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Eye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汉语词类 Medical Sciences)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任务为一体的三甲眼科中医医院,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医院之一。
医保定点医院。首任院长为
高健生,现任院长为温艳东。
医院成立于1994年11月,当时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随之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12年9月,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占地面积3.35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8月,医院有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42人,
国医大师1人,首都国医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硕博导师33人。该院有重点病种4个,国家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北京市重点专科3个。医院门诊共设有32个科室,住院部设有10个病区。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435张,年手术量数万例。其中眼科年门诊量14万余人次,手术量一万余台次。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院首创了眼科
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统一的诊疗模式,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眼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国家区域(中医眼科)诊疗中心、京津冀中医眼科医联体核心单位,国家局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治未病”临床基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
唐由之、高健生、庄曾渊名医工作室
建设单位、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
形觉剥夺性弱视诊疗方案的编制单位。该院中医眼科学在2022年度中国中医医院学科(专科)排名第一。
历史沿革
创立初期
1986年10月,在时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并在广安门医院眼科定期出诊的唐由之研究员的倡导和努力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开始筹建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当时在
石景山区选定了医院地址,征得建设用地77.2亩,实际用地50亩。但由于经费紧张,前期眼科医院的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到1991年5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才开始试运行,年底由
唐由之组建的眼科团队,在新院址挂出广安门医院二部的牌子,开始收治国内外眼病患者。
1994年11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唐由之兼任名誉院长,
高健生任院长。1999年,医院虽有扩张,但整体规模仍旧较小,依旧处在临时建设的平房中,有床位128张,其中有28张高干外宾病床。
发展壮大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在唐由之和他的团队努力下 ,边开院边建设,不断地发展壮大 。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建设,2002年11月,
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的新医疗综合大楼落成,特别是2004年以来,医院中医眼科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医院随之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眼科协作组牵头单位。同年,成为北京市中医眼科特色诊疗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及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治未病”临床基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
形觉剥夺性弱视诊疗方案的编制单位。
不断突破
201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成为中国、国际唯一一所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具有眼科专科特色及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眼专科医院”。同年,成立了国际眼科会诊中心和京西国医馆,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占地面积3.3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435张。截至2022年8月,医院有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42人,
国医大师1人,首都国医名师2人,全国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1人,北京市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重点病种4个,国家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北京市重点专科3个。门诊设有眼科、内科、针灸科、
骨科、口腔科、
妇科学、耳鼻喉科、疼痛科、
皮肤科、急诊科等个32科室,住院部设有10个病区,其中7个眼科病区,1个内科病区,1个骨科病区,1个针灸科病区。眼功能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该院另有1个国际眼科会诊中心,1个京西国医馆。国际眼科会诊中心有北京及国外眼科研究所专家,为疑难眼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眼科会诊。京西国医馆主要有北京中医专家,为患者进行包括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
肿瘤学、外科、
妇科学、
小儿科、
骨科、耳鼻喉科、
皮肤科等各专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种在内的多学科中医诊疗。
设备设施
该院配有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仪、OLYMPUS-LCS
活细胞成像系统、BD
流式细胞仪、
ABI7000
荧光定量PCR仪、ABI-2720PCR扩增仪、EttanIPGphor双向
凝胶电泳系统、AlphaImagerHP电泳凝胶成像系统、Evolution300
核酸蛋白分析仪、LS-55荧光
分光光度计、RT-6000
酶标仪、超声
细胞粉碎仪、LEICA-CM1850冰冻
切片机、LEICA-RM2245
石蜡切片机、光学相干
断层扫描仪(OCT)、脉络膜、视网膜血管造影仪(ICG)、共焦
激光扫描视网膜多谱勒血流仪(HKF)、共焦激光视神经纤维断层扫描仪(HRT)、眼科超声生物
显微镜(UBM)、裂隙灯、
荧光血管造影仪、电生理仪、激光及YAG组合高性能激光治疗仪、眼科AB超声检查仪等医疗设施。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专科,即中医眼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分别是消渴目病科、目系眼病科、内障眼病1科、眼表疾病科;3个北京市重点专科,分别是针灸科、治未病科、
护理学。
中医眼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自1994年成立便设有中医眼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22年度中国中医医院学科(专科)排名第一。
中医眼科设有专科专病门诊,以及国际眼病会诊中心,其中
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
青光眼诊治中心、眼底病内科、
白内障中心、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外科、神经眼科中心、屈光手术中心、眼表疾病中心有相应的病房。门诊还开设了视光中心,眼
整形科。拥有眼科专科病床342张,眼科病区8个,眼科年门诊量14万余人次,手术量一万余台次。以著名中医眼科专家
唐由之国医大师为首的老中青组成的中医眼科专家梯队,共有中、西医眼科医师97名。拥有先进的检查和治疗设备。形成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病,
视神经病变、
青光眼、
白内障、
眼视光学、
斜视弱视、
角膜病为诊疗特色的中医眼科。
消渴目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消渴目病科于2004年9月建立,是中国首家中医、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有医生10人,护士11人。其中
博士后1人,博士5人,
主任医师2人,
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专科。该科有病床46张,病床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
科室在
高健生研究员带领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各种眼病,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糖尿病引起
玻璃体积血、难治性白内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根据
糖尿病眼病患者的特点,提出“整体综合疗法”,采用中医药、离子导入、蒸汽、耳穴压豆、针灸、眼针等七联和九联的明目方法,并开展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
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术、难治性
青光眼手术、玻璃体腔注药、
斜视、
视网膜脱离复位等手术。
目系眼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目系眼病科,以
唐由之研究员、
庄曾渊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以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中医治疗眼底病为特点,是药物与手术并重发展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科室有医护人员23人,高级职称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4人,硕士3人,全国名老
