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朱德长子、原北京铁路局车辆处处长
朱琦(1916年9月—1974年6月),原名保柱,祖籍仪陇县,1916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是朱德与第二任妻子萧菊芳所生。
朱琦曾是一名抗战干部,1943年,朱琦在前线作战时腿部因中弹致残,于是离开了前线,被派往抗大七分校工作,任队列科科长。1948年被分配到石家庄市铁路机务段当练习生,之后又当上了火车副司机、司机、以及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辆处处长,最终于1974年6月因病去世。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朱琦,是朱德与第二任妻子萧菊芳的儿子。1912年,时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的朱德与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萧菊芳结了婚。1916年9月,萧菊芳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朱德发现他右耳际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于是便为之取名“保柱”,也就是朱琦。朱琦三岁时,母亲萧菊芳因病离世,父朱德因为战事到处奔波,朱琦便由朱德的第三任妻子陈玉珍在泸州市抚养长大。
工作经历
1937年,21岁的朱琦被中国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朱琦最终被带到了延安市,回到了朱德的身边。之后,朱德将其送到了延安的中央党校学习。毕业之后,朱琦来到了前线,成为了一名抗战干部。1943年,朱琦在前线作战时腿部因中弹致残,于是离开了前线,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工作,任队列科科长。1948年,因工作需要,朱琦被分配到石家庄市铁路机务段,听从父亲的意见,他从铁路练习生做起,之后才慢慢晋升了火车副司机、司机。之后,朱琦先后又调到了天津铁路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文革”前夕,时任北京铁路局车辆处处长的朱琦,受到牵连,被下放到榆次区五七干校学习,到天津汉沟火车站改造,直到1972年,朱琦才给重新安排了工作。
人物逝世
恢复工作后的朱琦,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文革”期间的折磨,患上了心脏病,只能在家休养。1974年6月10日,朱琦因病逝世,年仅58岁。
个人生活
婚姻状况
1943年,朱琦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工作时,当时的抗大七分校校长彭绍辉打算介绍赵力平给朱琦当对象,年仅18岁的赵力平以自己年纪太小给拒绝了。几个月以后,组织把他们二人调到一起工作,1945年9月,七分校校部迁离延安市,朱琦与赵力平同时被调到了一二零师司令部,朱琦成为了通讯科科长,而赵力平则是文书科参谋。后来,在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的动员谈话下,两人的婚事被贺龙写的一张结婚批准条子定了下来。1946年3月23日,在贺龙的主持下,朱琦与赵力平在丰镇结了婚。婚后两人共育有四子一女,分别是朱援朝、朱和平、朱全华、朱新华、朱国华。
健康状况
“文革”中,朱琦因受牵连,于1969年6月被送到榆次区五七干校”学习。之后,又被下放到天津市附近的小车站改造,在那儿当仓库保管员。1972年,恢复工作后的朱琦,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文革”期间的折磨,患上了心脏病,只能在家休养。1974年6月10日,朱琦因病逝世,年仅50余岁。担心朱德经受不住这个噩耗,赵力平只对他说“朱琦突然犯病了,在医院抢救”。直到6月20日,朱琦病逝后的第10天,朱德才得知其离世的消息。
家庭成员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个人生活
婚姻状况
健康状况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