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的全称为职业
高中,属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与
普通高中同等重要的教育地位。职业高中旨在培养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使
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
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入工业化阶段,对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开始提出职业教育,为职业高中的出现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面临学生就业困境,根据1980年发布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各地开始将部分
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或在普通高中里开设职业班,这便是职业高中的早期雏形。后职业高中受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帮助,解决办学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新劳动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1985年,开始实行以点带面的重点发展战略,先后创办一大批县级、省级和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为之后的职业高中建设提供大量有效的建设经验。之后我国职业教育多次改革,职业高中明确了办学定位,让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因此职业高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2023年11月,中国总计职业高中有3216所,其中属于中央部门的有2所,地方公办总计2200所,民办有1013所。
历史沿革
开端
中国职业高中的出现是跟随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而逐渐发展的。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开始工业化进程,为了填补人才缺口,国家把重心放在培养周期短、人才实用性强的中等职业教育上。中央和地方的工业、交通、农林、财贸等国民经济主管部门,创办了一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经过几年的建设,一批近代中国所没有的中等地质、矿业、电机电器、铁路交通等学校建立起来,为以后职业高中的创办奠定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教育开始出现问题,
普通高中毕业生只能通过高考升学,而高校录取率只占参加高考学生总数的5%左右,升学途径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升学,面临就业困境。我国办学层次历经从低到高的过程,从初期的中等专业教育、技工教育、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到
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职业高中。1980年,根据《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的要求,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或在普通高中里开设职业班。采取自办或与有关业务单位(部门)合办的形式,充分利用原学校的校舍、教师、设备,业务单位(部门)还会为学校提供专业课教师、实习场地和部分经费,为当时兴办职业高中创造了必要条件。职业高中隶属教育部门,以培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线实操人员为主。当时的职高毕业生不包分配工作,没有干部身份,不受上级行业企业的帮扶,学生们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发展
在职业高中的办学过程中曾遇到许多困难,新办的职业高中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社会声望较低,但都得到了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及时帮助和有关支持。到1986年底,为创办职业高中学校(班),有关部门先后发布许多文件,解决办学经费、学生就业和教师的工资待遇等重要问题。并且贯彻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制度,为职业高中学生的就业打开道路,促进了职业高中教育的迅速发展。1980-1985年间,北京职业高中学校由最初的52所发展到了200多所,在校生达5万人。1987年北京职业高中学校招生2万人,在整个中等教育招生总数中约占51%,由1980年的3.5%到1987年的26.2%,增长了7.5倍。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高中取得了突破性发展。1993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共有各类职业高中8403所,在校学生306.35万人。
以上资料来源
之后到1997年,全国职业高中有了新的发展,学校总数达到8578所,在校生增加到431万人,当年毕业生129.17万人,招生180.34万人,职业高中成为
中等职业学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中小教育、高等教育、中专和
技工学校等传统教育形式相比,职业高中完全是改革的产物,是一开始便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市场变化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支教育力量。正是这种独特的发展环境,使职业高中成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战线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一系列成功的发展经验和一大批日趋成熟的学校纷纷从各地涌现出来。
重点职业高中建设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开始实行集中力量抓典型、以点带面的重点发展战略,扶持重点职业高中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县级、省级和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与重点中专和重点
技工学校统称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各级政府为重点学校的建设进行大量集中投资,建成了一大批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学校。1990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发了《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标准》共十一章40条,对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审批、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教学、毕业生安置和学习经费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到1995年,省级重点职业高中909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96所,分别占全国职业高中总数的10.56%和3.44%,是三类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学校数量最多的一类。
各地重点职业高中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发展经验,诸如多位一体(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二元化的发展策略(多元化办学),专业实体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效益型的内部管理,广泛的联合办学,社会化办学,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积极的发展态度,质量为本,经济本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德育工作系统化等。为我国以后的职业高中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经验。
改革
2000年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当前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高中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等问题。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的现代化,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推动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此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高中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同时扩大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
2022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为职业高中的未来发展方向点明道路,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现状
以上资料来源
办学模式
开设专业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制)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目录》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职业高中的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共358个专业。
2021年起,各省级
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目录》和办法,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各职业高中也可按规定备案开设《目录》外专业。
以上资料来源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职业高中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术技能人才。其设置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等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