中医学术继承人1人,中医传承
博士后1人。开放床位数44张。
科室以药物、手术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开展常见及疑难眼病的诊断治疗。主要从事
青光眼、
白内障、眼部血管病(视网膜动、静脉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出血及缺血性疾病)、黄斑疾病、视神经疾病、泪道及其他
泪器相关病等疾病为主要科研与医疗病种的临床科室。
内障眼病1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内障眼病1科即眼底病内科,是该院最早成立的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视网膜病、眼底病专科。科室有
主任医师1人,
副主任医师2人,
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2名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人,并有
护师4人,护士7人。拥有住院病床45张。
科室以
唐由之研究员、
庄曾渊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变性近视等,其中采用中医药、针灸、艾灸、热冷奄包、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的特色中医综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取得良好效果。对一些疑难眼病如葡萄膜炎、
角膜病、难治性
青光眼、
睑缘炎、干眼症等有特色治疗,形成了不同病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诊疗方案及
临床路径,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牵头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为国家级临床基地及国家级重点专科,其他数个病种为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临床基地。
眼表疾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表疾病科即外障眼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有
主任医师2名,
副主任医师2名,
主治医师3名,
博士研究生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科室以
亢泽峰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眼表疾病,如干眼、结膜病、眼睑疾病、
角膜病、葡萄膜病及泪道疾病等。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国医大师唐由之在继承古代金针拨障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成功了“白内障针拨术”,开展
玻璃体切割术,使当时中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达到了国际显微外科的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克服了针拨术
晶状体仍留在眼内的缺点,1985年10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该技术在20世纪60~90 年代中国防盲治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医眼科对于国际眼科作出的贡献。除此之外,
唐由之研制的“晶体图像分析仪”,对
白内障混浊度可作定量纪录,填补了国内空白。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在白内障针拨术有关临床及病理研究的基础上,医院医师唐由之发明了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结合中西医治疗方式的“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在中医传统的手术切口部位睫状体平坦部,另建“眼孔”,疏导
房水,以实现“肝管无滞”恢复正常眼压的目的。该手术改变了传统的抗
青光眼手术部位和方法,是眼科手术史上的一次思想变革和理论创新,为治疗经药物、
激光或手术治疗仍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多了一种手术选择。
双秦眼用凝胶:
唐由之教授在对古方“秦皮汤”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处方作了精简化裁,经剂型改进,研发出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病毒一号滴眼剂”(现更名为“双秦眼用凝胶),唐由之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该滴眼剂对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良好,是一种疗效相当于抗病毒西药、复发率较低的中药眼用制剂,1991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
二等奖。
中国首个中医药近视防控标准体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亢泽峰教授团队,基于“精筋失衡”论,梳理出儿童青少年综合近视防控方案,用特色方药防控近视进展有效率超过56%,并可通过调控巩膜重塑抑制近视进展,经过3年的临床实践成果显效。2023年6月3日,在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百望山森林公园论坛暨近视防治保障体系发布会”上,亢泽峰教授团队发布了《高度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复明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形成中国首个中医药近视防控标准体系,填补了中医药近视防控标准领域的空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
亢泽峰教授起草制定的《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操作指南(试点适用)》面向32省份进行推广应用,让近视防控落到了实处。
医学实践
2014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底病二科在
谢立科主任带领下,首次利用飞秒材料对3例角膜溃疡患者成功开展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当时在中国未见开展同类手术报道,填补了该院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2021年5月1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四科在秦虹主任带领下,为患有先天白内障的一个月婴儿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晶体后囊切开术、虹膜周边切开术等,植入当时全中国仅有的两枚特定人工晶体。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快车全国
白内障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治未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
该院还承担着基层
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工作,每年3月与9月接收两批来自中国各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
形觉剥夺性弱视诊治与研究进展、眼科适宜技术和科研方法等培训。
关联院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
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2013年被批准为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创建于1954年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为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为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制订了第一版教学大纲,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为
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学校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科研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等眼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
青光眼、干眼4个重点病种。医院有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42人,
国医大师1人,首都国医名师2人,全国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1人,北京市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
国家重点学科
该院中医眼科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并于2023年5月入选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医院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为主体,眼科相关学科同步发展;继承中医眼科的传统,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眼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降低致盲致残率。形成以
唐由之为首的老中青组成的中医眼科专家梯队,共有中、西医眼科医师9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4名,副高级职称18名,
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形成了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病,
视神经病变、
青光眼、
白内障、
眼视光学、
斜视弱视、
角膜病为特色的中医眼科学科。
期刊杂志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
学术期刊,2009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医眼科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
亢泽峰。期刊于1991年由著名中医眼科大家、
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创办,大16开,月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系统评价、学术讨论、医史文献、综述、述评、护理天地、个案报告等,内容以中医眼科及中西医结合眼科为主。
