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府
兰州明朝肃王府
明肃王府是始建于朱允炆建文元年(1399年)的王府建筑,位于兰州市市城关区中央广场。明肃王府一直是甘肃最高行政权力机构所在地,明代为肃王府、清代为陕甘总督府驻地、民国为甘肃省政府所在地,现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肃府王宫东北面为宫苑,昔称“凝熙园”,后改为“节园”,为朱楧府私家园林,清代左宗棠开放节园任市民游览,民国十二年(1923年)此园改为中山西园。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后花园一切建筑设施包括古城墙、拂云楼、望河楼等皆已拆除,现在保存的只有甘肃省人民政府门和中山堂。
历史沿革
肃王迁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加强君权,分封诸子,以巩固朱家王朝。“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以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从洪武三年(1370年)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拱卫中央皇权。秦、晋、燕、代、肃、辽、庆、韩、谷等九王被分到北边沿长城的重要边塞地区,“藩王守边”,以防元朝势力,位高权重,甚至拥有兵权。其中,朱楧后来对兰州市发展影响重大。
据《明史》载,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朱元璋封庶十四子朱(1376-1419年)为汉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楧奉太祖之命,“偕卫、谷、庆、岷五王练兵临清”。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为肃王,镇御甘肃地方。洪武二十六年,“命驻平凉”。“二十八年(1395年)始就藩张掖市(今张掖)”。肃王朱楧是防止北元入侵的第一线塞王之一,统领陕西行都司所属的甘州前、后、中、左、右五护卫军务,同时,王府又设立自成系统的官属及护卫军,实力比较强,地位比较重要。肃王每年秋天都要统兵巡边,练兵习武,称为“肃清沙漠”。
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请求内迁被批准,肃王府由甘州迁兰,朱允炆派曹国公李景隆兰州市,按“下天子一等”规格修筑肃府,迁出县衙,大兴土木,修建王府宫殿、园,同年肃王带领王府官员、甘州中户卫官兵、家属随从等人员正式移藩兰州,此后历代肃王皆坐镇兰州。
兴建历程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朱楧为汉王,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肃王,就藩甘州(今张掖)。建文元年(1399年),朱楧请求移藩兰州获准。移兰后,朱楧即大兴土木,营建肃王府。王府位置选在原元代兰州署衙、明初的皋兰县县衙所在地,并扩展到以今中央广场为中心,东至会馆巷,西至城隍庙,南至张掖路,北至滨河路范围内。建成后的肃王府,北墙为兰州市城垣,东、西、南墙高二丈有余,周长三里之围,坐北朝南。府邸中部为府署,东、西、南三面均设府门,南门为王府正门,门前立四根高大旗杆,旗杆下为牌楼,牌楼后为“朝房午门”。《皇明祖训录》规定,诸王不许有离宫别殿,故将建成的王府园林凝熙园与府宅融为一体。
辐射周边
