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
中国当代作家
鲁敏,女,1973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东台人,中国当代作家。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当选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鲁敏少年时代就喜欢读书。中考时,鲁敏总分是盐城市第三,但没有读高中,而是考入江苏省邮电学校通信管理专业。1991年,鲁敏毕业,进入南京邮政局工作,随后15年都在从事邮局相关工作,包括营业员、劳资员、外宣干事、行业报记者等。邮局工作之余,鲁敏报考了自学考试中的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读了专科和本科。1998年,鲁敏开始小说写作。2005年她调入南京市文联,任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鲁敏已出版《奔月》《六人晚餐》《九种忧伤》《荷尔蒙夜谈》《墙上的父亲》《取景器》《惹尘埃》《伴宴》《纸醉》《回忆的深渊》《百恼汇》《金色河流》等作品。
鲁敏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原创奖、“2007年度青年作家奖”等。她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有作品译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语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73年10月,鲁敏生于江苏东台。青春期时,鲁敏喜欢读书。鲁敏的家人订阅了《民间文艺》《雨花》《外国文学》《海外文摘》等书籍杂志,鲁敏经常阅读,视书籍为最爱的朋友。
中考时,鲁敏总分是盐城市第三,因老师与家人的主张、邮电就业情况、对城市户口的追求等因素,鲁敏没有读高中,而是考入江苏省邮电学校通信管理专业(2001年并入南京邮电大学)。鲁敏在中考完的暑假感到伤心痛苦,她说:“直至今天,经过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门,我都会感到痛苦,时间丝毫没有减弱这一点——踏上左边的路,就永远不知道右边的路。我不能不想,如果走右边,我会进入哪一个岔道,我将要碰到的人、经过的事,以及成为的另外一个人。”
在大学时期,鲁敏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经常前往图书馆阅读书籍。她与一个最要好的苏州市女生相互比赛,顺着编号一本本地借着读。她喜欢写长篇大论的读书笔记,读《巴黎的秘密》《基督山伯爵》等厚书时,因为里面的人物、事件比较复杂,鲁敏就挨个儿地替人物做年表、做故事线、做家族谱系,把书里所有的伏笔、呼应、关节点全都标出来。
1991年,18岁的鲁敏从邮电学校毕业,进入南京邮政局工作。随后15年,鲁敏都在从事邮局相关工作,岗位包括营业员、劳资员、外宣干事、行业报记者等。在工作了一年后的一天,鲁敏在新街口邮局坐柜台,遇到著名作家苏童。当时,苏童的《妻妾成群》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院线上映,南京城所有的电影院都有大海报,报纸上全是他的采访,鲁敏当时也已看了苏童老师很多作品,但见到并认出他的那一刻,心情很复杂。鲁敏觉得:“我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悲哀:我这么喜欢文学,可我这一辈子跟文学最近的距离,大概就是坐在邮局柜台下面卖一张邮票给苏童了吧。”此后鲁敏更加努力学习创作。邮局工作之余,鲁敏报考了自学考试中的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先是念专科,拿到专科再念本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古代汉语》,每晚逐篇背诵那些屈聱牙的先秦散文。
创作经历
1998年,25岁的鲁敏开始小说写作。2005年调入南京市文联,任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当选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2017年,出版长篇小说《奔月》,小说内容和个人经验、女性立场有比较大的关系,聚焦人建立自我、熟悉自我又厌倦自我的困境。同年出版的《六人晚餐》写到了城郊结合部厂区的两代人,因鲁敏的父亲是一个国营大厂的工程师,小说内容即展示了鲁敏的个人经验,也自然而然地折射了时代。同年出版的《荷尔蒙夜谈》撕开中年男女的荷尔蒙暗面。
2019年之前鲁敏开始写作《或有故事曾经发生》,此书出版于2022年,当时的非虚构如火如荼,鲁敏意识到所谓的非虚构也非常主观化,非虚构和虚构在叙事伦理上可以相互借鉴。
2021年,鲁敏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金色河流》首发于《收获》长篇2021年秋季卷,出版之前便已荣获首届凤凰文学奖评委会奖,上榜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长篇小说榜单,备受媒体与读者关注。2022年4月,《金色河流》精装单行本由译林出版社推出。
主要作品
代表作
《金色河流》
《金色河流》为鲁敏现实主义长篇力作,作品首发于《收获》长篇2021年秋季卷,出版之前便已荣获首届凤凰文学奖评委会奖,上榜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长篇小说榜单,备受媒体与读者关注。2022年4月,《金色河流》精装单行本由译林出版社推出。2023年8月,鲁敏的作品《金色河流》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