声誉与排名
2020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3年2月19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北京共同召开《2022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发布会暨学科(专科)建设经验交流会,会上发布了综合排名榜单及26个学科(专科)排名榜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学排名第一。
院内专家
温艳东
温艳东,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院长。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兼任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等。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学研究。致力于
胃癌前病变临床与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推进胃癌二级预防。聚焦胃癌防治难点,以胃癌前病变、
功能性胃肠病、
胃食管反流病等难治性胃肠病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脾胃病诊治新思路,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并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等课题。
亢泽峰
亢泽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眼表疾病科
主任医师,MPH(公共卫生硕士),中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眼表疾病学科负责人、协作组大组组长,北京市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眼科特色诊疗中心负责人。兼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眼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任《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主编,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新药(中药)评审专家等。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
形觉剥夺性弱视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一直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证治研究和标准指南的制定。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卫生部重大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等20余项。荣获科技奖9项,省部级研究成果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等著作19部。
擅长:
角膜病,中重度干眼,葡萄膜炎,老年
黄斑病变,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病变,
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疑难病。
谢立科
谢立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内障眼病2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医疗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学科带头人,2012~2013
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家及多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博、硕士论文函审专家。多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课题12项,参与课题11 项,获科技进步奖9项,发明眼科专利4项。主编、副主编、编著著作12本,参编14本。在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科普论文300余篇。
擅长:眼科显微外科手术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眼科疑难病,特别是
视网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
黄斑病变,
眼眶炎性假瘤,
白内障,干眼等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姚魁武
姚魁武,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兼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秘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临床学系副主任。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并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
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余项。
擅长:中医药治疗
心肌缺血早期、PCI术后以及不能接受PCI血运重建者、
高血压早期和
顽固性高血压、
血脂异常、
心律失常等疾病,以及发热性疾病、眩晕等内科杂病。
高健生
高健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首任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及传承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四批、第五批及第六批学术经验指导教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健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院长、曾任卫生部第六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医紧缺专科临床人才班眼科导师、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兼任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导师及客座教授。
擅长治疗眼科各种疑难眼病,特别是全身疾病合并的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
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症、Meige综合征、过敏性角
结膜炎等。
院内名人
唐由之
唐由之(1926.7.1~2022.7.28),首届国医大师,原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从医60多年来,全心致力于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眼科事业,在继承古代金针拨障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成功了“
白内障针拨术”,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曾为毛泽东主席、
朝鲜金日成主席、
柬埔寨前首相
宾努亲王、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瓦西德等作眼病治疗和保健,有“民间外交家”的称号。他善于用气血理论治疗眼底疑难病,在
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神经病变等方面造诣颇深。还发明了治疗难治性
青光眼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术方法“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研发出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双秦眼用凝胶”。
作为中国中医眼科的领头人,
唐由之完成了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组织成立了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创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四大心愿。并主编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手册》《
中医眼科全书》《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丛书·眼科手册》等6部著作,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对国内个眼科届有深远影响。为中国中医眼科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尊为中医眼科泰斗。
资质认定
201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
相关名人
印度尼西亚总统瓦希德
1999年12月1日,印度尼西亚新任总统阿卜杜勒 ·拉赫曼·瓦希德访问中国,这是他在当选后第一次正式出访。瓦希德一行第二天上午就在国家
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当时还是一片小平房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向时为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研究员的
唐由之教授求诊。瓦希德患有比较严重的眼疾,唐由之用中医的方法为瓦希德治疗眼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3
科室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3
消渴目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3
目系眼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3
眼表疾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3
期刊介绍.《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08-04
编委会.《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08-04
亢泽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5
谢立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5
姚魁武.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