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大学创建于1927年,坐落于沈阳市,是一所私立公益性高等学府,也是东北地区少有的著名院校之一。校训为“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创校校长为冯庸。
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正式挂牌开始招生,并于10月1日正式开课。1931年,冯庸大学达到全盛期,设有九个系,包括机械、土木、法律等专业,学生总数超过700人,与同时间张学良主持的东北大学并驾齐驱。1933年9月,学校停办。
历史沿革
冯庸是
奉系军阀冯德麟的长子,他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并在张学良的任命下担任东北军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
冯庸决定用冯家的家产创办一所大学。他认为,中国的内忧外患问题主要源于工业的落后。因此,他的初衷是建立一所“工业兴国,先育人材”的大学,这就是冯庸大学的创办初衷。
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26岁的冯庸担任校长兼训练总监。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校址位于铁西汪家河子村,即现在的铁西区
滑翔小区一带。主体建筑为忠楼、仁楼、中庸楼,三座楼用廊道连接,分设大学部、中学部和相当于初中的小学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扩充为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学生总数达700余人。
冯庸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新思想和卫国与建国能力的新青年”。冯庸教育思想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八德八正”,其中“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正”指正行、正业、正思、正言、正视、正听、正德和正容;二是强调“教育
机会平等”;三是主张“工业救国”。面对
日本侵略者推行
奴化教育的严峻现实,冯庸提出“八德八正”,旨在以
华族的传统美德武装青年思想和精神,抵制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
冯庸大学规定,除了必修课程外,所有学生都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并每天进行一小时的强迫运动。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学生们也要在雪地中坐卧反复训练,以提高体质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人们称冯庸大学为“西大营”,与东大营和北大营两个军营相提并论。
在
九一八事变后,冯庸大学遭受严重破坏,正常秩序被打乱。1931年9月21日,
关东军闯入冯庸大学,软禁了校长冯庸,并洗劫了教室和宿舍的箱柜。师生们随后有组织地撤离到
北平市,当晚抵达马三家子火车站后转移到
张学良提供的
西直门崇元观五号陆军大学校舍。随着日军占领
冯庸大学并将其改建成飞机修理试飞机场(即后来的滑翔机场),冯庸被软禁在沈阳大和旅馆,之后被劫持到日本
东京。幸得一位日本朋友相助,他成功逃离虎口并经
上海市回到北平继续管理冯庸大学。
1931年11月1日,冯庸大学成立了抗日义勇军,并于1933年9月与
东北大学合并。
创始人
冯庸(1901-1981)是
冯德麟长子,属于
奉系军阀。他与张学良同年出生,并结为兄弟。彼时张学良在筹建东北空军,抗敌报国;好友冯庸在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完成学业后,就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他继承父亲职位成为一名军官。
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了
中华民国空军,最终晋升为
中将。他用几乎全部家产,创办了冯庸大学。
在1922年至1925年间,
冯庸先生曾出任
东北地区空军
少将司令,为张学良将军的直接领导下任职。1923年4月16日,经宁武先生介绍并经过孙中山先生的批准,冯庸加入了
中国国民党。以大冶铁工厂为基础,冯庸先生成立了大冶工业专科学校,并于1927年辞去原东北战车总队少将队长一职,捐出巨额资金和丰厚家产,用于兴办教育事业,励志救国。
1927年8月8日,冯庸将大冶专科学校正式改为冯庸大学,自任校长。他提出了“孝悌忠义,工业救国,受教育机会均等”三大办学纲领。校址在
沈阳市艳粉屯,即
滑翔小区。在冯庸大学时期,他曾主持了奉(辽)、吉、黑三省联合运动会,并于1930年率领东北三省健儿参加了在
杭州市召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运动会。他毁家兴学的精神为全国舆论所称赞,许多青年也仰慕其风采。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导致东北沦陷。1932年,“一·二八”
淞沪会战爆发,为了鼓舞青年人的士气,
冯庸又重组了“冯大义勇军”并前往沪参战。1932年至1937年间,“冯大”迁校进关,之后在北平陆军大学校址上复校继续办学。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冯庸大学不得不解散停办。
办学理念
冯庸为了实现伟大的事业,不惜倾家荡产。他坚信通过发展工业可以拯救国家,而教育则成为了发展工业基础的关键因素。因此,他决定将家产变卖,创建了冯庸大学。这所大学不仅是
东北地区地区第一所
私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采用西式办学模式的大学。
冯庸从小就在军营中成长,历经升迁。然而,他的心灵向往着更宽广的天地。他深知普通人民的艰辛生活。当直奉爆发第一次战争时,他为深陷战火的无辜百姓而心痛不已。