《金色河流》选取改革开放后民企蓬勃发展背景下的第一代小老板为主人公,以穆有衡(有总)最后两年的晚境作为回望与观测点。他早年结交的兄弟何吉祥因帮他而意外死亡,临终前将在南方闯荡挣下的全部身家一手交托,以抚养其尚未出世的骨肉,却被他挪作“第一桶金”就此发迹,也导致缠绕终生的罪与罚。不打不相识的特稿记者谢老师长年“潜伏”有总身畔,意欲破解他的财富密码,最终却成了有总的知己与亲人,在不断推倒重来的红皮笔记本里,有意无意中记录下有总沙里淘金的斑驳来路。患有亚斯伯格症候群的老儿子穆沧、痴迷昆曲酸腐无为的逆子王桑、身世不幸野蛮生长的干女儿河山,都是有总扶不起又丢不下的铁血柔肠与恩亲离合。鲁敏以近40万字的篇幅,借助一个家族40年的沧海桑田,书写壮美的物质创造与接力流传,折射出从传统走向开放和现代的东方财富观与代际心灵史。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分享道:“《金色河流》是中国式的淘金梦,中国式的金色梦充满了饺子,充满了爆发力和风险。要书写这样的梦,要书写这样的社会场景,其实需要一种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文本。这就是长篇小说,需要一种形式来对应要书写的对象,在鲁敏这里就是用采访,用旁观者的视角,父与子的结构,非虚构与虚构的征用,甚至材料的注释来完成。”评论家王国平说:“如果说这部作品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并不是顺流而下、平静如水,它是兜兜转转、弯弯曲曲,有暗流、有浅流,还有激流,甚至是浊浪排空。”
《或有故事曾经发生》
鲁敏的《或有故事曾经发生》获第19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或有故事曾经发生》以一个离奇的少女自杀案切入,通过流量公号撰稿人为了10万+的采访线索,为读者呈现出当代社会的纷繁芜杂和人性的诡异难辨。《或有故事曾经发生》的写作素材来自于朋友圈,当时,一位很少联络的朋友发了他女儿离开的消息,并附了一张甜美的生活照。朋友痛苦而无解,不知孩子为何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此后,鲁敏一直留意相关周边素材,尤其是新媒体上那种不断反转、不断刷新、否定之否写、辟谣又辟谣的“常态”,更加深了她对这个写作主题的多层次理解,最后创作出这部作品。
百花文学奖授奖辞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与疏离将生活切割成无法缝合的残片,生命失去了清晰的纹理,鲁敏作品以奇特视角呈现并回应了这一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小说借助叙述者的勘察,将社会关系构成的认识遮蔽层层剥开,使得完整回忆并重构生活成为可能。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杂志文章
创作特点
鲁敏的作品细腻而深,通过一个个身处时代中的小人物,来反映人性的善与时代变迁。而她笔下的这些人物又往往不同于人们的刻板印象,显得有血有肉,多姿多彩。这也是其众多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她重建了关于“底层生活”的知识和价值,提供了另外一种我们不曾经验的民间生活。
社会任职
2020年12月,鲁敏拟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试用期一年。
2022年,鲁敏担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作家毕飞宇从作家和作品两个角度分享,他认为,对于作者鲁敏而言,从1998年算起,鲁敏写作已有二十五年,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不管从技术还是心理、生理层面,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和铺垫,应当有一个大的爬升或爆发,《金色河流》也可看作是她比较关键的一个创作节点;以作品而言,鲁敏写出了她们这一代人作为“改革开放同时代人”,对物质创造与生命价值的思考。
评论家丛治辰提到,鲁敏塑造了一系列的非常有趣的人物形象,“我觉得鲁敏是男女一视同仁的。实际上我觉得她还是怀着一个极大的温情去看待这些人物的,她没有把丑恶的东西推到极致,而是在最后总是以一种可信的温情把他们拧回来。这些人终究还是一些善良的,正能量的人。他们总是最后靠一点精神的光彩把自己拉回来,能够让他坚强地有光彩地活下去。”
齐鲁晚报》评价鲁敏:作为七零后一代的领军作家,鲁敏的写作既讲究传统叙事,又蕴含思辨主题,极富试验精神与现代性,从“东坝系列”的乡村“暗疾”书写,到《奔月》中城市中人的精神出逃,再到变身为“荷尔蒙夜谈”中冒犯出格的荷尔蒙探索者,鲁敏一直在致力于精神性写作,探索人类精神与思想深处的隐秘所在,被评论界认为“具有纯正鲜明的艺术信念和训练有素的艺术才能”,“站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前沿”。鲁敏激活每个人心中潜在的善念,如金色河流一般,滋润天地万物。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创作经历
主要作品
代表作
《金色河流》
《或有故事曾经发生》
书籍作品
杂志文章
创作特点
社会任职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