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
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
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
相关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国家根据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另一部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包括各种校本课程等。
学时
职业高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分
职业高中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一般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
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限定性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限定性或任意选修内容。各专业学生须修完必修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修满规定学分。各地与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自主开发拓展模块中的任意选修内容。其教学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
其中,外语包括英语、
日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等,各职业高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开设第二外语。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须在校期间持续开设。物理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化学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他”为限定选修课程,可为职业模块,也可为拓展模块。语文、数学、外语的限定选修学分为职业模块内容,体育与健康的限定选修学分为拓展模块内容。
升学途径
职教高考
职教高考,也叫职业教育高考,是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普通高考)一种高考形式,是职业教育的专门性高考。职教高考一般安排在每年春季,职高学生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升学。目前我国教育部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职高学生通过职教高考不仅能升入高职院校,还能升入本科学校。
职教高考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模式,“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职业技能”考试则是对职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测试。每个省的政策不同,对于每门考试设置的分数也不同,例如
山东省“文化素质”考试总分320分,“职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专业知识满分为200分,技能测试满分为230分。各大高校会依据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和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职高同学进行录取。高校会合理确定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比例,但主要以职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原则上不低于50%的占比。
普通高考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普通高考,因此符合要求的职业高中学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原则上按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进行报名,一般于每年6月7日进行全国统考。
对口升学
对口升学又称对口单招,即国家从高校
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中职对接高职、本科,让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对口专业的考试招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对口升学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对口是指要报考和高中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有专科、本科两种选择。全国34个省份自治区除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省以外,其余31个省份均已开展应用对口升学试。
高职单招
高职单招是指高职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单独招生(以下简称高职单招)。高职单招对象为符合普通高考(含对口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并已参加高考报名的人员。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有关要求,各高职院校按照统一要求及普通高考相关标准,自行组考。
各高职院校按照考生类别分别进行命题和组考,考生按报名类别参考,包括文化素质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测试按
普通高中类和中职类分别组织进行,职业高中考生为中职组。职业技能测试分面试和非面试两部分进行,对于职业高中考生,按照对口升学有关要求结合招生院校及专业的特色,对学生职业技能情况进行考察,鼓励有条件的院校或相关专业进行实践操作测试。
以上数据来源
贯通培养
贯通培养是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一起
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学生分成不同学习阶段,各级学校按学历层次分别负责不同阶段教育。目前贯通培养模式可分为中高职贯通(3+2或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3+4,三年中职,四年本科学习)、高本贯通和中高本贯通四种主要类型。职高学生可采取贯通培养模式,在完成职高学业后进行转段的学业与技能评价,升入高职段或本科段,无须再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贯通培养更适合就业需求量较大且稳定,技能学习周期较长的专业,如医学类、机械类等。选择这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更加明晰,能够较早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领域。
影响
国家层面
职业高中培养
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使国家人才结构趋向合理,更好解决“人才比例倒挂”的问题。并且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
人工智能、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职业高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为本国输送高素质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缓解人才需求,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同时,近年来中国职业高中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建设质量获得国际广泛认同,例如中餐烹国际化教学标准纳入
英国普通和职业学历框架体系;
吉布提“
鲁班工坊”填补了该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空白;
葡萄牙“鲁班工坊”的建设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走进西方发达国家等。实践证明,通过职业教育还能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中外交流与合作。
个人层面
职业高中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
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让学生学习必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通过职业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学生就业与升学提供途径。近年来,我国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急需要数以亿计的有技术技能型人才。 而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国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职高教授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技能知识、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拓宽未来的就业道路。
并且职业高中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学生的升学途径增加,有更多选择,比如职教高考、对口高考、高职单招、贯通培养等。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
制度保障
1996年公布实施《职业教育法》,对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职业高中的建设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2018年启动《职业教育法》修法工作,2020年形成修订草案,于2022年4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实习。接纳实习的单位应当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按照规定享受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参加相关保险、接受职业技能指导等权利;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签订实习协议,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学生实习的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学生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参加相关保险、接受职业技能指导等权利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