肃王府为明代兰州城市核心,围绕此核心,南门外的南面和东西两侧的大街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和文化区,城南和河北的白塔山公园建筑群及城内的寺庙宫观得到修缮,莲荡池北开浚,营造技术由王宫传入民间,形成大片古民居群。捐赠支持地方一批大型工程,如修筑兰州城墙、修建城内外官道、水利灌溉、修寺庙道观学宫等。明代兰州城市自秦设榆中县以来第一次得到迅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历经风雨
肃王府自明代后几经变化,其建筑已面目全非。清代改为巡抚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为总督府。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明初为知州署,后为肃藩署,康熙五年建为甘肃巡抚署,乾隆二十九年总督来住。方广二里,中为大堂,堂前东西为文武官厅、为文武巡捕厅,后为二堂,堂东为大书房、为集益轩,又后为三堂,最后为内宅、为花园,大堂南为仪门。门外为立中居正坊,坊东为土地祠,坊西为集房,南为大门,又南为辕门。旗杆四,二在辕门内,二在辕门外。署东为箭道(新设督练公所于内),为经费局(已废);署西为笔帖式二署。
晚清,衙门前有3个牌坊,正面牌坊高大,上有“宪纲文武”。东西两牌坊稍低,东曰“控制三边”,西曰“威震西域”。并树高达14丈旗杆两根,顶置8寸余方斗,悬挂杏黄色旗,上书陕甘总督官衔。原置于辕门东西两侧之后狮子,后移五泉山公园门口。民国建立后,先后改为甘肃省都督署、将军署、督军署、甘肃省政府。府内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抗战时期,大堂改为中山堂。中山堂的楹联为“惟公揭平等自由独立解放之旗,唤起四百兆同胞,有如春风来临,瞻仰遗容思报国;此地乃金城王塞古杰时贤所在,继承五千年历史,好挟黄河东下,誓除倭寇出重洋。”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人民政府进驻,其后花园(即中山公园)由中共兰州市市委、市人民政府进驻。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原古城墙、拂云楼、望河楼等建筑都被拆除。现在保存的只有甘肃省人民政府门和中山堂。大门和中山堂经过修缮,更加金碧辉煌。
总体布局
明代建成的肃王府是当时兰州最辉煌的建筑群,是古兰州的园林之最。
明代布局
新建的王府城高二丈有余,周长三里之围,坐北朝南。从南至北,沿中轴线依次建有仪门、星门、承运门、承运殿、存心殿、东西王宫、后花园,北城墙上有拂云楼,庄严宏伟,凸显藩王气派。王府东侧建有凝熙园,园内建有假山,栽种树木花草,幽雅别致。
肃王府东北面为宫苑,昔称凝熙园,后改为节园,为肃王府私家园林。凝熙园北城墙墙顶建有拂云楼,为歇山顶二层木阁楼,楼西立石碑两通,其中一通刻有肃王草书七律一首(即后来的碧血碑)。据《重修皋兰县志》载:“凝熙园,俗名山子石,在城内东北隅,方广里许,明肃藩置。”另有文曰:“园中蓄水成湖,垒石堆山,兰州方言称假山为‘山子’,故名‘山子石’。石山中有洞穴,洞穴中塑有众多神像,形象生动,端庄可观。园内还建有雷祖殿、玉皇阁、斗母宫、栖云桥等寺观庙宇,并建各式亭台楼。这些建筑或耸立于繁花茂木之中,或点缀于湖泊假山之旁,高堂广厦,幽径洞府,风景幽雅。” 
对于王府的建设规模,朱元璋曾亲自规定:其中王城高2丈9尺,正殿高6尺9寸。而且在《皇明祖训录》中规定诸王不许有离宫别殿,所以在构建肃王府第时力求将园林与府宅融为一体。整个王府周筑府墙千米(北墙为兰州城垣),墙高2丈有余,周长3里之围,坐北朝南。中部为府署,东、西、南三面均有府门,南门为王府正门,府门前方立四根高大旗杆,旗杆下为牌楼,牌楼后为“朝房午门”。“朝房午门”清代为陕甘总督署之“南兰州中央广场”,即今甘肃省人民政府大门。门侧蹲守着两座高大的石狮(石狮今在五泉山公园)。该门为五架梁双坡悬山顶结构,小式做法,五开间,面阔18米,进深5米,琉璃筒瓦屋面,饰雕花正脊一条,垂脊四条,脊端饰“正吻”、“垂兽”,垂兽前饰“走兽”七件,“仙人”一件。明、次间前檐明柱,金柱安装三樘六扇全板大门,前檐饰“雀替”、“荷叶隔架墩”等木雕饰件,并饰“一字枋心”青绿云子彩画。