王彦的旧部安扎在通州(今
南通市)的长江口北岸凸入海中的沙嘴一带。
绍兴市七年(1137年)正月,王彦因派遣军兵抓捕逃亡者羁押在
解潜军中,引发双方军兵在街市打斗。因此王彦被朝中人上奏“军政不肃”,王彦被贬官秩二等。王彦对此心有不安,遂向朝廷请辞归隐。
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还亲自召见王彦:“因为你善于管理百姓,所以让你担任行政长官”。王彦官复为洪州观察使,管理
邵州(今
邵阳市)。
壮志难酬
绍兴九年(1139年),王彦病死于任上,怀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满腔悲愤,郁郁不得志的王彦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死后,“
八字军”归于
刘锜统制。王彦事奉双亲甚孝,为官
廉正,他的儿子和兄弟立下战功,他也不报告朝廷请求赏赐。他临死时,将其兄弟子侄召集来,把所余家财全部分给他们。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正月,
赵构下诏,特赠王彦为安远军节度使。
人物成就
王彦创立的“八字军”多次击败金军,立下战功,是金军忌惮的武装力量。
绍兴元年(1131年),王彦与
南宋叛军及伪齐军作战中破桑仲、败
李忠、擒郭振,收复
天水市(今甘肃天水)等地。
绍兴三年(1133年),王彦配合
吴玠扼守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
人物评价
历史评价
脱脱在《
宋史》中记载:王彦事奉双亲甚孝,为官
廉正,他的儿子和兄弟立下战功,他也不报告朝廷请求赏赐。他临死时,将其兄弟子侄召集来,把所余家财全部分给他们。
现代评价
现代学者吴玉梅在《从王诚夫妇墓碑看南宋抗金名将王彦事迹》中记述:纵观王彦一生,虽作战偶有失误,但总体而言为维护社会安定作出了一定贡献,称其为抗金名将亦不为过。
人物形象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史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