冯庸曾深刻剖析自己的心态,他说:“19岁的时候,我就离开家乡投身军队,怀揣着一颗爱国的心,想成为一名不畏艰险、愿为国家卫士而奋斗的军人,将从前军阀官僚的恶劣行径扫荡一空。然而,到了民国11年的时候,战争让我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许多与我有着生死相托的同窗好友都因为战争而英年早逝,他们怀抱的无数抱负还未实现,人生便已结束,实在可惜之至,这一痛苦的经历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它只会带来国家的混乱和灭亡。因此,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方向。”
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国势渐趋衰微,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要想改变,就得发展民族工业,培养大量的工业人才,走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26年,他的父亲
冯德麟病故后,冯庸退出军界(仍保留军衔 ),准备兴办学校。
冯德麟作为
奉系军阀早期将领,20多年间,累积了庞大的家产。他的义举备受赞扬,例如召集欠债的人焚烧债券、典押土地的人归还地契并销毁借据,还宣布将全部财产捐作冯庸大学的校产。
1927年春,冯庸大学动工建设,并在四个多月内建成一所布局独特、拥有教室、办公室和宿舍200余间的大学校园。这所私立大学在东北迅速崛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招收了180余名学生,并于10月正式开学。
冯庸大学校长冯庸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创立了“冯庸教育主义”,即“三纲”、“
四维八德”、“八正”、“教养”、“始基”。“八德”则是冯庸教育主义的主要内容。“八德”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观念。冯庸大学注重培养道德纯正、体魄健康、有武勇精神、懂军事、会技术的新青年,以达到爱国救国之目的。
然而,随着名气日盛,冯庸大学受到日本
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干扰,1931年9月21日,冯庸大学和东北大学及东北大学工厂,均被日军占领,日本兵捣毁了学校,将教室、宿舍的箱柜洗劫一空,还强令禁止学生们上课。
9月22日上午11时,冯庸大学校长冯庸被日军逮捕监禁。很多人为解救冯庸积极地活动。最后在冯庸大学日籍教授冈部平太帮助下,10月3日冯庸被释放。1932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2月上旬,冯庸率领由126人组成的学生抗日
义勇军奔赴前线,其中有16名女学生,她们组成“女子抗日义勇中队”,由冯庸夫人、冯庸大学体育系学生龙文彬出任队长。记者了解到她们当时的装束都是这种短发男装,因此被称为“抗日花木兰”。1932年10月1日,冯庸大学师生在北平
西直门崇元观五号的前陆军大学校舍复校,
张学良参加了开学典礼。
1933年6月,冯家私产基本耗尽,经张学良同意,冯庸将学校并入
东北地区大学。结束了六年的办学历程。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冯庸大学除了由工学、法学和教育三个学院组成的大学部外,还设有中学部和相当于初中的小学部。1931年,冯庸大学达到全盛。当时,冯大设有机械、土木、法律等九个系,在校学生总数超过了700人。
师资力量
冯庸亲自担任了校长兼训练总监,还邀请了很多欧美派的教授用英语授课。
学科建设
冯庸大学注重军事教育,拥有三架军用教学飞机及机场。冯庸大学学生组成的义勇军先后参加了1929年中东路之役、1932年上海抗战和1933年
热河战役。
教育教学
冯庸大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期中和期末都会在学校礼堂举行会考,考试三门不及格者必须降级;冯庸大学的学生,人人都要军事训练,每天都有军事课,规定在校三年以上学生均须达到下级军官(排、连长)的军事水平。
校园文化
冯庸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新思想和卫国与建国能力的新青年”。
冯庸大学办学方针是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培养新人、改造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加强道德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和体育,并使它们结合起来。
校园情况
冯庸大学拥有200多间教室和宿舍,学校设有礼堂、食堂、医务室、田径场、网球场、游泳馆和实习工厂,主体建筑为忠楼、仁楼、中庸楼,三座楼用廊道连接,冯庸大学还拥有三架军用教学飞机及机场。
行政管理
冯庸担任冯庸大学的校长兼训练总监
知名校友
冯庸大学知名校友有刘忠武、阮廷瑞、李洁等。
相关事件
海峡两岸“冯庸大学及抗战史研讨会”于2015年11月1日在辽宁
沈阳市举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冯庸后人在研讨会上讨论了冯庸大学史、东北抗战史、台湾抗日史和宏观抗战史中的若干问题,倡议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历史。
“冯庸与东北抗战教育史研究中心成立暨2016年学术研讨会”在
沈阳师范大学召开。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王小兵,
辽宁省台办副主任李成山,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林群、副校长
李铁君等出席仪式。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冯庸将军的亲属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由张氏帅府博物馆、辽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沈阳冯庸抗战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帅府论坛—第二次张学良口述历史暨冯庸教育救国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8月22日在沈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