门额上挂“宪纲文武”巨匾一块。当时肃庄王以金枝玉叶之尊,居三边要冲之地,文武百官伏,也只能在朝房侍候。即使出府游幸,也是出禁入,阶前禁地,平民百姓望而生畏,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南门为棂星门,其左为府之东门,右为府之西门。在棂星门之后有端礼门,左右有廊,有过门二,分在端礼门内的东、西侧。端礼门之后为承运门,承运门之后是承运殿。再后便是存心殿。肃府王宫(也叫寝宫)在存心殿后,建有东、西二宫,东宫在东过门内之东北;西宫在西过门内之西北。“承运殿”,是朝王殿,即现在省政府院内的“中山堂”。是肃王发布政令、举行典礼的殿堂。该殿为七架梁双坡悬山顶套前厅四卷棚顶结构,正殿七间,前厅五间,面阔25米,进深8米,琉璃瓦屋面,饰雕花正脊一条,弓脊二条,垂脊四条,各脊端均饰吻、兽。木构件绘青绿云子彩画。
肃府王宫的东北面“凝熙园”承运门之右即为肃王宗庙。书堂、碑亭俱在承运门内东。园内“垒石为山,因泉为池,山下洞壑幽远,逶迤数里”,亭台水榭,树木葱郁,北滨黄河,景色优美。
园内还建有“雷祖殿” “显佑宫” “斗母宫” “栖云桥”等寺观庙宇,并建各式亭台楼榭。这些建筑或耸立于繁花茂木之中,或点缀于湖泊假山之旁,高堂广厦,幽径洞府,造就了古兰州市的园林之最。
现今布局
目前肃王府古城墙、拂云楼、望河楼等建筑都被拆除。现在保存的只有甘肃省人民政府门和中山堂。
相关景点
山字石街
山字石原为明肃王府的花园,是当时兰州有名的一处园林花园,节名为“凝熙园”,园中重点建筑为用巨石垒雕之大、小假山,并以从榆中县万眼泉采来的“活山字”(兰州人叫水锈)相辅之,假山上点种一些花草,还有水池,池中种有荷花,养有金鱼,非常幽雅,通称大、小山字石。
小西湖公园
小西湖公园最早是明朱楧府园林“西园”。该王府园林毁于明末战乱,又于清光绪六年由陕甘总督杨昌濬主持修葺扩建。此次修建后的小西湖,波光潋滟、堤柳如烟、水鸟咸集、芦苇摇荡,于是命名为“小西湖”。
相关文物
碧血碑
凝熙园的北面是肃王府的北围墙,原是兰州市旧城北城墙的一段,城墙顶上建有拂云楼。拂云楼原名“源远楼”,登楼可遥望白塔、俯瞰黄河。拂云楼为歇山顶二层木阁楼,通柱造结构,各层均明柱回廊,楼西原立石碑两通,其中一通刻有肃王草书七律一首。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克兰州,肃王朱识鋐被处死,其妃颜氏率幕府宫人200余人想由北苑奔赴北城,投河殉难。因追兵跟踪而至,来不及投河,颜氏即碰此碑而亡,其余200多人全都殉难。据说每逢天阴下雨,这通碑就有斑斑血迹隐约出现,故称之为“碧血碑”。此碑现存工人文化宫南部。
历史意义
肃王府的迁兰,促进了兰州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促进了兰州经济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兰州士人群体的形成和地域文化的兴盛,而且,使兰州特有的民情风俗开始形成并传承至今。毫无疑问,肃王府的迁兰,对明代及其以后的兰州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
兰州唯一的藩王府:明肃王府.凤凰网凤凰影音.2023-08-04
金城瑰宝:肃王遗珍.甘肃省文化博览局.2023-08-04
肃王府:兰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兰州新闻网.2023-08-04
金城故里小巷深处显风韵.今日头条.2023-08-04
..2023-08-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肃王迁兰
兴建历程
辐射周边
历经风雨
总体布局
明代布局
现今布局
相关景点
山字石街
小西湖公园
相关文物
碧血碑
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