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
位于陕西咸阳的博物馆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咸阳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的唐家村,距211国道2公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原为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现存有两进三院和其它两院房子,一百五十余间,园内还有三品盐运使唐廷的陵墓和石牌坊,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砖雕、木雕、石雕众多,图案精美、细腻。整个庭院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鸟啄,墙壁为水磨石砖,造型优美,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
发展历史
1958年于此建立“唐家地主庄园博物馆”,隶属旬邑县文教局。1971年3月改建为旬邑阶级教育展览馆。1988改为“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馆址在唐家民宅,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地主是清代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区唐家(旬邑旧称三水)”,至第四代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国内十三省,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省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还亲赴北京市参加了爱新觉罗·弘历举行的“千叟宴”,恩赠七品官服、银牌、手杖、及御制七言律等。
唐家自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加之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唐家当时在旬邑县彬州市淳化、耀县拥有大片土地和众多的佃农及牲畜,每年收取巨额地租。当时其不仅在陕西省财大气粗,拥有的财富在全国也能排上号。在清嘉庆年间,唐家全家不过60口人,就雇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高级轿车)66辆,真是“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
由于唐家有钱有势,故而其所建宅院均极其考究,作工十分精细。建宅工匠最多时一天达三各二百余人,其间历时四十三年,共建宫殿式庭院八十七院,约二各七百余间。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不但基础牢固、坚实,而且每座房子均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亦用石灰,糯米汁浇灌。院内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则雕有“八骏马”、“华山对弈”等。还有牡丹、梅竹、旱莲花等浮雕作品。当大院建成后,唐家又专门盖了一座大型戏楼唱戏庆祝,一气唱了三个多月。
这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末开始,在极度挥霍中逐步破落。家中重金购置的各种家什物件和宝贝几经沧桑,也已几乎散失尽。唐家大院已辟为民俗博物馆,而唐家后裔则大多居住在唐家村里,靠勤劳耕作来生活。
截至2019年,藏品数量606(件套)。
建筑布局
唐家庄园为清代唐家百万富翁唐景忠的住宅,原有古建筑房屋和亭台楼阁87院,2700余间。后经战乱及其子孙变卖,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现仅存下来的两进相毗连的三院和其它两院及一座完整的墓葬共计150余间,占地面积403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631平方米。房屋建筑,结构严谨,雕梁画栋,颇具北方民间四合院的特色。这些房屋虽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坚固如初。这座民宅建筑,对研究清代建筑结构、雕艺术和风土民情,都有很高价值。
馆藏文物
主要陈列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分五间院。恢复原庄园室内陈设原貌,展示清代农村富豪人家的生活习俗。全院分中厅堂屋、左右上下厦房、绣楼等。第二、分三间院。陈列旬邑县及邻近地区有关民风民俗实物。第三、分为墓葬原状陈列。展出墓穴、牌楼、碑楼石马、石羊和墓内随葬品、金银首饰、玉器等文物,反映清代富豪人家挥霍厚葬的习俗礼仪。
现有藏品618件。大部分为民俗文物。曾出版《唐家民俗馆要览》等。
开放时间
夏季 上午 8:00 - 18:00 冬季 上午 8:00 - 16:00 开放。
馆址位置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城东七公里处的唐家村(原名绿野村)。邮编:71130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建筑布局
馆藏文物
开放时间
馆址位置
参考资料