社会认可度不高
调查显示社会普遍认为考入职业高中是中考失利,无法就读
普通高中的无奈之举。大部分人认为职业学校是“低层次教育”“淘汰教育”,导致职业教育认可度下降,家长与学生对就读职业高中产生抵触心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认为自己比普通高中学生差,难以在职业高中教育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在无形之中学生产生难以释怀的精神压力和职业束缚,无法发挥和展现自身专业、技能、创新的优势。
办学定位不清晰
部分职业高中办学定位不清晰,在专业设置上缺乏规划,同质化现象突出。有些学校倾向于开设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或都开设流行专业。比如西部某市有24所中职学校,90%以上的学校都开设了汽车修理、烹饪、
计算机、
电子商务等专业,将这些专业作为骨干专业加以建设。出现了各院校难以建成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难以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情况。
投入少、差距大
根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在我国高职的招生数占到高等教育的55%以上,而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20%左右。这从侧面反映中职学校包括职业高中的办学条件差。并且地区差距过大,受到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制约,西部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相对中东部地区较为落后。仅从校舍面积看,根据2019年教育统计年鉴,西部地区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8.26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19.63平方米的水平。
管理水平不足
研究指出,一些职业高中盲目扩张学校,以增加生源来获取更多收益,但是学校管理制度缺乏,导致技术课程内容难以适应就业需求,非技能教育也跟不上学生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教学质量低。不同层次的学校重视不同的品质,学生们被培养成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角色。而职业高中更重视学生的听话和服从,规训更加严格,大多采取“军事化管理”。过分的管制,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对当下校园生活产生不满,不爱学习,而向往校园以外的“社会”。
解决方法
在2022年02月23日,教育部开展第三场教育新春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做出相应指导。
提高质量
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是个短板,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在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牢牢把住质量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切实提高质量。
调整定位。推动职业高中多样化发展,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职高学生的成长空间,让职高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优化布局,通过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职业高中的布局结构;落实达标,相关部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核查职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培育示范,相关部门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职学校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职业高中的教育质量总体提升。
在职业高中的升学方面,让“职教高考”成为主渠道。加强考试制度和标准建设,确保考试严谨有序、安全规范、公平公正。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的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提升形象
形象是职业教育综合发展的外在显示,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水平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形象”就是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改变社会对职业高中的
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家长选择职业高中,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上学选职业学校、技能提升找职业学校”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职高实例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9月,是深圳建市以来成立的第一所公办职业高中。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
高中、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
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现设计算机、电子信息、
艺术设计、财经商贸、环境与检测、公共基础、思政体艺、
综合高中8个专业部,开设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信息安全、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大数据技术应用、艺术设计与制作、界面设计与制作、数字影像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会计事务、金融事务、商务英语、纳税事务、环境治理技术、药品食品检验18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3 个,省级重点专业 2 个,市级品牌专业 5 个,市级精品课程7门。截至2023年,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优秀毕业生。荣获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26枚、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50枚。通过职普融通,已有330余名职高学生考入本科院校。
江苏传媒学校
江苏传媒学校(原
江苏广播电视学校)创办于1984年,是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全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广播影视中、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中专教育为主体,以中国传媒大学成人学历教育及行业、社会培训为双翼,已形成多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形式职业培训的多元立体办学格局。
学校现开设三年制中职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和五年制高职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摄影摄像技术、
影视动画等专业,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校按行业标准建有数字演播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训室、苹果动画实训室、MAYA动画实训室等设备先进的各类专业实训室20余个,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50多家,并设有“
江苏省摄影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江苏广播电视学校工作站”。学校努力开拓与兄弟院校的对口交流工作并进行国际化合作,2016年开始与挪威奥莱森中学进行游学交流、2017年与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签订合作意向。学校近四十年来为全省广电系统和影视传媒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毕业生,为江苏省广电传媒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贡献。
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
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吉林省医药技工学校)成立于1983年,是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公办学校,是集中专学历教育、技工职业教育、培养医药行业技能型人才、药品监督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业务系统行业培训为一体的医药中等职业学校,也是省内唯一一所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的
药学专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公办中职学校。
学校现开设药品食品检验、生物技术制药、中药制药和中医康复等12个实用性专业,坚持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采用
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远程网络教育等培养模式,为
吉林医药学院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学校秉承“厚德博学、躬行重技”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吉林省内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培训药品检验员、质检员、车间主任、设备操作人员、药品营销员等数万人,为系统监管人员提供培训服务12500余人,
参考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1-11
学校简介.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2023-09-24
学校概况.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